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高考作文写作指津:巧用“1+1+1”,写好应试文
阅卷老师最希望看到的考场作文结构:一是“通体透光”,即全文布局清晰、每段
段意明显、段与段之间衔接自然;二是“中通外直”,即多用短句、多设自然段、多设
思维标志。为此,我们可以:
①抒情类文章通过“重章叠句”来设置“段落中心句”,如满分作文《心若盛开,
风景自来》的三个中心句依次为“用心坚守,风景迷人”“用心追求,风景独特”“用心
努力,风景唯美”;
②议论类文章通过“首句提要”来设置“文章脉络句”,如满分作文《读懂中国的
三种姿势》的三个脉络句依次是“第一个姿势是跳,跳广场舞”“第二个姿势是吃,吃
中华美食”“第三个姿势是扫,扫移动支付”;
③记叙类文章通过“片段组合”来设置“层次标志语”,如满分作文《先生的风景》
三层标志语分别是“南阳,诸葛草庐。大雪”“南阳,诸葛草庐。天晴”“成都,北门城
楼。阴雨”。
无论哪一种文体,都是巧用“1+1+1”的结构模式。
一、情类文章结构技巧——“重章叠句”法
“1+1+1”可以是“重章叠句”法,即借用《诗经》中的表现手法,各章的句法基
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使几个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
它常常用于表现人物的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给人以“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
感受,从听觉上强化了音乐旋律感,加强了抒情的效果。
【原创材料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一个很大的菜园子,园子的周围,密密地盛开着一圈圈金黄色的向日葵。两只蜜蜂
飞了过来:一只蜜蜂一头扎进花丛中忙碌地采集花粉;一只蜜蜂钻出花丛自言自语:
“有时候,我真想能有机会慢下来闻闻花香。”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升格示范一】
(请)慢一点,闻闻花香
(抒情性散文的标题要饱含浓浓诗情。改为祈使句,亲切匀称)
人生就是一条路,出生是始点,死亡是终点。于是(“柳絮若云踏梦追,花香弥漫
穿叶行。”生活遭遇快进,)人们都在匆匆赶路,(快餐果腹,行色匆匆,)唯恐落下自己
(在后面)。可是走得太快容易错过沿途的风景,这时候,我们何不慢点走(放慢脚步),
(去)闻闻路边的花香,调整一下心情再出发(换取心灵的满室缤纷)呢?
(抒情性散文的标题要饱含浓浓诗情。改为祈使句,亲切匀称。引用诗句入题,“凤
头”展彩,不同凡响)
亲情,请你慢点走(,给大家享受天伦之乐的机会)。小时候,当爸爸妈妈拉着我
们的小手走路(学步)时,他们总会在前方等(着)我(们)一下。长大后,我们早已
不需要他们的等待。我们步履轻盈,大步朝前,从来不屑后面走过的路。可有一天,(等)
我们良心发现,于是回头看了一下,才发现,父母已不在了!总听朋友们说“等我长大
了,我要带你去远方玩”这类话,我想问的是,为什么不(就)现在?如果是因为工作
繁忙,那什么时候才会(有)空闲?要知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我们可以等,但父母不能等,别让(自己的)承诺变成了空头支票。如果有一天,(当)
你去兑现自己承诺的时候,才发现这一路我们走得太快,(张支票被盖上“查无此人”
的戳子给退了回来,还)没有(来得及)好好等(孝敬)父母亲(一回,他们就离你而
去)。让我们慢一点,带父母闻闻路边的花香吧。(请放慢你飞奔的脚步,给亲情以小憩
的时间!一通电话,几条短信是替代不了我们常回家看看带给父母脸上的笑容的。)
(首句提要,让行文标志化,整齐划一,一目了然,本段论述先插入“诗文名句”,
后改用比喻修辞,一为彰显底蕴,二为增添文采。插入生活镜头,渗透作者的情感与理
念,由小及大,论证层次已发生质的飞跃,需增补现实点例,做到点面结合,并显示出
素材积累的简约性与丰富性)祖国,请你慢点走(,让大家感受发展带来的幸福)。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祖
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让无数国人倍感自豪,
可是辉煌的背后总有(夹杂着)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城管打人(动车追尾、桥梁
垮塌)、暴力强拆、(活熊取胆、)三聚氰胺、(夺命快递、)瘦肉精(苏丹红、地沟油、
毒胶囊)等事件,都仿佛在提醒人们:我们是不是发展得太快了,以至于失去了自我
