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相互尊重是对待不同文明的应有态度 阅读写作导写练
导语:
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密切,不同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文明,但
“文明冲突论”的论调一直根深蒂固,不绝于耳。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和理智的
判断。如同生物多样性之于大自然一样,文明的多样性也是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
只有尊重文明的多样性,才能使人类文明得以发展;各民族文明和而不同,和实生物,
相互依存,交流借鉴,才能推进世界文明的共同进步。
相互尊重是对待不同文明的应有态度
——维护国际道义才有世界共同繁荣
(标题即论点,正副标题并用,概括文章内容。)
①“当前,国际上有些人鼓噪所谓‘文明冲突论’,这是十分错误的。事实上,真
正的文明之间不应也不会发生冲突对抗。”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的话,在当下听来尤
其具有警示作用。
(开篇借用希腊总统的话引出“文明冲突”的话题。)
②在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 21 世纪,美国一些人却在老调重弹。例如美国国务院政
策规划办公室主任斯金纳赤裸裸地将美中关系说成是“文明冲突”,认为“我们首次面
对一个非白色人种的大国竞争对手”。③美国一些人之所以捡起“文明冲突论”的陈词滥调,在于其根深蒂固的文明优越
感。长期以来,美国一些人抱持“文明优越论”,始终压抑不住“改造”其他文明的冲
动,在国际关系中表现为对不同文明、不同意识形态充满无知和偏见,对一些国家民族
政策刻意曲解,对不同政治制度无端指责。
④事实上,上演“文明优越”戏码,不过是美国一些人为霸权行径登台的造势。历
史已反复证明,美国一些人试图“改造”其他文明的强权行径,不仅没有一例成功,且
每每留下无数的骚乱、无尽的创伤、无穷的后患。对霸权地位的狂热和对冷战思维的执
拗,让美国一些人始终走不出错误理念的泥潭,成为影响人类文明进步的“麻烦制造
者”。(析原因,明立场。论述美国一些人捡起“文明冲突论”的原因及实质。)
⑤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每一种文
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
自己存在的价值。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正是得益于文明
交流互鉴,得益于文明融合创新,人类的智慧不断散发出新的光芒,这既为人类文明注
入源头活水,带来勃勃生机,也成为社会不断进步的强劲动能。
(文明是多样的,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⑥文明是平等的,相互尊重是对待不同文明的应有态度。“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
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
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在今年 5 月
举行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中国积极倡导文明和谐共生,深得世界认同。事实上,中
国倡议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本身就体现了对促进亚洲文明发展、引领世界文明进步
的深邃思考和责任担当。这种思考和担当,植根于中华文明协和万邦、安民富民、革故
鼎新、天人合一等价值理念,来源于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中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宏阔
实践,因而具有深厚的底蕴、真理的力量和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文明是平等的,相互尊重是对待不同文明的应有态度。作者结合客观实际,分析
理性公正地对待不同文明的重要性。)
⑦意大利理论家恩贝托•埃科曾说:“了解别人并非意味着去证明他们和我们相似,
而是要去理解并尊重他们与我们的不同。”德国政治学家哈拉尔德•米勒预言:“文明的对话而并非文明的冲突才是世界现在乃至未来发展的真正前景。”世界各国应当遵循平
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交流互鉴之道,不断放大共识,形成主流认知,营造和平
发展的全球文明生态。
(道理论证。引用意大利理论家恩贝托•埃科和德国政治学家哈拉尔德•米勒的话,
论述世界各国应当遵循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交流互鉴之道。)
⑧以多样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以和谐共生超越文明冲突,以交融共享超越文明隔阂,
以繁荣共进超越文明固化,我们只有踏上这一人间正道,才能共同谱写各美其美、美美
与共的文明华章,才能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才能建设和平与安宁、发
展与繁荣的世界。
(号召呼吁,期待展望。)
来源:《人民日报》02 版
【时代警语】
以多样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以和谐共生超越文明冲突,以交融共享超越文明隔阂,
以繁荣共进超越文明固化,我们只有踏上这一人间正道,才能共同谱写各美其美、美美
与共的文明华章,才能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才能建设和平与安宁、发
展与繁荣的世界。
【思维串联】
【考点精练】
1.依次填入文中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人类命运 的 21 世纪,美国一些人却在 。例如美国国务
院政策规划办公室主任斯金纳赤裸裸地将美中关系说成是“文明冲突”,认为“我们首
次面对一个非白色人种的大国竞争对手”。
②美国一些人之所以捡起“文明冲突论”的 ,在于其 的文明
优越感。长期以来,美国一些人抱持“文明优越论”,始终压抑不住“改造”其他文明
的冲动,在国际关系中表现为对不同文明、不同意识形态充满无知和偏见,对一些国家
民族政策刻意曲解,对不同政治制度无端指责。
A.息息相关 老生常谈 陈词滥调 不合时宜
B.休戚与共 老调重弹 陈词滥调 根深蒂固
C.同舟共济 故态复萌 老生常谈 坚不可摧
D.风雨同舟 故伎重演 陈词滥调 树大根深
2.读写一体化训练 (开放性试题)
读完本文,针对国际上一些人鼓噪的“文明冲突论”,请你以青年学生的身份,结
合自己对待不同文明的态度和认识,写一篇小短文对其进行驳斥,500 字左右。
【相关链接】
对待不同文明,需要比天空更宽阔胸怀
新华社北京 5 月 1 日电 今天出版的第 9 期《求是》杂志发表新时代领路人的重要
文章《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文章全面深刻阐述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看法和主张,强调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
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文章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
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需要秉持正确的态度和原则。第一,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丰富人类文明的色彩,让各国
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开创更有选择的未来。第二,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
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各种人类文明都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要了解
各种文明的真谛,必须秉持平等、谦虚的态度。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
第三,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
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
谐。
文章指出,中华文明经历了 5000 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
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
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
互鉴而形成的文明。
文章指出,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
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对待不同文明,我
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
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
文章强调,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实现中国梦,
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中国人民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
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
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