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失“礼”少“德”频现,中国文明传承断档了吗? 阅读写作导写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阅读与写作:失“礼”少“德”频现,中国文明传承断档了吗? 阅读写作导写练 导语: 古人云:“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道 德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人素质低”“中国人是暴发户心态”,如此云者,近年 来屡见诸媒体。这些标签式的语言,早已泛滥。但社会现实果真如此吗?答曰:非也。 须知中华民族是缔造了文明历史的古老民族,失礼少德的事只是少数人所为,我们不能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极个别人做了不文明的事,不能因此抹黑整个民族。学会独立思 考,不人云亦云,是新时代青年应具备的素养。 文明传承断档了吗? (疑问句标题,引发读者思考。) ①近年来,一系列失“礼”少“德”的行为和现象,不时冲击着人们对于国民素质 的认知。 ②作为古文明发祥地的中国,“礼”的基因世代相承。日本“遣唐使”的脚步、丝 绸之路的驼铃、郑和宝船的风帆……刻录了中华礼仪流淌和播散的轨迹。“在道德上欧 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这样说。但是到了晚清,随着国家 多难几经波折,“礼仪之邦”成色蒙尘,以至梁启超痛感“以今日论之,中国与欧洲之 文明,相去不啻霄壤。”③世风日下了吗?人心不古了吗?我们的文明传承真的断档了?面对这些问题,照 照素质的镜子,不少人觉得少了几分底气。 (开篇引述失礼少德的行为和现象,提出国民素质的话题,照应标题。连续三问, 直击问题本质。) ④毋庸讳言,我们搭乘着发展的高速列车,一直在急急忙忙追赶时代的脚步,却常 常无暇顾及在奔跑过程中,散落了多少历史的馈赠和传统的留存。视古道热肠为迂腐, 把谦逊礼让当傻瓜,就是这种“遗失”的真实写照。部分国人的素质提升没有与时代进 步同频,导致不文明行为或者说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论述国民素质下滑的原因之一:部分国人的素质提升没有与时代进步同频。) ⑤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富足、法治的进步,为彰显和维护个人合法权益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但是,一些社会成员并没有摆好权利和义务的天平,把对个人权利的维护扭曲 成不管不顾的以自我为中心。高铁吸烟、抢夺方向盘、共享单车被破坏私用等消息仍屡 见不鲜,无不体现出这种权利与义务错配的自私与任性。正如网友批评“高铁霸座”者 时所言:“你的素质配不上你乘坐的高铁。” (论述国民素质下滑的原因之二:一些社会成员没有摆好权利和义务的天平,把对 个人权利的维护扭曲成不管不顾的以自我为中心。) ⑥同时也要看到,与物质水平芝麻开花节节高媲美,我们的精神文明同样“水涨船 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强调人的素质本位,提高国民素质也被定义为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素质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们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推 动一系列文明风尚建设,不断荡涤社会陋习和不良风气。 (现实性分析。物质水平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素质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绵延至今的古老文明,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之路上,中 国人上下求索自我提升的脚步不曾有一刻停歇。“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 念物力维艰”——在餐馆,适量点餐、文明用餐已成当代饮食守则;“人无礼不生,事 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在景区,乱扔垃圾、折枝摇树的现象越来越少;“一风俗 而成治功,其本莫重于谨痒序之教”——红白喜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成为新礼俗……(现实性分析。中国人上下求索自我提升的脚步不曾有一刻停歇。) ⑧一段段古训仍在被琅琅传诵,一句句箴言仍在被默默服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仍 然是滋养现代文明的源头活水,催化公共文明成为中国人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 和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舆论场对国民素质的讨论日趋频繁热烈,恰恰说明国人对有悖文 明礼仪的行为容忍度在逐渐降低,文明、理性终将是时代不变的底色。 (重要性分析。国人对不文明现象的容忍度在逐渐降低。) ⑨中国曾是世界上最推崇文明礼仪的国家,在大步向前迈进的时候,文明礼仪绝不 应成为我们随手抛下时代列车的果皮和纸屑。我们每个人都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新时 代美好生活图景不可或缺的一个标识就是“礼仪之邦”。