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兼济天下的“人类情怀” 阅读写作导写练
加入VIP免费下载

阅读与写作:兼济天下的“人类情怀” 阅读写作导写练

ID:349867

大小:118.21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7-2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阅读与写作:兼济天下的“人类情怀” 阅读写作导写练 导语: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千百年来,“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梦想始终是人类 心中的长明灯。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中国没有让世界人民失望,新时代领路 人向世界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打造人类命 运共同体,是行胜于言的责任担当,是兼济天下的“人类情怀”,更是中国梦与世界梦 相融相通的时代进程。 兼济天下的“人类情怀” (题目即观点,充满正能量。) ①“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②不久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共同宣布围绕中国空间站开展 空间科学实验的第一批项目入选结果,共有来自 17 个国家、23 个实体的 9 个项目成功 入选。打开大门、敞开怀抱,让世界搭乘中国科技发展的便车,共同分享逐梦太空的机 会,折射出一个泱泱大国的“人类情怀”。 (开篇引用名言,提出让世界搭乘中国科技发展的便车的“人类情怀”这一话题。) ③从“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世界认识,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公义观念,再到“达则兼济天下”的宏大抱负,中国的人类情怀,根植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发轫于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价值追求,是一种真正的大格局、大自觉。新中国成立 后,毛泽东同志提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1985 年,邓小平同志讲道: “到下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中国的分量和作用就不同了,我们就可以对人类有较大的 贡献。”近年来,新时代领路人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 量发展,以中国理念和务实行动生动阐释“建设什么样的世界”。 (紧承上文论述中国的人类情怀。引经据典,列举事实,时间为经,思路清晰。) ④人类情怀,基础在人民情感。中国兼济天下的人类情怀,体现在对世界人民的一 种朴素情感上。当埃博拉疫情肆虐西非,坚守到底的中国医疗队,彰显出中国人民同非 洲人民站在一起、患难与共的决心;当亚丁湾海域海盗出没,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挺身而 出,10 年护航让“最危险海域”重新成为“黄金航道”;当也门紧张局势持续升级,中 国海军舰艇编队在执行撤离中国公民行动中,还协助罗马尼亚、印度、埃及等国的侨民 平安撤离……一次次挺身而出,见证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的大爱。“世界好,中国才能 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近代以来饱经风雨沧桑的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满怀渴望, 同时也尊重并支持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 (现实性分析。人类情怀的表现之一:基础在人民情感。中国兼济天下的人类情怀 体现在对世界人民的一种朴素情感上。排比句式,气势磅礴;举例丰富,说服力强;小 结精炼,凸显大爱。) ⑤人类情怀,根本在勇毅担当。中国兼济天下的人类情怀,体现在对世界和平发展 的责任担当上。世界银行报告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可加快数十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发展与减贫,倡议全面实施可使 3200 万人摆脱中度贫困。既各美其美又美美与共,既 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中国不搞成果独享,求的是“百花齐放春满园”,乐意于各国人 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人类情怀,说到底是以世界和平与发展为己任,积 极为人类社会进步增添正能量,为世界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作贡献。 (现实性分析。人类情怀的表现之二:根本在勇毅担当。中国兼济天下的人类情怀 体现在对世界和平发展的责任担当上。“一带一路”倡议好,“百花齐放春满园”。) ⑥“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中国的人类情怀,可以从新时代领路人治国理政和关于全球治理的一言一行中读 懂,可以从每一次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主张”中读懂,可以从中国人 民对于世界的看法、想法和态度中读懂。中国的人类情怀,宽比海洋,高过天空,无论 征程是晴是雨,中国都将始终与时代潮流同向同行,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总结点题,展望期待。三个“可以”,引人思考;展望未来,信心满怀。) 来源:人民日报 【时代警语】 中国的人类情怀,可以从新时代领路人治国理政和关于全球治理的一言一行中读懂, 可以从每一次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主张”中读懂,可以从中国人民对 于世界的看法、想法和态度中读懂。中国的人类情怀,宽比海洋,高过天空,无论征程 是晴是雨,中国都将始终与时代潮流同向同行,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思维串联】 【考点精练】 1.下面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不久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共同宣布围绕中国空间站开展 空间科学实验的第一批项目入选结果,共有来自 17 个国家、23 个实体的 9 个项目成功 入选。 B.从“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世界认识,到“达则兼济天下”的宏大抱负,中国 的人类情怀,根植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发轫于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价值追求,是一种真正的大格局、大自觉。 