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他山之石”,“攻”出高价之“玉”—引证法在议论文论证中的有效运用
《诗·小雅·鹤鸣》有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议论文论证中最基本、
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引证法备受考生青睐,大有无“引”不成“论”之势。但是,放眼
当下考场作文,对于引证法皮毛而谈、泛泛而用者比比皆是,很多考生难谙其道,很难
做到论证上的真正“有效”,文章的权威性、说服力、感召力也因此大打折扣。下面,
笔者就结合几篇高考满分作文,例析如何有效运用引证法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
证更有力,以期给广大考生有效的写作指津,让考生能够用好“他山之石”,“攻”出高
价乃至无价之“玉”。
【写作指津】
引证法是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谚语警句等作为论据来分析问题、阐明道理
的一种论证方法。考生若想有效运用引证法,须在三方面下足功夫。第一方面,考生要
保证所引内容的权威性和针对性,尽量引用那些能够深刻反映事物的本质、已为无数事
实所证明而被世人公认的思考结晶,并仔细甄别、分析每个名言警句,将它运用到最合
适的语言环境之中。第二方面,考生要注意引证的简明性和多元性,过多的引文容易喧
宾夺主而将分析部分“淹没”。考生对同一观点不要叠床架屋,可从多角度、多层面进
行引证,有时为了增强论述的力量,可以采用有机并联组合的方式集句引述。第三方面,
考生要“因地制宜”,选好引用的方式,是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巧妙化用,是正引
还是反引,有时创造性地将所引之内容反其意而用之,也不失为一种有效、高效之举。
【典型片段 1】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这是一个世
纪前对少年形象的诠释;“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是上个
世纪对少年形象的定义;“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
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鲜衣怒马逆风而来,这应是我们当下少年的模样。
——2018 年高考河南满分作文《鲜衣怒马,恰是少年》【运用点睛】
该片段属于直接引用,作者援引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毛泽东的《沁园春·长
沙》中的句子和李大钊的名言,用“一个世纪前”“上个世纪”“对少年形象的诠释”“有
少年形象的定义”来衬托今天的“少年”应有的“模样”,强化了当代少年的责任与担
当意识,凸显了文章鲜明的思辨色彩,而且使文章诗意非常,文采盎然。
【典型片段 2】
时代在变化,但行前路,无问西东的闯劲却永远是时代的最强音。回首我亲历的十
几年:“非典”时白衣天使与病魔夜以继日地奋战、汶川大地震时一双双援助之手和泥
土瓦砾无法掩埋的不屈的目光、北京奥运的圣火熊熊燃起、“天宫一号”在天穹划出痕
迹、美丽乡村谱写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诗意……新时代的我们,曾在辉煌荣耀面前骄傲自
豪意气飞扬,也曾在危局灾难面前众志成城攻克难关。我知道在你看到这封信时,时代
必然已翻开了新的篇章,而书写之人,正是你我,也应是你我。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青年者,国之栋梁也,十八岁的年少芳华,
但行前路,无问西东,才能开创属于你我的,新时代的春天。
——2018 年高考湖北满分作文《但行前路,无问西东——写给 2035 年时 18 岁的
青年》
【运用点睛】
该片段作者综合运用了直接引用和化用两种引证方式。第一段观点句和第二段“十
八岁的年少芳华……无问西东”句巧妙化用了电影名“芳华”和“无问西东”,第二段
开头“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直接引用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句。这两种引
证方式创新式地引用延伸,引出“时代在变化,但行前路”的观点,深化了新时代的青
年应不负使命、勇于挑战和开创的主旨,并凸显了作者的非凡文采。
【典型片段 3】古往今来,一个个仁人志士,以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推动着浙江精神的发展:务实、
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告别故乡绍兴,
以治疗国人之病体为志去日本学医,看到国人愚昧麻木的精神状态后,毅然弃医从文,
以笔为投枪和匕首,疗救国人的精神;“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拒
绝他人要她离开绍兴的一切劝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在绍兴轩亭口慷慨就
义;“只身去国三千里,一日思乡十二回”,郁达夫怀着浓浓的家国情怀,进行文学创
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为宣传抗日救国活动四处奔走,被日军杀害于
苏门答腊丛林。他们是“浙江精神”的完美书写者。
——2018 年高考浙江满分作文《新的火炬从这里传递》
【运用点睛】
该片段作者采取了有机并联组合的方式集句引述论证。为了有效证明“仁人志士,
以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推动着浙江精神的发展”的观点,在铺排鲁迅、秋瑾、郁达夫三则
事例时,作者别具匠心,分别用三人各自的代表性诗句“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