这个标识,充满了历史厚重感, 也是我们未来不会偏离的方向。 (告诫勉励,展望未来。)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时代警语】 一段段古训仍在被琅琅传诵,一句句箴言仍在被默默服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仍然 是滋养现代文明的源头活水,催化公共文明成为中国人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和 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舆论场对国民素质的讨论日趋频繁热烈,恰恰说明国人对有悖文明 礼仪的行为容忍度在逐渐降低,文明、理性终将是时代不变的底色。 【思维串联】 【考点精练】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梁启超痛感“以今日论之,中国与欧洲之文明,相去不啻霄壤”,说明当代 的中国文明与欧洲文明相比,相差甚远。 B.社会上不文明行为或者说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是因为部分国人的素质提升没 有与时代进步同频。 C.但是,一些社会成员把对个人权利的维护扭曲成不管不顾的以自我为中心,是因 为没有摆好权利和义务的天平。 D.中国是世界上最推崇文明礼仪的国家,在大步向前迈进的时候,文明礼仪绝不应 成为我们随手抛下时代列车的果皮和纸屑。 2.请仿照下面的示例续写一个句子(不得照抄原文),要求与前两句构成排比。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餐馆,适量点餐、文明 用餐已成当代饮食守则; “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在景区,乱扔垃圾、折枝摇树的现 象越来越少; 3.读写一体化训练 (开放性试题) “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你如何理解 这句话?结合本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300 字左右。 【相关链接】 素质能管出来吗? 为什么“葛优瘫”比端坐着安逸?很简单,求舒服、图自在几乎是人的本能。但是, 在家可以随便,出门不可随意。当有人被任性遛的狗咬伤、被高空坠物砸中、被扭打司 机的乘客连累致死,素质问题就不仅仅属于私人领域,而成了社会问题。 文明不仅是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高度,更是我们丈量自身行为规范的尺度。素质的养成无法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化”、更要管。如果说传统美德是社会 文明的“根”和“魂”,那么法治和规则就是它的“骨架”,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这就好比在松散的沙子当中,将道德的水分与制度的水泥、规则的石子混合,才能产出 比花岗岩还坚硬的文明基石。 美国一对姐妹在吴哥窟寺庙内互拍裸照;篮球明星哈登在上海骑电动车逆行;阿姆 斯特丹博物馆的喷泉广场,欧洲游客纷纷在池内泡脚,甚至直接进入水池中心……这些 事例表明,文明素质的高下,与名声无关、与身份无关、与是否来自所谓高素质的发达 国家也无关,而取决于规矩是否严格、制度落实是否到位。 制度能实现对善的激活,也能实现对恶的规制,而且往往立竿见影。同一个人,在 绿皮火车里会吞云吐雾,但上了高铁就能全程忍住烟瘾;以前喝醉了也敢开车,醉驾入 刑后,“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已蔚然成风;曾经久推不动的垃圾分类,经立法强 制执行后正逐渐变为新的风尚。可见,“管”可以出素质,“管”可以保文明。而且,这 个“管”不能仅靠单摆浮搁单兵作战,唯有制度与制度连成线、织成网,那些“素质先 放脚边,凉快了再说文明”的行为才会无处藏身。 然而,立规矩容易,将“管”挂在嘴边也容易,如何让纪律和制度落实到位,才是 难点。比如,针对不文明养犬行为,虽然各地都出台了相关规定,但在实施中存在很多 困难;王源、孙红雷无视公共场所禁烟规则,除了心存侥幸外,恐怕也是因为违反规则 的“代价”实在太低。一边是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利剑高悬,一边是违法违规的苗头屡 刹不止,就会产生“破窗效应”,影响全社会对规则的敬畏,诱使人们仿效那些失“礼” 少“德”的无素质行为。 对整个社会来说,规则的落实效果,是展现文明水准与素质高低的标尺。在新加坡, 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不冲马桶等都会受到五百至二千新元的高额罚款。在日本,插队、 劝酒,甚至爬电线杆、出租车内呕吐都会遭遇重罚。所以,遏制不文明行为除了持之以 恒的道德教化,关键是要让法律长出“牙齿”,让制度成为“高压线”。 提高文明素质,管一时靠惩戒,管一世靠涵养法治意识。只有“一时不文明,时时 受约束;一处不文明,处处受阻碍”,才能让文明内化于心,始于自发、成于自觉。在 一些城市,为什么一街之隔常有静谧与脏乱差的霄壤之别,追根究底还是持续治理与“放弃治疗”的区别。反过来,只要对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避免不文明对文明的 “挤出效应”,就能不断筑牢社会的底线思维与文明习惯,树立稳定的法治预期,让法 治成为一种社会信仰,更成为一种生活刚需,助推文明“提速”。 这一切,不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吗?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