(中国人的幸福感)?当国民以(快速赚)钱(作)为自己的终身价值(极目标),而
(置道德与法律)不顾(时)道德,这是个人的悲哀还是全(整个)社会的悲哀?祖国,
请你慢点走(“无论何人,若是失去耐心,就是失去灵魂。”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这句话
告诉我们,我们的祖国),等一等你的道德,等一等你的良知,等一等你的国民,因为
你实在是(跑得)太快了,我们已经跟不上你的步伐,(了!)慢一点,再慢一点,你
会发现自己会(行)驶得更平稳,沿途还有如此(更多)美丽的(风)景色。(等待你
驻足:)当跌到(的)老人有人扶,当购买的食品可以放心吃,(当自己的银行卡不再
被盗刷,)你会发现,慢一点真好!(慢一点,可以让每一个人都顺利平安地抵达终点,
感受发展带来的幸福!)
(抒情性散文,叙要简约,议要深刻。增补名言警句,再次彰显深厚的文化底蕴,
增强议论性散文的哲理性。增补“银行卡被盗刷”的现实事例,针砭时弊,并与前文形
成排比,增强气势)
时间,请你慢点走(,给大家一个悔过自新的机会)。你忧郁地看着镜子里的自己,
不时唉声叹气,你用手掐着自己的脸,是谁偷走了里面的红?你扯下一根又一根的白发,
是谁偷走了里面的黑?你审视着眼角的皱纹,是谁偷走了里面的水(H2O)?是我啊,
——你们的宝贝儿子。我暗下决心,不再让你们操心,做一个听话的好儿子,却(再也)
换不回你们的青春容颜。我只想请求时间,请你慢点(儿)走,别伤害(我的)爸爸妈
妈,他们是好人(,好人一生平安,给我一个机会,我一定好好补偿他们)!
(此段排比非常形象化生活化,改换个别字词,移植化学术语,只为调侃一下生活)
慢慢行,让世界的美落在你的脚下,让花香的美洒在你的眼里。
(当亲情的脚步慢一点,父母笑了;当祖国的脚步慢一点,神州美了;当时间的脚步慢一点,机会多了!慢一点,闻闻路边的花香:那里,流着感恩泉,架着幸福桥,飞
着天堂鸟……)
(末段点题,但“豹尾”力度不够,增补排比句和三个比喻词,既归结全文,又照
应开头,使全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表意更加清晰、有余味)
升格前分数:42 分
升格后分数:54 分
二、议论类文章结构技巧——“首句提要”法
对于议论类文章,“1+1+1”可以是“首句提要”,即在文章主体部分每段开头都用相
似的标题句、哲理句、古诗文来统领提顿,形成“标题引领”“美句导航”“诗文连缀”
的格局,使全文内容清晰、直观、有序地展现出来,便于阅卷老师瞬间抓住文章的精髓。
【原创材料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文化标志”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根据网民投票,暂列排行榜前三位的
分别是汉语、孔子和长城。
汉语: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
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孔子:1988 年,75 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人类要想在 21 世
纪生存下去,就要从 2 500 年前的孔子那里去吸取智慧。”
长城:外国元首来到中国一般都要做“游故宫,吃烤鸭,登长城”三件事,而“登
长城”无疑是分量最重、感慨最多的。
假如让你参加这次征集活动的投票,你会把票投给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体
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升格示范二】
用你的一生贯穿世界(选择孔子,就是选择中国文化)
(更改标题,变单句为复句,突出核心,更贴题旨)
汉字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我们因为使用汉字说汉语而感到骄傲(起舞
于淡黄一抹的纸张之上,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长城是中国
几代人用血汗筑成的建筑,它是不可逾越的物质文化遗产(在猎猎西风之中敞开胸襟,
以古老坚固的躯体,笑迎四面八方的亿万游人)。(这些具有象征性的文化标志,已经成
为全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而我认为孔子是中华文化的标志,它是(作为)儒家
学说的创始人,他一生致力于学术教人,他的精神、学说早就流入国外,影响着他人
(理应成为中国文化最为显著的标志)。
(用对句扩充原材料,在比较中亮出观点,更好地完成本次作文的任务驱动,增补
