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十年功”托举“一分钟” 阅读写作导写练
加入VIP免费下载

阅读与写作:“十年功”托举“一分钟” 阅读写作导写练

ID:349873

大小:104.77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7-2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阅读与写作:“十年功”托举“一分钟” 阅读写作导写练 导语: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个成功者辉煌的背后,都有着数不尽的辛勤付出。 乡村教育守望者张玉滚,扎根深山十七载,把山路走成通天大道;时代楷模张富清,用 他跨越近一个世纪的坚持和守望书写了一生宁静淡泊,一世高风亮节;“不忘初心的好 民警”陈清洲,20 年如一日奋战在公安基层一线,忠诚履职、忘我工作……要想拥有 “一分钟”的鲜花与掌声,只有坚持不懈付出“十年功”。愿我们祛除虚浮之气,给梦 想一个蓄力驿站,给精彩一个释放空间,走出与众不同的潇洒人生。 “十年功”托举“一分钟” (题目即观点,对比鲜明。) ①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②迅疾生长、芳华尽展,最能呈现生命的曼妙姿态。力争上游、保持领先,对个体 来说是成功的重要标准;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于社会而言是充满活力的体现。从“一 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时间观,到“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观,人们对成功的渴 求,正像草木蔓发、花朵向阳,让世间充满希望和色彩。然而,从来少有唾手可得的成 功,所谓“饭未煮熟,不能妄自一开;蛋未孵成,不能妄自一啄”,比追求成功更重要 的,是扣紧功到自然成的成功规律。 (开篇引用名言点题,引出“功到自然成的成功规律”。注意体会“然而”一词的 用法。) ③有句话说得好,“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分秒时间的价值,正在于它 们构成的是鸿篇巨制的每一个细部针脚。看得见成功之时“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风光无 限,更要看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寒窗苦读的孤寂和艰辛。看得见民谣歌手一曲成名,更 要看见他们十几年如一日的不懈坚持。贾岛锤字炼句精益求精,“两句三年得,一吟双 泪流”,“推敲”佳话永留后世。冯友兰素以“不着急”闻名,一部《中国哲学史新编》 的皇皇巨著,他 80 余岁动手,90 多岁才宣告完成。在日积月累中厚积薄发,其实才是立长青之业、达天地之远的不二法门。 (重要性分析。论述成功需要在日积月累中厚积薄发。引用名言和大量典型事例, 增加说服力。) ④追求快速成功是进取精神的一种体现,扎实积累才是生命的积极存在。无论是谁, 都不可能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去跑马拉松,慢一些反而可以跑得更远。欲速则不达,慢工 出细活,磨刀不误砍柴工,有时慢一些反而可以弯道超车。安营扎寨、步步为营的耐心, 同披坚执锐、长驱直入的热烈,并不矛盾。任何事业都难以一蹴而就,都有一个循序渐 进、量变积累的过程。“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慢是成事出活的基础,坐 足冷板凳,攒够基本功,最后月中折桂是必然。 (现实性分析。论述任何事业都有一个循序渐进、量变积累的过程。正反对比,凸 显论点。) ⑤专注于日积月累,所以成功才能举重若轻、驾轻就熟。然而,也有许多人,并不 懂得这个道理,或是变换奋斗目标如同看电视换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是渴望一夜 暴富,工于取巧、偷奸耍滑。殊不知,拔苗助长必适得其反,急功近利必自毁长城。成 于坚忍,毁于急躁,世间事往往遵循这样的规律。从“起跑线恐慌”“成名趁早焦虑”, 到“速度情结”“换挡焦虑”,倘若“时间感”被急躁和盲目所驱使,急不可耐、急于求 成,到头来只会是万事归空、一无所成。 (现实性分析。反面论证世间事遵循的规律:成于坚忍,毁于急躁。) ⑥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年轻人说,外面的世界“太热了”,他们宁愿选择一棵一棵地造林种树。