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高考作文写作指津:高考作文如何与阅卷老师隔“屏”对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名师高考作文写作指津:高考作文如何与阅卷老师隔“屏”对话

ID:349887

大小:23.9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7-2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名师高考作文写作指津:高考作文如何与阅卷老师隔“屏”对话 高考作文是考生这一特定的作者,在高考这一特定的写作环境下,给在特定的阅卷 环境下、特定的读者而创作的文章。鉴于上述特殊性,考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心中应始 终有读者,时刻要保持与阅卷老师隔“屏”对话的意识。然而从阅卷现场情况来看,许 多考生在行文时只顾“自我倾诉”“唱独角戏”,根本不考虑特定的阅卷环境这一要素, 更不考虑特定读者的阅读感受,文章自然很难得高分。其实,考生在行文时只要运用以 下几种方法,就可以巧妙地向阅卷老师表情达意,与阅卷老师隔“屏”对话、情感互动。 一、卷面力求高颜值 卷面力求高颜值主要是针对网上阅卷这一特殊阅卷方式而提出的应对措施,因为试 卷扫描后,字体容易走形,整体感欠佳而细节却得以放大,同时由于阅卷老师长时间盯 着电脑屏幕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甚至产生烦躁之情,要克服这些特殊因素就需要考生 在下笔前心中有读者,力求打造“高颜值”试卷以告诉阅卷老师 ——“我很尊重您”。 1.字体大小适中、规范、色正 (1)字体的大小要相同,不能忽大忽小,不能歪七扭八;不能把字写得像芝麻一 样小,一个格子能装下两三个字;不能把字写得过大,甚至出格子。 (2)有些考生在写字时,使用的虽是标准的签字笔,但因写字力度不够,写出来 的字颜色很浅,大多呈灰色,这种颜色经过电脑扫描会变得更浅,这样会造成阅卷障碍 进而严重影响老师的阅卷心情,所以考生写字时的力度虽不能说要做到“力透纸背”, 但至少要有力度。 (3)注意一些汉字的结构,字的结构把握好了,字就好看了。譬如,上下结构的 字,如“雪”“雷”上面的“雨”字头应该写得稍大一点儿,把下面的部分盖住,这样 字就会好看一些;左右结构的字,如果偏旁在左边,偏旁应该稍稍高一些,如“山”字 旁、“口”字旁。 2.正确使用修改符号 (1)文章尽量少修改,如果非改不可,要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并讲究修改的位置。 (2)即使加在边框处的修改文字,也应整整齐齐,给人眉目清楚之感。 (3)修改时画出的线条能直勿斜,能少勿多,忌横竖交叉呈蛛网状,更忌随意涂 画。 3.熟练使用标点符号 (1)熟悉各种标点的用法,注意标点的位置,比如不在一行之首出现句号、逗号、 问号、顿号、分号,可以将这些标点放在上一行的末尾;省略号、破折号占两格,不要 简化成占一格,也不能断开;等等。 (2)不能随意加减或乱用标点,比如一个逗号到底,或者句号只是一个黑点。 (3)注意停顿的层级,比如由短到长的停顿,依次用顿号、逗号、分号和句号。 4.不写不规范的简体字或繁体字 (1)自从有了简体字,原来的字体就被称为“繁体字”了。特别是南方考生,受 港澳台使用繁体字的影响较大。如果考生写不规范的简体字或者依旧写繁体字,阅卷老 师会按照错别字来处理。 (2)一些字帖里的行书与楷书,个别字为了书写方便,进行了不规范的简化,所 以考生在写作文时切不可写这些简化字。 5.字数合理 (1)少于 800 字的作文,评分标准规定每少 50 字扣 2 分,但实际操作起来,不足 800 字的文章很难突破 45 分。 (2)如果超过 1 000 字,便会给人拖沓之感,所以整篇文章以 950 字左右为宜。 6.掌握基本的行款格式 (1)每段开头空两格。 (2)一篇 950 字左右的文章,分 8 到 11 段为宜。 (3)段落宜紧凑自然,长短合理搭配,有机结合,不可过长或过短。 (4)分段结尾处应处于本行的中间位置, 以便让分段的标志明显、合理,切不可让分段的标注处在本行的开头或末尾。二、开篇紧扣写作任务 开篇紧扣写作任务主要是针对任务驱动型作文而言的,之所以提出这一要求主要是 因为任务驱动型作文给考生提供了具体、特定的写作任务,所以考生开篇一定要紧扣写 作任务,在第一时间告诉阅卷老师这一特定的读者 ——“我没脱离任务”。 例如 2018 年全国卷Ⅰ优秀作文《你我接力拼搏,建设大美世界》开篇: 2035 年 18 岁的青年们: 你们好! 