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人才子”挑战古文写作全国十地高考下水文——全国高考江苏卷
全国高考江苏卷作文原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
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
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
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
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塑造自我,求其“新”声
毕光荫
肇昔元胎剖判,太素氤氲[1]。玄黄色杂,阴阳体分。六气化育,万物纷纭。然后,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引出主题)。人因好恶择处,境籍物性感
人。求生隰畔,则近蛾虫;欲长渊泽,便同金鳞[2]。风随虎聚,云从龙生[3];人之
品性,各类其伦(钱锺书曾云,凡一事数喻最难。此处联次博喻,只是写“人之品性,各类其
伦”一句,真让人眼如观花,应接不暇)。故欲破除网缚,必先自毁茧房;欲移新木,必
掘其旧根。诗云:“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我曰:塑造自我,求其新声(借《诗经》“嘤
其鸣矣,求其友声”一句,引出自己观点——塑造自我,求其新声)。
夫僧修涅槃,汤求日新[4];星移物换,岂可止津!皮囊日旧,自我每新。塑造未
来,始于新声。(塑造自我的重要人尽皆知,不必多言;简单引出“求其新声”的重要性,紧扣
主题,无一赘笔,于骈文写作,实为难矣)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摇荡性情,尤慎所染。故《吕览》贵乎“当染”,《毛诗》
赞于“羔羊”;《烈女》数称孟母,《世说》盛多幼安[5]。春气至而万物生,秋气至而
万物成。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然,道隐无形,外物难改;驭
心有术,境遇可择。塑造自我,重在“所染”[6]。凤凰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非梧
桐不栖,君子于此,可不慎乎?(此一段写周围的人事对自己影响之巨,点出“所染”要
有所选择,且“可不慎乎?”)
况古人远游,多止于中国;古人识见,尽限于竹纸。而今万物互联,世界成网。
不窥閤牖[7],遍知四方。(古今对比,突出“共鸣”对人之塑造,在今日尤为突出)譬如端
坐户前:看山则嵩岱并至,观水则瀸瀱[8]皆来,望木则楩楠丛罗,察虫则蜚蜩蚁聚,
鸟则鹆鹈齐飞[9],鱼则鲖鮵[10]方游,兽则麋麔[11]竞走,畜则尨獒同栏[12]。然貌
似遨游穹苍,实则拘于井底,浏览虽繁,拘于一户;见识虽远,未及墙篱。譬如“显
微”虽细,限于一斑;“望远”虽遥,局于一孔[13]。自不免观微漏巨,察远遗迩;检
选无几,疏忽实多。(指出现代信息之便捷,对人之塑造也更为明显)
故吾等应凿窗开户,以见周天;步出门槛,以观牧野(怎么做)。见山查丘,观
水联海,缘木求林,识虫及兽。不可固守一隅,闭关陋室。譬如晨起饮食,喜则尽其
羹汤,恶则厌其臭味,食虽不少,而膂力[14]反弱,以其食材寡一也(单一信息对人
的束缚)。
至若山野之民,习于樵采而弊于渔猎;好酒之士,惯于微酲[15]而弊于清远。故
好古之文,何妨一览西洋之作?嗜昼之明,何妨一睹星辰之美?所谓孤阳不生,孤阴
不长;声一则乐不成,色一则画不就,味一则食不甘。人岂可沉迷于往日一味之旧我
乎?(摆脱单一信息对人的束缚的重要性)
环境造我,岂可不重其质;检选居处,固当细择所染;驱除旧水,必将引进新流。
譬如,蛹欲化蝶,必破其茧;蛟龙回渊,必毁其罾;塑造自我,必求其新声。(此文辞采飞扬,用典精妙,且逻辑严密,紧扣主题,紧紧围绕“共鸣”信息对人的塑
造落笔,写出主观能动与客观环境的辩证关系,进而指出如何塑造自我,开拓未来,核
心便是“求其新声”。此文文质皆美,是一篇上乘的骈文杰作。今人久已不学古文写作,
或有学作,则多着意文字尚且不暇,关乎文意则往往凑合,于此观之,则此文更为难得
也!
赞曰:
飞蛾作茧空自缚,雷焕遇水便成鳞。
愿将黄沙掩枯骨,魂随破瓦向天心。)
【注释】
[1]中国人的宇宙观,认为天地开辟以前,“混沌如鸡子”,这就是“元胞”;先天五太
分别为: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它是道家哲学中代表无极过渡到天地诞
生前的五个阶段。太素指的是原始物质的宇宙状态。
[2]印度人按出生方式将生物分为四类:胎生、卵生、湿生、化生,蛾虫是化生的
生物;中国人将生物分为五类:蠃虫、鳞虫、毛虫、羽虫、昆虫,鳞虫生在深渊大
泽里。
[3]古人云:云从龙,风从虎。
[4]僧人追求涅槃,就是抛弃旧我;商汤盘子上刻着座右铭说:苟日新,日日新,
又日新。
[5]《吕氏春秋》中有“当染”一篇,《诗经》中有“羔羊”一篇;《烈女传》中有孟母
三迁的故事,《世说新语》中有管宁和华歆割袍断义的故事,都是指“共鸣”对自我
的影响,幼安是管宁的字。
[6]《墨子》有“所染”一篇。
[7]閤(gé),小门;牖(yǒu),开在墙上的窗子。[8]瀸(jiān),时有时无的泉水;瀱(jì),时有时竭的井水,都指小的水流,见
《尔雅》。
[9]鹆(yù),八哥;鹈(tí),鹈鹕。
[10]鲖(tóng),古之贡品,盛产于鲖城护城河而得名,为鱼类之佳品;鮵(tu
ō),一种鱼,指体型较小的乌鳢。
[11]麔(jiù),雄性麋鹿。
[12]尨(máng),长毛狗。
[13]显微镜虽然看得仔细,望远镜虽然望得遥远,可是都局限于“一孔”之中。
[14]膂力:体力。
[15]酲:醉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