他们可能错过了精彩大千世界,但一望无际的林海,却诉说着他们的成 功。祛除虚浮之气,给梦想一个蓄力驿站,给精彩一个释放空间,人生自然充实而潇洒。 (呼吁号召,激励期待。强调祛除虚浮之气,人生才能充实潇洒。) 来源:人民日报 【时代警语】 安营扎寨、步步为营的耐心,同披坚执锐、长驱直入的热烈,并不矛盾。任何事业 都难以一蹴而就,都有一个循序渐进、量变积累的过程。“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 泰华岑”。慢是成事出活的基础,坐足冷板凳,攒够基本功,最后月中折桂是必然。 【思维串联】 【考点精练】 一.翻译下面的句子。 1.饭未煮熟,不能妄自一开;蛋未孵成,不能妄自一啄。 2.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 二.读写一体化训练 (开放性试题) 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高中生,请结合你的读书体验和个人经 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与理解。不少于 300 字。 【相关链接】慢工出细活,欲速则不达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许多事都求“多快好省”,而往往“多快”而未“好 省”。就拿笔者自己而言吧,写起东西来,也想“多快好省”,结果最多能“快”,“多” 与“省”尚且不可得,遑论一个“好”了。近读《汉书》,其中一段文字,颇值得体会, 是以与诸君共享。 《枚皋传》载:“(枚皋)从行至甘泉、雍、河东,东巡狩,封泰山,塞决河宣房, 游观三辅离宫馆,临山泽,弋猎射驭狗马蹵鞠刻镂,上有所感,辄使赋之。为文疾,受 诏辄成,故所赋者多。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故所作少而善于皋。” 从上面这段话中总结出了一个成语,叫“马迟枚疾”。这段话中说枚皋写文章写得 快,一接到皇帝的命令,马上就能写成,所以他写的东西极多。与之相反,司马相如虽 然文章很好,但却写的很慢,所以写的东西很少。关键在最后一句,《汉书》认为司马 相如的作品虽少,却要比枚皋的要好。 枚皋,字少孺,是大文学家枚乘的庶子。《汉书》说他“不通经术,诙笑类俳倡, 为赋颂,好嫚戏,以故得媟黩贵幸”。枚皋写东西很快,但上乘之作不多,所以《汉书》 说他的著作“凡可读者百二十篇,其尤嫚戏不可读者尚数十篇”。司马相如,字长卿, 是汉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相比枚乘而言,司马相如写的东西虽不多,却多名 篇,如《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等,都是汉赋中的经典之作。《全汉赋校注》中 收录了司马相如十篇赋作,却只收枚皋一篇《皇太子生赋》,司马相如和枚皋文学成就 的高低由此可见一斑。 《西京杂记》中也有一段文字比较枚皋和司马相如,与《汉书》相似:“枚皋文章 敏疾,长卿制作淹迟,皆尽一时之誉。而长卿首尾温丽,枚皋时有累句,故知疾行无善 迹矣。” 枚皋写的快,少琢磨,所以经常出现繁冗啰唆的毛病;司马相如写的慢,多打磨, 故而首尾结构完善,语句温丽。在司马相如和枚皋之间,《西京杂记》的作者其实更倾 向于司马相如的做法,所以他批评枚皋“疾行无善迹”。当然,并不是说枚皋写的快就 一定不好。只是从纯文学的角度来说,精雕细琢的文章一般比快速写成的要好,前者毕 竟多花了精力和心血。但从功利性的角度来说,司马相如和枚皋的才能也都各有所用。所以扬雄说:“军旅之际,戎马之间,飞书驰檄,用枚皋。廊庙之下,朝廷之中,高文 典册,用相如。”但从长远来看,能够流传千古的,还是高文典册多,而飞书驰檄少。 慢如相如,只要能写出好东西来,再慢点儿又何妨?快如枚皋,纵使写出百篇千篇, 若无精品,又能传下多少呢?我们常说欲速则不达,写文章如此,做其他事情又何尝不 是如此呢。在生活中、学习上、工作里,现代人往往贪多贪快,但结果经常是适得其反。 尤其是在一些需要静下心来做的事情上,比如读书做学问、看病学医、建房打地基 等等,如果一味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最终很可能所获甚少,有时甚至一无所获。再往 大里来说,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许多事故的发生,未尝不是因为过分强调速度而忽视了 质量所导致的。由此来反思,如果这个社会能够转变一下价值观,由过分追求速度转变 到重视质量,也许有些社会问题就不会或者很少出现吧。 来源:腾讯儒学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