当你们打开“时光瓶”,看到这篇文章时,便能看到我这个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 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奋斗的大哥哥穿越了 17 年时空向你们发出的邀约:让 你我接力拼搏,和伟大的祖国一起追梦、圆梦,和所有人类一起共创繁荣! 本片段可谓是情景设置类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完美开篇,因为其不仅紧扣写作任务, 而且全面体现了写作指令,具体表现如下:体现文章的阅读对象——2035 年 18 岁的青 年们;体现文章的处理方式——当你们打开“时光瓶”;体现写作者的身份——“我” 这个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奋斗的大哥哥;体现文章的 主要内容——让你我接力拼搏,和伟大的祖国一起追梦、圆梦,和所有人类一起共创繁 荣! 再如 2017 年全国卷Ⅰ优秀作文《传承文化基因,铸就盛世华章》开篇: 亲爱的外国朋友,为了让你们进一步了解中国,我想就“共享单车”与“一带一路” 这两个你们所关注的热点进行一番解读。在我看来,无论是“共享单车”,还是“一带 一路”,向世界展现的都是在传承中创新的中国:前者在微观上改变生活,后者在宏观 上影响民生。 本片段可谓是关联组合类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完美开篇,因为其不仅紧扣写作任务, 而且全面体现了写作指令,具体表现如下:体现文章的阅读对象——亲爱的外国朋友; 体现文章的写作目的 —— 让“你们”进一步了解中国;体现所选的关键词 ——“共 享单车”与“一带一路”;体现所选关键词的有机关联点 —— 在传承中创新。 又如 2015 年全国卷Ⅱ优秀作文《一个人,一种风采人生》的开篇: 一个兢兢业业的电焊工,因自己的锲而不舍和精益求精,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绝美艺术,最终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这个耀人眼目 的事例,足以让世人击掌惊叹一番: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因此我认为“大国工匠” 老王更具有风采。 本片段可谓是权衡比较类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完美开篇,因为其不仅紧扣写作任务, 而且全面体现了写作指令,具体表现如下:体现权衡选择的理由——最终走出一条从职 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体现权衡选择的结果 —— “我”认为“大国工 匠”老王更具有风采。 再如 2015 年全国卷Ⅰ优秀作文《致陈先生的一封信》的开篇: 陈先生: 您好!在您开车打电话时您的女儿向交警部门举报了您,您可能还陷在不解与郁闷 之中,但我想说,如果是我,也会如您女儿一样对您进行举报。我这样做,不仅因为您 的所作所为违反了交通法规,更是因为当您开车载着家人时,那个接通的电话已经将您 自己、您的家人和路上的其他人的生命吊在了悬崖之上。所以我必须要写信告诉您:法 律至上,生命关天,我们必须敬畏。 本片段可谓是观点看法类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完美开篇,因为其不仅紧扣写作任务, 而且全面体现了写作指令,具体表现如下:体现评论的缘由——您可能还陷在不解与郁 闷之中;体现评论的角度——违反了交通法规,将您自己、您的家人和路上的其他人的 生命吊在了悬崖之上;亮出对事件的观点——法律至上,生命关天,我们必须敬畏。 值得提醒的是,紧扣写作任务且体现写作指令开篇,切忌照抄试题材料以致造成文 章“头大”,所以考生一定要注意压缩材料,找准立意行文的切入点,用精练的语言先 给阅卷老师清晰地展现写作任务。 三、开篇明确写作角度 开篇明确写作角度主要是针对写作角度较多的材料作文而言的,提出这一要求主要 是因为这种类型的作文给考生提供了较多的写作角度,所以考生开篇一定要明确写作角 度,在第一时间明确告诉阅卷老师这一特定的读者——“我文章的中心是什么”。 