C.当埃及紧张局势持续升级,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在执行撤离中国公民行动中,还协 助罗马尼亚、印度、也门等国的侨民平安撤离……一次次挺身而出,见证中国人民对世 界人民的大爱。 D.人类情怀,说到底是以世界和平与发展为己任,积极为人类社会进步增添正能量, 为世界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作贡献。 2.读写一体化训练 (开放性试题)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出自老子的《道德经》。作为高中生,请结合你的读书 体验和个人经历,谈谈你对兼济天下的“人类情怀”的认识与理解。不少于 300 字。 【相关链接】 马克思主义者的“人类情怀” 康德说,人类最震撼的秉性,就在于为他人而工作,为后代而牺牲。200 年来共产 党人没有忘记马克思,不止因为在过去的 200 年里,人类社会的发展没有偏离马克思对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还因为这样一种为他人而工作的“人类情怀”已经成为马克 思主义者的追求。 200 年前,马克思诞生在当时还属于法国的特利尔,小时候他和所有同龄人一样都 是“没有名气的”。注定他将是不平凡的,是他 17 岁中学毕业时写的一篇作文《青年在 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在文中的话语把他的老师惊呆了,他在文中立志选择最能 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认为只有那样,我们的事业才能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 地存在下去。正是在这样的“情怀自引”下,马克思在 30 岁时写了一个“小册子”,被 称为《共产党宣言》,这是一个被世界阅读最多的宣言,以至成为全世界劳动者的“圣 经”。在这个宣言中,马克思坚定地表达了不为自己却为全人类而思想的意愿和决心。 新千年来临之际,在资本主义的故乡,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的“千 年第一思想家”评选,结果马克思位居第一名。为了验证评选结果的可靠性和客观性, 同年 9 月,英国广播公司(BBC)又以同一命题再次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仍然是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第二。2005 年 7 月,英国 广播公司又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为题,调查了 3 万名听众,结果马克思以 27.93%的得 票率荣登榜首,远高于排名第二、得票率仅为 12.6%的苏格兰哲学家休谟。这一系列多 少有点意外的评选结果震惊了全世界,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马克思能赢得包括怀有意 识形态偏见的人们普遍而客观的评价?其中的一个答案就是马克思的“人类情怀”。 青年毛泽东也以“人类情怀”立志。1951 年,已经是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毛泽东, 感慨万千地与湖南省立第一中学的老同学周世钊等人,谈到青年时代在湖南省立图书馆 读书时的情景。他说,“说来也是笑话,我读过小学、中学,也当过兵,却不曾见过世 界地图,因此就不知道世界有多大。湖南图书馆的墙壁上,挂有一张世界大地图,我每 天经过那里,总是站着看一看”。“世界既大,人就一定特别多,这样多的人怎样过生活, 难道不值得我们注意吗?在韶山冲里,我就没有看见过几个生活过得快活的人。韶山冲 的情形是这样,全湘潭县、全湖南省、全中国、全世界的情形,恐怕也差不多!我真怀 疑,人生在世间,难道注定要过痛苦的生活吗?”“决不!这种不合理的现象,是不应 该永远存在的,是应该彻底推翻、彻底改造的!总有一天,世界会起变化,一切痛苦的 人,都会变成快活的人,幸福的人!”“从那时候起,我就决心要为全中国痛苦的人, 全世界痛苦的人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正是基于这样的宏愿,1918 年 4 月 7 日,星期 日,在这一天,毛泽东等 14 人在蔡和森家开满桃花的庭院里成立了新民学会。新民学 会起初的宗旨是“革新学术,砥砺品行”。后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学会宗旨改为了 “改造中国与世界”。 邓小平用发展来抒发“人类情怀”。他高度关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问题,提出“应 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他十 分关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命运,强调我们搞的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中国和所有第 三世界国家的命运是共同的。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负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 界一边”。 新时代领路人则从历史规律的高度,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 2013 年 3 月新时代领路人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首次向世界提出“人类命运共 同体”倡议,并很快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2017 年 2 月“人类命运共同体”被正式写入联合国决议当中。“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是以新时代领路人为核心的党中央依 托改革开放 40 年伟大实践的宏大背景,在总结治国理政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 变革的基础上,以“人类的名义”而提出的建设美好世界的倡议。2017 年 10 月,新时 代领路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 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事实上,“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不仅深深植根于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之中,是儒家“仁爱”思想的当代发展和具体化,而且“人类命运共同体” 倡议与马克思的“人类情怀”一脉相承,是中国作为世界负责任大国,为使世界朝着增 进人类福祉的正确方向演进而贡献的“中国智慧”,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人类情 怀”的最新表达。 来源: 学习时报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