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网络写手应当注重自我提升 阅读写作导写练
加入VIP免费下载

阅读与写作:网络写手应当注重自我提升 阅读写作导写练

ID:349820

大小:146.37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7-18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阅读与写作:网络写手应当注重自我提升 阅读写作导写练 导语: 网络文学自诞生以来,在互联网上纵横捭阖,野蛮生长,至今热度不减。其中网络 小说异常火爆,它的魅力究竟在于曲折离奇的故事还是快意恩仇的洒脱呢?老师和家长 排斥网络小说的原因是什么呢?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当前我们不可讳疾忌医,既然 网络文学的生命力如此旺盛,那么我们就应该正视它的存在。而对于网络写手来说,他 们只有淡泊名利,守住文学初心,走向广阔的天地,感受时代的脉搏,才能创作出优秀 的现实主义作品。 网络写手应当注重自我提升 (题目即论点,简洁明了,点明中心。) ①中国网络文学经过 20 年的发展,培育了大量的写手,作品更是层出不穷。在网 络文学创作中,“苦更不辍”“日更万字”成为常态。这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网络文学 的繁荣;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超长篇幅的类型小说泛滥成灾。许多网络写手在经济利益 的驱使下,出现了浮躁情绪,热衷于追名逐利,偏离了文学初心。今天,网络文学要想 从野蛮生长向经典化转型,网络写手须以身作则,注重自我提升。 (开篇点题,由网络文学发展现状及出现的问题,提出网络写手自我提升的话题。) ②首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至创作的全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反 映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文艺 具有独特作用。新时代领路人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讲话指出:“对 文艺来讲,思想和价值观念是灵魂。” ③一些网络文学作品格调不高,不能反映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社会图景,而是遵循 一种“快感机制”,供大众“悦读”。这其实是价值错位、急功近利的表现。虽说产业化 是网络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源泉,但并不能由此认定网络文学就必然要服从金钱支 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例如巴尔扎克、大仲马、小仲马等,虽然写作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市场化的,但葆有不变的现实关切和文学理想。这启发我们,网络写手应该摆 正心态,自觉跳出“作品点击量”的狭隘桎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④在日常写作中,切勿过多地沉溺于玄幻、穿越、架空、修真等“打怪升级”的套 路中,而是要以作品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的审美追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作为心灵的罗盘、情感的中枢。这除了要依靠网络写手的自觉性,有关部门也应该切 实负起责任、积极引导。 (论述网络写手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至创作的全过程。网络写手应该摆正 心态,自觉跳出“作品点击量”的狭隘桎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 关部门也应该切实负起责任、积极引导。) ⑤其次,养成勤于阅读的好习惯。当前,在网络文学领域,存在着“得小白文得天 下”的现象。小白文之所以流行,深层原因是大多数网络写手没有受过专业的文学艺术 训练,无法驾驭具有艺术张力的文字,只能以口水话、大白话进行“灌水写作”。要想 纠偏,网络写手在“催更”的压力下,应当抽出时间来多读书,尤其要读经典文学。 ⑥中国古人讲究“闲读诗书斜卧榻,苦夜茶伴兴味长”。黄庭坚说过“人不读书, 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林语堂认为“读书使人得到一种 优雅和风味”。经典文学,带给我们的不只是美的享受,还有思想的启迪。网络写手如 果只是一味“苦更不辍”,就会丧失对外界的感知、对美的审视,迷失在消费时代的语 境中。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很可能变成类型化的重复他人或者自我重复。 ⑦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经常面对电脑或手机写作,很多网络写手养成了“屏幕依赖症”,即使有阅读,也只是“读屏”。真正的阅读,要静下来、慢下来,注重精神品质的 培育。所以,铁凝说,读书也是一种生活,有计划、不间断、持续地读书,会让我们拥 有理解生活的能力和研究生活的自觉意识。只有读书,才能理解字里行间的隐含意义, 领悟优美的文字旨趣。希望网络写手注重阅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抛弃粗陋的语 言,更高地要求自己,坚持一种“有难度”的写作。文学是有力量的,这种力量来自于 精心提炼的文字组合。只有减少或杜绝“小白文”,网络文学才能长远发展。 (论述网络写手须养成勤于阅读的好习惯。网络写手要抛弃粗陋的语言,更高地要 求自己,坚持一种“有难度”的写作。) ⑧最后,切实做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虽说在网络时代,“秀才不出门,便知天 下事”,但由于缺乏切身体验和感悟,不少网络写手只能依靠臆想来写作,难以写出生 活的鲜活性。正如新时代领路人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的,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 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关在象牙塔里 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 ⑨面对这个伟大的时代,网络写手不能无动于衷,而应细致体验生活、深刻观察生 活,超越“套路写作”和“模式写作”,进入一种丰富的想象、有血有肉的人物设计、 有生活气息的场景布置。网络写手要有定力,在商业写作的狂欢中有勇气、有远见地暂 停一下更新,真正沉下来、融进去,不但要“身入生活”,更要“心入生活”,在生活中 领悟人生、领悟艺术。 (论述网络写手要切实做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但要“身入生活”,更要“心 入生活”,在生活中领悟人生、领悟艺术。) ⑩作品要上去,作家要下来。只有走向广阔的天地,感受时代的脉搏,才能创作出 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网络文学从“高原”走向“高峰”也就水到渠成了。 (呼吁勉励,展望期待。) 【时代警语】 真正的阅读,要静下来、慢下来,注重精神品质的培育。所以,铁凝说,读书也是 一种生活,有计划、不间断、持续地读书,会让我们拥有理解生活的能力和研究生活的自觉意识。只有读书,才能理解字里行间的隐含意义,领悟优美的文字旨趣。 【思维串联】 【考点精练】 1.下面一段文字中的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当前,在网络文学领域,存在着“得小白文得天下”的现象。小白文之所以流行, 深层原因是大多数网络写手没有受过专业的文学艺术训练,无法驾驭具有艺术张力的文 字导致的,只能以口水话、大白话进行“灌水写作”。要想纠偏,网络写手在“催更” 的压力下,应当抽出时间来多读书,尤其要读经典文学。 A.小白文之所以流行,深层原因是大多数网络写手没有受过专业的文学艺术训练, 无法驾驭具有艺术张力的文字 B.小白文广泛流行,深层原因是大多数网络写手没有受过专业的文学艺术训练,无 法驾驭具有艺术张力的文字 C.小白文之所以流行,是大多数网络写手没有受过专业的文学艺术训练,无法驾驭 具有艺术张力的文字导致的 D.小白文广泛流行,深层原因是大多数网络写手没有受过专业的文学艺术训练,无 法驾驭具有艺术张力的文字所导致的 2.读写一体化训练 (开放性试题) 结合本文谈谈你对网络文学的看法,写一篇不少于 300 字的短文。【相关链接】 解析网络写手 他们被叙述为隐身于网络背后的神秘工作者。他们常常对文化舞台上声名卓著的纸 质文学作家表示不屑。当然,网络文学的写手不会在获奖、国际声望、多少批评家发表 评论这些方面与纸质作家争一短长,他们的标准很简单也很实际:哥们,你去年的进账 是多少? 不少第一代写手曾经回忆初涉网络文学的单纯追求。那个时候他们从未将写作与金 钱联系起来,写作的动力是青春、激情与自由。然而,现在的写手一出道就是如此世故: 没有钱为什么累死累活地写作呵。将写作视为一种换取口粮的生活技能,这无可非议。 我的问题仅仅是,还有没有金钱之外的追求和标准? 与纸质作家比较,网络文学的写手相对年轻。考虑到他们写出的字数,年轻是一个 必要的条件。年轻意味着精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可以胜任激烈的写作竞争,充沛 的体能是工作量的保证。许多时候,他们的工作强度令人想到了运转不息的写作机器。 人们几乎可以得出一个不无贬损意味的结论:网络文学对于一个写手的体力要求远远超 过了思想、见识、文化修养和语言能力的要求。这也是成功的秘诀之一:年轻的意义超 过了积累。 网络文学写手的另一个特征似乎是不无莽撞的大胆。如果说,年轻的作者擅长的内 容是青春感伤或者爱情的渴望,某些时候也可以批判老于世故的社会缺乏激情,批判泛 滥的实利主义和犬儒主义,那么,那么多的网络文学写手拐入历史文学的确让人意外。 通常,涉及历史的写作需要丰厚的知识储备。