例如 2018 年全国卷Ⅱ优秀作文《由表及里,理性思考》开篇:在加强对战机的防护时,英美军方认为哪里弹痕多就应该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 沃德力排众议,认为应该加强弹痕少的地方,因为这些部位弹痕少的飞机能返航,背后 隐藏的是这些部位弹痕多的飞机大多没能返航,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只 有敢于突破表象,理性思考,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本开篇可谓一箭三雕:首先引述材料,然后分析材料,最后提出观点。更精彩的是, “引”“析”“提”三步一气呵成且浑然一体。 值得提醒的是,开篇明确写作角度,考生在引材料时一定要坚守从哪个角度写就从 哪个角度引的原则,切忌泛泛而谈试题材料或照抄试题材料,否则,极易造成写作角度 不明。 四、开篇紧扣写作关键词内涵 开篇紧扣写作关键词内涵主要是针对观点类材料作文或写作话题蕴含在材料中的 材料作文而言的,提出这一要求主要是因为这种类型的作文给考生提供的立意关键词一 般都是较“实”或较“虚”的词语,所以考生开篇一定要运用“化实为虚”或“化虚为 实”“化大为小”的写作手法,准确解读出关键词的深刻内涵,在第一时间内告诉阅卷 老师这一特定的读者 ——“我文章的立意很深”。 例如 2018 年天津卷优秀作文《君子当为器》的开篇: 孔子曰:“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不应囿于一项专长而成为纯粹的工具。而我却 说,君子当为器。君子当通过教育使自己完善进步,从璞玉浑金成长为有所功用之器; 君子当海纳百川成有容之器;君子当砥砺前行成国之重器,为国为民做出贡献。 本开篇可谓两全其美:首先引用孔子的名言引出立意的关键词“器”,明确告诉阅 卷老师“我没有离题”;然后对此名言反弹琵琶,指出做人当为“功用之器”“有容之器” “国之重器”,如此开篇,既扣题准确,又立意深刻。这种写作手法属典型的化虚为实 之法。 再如 2018 年江苏卷优秀作文《语言的力量》的开篇: 语言是春日的阳光,温暖人间;语言是耀眼的光芒,驱走黑暗;语言是及时的甘霖, 滋润大地。让心灵在语言中融化,感受人间的真善美,进入真正的天堂,追寻心灵的圣地。 本开篇将语言比作阳光、光芒、甘露,且运用排比句式呈现,如此不仅紧扣立意关 键词“语言”,先声夺人,明确告诉阅卷老师“我没有离题”,而且将语言虚化为“阳光” “光芒”“甘霖”后,完全突破了“语言”的“实”的层面上的内涵,可谓立意深刻。 此写作手法属典型的化实为虚之法。 再如 2018 年浙江卷优秀作文《浙江精神永相传》的开篇: 浙江大地,哺育了无数的杰出人物,也孕育了闻名遐迩的浙江精神。作为土生土长 的浙江人,我伴随着浙江的变化与发展,不断成长,更深深地感悟到了“干在实处,脚 踏实地”的浙江精神。 本开篇先从浙江大地入笔,然后联系自我成长,最后不仅将观点落在了“浙江精神” 方面,而且还准确地解读出浙江精神的一个内涵——干在实处,脚踏实地。如此不仅紧 扣立意关键词“浙江精神”,明确告诉阅卷老师“我没有离题”,而且将“浙江精神”具 体化为“干在实处,脚踏实地”,完全突破了对“浙江精神”的泛泛而谈,立意可谓准 确、深刻。此写作手法属典型的化大为小之法。 值得提醒的是,开篇紧扣写作关键词内涵,考生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开篇中一定要有试题材料中原有的关键词且不要对其做任何更改,因为这是 立意之“根”,如上例中的“器”“语言”“浙江精神”,否则将有离题之嫌 ; (2)一定对原关键词做深度解读,如上例对“器”“语言”做了三重解读,对“浙 江精神”聚焦一点进行解读。 五、行文过程反复扣题 行文过程反复扣题主要是针对高考这一特定的阅卷环境而对考生提出的写作要求, 调查显示,老师批改完一份作文实际所用的时间也就是 50 秒左右,所以考生在行文中 一定要多用议论、抒情等观点句反复扣题,目的就是时时告诉阅卷老师这一特定读者 ——“我的文章不但没有离题,而且中心很突出”。 例如 2018 年浙江卷优秀作文《新的火炬从浙里传递》主体片段: 古往今来,一个个仁人志士,以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推动着浙江精神的进一步发展:知行合一、经世致用……鲁迅告别了有乌篷船的家乡,日本学医归来后,又弃医从文, “我以我血荐轩辕”;秋瑾坦然走上绍兴轩亭口慷慨就义,“拼将十万头颅血”;郁达夫 为宣传抗日救国运动四处奔走,“只身去国三千里”。他们是“浙江精神”的完美书写者。 这血与肉凝成了“苦”,凝成了“实”,凝成了“拼搏”和“创造”,成为我们基因 中的一行源代码。20 世纪 90 年代后,中国兴起了实业的浪潮,浙江的民营经济飞速发 展。