三个标志句,同中析异,异中探微,使论层变得清晰、有序)
孔子(,你)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后世众人都学习他(文化的火种)。
你和弟子的对话都记在了《论语》之中。走进《论语》,依然可以感受到洪荒年代
那一秉明亮的红烛,在所有后来者的心头摇曳着永恒的温暖与温情。当年诸子百家,竞
相争鸣。而唯独你伴随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流传至今。你穿越了时间与空间,将古代先哲
的智慧播撒到人间,让古老的神州大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让年青一代的我们领悟到了
生活的真谛,你的话娓娓道来却如明灯,驱走我们心灵的黑暗!
(孔子,你是人格的昆仑。)
(内引外联,深挖孔子的“文化”内涵,紧扣“文化标志”,借助例证与引证的巧
妙组合来盘活本段的核心观点:“你是人格的昆仑。”)
(你寥寥数笔,教会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博大胸襟;教会我“温故知新”
的超凡脱俗的学习态度;教会我“不耻下问”的谦虚的人生信条;教会我“三人行则必
有我师”的好学精神。你的谆谆教诲有如一盏明灯,带我们走向光明!)
当我们感到委屈时,最适宜去品读你,你会像好朋友一样劝慰我,抚平我的心伤。
遭受误解时,你告诉我“以德报怨,以德报德”导人向善。当我们自大犯错时,你警告
我们“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你教会我们如何“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你不经意的
一句话“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也被后人视为传世经典!)(孔子,如今你已是一个世界通用的符号!)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说:“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1988 年,75 位诺贝
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人类要想在 21 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 2 500
年前的孔子那里去吸取智慧”。(在全国两会上,新时代领路人对拍摄《孔子》的胡玫说:
“孔子是中国文化对外输出最强的符号,应该把孔子弘扬出去,让孔子走向世界。”)
(增补两个经典素材与一个时鲜素材,凸显“中国”,凸显“文化”,切合“文化标
志”的主旨)
孔子的言行举止被世人推崇,孔子的文化地位不可撼动。真正了解孔子,发现他给
中华文化赋予的美是连绵不断的。(逝者如斯夫,孔子是一条文化的河,我们后人不过
是在河之下游拼命汲水的人。)我认为(选择)孔子是(,就是选择)中国文化的符号。
(妙语点睛,回扣标题)
升格前分数:45 分
升格后分数:55 分
三、记叙类文章结构技巧——“片段组合”法
对于记叙类文章,“1+1+1”可以是“片段组合”,即运用序列号、小标题、时空点
将整篇文章切分成与时俱进的若干个小板块,每个板块看似独立,实则都有关联,共同
演绎文章主旨,使全文形成一种“众星捧月”的格局。
【原创材料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作家麦家说:“平庸的人有一条命: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卓越
的人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它们分别代表了生存、生活和责任。”
读了上面这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明确文
体,题目自拟,全文不少于 800 字。【升格示范三】
总有人奋不顾身
(风流趁年少 灼华胜桃夭)
(引入诗化对称标题置换原题,凸显故事浓浓的诗情画意)
我常常怀念远古,那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时代。那些君子翩翩风度的背后,是一
个用生命和责任支撑的“人”字结构。
——题记
(删除题记,填词入题。“凤头”展彩,不同凡响)
(“他折扇轻晃,嘴角微扬,俊朗世无双;吟遍文千行,瀚海穿浪,一朝拜侍郎,
敛尽风华,把忧伤深藏。”)
宋景德二年,东京汴梁。(,朝廷。)
(增补具体地点,为下文的空间转换预设标志性变化)
大殿之上,他一脸凄然,垂下头,恭敬地参拜帝王:“臣,领命!”