作者不仅要熟悉众多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 去脉,熟悉围绕这些历史事件的种种细节,这种熟悉的程度必须到了敢于参与历史学专 业对于相关专题的学术讨论;而且,作者还要了解当时的各种日常生活细节,譬如服饰 的特点,礼仪、建筑、民俗的特点,如此等等。这些方面的纰漏往往被称之为“硬伤”。 在专业圈子之内,“硬伤”甚至比观念的失误还要糟糕。观念问题还可以用“见仁 见智”加以辩解,学识的“硬伤”只能解释为无知。对于纸质文学说来,历史决不是一 个可以轻易涉足的地带。 然而,许多网络文学写手勇气十足地摆弄历史。他们没有上述的顾虑,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其说这是最为严谨的领域,不如说这变成了一个最好玩的领域。 从武侠出没、后宫内斗、和尚道士的方术秘技到西域荒漠的奇花异草,所有日常现实无 法展现的景象都可以塞入“历史”。除了历史学家,又有多少人有资格同时有兴趣追究 这些问题呢? 我希望这些叙述不要仅仅留下一个否定的印象,我还想指出的是,网络文学是否打 开了使用历史素材的另一种可能:没有必要考虑严格的历史真实,没有必要与各种历史 著作相互参照,考辨求证,文学仅仅营造一种大致的历史感就可以了。纸质文学之中曾 经出现过有趣的探索。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苏童曾经发表过一部长篇小说 《我的 帝王生涯》。这部小说虚构了一个古代的帝国,虚构了一个兄弟争夺皇权的故事,竞争 的胜利者终于带着一片苍凉的心境面南称孤。 尽管中国的历史上从未存在小说所描述的这么一个王朝,但是,宫殿、大鼎、后宫、 太监等元素造就了一个真切的宫廷氛围,一种虚拟的历史感。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历 史”小说,而是关于历史的“小说”。很难断言网络文学写手有意追随这一部小说,但 是,必须承认,在宽泛的意义上使用历史材料的时候,网络文学可能在历史、虚构与想 象之间开拓出某种新型的可能。这种可能能够走多远?批评家有理由关注这种动向。 网络文学写手常常引为自豪的是,他们敢于单打独斗,没有必要依赖什么作家协会 这一类机构的提携,甚至也没有必要接受学院的正规训练,遭受文学史或者文学理论那 些学术术语的痛苦折磨。我手写我口,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网络慷慨地为一切文字提供 出口,那些苛刻的编辑再也不能任意地刁难了。 小学教师、公司职员、“理工男”、厨师、打工者,所有的人都有权利在网络空间编 织自己的文学梦。当然,没有人天真地认为,文字出现在网络上就是成功。市场的检验 是成功与否的最后证明。一个写手必须勇于面对市场上的读者,二者之间的其他环节都 是多余的干扰。 相当多的网络文学无法避免两方面的问题:一,语言表述草率平庸,泥沙俱下,人 们很难从中察觉精深的意味,更难发现个性化的风格;二,一些写手很快显露出难以为 继的迹象,原地徘徊,重复的主题、情节构思似曾相识。第一波激情挥霍一空之后,职 业训练的缺乏很快就显出了后果。没有文学传统的补给,没有职业训练提供的耐力和循序渐进的路径,枯竭的来临往往比预料的还要快。某些时候,他们不得不求助于读者的 反应作为完成一部作品的后续动力,譬如要不要让一个恶棍及时地死去,或者,要不要 让一对恋人终成眷属。 相对于纸质文学,网络文学尤为热衷于与读者互动,网络为之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 持。许多古典作家表示,他们管不住自己小说中的主人公,主人公根据自己的意志恋爱、 结婚或者自杀,外力无法扭转他们的性格逻辑,这是一些“真正的”人物性格而不是随 意捏造的蜡像。 相反,网络文学的不少写手习惯谦虚地根据读者的反馈意见及时修正情节的走向, 改变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结局。否则,他们可能遭受读者的抛弃,粉丝的大规模下线直接 意味了经济损失。尽管重视读者正在成为一个普遍的理论倾向,但是,重视读者决非唯 唯诺诺地取悦读者。一个作家之为作家的前提是,他对于这个世界具有与众不同的美学 发现。如果他的工作只是迎合通俗的想象而无法展示一个富于创造力的独到心灵,那么, 这个职业再也没有什么可骄傲的——除了收入。 大部分网络文学并没有兴趣追求结构、无意识、叙事模式等等晦涩的话题。为了投 合普遍的“碎片化阅读”,写手的意图就是浅白,通俗,让读者可以一目十行地囫囵吞 枣。他们心目中,艾略特的《荒原》也好,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也好,这些深刻的玩 意还是留给学院派享受吧,简单和好玩才是后现代的至高原则。网络文学的读者愈来愈 多,读者人数的增加速度是纸质文学无法比拟的。网络文学正在以强硬的姿态挤入批评 家的视野,视而不见已经不可能。人们终于发现,要给这个庞然大物腾出位置,原先的 文学版图必须做出深刻的调整,一系列既定概念、范畴的有效程度需要重新思考,重新 定位。文学的传播工具、读者与大众、市场与文化商业、作家的文化身份、雅与俗之辩、 作家的成长与成熟、写作速度,诸如此类的问题无不需要新的结论。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