马云原来只是一个英语老师,他辞了工作,四处奔走,艰苦创业,终于缔造了庞大 的互联网帝国;李书福原本也只是搭起了小小的棚子在路边给人修摩托,后来冒险挺进 汽车行业,终于成为了汽车王国的领军人物。他们是“浙江精神”的完美演绎者。 现在终于轮到我们这一辈了。我记得《观潮》里的一句话:“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新的时代,新的变化就像是钱塘江的浪潮,声势浩大, 身为浙江人的我们,会溯流而上,站在浪尖,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我们吃过的鱼米丰 富了我们的肌肉,我们爬过的青山锻炼了我们的力量,我们喝过的茶熏陶了我们的心灵, 我们读过的书丰满了我们的羽翅。我们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因为我们是“浙江精神” 的完美继承者。 考生用“他们是‘浙江精神’的完美书写者”“他们是‘浙江精神’的完美演绎者” “我们是‘浙江精神’的完美继承者”三句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抒情句,不仅将文章主 体部分形成了一个整体,而且反复扣题,从而使文章观点明确,中心突出。 值得提醒的是,多用议论句与抒情句仅仅是行文过程中反复扣题的一种方法,另外 多设置小观点句、多联系试题材料、将写作素材与试题材料融为一体也是行文过程反复 扣题的方法。 六、变换人称与阅卷老师进行情感互动 变换人称与阅卷老师进行情感互动的具体操作是考生在行文时刻意综合运用多种 人称为行文立足点,然后再运用这些人称多写一些议论句或抒情句,目的就是告诉阅卷 老师这一特定读者——“我的心中只有您”。 例如 2018 年天津卷优秀作文《国之重器赞》片段: 于是我想到了那个小个子巨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振聋发聩的吼声过后,改革开放的大幕訇然中开,古老的中国开始了走进新时代的匀加速接力。你看,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那握紧百姓的手紧紧握住的是江山锦绣;你再看,“两个一百年”的构想, 正谱写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胸怀使命,热血担当,高瞻远瞩,我们这个东方巨 轮在领航人的挥手中不断乘风破浪。 于是我又想到了那一张张智慧的面庞。你看,为寻找最合适的安放地,“天眼之父” 南仁东带着 300 多幅卫星遥感图,跋涉在中国西南的大山里;你再看,为提取青蒿素, 屠呦呦 40 年如一日,历经近 200 次的失败最终取得成功;你继续看,黄大年以超负荷 的付出,填补了我国在深部探测关键领域的技术空白。超凡的智慧,置于为国争光的平 台,辅以执着的努力,让我们的国之重器震惊世界。 本片段考生综合运用了三种人称来行文,用“我”使文章充满了真情实感,用“你” 有利于与阅卷老师“直接对话”,用“我们”有利于引发“我”与阅卷老师的感情共鸣。 值得提醒的是,这种运用多种人称与阅卷老师交流的方式在人称的选择上一定要合 理、角度要准确,同时在转换人称时一定要自然,切不可生拉硬扯,语气生硬。 七、着力打造闪光点 面对海量试卷,阅卷老师极易产生审美疲劳,所以整篇文章考生必须至少打造一个 闪光点以引发阅卷老师的阅读兴趣,目的就是告诉阅卷老师这一特定读者——“我很理 解您阅卷的辛苦”。 例如 2018 年全国卷Ⅲ优秀作文《国之所托 我之使命》片段: 梁任公有云:“少年强则国强。”今日国之所托,何其重也,何其迫也。盖吾等思 想若至此,岂敢费时于游戏、抖音乎?盖太平盛世之安逸久也,教我辈大多“才俊”至 无用之地也,或沉溺于玩乐,或投身于追星。以“青春无限”为名而挥霍浪费——此非 吾所谓终日呆坐书斋者方为时代所需者也。更有甚者,不良媒体大肆宣扬某之负能量, 貌有“将军枯塚无人问,戏子小事天下知”之感。呜呼哀哉!吾悲乎同余者亟须壮大也! 本片段最大的亮点就是考生采取了文言文句式行文,如此,不仅使文章气势磅礴、 论证有力,彰显了考生深厚的文言功底,而且定会缓解阅卷老师的审美疲劳,让其眼前 一亮。值得提醒的是,打造文章亮点的方法不只局限于让语言有个性,同时通过反弹琵琶、 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结果探影响等方法也可以在立意上打造亮点,通过故事新编、情 景再现、人物评传等方法也可以在体裁上打造亮点,通过老素材陌生化、精选热点素材、 精选文化素材等方法也可以在内容上打造亮点。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