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纸条虽小,温暖的善意却很大(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 年 6 月 6 日下午,南京 33 路公交车上人多拥挤,一名男性乘客上车时大喊被
门夹了。驾驶员王师傅道歉后,没想到男子一路都在责骂。为了乘客的安全,王师傅一
直都在克制。更没想到的是,几站后,一名中学生给王师傅送来一张小纸条……
王师傅称,他至今还保留着这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爷爷,您是好司机,
赞!!!”
王师傅说:“拿到纸条我感到心里暖暖的,眼泪都要出来了。”
后来,调取车上监控发现,当时只是人多拥挤,车门并没有夹到这名男子。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理智中学”)同学写一篇倡议书,倡议大家“理
解温暖社会,其中必定有我”,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命题方向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人文底蕴:人文关怀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
健康生活:自我管理
审题
限制性
1.材料内容的限制。材料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叙述具体情境下,“被夹”男子、驾驶员、中学生的不同表现;第二部分材料主要展现驾驶员王师傅对于“小纸条”
的记忆和反应。综合来看,重心应该在第二部分,所以,第二部分是后续主要观点生发
的基础,观点的生成和支撑都不应离开第二部分材料所展现的范畴。
2.审题立意的限制。引导语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内容……并提出希望与建议”,材料
第二部分中明确突出了驾驶员王师傅对纸条的感受,这便是考生立意行文的出发点。
“理解温暖社会,其中必定有我”是命题人明确提出的审题立意方向,是考生立意行文
的落脚点,考生要以此为前提,和“被夹”男子、中学生进行有机关联、综合、提炼,
不可罔顾指令,随意为文。
3.写作身份和写作体式的限制性。写作对象是本校同学,如需出现校名则必须为“理
智中学”;写作者的定位应该是本校的一名学生;必须以倡议书的形式来行文,所以,
倡议书的具体格式和写作要求必须体现,要注意针对性、鼓动性、条理性等特点,尽量
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语言表达力求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多用短句,少用长句。
4.价值取向的限制。从任务指令中强调的“理解温暖社会,其中必定有我”来看,
应该正向弘扬王师傅的精神价值,彰显一名高中生的社会责任和担当,要能直接或间接
地传达时代主题,激浊扬清,彰显核心价值观。
开放性
1.立意角度的开放。总体来看,作文材料主要为我们提供了三个立意切入的角度:
“被夹”男子、驾驶员、中学生,不管从哪个或哪几个角度切入,从而聚焦王师傅所体
现出的情感和价值取向都是符合题意的。这就为考生提供了很多立意切入的角度,再加
上没有明确具体的指向,而使立意角度的开放性达到了最大化,可以让考生的写作才能
得到充分展现。
2.联想和思维的开放。材料所提供事件是社会中平凡而又普通的小事,与之相同或
者类似的事情有很多,我们可以运用相类联想、相似联想、相反联想等进行选材和论证。
这就为考生思维发散和深入思考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有利于展现考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从而对考生的思维品质进行有效考量。
3.表达方式的开放。表达方式的选取方面较为自由,据材料要求来看,议论居优;表现手法的选择方面,大到记叙、议论、描写,小到各种表现手法,如能合理运用,均
能出彩。
解题
本次命题是创设情境+定向引导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必须围绕材料内
涵和具体指向来立意行文,就事论事,合理类比和联想,精准完成任务指令。
从材料的内涵来看,驾驶员王师傅忠于职守,担当起了社会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
克制忍让,为自己并不存在的“过错”反复道歉,坚守着职业道德的底线,可以看作是
社会正义、职责担当的代表,是大量社会基层人员的缩影,是定向引导——“理解温暖
社会,其中必定有我”中动词“理解温暖”的对象的具体表现,这一点要认识到位。
与此同时,发出“理解温暖”这个动作的人,也应该仔细确认,从材料来看就是那
名“中学生”,正好和写作者身份相同,都是学生。同类人有共同的情感体验,有共同
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有一致的价值取向,有利于考生表达出真情实感,这也恰恰是任务
指令设置的匠心所在。
所以,明晰材料的内涵,找准材料聚焦的对象,把握住定性引导的方向,是准确审
题立意,顺畅构思行文的保障。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为你点赞,点亮温暖。
2.温暖社会,你我同行。
3.社会需要温暖,他人需要理解。
4.共筑和谐温暖大家庭。
5.理解温暖社会,其中必定有我。
……
偏题立意:1.抛开具体事件情境,泛谈理解和温暖。
2.罔顾任务指令,片面论述驾驶员师傅的克制。
3.反弹琵琶,为“被夹”男子辩护。
……
下水文
社会需要温暖,他人需要理解
付强老师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社会需要温暖,他人需要理解”。
时空流转,岁月不居,唯有那一张纸条,至今让王师傅难以忘怀。那时,33 路公交
车上车时人多拥挤,一名男性大喊被门夹了。驾驶员王师傅道歉后,该男子不依不饶,
王师傅一直都在克制。后来师傅收到了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爷爷,您是好司机,
赞!!!”
小小的一张纸条,传递着对王师傅遭受委屈后克制忍让的理解和赞赏。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面对被夹男子的反复责骂,王师傅的
心情一定是非常复杂的,满腹无人理解的愤懑,甚至有一种难以抑制的委屈和痛苦。我
想,那时的他是多么无助,多么希望能有人理解他、安慰他。最后,一张纸条出现了,
虽然晚了几站,但它对王师傅受伤的心灵而言,无异于久旱后的一场甘霖。试想,如果
事情向反方向发展,如果王师傅与“被夹”男子对骂,如果他不是一直克制忍让,而是
放任情绪的巨浪冲天而起,我想,类似“重庆公车坠江”的事件可能会重演。
小小的一张纸条,饱含着对王师傅们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精神的歌颂和赞美。
一位公交王师傅的克己忍让、忠于职守,保障了公交的一路平安畅通;一位环卫王
师傅的按时出现、认真清扫,保障了一条街道的干净整洁;一位交警王师傅的及时引导、
指挥交通,保障了人车的畅通和安全。他们,也许是社会大家庭中微不足道的一员,但他们却都是不可或缺的;他们,也许是国家机器中渺小卑微的一颗螺丝钉,但他们却能
保障正常秩序的运行;他们,也许是历史长河中转瞬即逝的一朵浪花,却是如此熠熠生
辉。正是千百万个王师傅,千百万次的坚守,千百万次的付出,才有我们生活中的美好
和灿烂。他们应该得到歌颂和赞扬,而一张小小的纸条做到了,一个善良的心灵做到了
——小小的一张纸条,饱含着对他们的歌颂和赞美。
小小的一张纸条,蕴藏着对和谐社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信奉和践行。
费孝通老先生曾经这样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深爱着
这句话,也一直铭记在心;他告诉我们,不仅要懂得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欣赏别人
创造的美,选择将自己的美和别人的美融合在一起,就会形成我们心目中的大同美。在
我心中,王师傅便是这样大同美的信奉者和践行者,中学生也是这种大同美的信奉者和
践行者。由此可见,小小的一张纸条,蕴藏着对和谐社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信奉和
践行。
“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
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无论我们身在何处,
总有一种共通的情怀让我们心有灵犀、肃然起敬。这是我所欣赏、喜爱,也正在践行的
一段话,我衷心地希望更多的人,尤其是我们理智中学的同学能加入进来,因为社会需
要温暖,他人需要理解。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