轩辕”“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和“只身去国三千里,一日思乡十二回”
先入为主,以引出后文的事例叙述,达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三处诗句构成三个层面,
相辅相成,整饬而出,强化了论证的力度和吸引力。
【典型片段 4】
绿色、生态、和谐,此梦之三境也。
康德曾警醒人们说:“我们不要过分地陶醉于我们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喜悦之中,人
类每一次对大自然的征服,大自然都会报复人类。”人类若想从自然中受益,首先要学
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国做到了。在追求速度与效率的同时,中国意识到了“绿水青山
也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的每一步推进,都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所以才会
有宜昌至喜长江大桥不设桥墩,为中华鲟“让路”的体贴;才会有塞罕坝荒原变林海,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进步。苏轼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但中
国没有做江山风月的主人,反而选择了做与其和谐相处的伙伴。——2018 年高考贵州满分作文《变化之中国,中国之变化》
【运用点睛】
该片段作者直接引用了三则名言。第二则名言“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属于正引,
点明了经济与环保的关系,其他两则名言是反引:引述康德的“我们不要过分……大自
然都会报复人类”,其在催人警醒的同时,为后面“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观点的引出
和经济与环保关系的论述做了有效的铺垫;对于苏轼“江山风月”一句的引用则是创造
性地运用名言素材,巧妙地阐述了中国“做与其和谐相处的伙伴”的“绿色、生态、和
谐”之境。
【典型范文】
你我之梦,中国之梦
一考生
十八年前,庚辰龙年,我随新千年来到这人世间;十八年后,戊戌狗年,你接过火
炬也来到人世间。有缘相逢,请你打开时光瓶。
2018 年,我在时光这头,你在时光那头,我望着你。我的梦,也是你的梦。
我有幸与新世纪同生,更有幸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许是注定,我见证了这十
八年来祖国的日新月异。《诗经·大雅·文王》有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三千年
前,中国是奴隶社会;一千年前,中国还是封建社会;今天,中国是飞速发展的社会主
义社会。我看过北京举办奥运会时鸟巢上方灿烂的烟火,我听过来自宇宙的物理课,我
走过众多山区里崭新的公路……东汉思想家王符《潜夫论·务本》中有言:“为国者以
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中国做到了。当下,“精准扶贫”已进入攻坚阶段,全面小康
指日可待。如今我坐在这考场之中,将我十二年所学化为文字,正是得了科教之好处。
中国梦是不会终止的,尽管祖国的成就已够辉煌,但逐梦人不会停下脚步。我的中国梦,
十八年后也是你的梦。
2035 年,我在时光那头,你在时光这头。你望着我。你的梦,也是我的梦。
又一代新人,又一轮十八年。你我似已相距太远,然“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时空,并非阻隔我们的因素。全面小康社会早已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基本实现,你
是比我更幸运的一代天之骄子,而你的使命无疑也更大了。我这一代,目送祖国雄起于
东方,而你这一代,则要成为将祖国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中流砥柱。“功以才成,业由
才广”,生于信息时代的你定然有超世之才,而我,也会在你身边,我们的中国梦,不
能单靠一代人的努力,而要靠一代代人共同完成。
新世纪,你我都在时光这头。你我的梦,中国的梦。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们回望过往的辉煌,不为沉湎自傲,而为展
望未来。祖国尚有诸多不足,产品质量有待提升,科技人才有待增多,创新能力有待增
强。无妨,须知“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你我齐努力,社会共出力,沉下心来为祖
国谋发展,只有万众一心,才能最大限度地推动祖国发展。既如是,何不携手共创新时
代?
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机缘与使命、际遇与挑战,时光两头的你与我亦如此。然,新
世纪的中国、新时代的中国是你我共有的中国,她的梦,当是你我齐追逐的美好远方。
此肺腑之言,我装进时光瓶,留待你亲启。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望十八岁的你与我陪着祖国高歌
猛进。愿与君共勉,待他日归来回首,春满园。
【运用点睛】
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有序,而且引证自如,气度不凡。从《诗经·大雅·文王》到
《潜夫论·务本》,从《抱朴子·博喻》到《三国志》,从《乡愁》到《少年中国说》,
还有很多新时代领路人经常用的名句,或直接引证,或间接化用,多元论述,体现出考
生对国事的关心和厚实的文学功底、文化积累。“2018 年,我在时光这头,你在时光那
头……”“2035 年……”“新世纪……”三个观点句化用余光中先生《乡愁》中的诗句,
紧紧围绕“传承中国梦”的主题重章咏叹,深沉而又炽烈地表达了对中国新时代新青年
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