走出大殿,他遥望凉州的方向,心里一阵酸楚。一刻钟前,他的君主当着百官之面
给他下了一道圣旨:“听闻爱卿通晓医术,凉州瘟疫盛行,爱卿便即日上任凉州刺史,
务必解决此事。莫让朕失望。”
(宋景德二年,东京汴梁,家中。)
(按照电影脚本的体例标明时间、地点,让行文标志化,便于一线贯之,一目了然)
他回到家,将这个消息告诉妻子。妻子哭红了眼:“此去凉州,凶多吉少。圣上只
知道你通晓医术,可瘟疫又岂是好应付的?这是要你的性命啊!”
圣命难违,第二日他便上了路。临行前妻子提醒他,万(千)万要照顾好自己,以
性命为重,他微微点头,让妻子安(放)心。
(宋景德三年,河西走廊,凉州。)
抵达凉州。这里荒芜得让他几乎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百姓们躺(横)在街道上,
官兵们像没见到一样,直接从他们身上踏过去。他看不下去,令人制止了那些官兵,命
人将街上的百姓带回府里安置。
(行文地点由“家中”移至“凉州”,暗示人生命运的大逆转)(多年寒窗,官拜侍郎,)他的人生本是一派光鲜,却被一道圣旨派到了这里。侍
从呈上灾情报告,他(收)敛了自己的悲哀情绪,细细地看着。灾情十分严重,大半个
凉州已经遭殃了。
(中途插入四言诗句,既做好过渡,又生成另一条线索,帮助串起全文)
(宋景德三年,凉州古浪峡,郊外。)
(行文地点由“凉州府内”变为“凉州郊外”,暗示危险即将出现)
身为父母官,他带着一众大夫坚守一线,每天探视病人,观察他们的病情。面对他
们饱含感激的眼神,他感到自己肩头沉甸甸的责任。治好瘟疫,让百姓恢复健康,是他
身为凉州刺史的使命。
为了早些找到有用的药材,他不惜以身试药。一天,他终于在山上寻到医书上所述
的奇草,刚想回城,却不幸被毒蛇咬伤了。为了不耽误时间,他忍痛跑回了城,将草药
交给大夫,自己却因蛇毒攻心,不治身亡。
(宋景德三年,凉州官府,病床上。)
(回到官府,借助道具“病床”的出现,为下文写主人公的命运逆转做好铺垫)
临死前,他对大夫说:“请转告我的妻子,我没有完成对她的承诺,保全性命,但
我完成了我的使命。我认为它比性命更可贵。”
(宋景德四年,河西走廊,郊外。)
带着一腔对国君的忠诚和对凉州黎民百姓的悲悯同情,他义无反顾,去得坚定,走
得安然。
(那一年凉州开遍桃花,花瓣灼灼覆了他沉静的眉眼。后来,有人为他填了一首词,
唱道:“风流趁年少,灼华胜桃夭。谈笑间功名扶摇,责任使命一肩挑……”)
(第五处脚本,地点回到“郊外”,至此,空间转换的明线标志已经形成)
(增补一段他人的填词,与开头形成照应,将整个故事用诗文连缀起来,把诗歌与
故事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完成最后的结构优化)
升格前分数:45 分
升格后分数:56 分考场作文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文章得分的高低。上述三类文体的不同结构方法,
其展开部分的“1+1+1”,可以抒情,可以议论,可以记叙,但无论如何千变万化,必须
围绕一个中心,使之形成“众星捧月”之势。纵观历年的考场高分作文,在结构上往往
既有匀称美,更有圆合美,三个“1”浑然一体,一条“线”贯串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