名师高考作文写作指津:考试视角下的材料运用思路
加入VIP免费下载

名师高考作文写作指津:考试视角下的材料运用思路

ID:349795

大小:17.89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7-18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名师高考作文写作指津:考试视角下的材料运用思路 阅卷者在阅卷时留给作文的时间有限,他们是怎样保证评分水准的?换句话说,考 场中的优秀作文,到底用了什么高招抢占了先机?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最合适的 答案,应该是材料以及材料在文中的运用。曾经,语言也被阅卷者和考生高度重视过, 不过那是属于“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且材料问题还不明显的时代。当前,考场作文给 阅卷者留下的印象大多如此:“学生在选材时失去‘真’的自我。在网上阅卷过程中, 选材雷同现象比比皆是:李广将军不断‘跳出’电脑界面,司马迁的背影不断闪现在阅 卷者眼前,还有孔子的教诲、庄周梦蝶的典故,等等。”而材料运用出现问题的主要原 因则是:“目前学生考场作文素材的来源主要有: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素材、苏教 版教材中人物素材的例子;语文教师把时事方面的经典素材整理好,让学生背诵,考场 作文的时候建议学生照搬照抄或者套用素材。”面对这种状况,阅卷者道出了心声:“没 有自我的作文就会缺少真情实感,没有自我的作文打动不了阅卷老师,没有自我的作文 很容易无病呻吟。”的确,考生对材料运用的马虎态度,使得材料在作文评分中所占的 分量陡增。那么,作文备考中,该怎么指导学生在材料运用上下功夫呢?2019 年高考前, 笔者从模拟的角度,自定“定力”这个主题,写了一篇试水文《凝涓涓心力,定泱泱格 局》。 下面笔者结合这篇习作谈谈自己在材料运用上的一点思路。 凝涓涓心力,定泱泱格局 庄子的笔下,有一位奇人匠石。他让人把白石灰粘在鼻子上,然后挥舞利斧削过去, 只有白石灰纷飞,不伤半点肤发。匠石得之于天的稳定素质,足以让很多人羡慕了。而 另外一些人则发现,通过后天的训练,自身的定力是可以得到显著提升的。苏东坡所谓 “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就是道家修炼的一种极致,这天外飞仙的背后,流露出修 行人对身心安定的一份渴求。 一般而言,得之于天的与后天训练的,这两者其实没有太大差别。正如在孟子眼里, 伯夷清高是圣人,伊尹敢担重任是圣人,甚至柳下惠看起来有些滑头,也不妨碍他是圣人。然而孟子最推崇的圣人还是孔子,因为他盛赞孔子是“集大成者”。那么,原本属 于个人品质的定力,在什么时候会出现这种境界的差异呢? 宋代名相富弼,在做地方长官时,州里恰逢大灾之年,百姓流离失所,几万难民涌 进城里。城里富室不多,粮仓存粮根本养活不了这么多人。府衙里众人一筹莫展,身为 一州之长的富弼当即决定,将难民疏散到附近的山林水泽,所有自然资源尽他们取用。 富弼还派遣官员定期探访这些难民,分别解决他们的需求。第二年年成大好,这些靠山 林水泽开荒种地的难民们都丰收了,他们自发到城里去还州府救济的粮食,而且许多年 轻力壮的小伙子还加入了守城的部队,整个地方一下子富强起来。明代冯梦龙评价富弼 能于极贫弱中做出富强,是“经国大手”! 富弼无疑是定力极强的人。他将这份定力用在解决民生疾苦上,让更多人受益。其 境界,匠石或修道之人就很难企及了,毕竟,他们的定力,只属于一个人的精彩。 历经坎坷的叶嘉莹,回到南开大学后,扎根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工作,一教就是三 十多年,九十高龄依然爱着那方讲台;不是院士、没有荣誉光环的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在 默默无闻中,几十年如一日地开展实验研究,提取青蒿素,最终获得诺贝尔奖;水稻专 家袁隆平,一辈子在稻田里摸爬滚打,2018 年,他又成功地培育出适应盐碱地生长的 “海水稻”,亩产预计可达 200~300 公斤!这些定力深厚的人,把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与践行服务他人、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的精神,融为一体。他们已经不在乎自己的人生 有多精彩,而是愿意看到更多的人和他们一样,甚至比他们的人生更精彩! 五千年的传承,一代又一代圣贤生命的淬炼,形成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当 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当中华民族复兴的渴望越来越强烈,这种精神的重要意义就更加凸 显。每个人的心力凝聚在一起,泱泱中华,必定拥有最大定力,最美格局。 思路一:多布点。全文六个自然段,前五个自然段都用到了事例材料。材料的多点 分布,不仅可以像满天繁星那样增加作文的“亮度”,而且很容易给作文带来厚重感。 同时笔者主张,作文开头就运用材料,这种写作方式有利于考生保持文思的通畅,易于 激发考生运用材料的热情,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文章开头出现盲目游走的现象,从而 产生一些闲杂语句。试水文第一段写匠石的故事和道家的修炼,意在引出“定力”这个主题,较早地扣住文题或关键词。 思路二:广撷取。正如前面谈到的,考生作文材料的来源往往比较单一,为了避免 和其他考生作文“撞材料”,考生必须拓宽材料积累的渠道,并在作文时细心采撷。试 水文第一段匠石的故事来源于《庄子》,引用的苏东坡的语句来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 段圣人材料出自《孟子》,第三段富弼的事例来自于冯梦龙编撰的《智囊》一书;第四 段三位学人、科学家的事例则来自新闻媒体。归纳起来,取材的渠道有三个方面:古代 典籍、现代传媒及中学教材。考生在写作材料上是高度依赖教师的,或者说受教师影响 极大,简单的“一刀切”“一体化”推介模式造成的危害已经够惊心动魄的了。因此, 在作文备考中,教师不能做材料的“搬运工”,而是要做材料“推送”的带路者。 思路三:重搭配。材料再好,搭配不好,很容易弄巧成拙。考生在写考场作文时一 定要重视材料的搭配、讲究材料的搭配。常见的材料搭配方式有古今搭配、详略搭配、 正反搭配等。试水文中重点运用了富弼的事例,属于详细材料,其他材料相对简略,为 的是突出论据的针对性,毕竟冯梦龙称赞他是“经国大手”,在今天看来也很有借鉴意 义。搭配的目的在于优化。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人类的整个活动都建立在对优越感的 追求上,无论从无到有、从失败到成功,还是从匮乏到富足。”如果考生在写作过程中, 开始注意材料的搭配,开始从材料的搭配上体验到成就感,甚至得心应手,那他一定会 觉得心理学家的名言无可挑剔。 思路四:变形式。高中学生对材料一般习惯直接引用,这很容易令阅卷者感到单调。 富于变化的材料形式对提升作文等级很重要,材料形式灵活,在某种程度上能反映出考 生思维的灵活、文气的生动。所以,试水文有意在这方面做了些尝试。前三段的材料, 除了苏轼的语句是直接引用外,其他几处都是间接引用;前三段中的事例在语句上以自 由分散为主,而第五段中三位学人、科学家的事例则用较为整齐集中的句子来呈现。另 外,从篇幅上考虑,有些材料在行文中较为松散,另一些材料就必定要集中;再从高中 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他们对经典原文的识记未必能做到准确无误,所以,引导他们熟练运用、间接引用、化用的方法也很有必要。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