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如何择业?遵从理想or服从现实(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精评)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作文写作:如何择业?遵从理想 or 服从现实(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精评)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去年 10 月,一股“不转金融就没有出路”的焦虑之风席卷北大未名 BBS(北京大 学校园论坛):分红百万元的大项目,六七位数的工资奖金,五星级酒店与香车宝 马……这些金融从业者的生活情况,无不令人跃跃欲试。相似情景不限于北大,弥漫在 我国高校的“金融热”也并非一天两天,最新发布的《最新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显示, 近 10 年,在高考状元的专业选择中,经济学专业所占比例最高,以 52.5%遥遥领先,而 医学仅占 5%,农学、军事学则为 0%。 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说,“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 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刚刚步入青年行列的你,即将面临专业、职业的选择,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 认识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 内容限制。主体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向考生展示了一种社会现象——“金融热”弥漫高校,高校青年们在专业选择时更愿意选择收入与回报高的金融行业, 物质回报低的专业很少有人问津。第二部分选用了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告诫青年们,要 根据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选择职业。材料关键词为“专业、职业的选择”,忽略此 则会被视作跑题。考生要根据材料内容,找到自己思想的契合点并将其作为立意基础, 切记不能脱离材料范围和含义行文。 2. 立意限制。“刚刚步入青年行列的你,即将面临专业、职业的选择,读了以上材 料,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这是题目要求考生回答的问题。回答这个问题要从材料 出发,对材料中有关“专业、职业的选择”的问题表明自己的价值判断。 3. 价值判断限制。材料中隐含了命题人明显的感情倾向。即对于“金融热”现象, 命题者持有否定的价值判断,而马克思的那句话隐含着命题者肯定的价值判断。命题者 通过一个现象与一句名言,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考生思考时不能违背命题者的 价值判断。 4.文体限制。“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这些提示语 暗示考生以写议论文体为宜。 开放性 1. 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择业”这个话题贴近现实生活,也是高三考生比较关心 的问题,因此考生很容易产生代入感。考生写作应基于材料又要不囿于材料,要由材料 展开联想和思考以支撑论点。在论证方向上,或正向联想,或反面论证,或追问思考, 要能展现自己的价值观和思辨能力。 2. 立意角度的开放性。尽管材料对立意的方向限定比较严格,但立意角度还是较为 开放的。考生联系现实谈个人、谈社会、谈国家,寻求解决之道,能自圆其说即可。 解题 本题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价值观和理性思考能力。材料第一段 展现了高校青年择业时,物质成为他们的重要判断标准。材料第二段通过马克思的话, 强调青年择业应以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国家、全人类的幸福为方向。材料的感情倾向性很明显,即希望考生能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选择职业时要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从事 自己喜欢的工作,同时要能为社会、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不要盲目跟风,不要被利益 蒙住双眼,要理性对待职业选择。本题考查考生的价值判断及对个人诉求和社会责任担 当关系的辩证思考能力。考生必须仔细阅读材料,弄清任务指令,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 作文。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心之所向,国之所向。 2.选己之爱,择国之需。 3.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4.认清自己,慎重选择。 …… 偏题立意: 1.不忘初心,成就辉煌。 2.为国为民,兼济天下。 3.青年当自强。 …… 例文展示 选己之爱,择国之需 (题目鲜明,点明观点) 曾几何时,一股“金融热”席卷各高校并迅速升温。“不转金融就没有出路”的焦 虑之风,更是让莘莘学子无所适从。在此我不禁要大声疾呼:“不要被利益蒙蔽眼睛、 吞噬理想,而陷入精致利己主义的泥潭,我们在择业时应选己之爱,择国之需。”(开篇 引述材料,亮明观点,语言简洁,开门见山。) 孔子曾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择业,希望有优厚的物质待遇,追求优裕 的物质生活本无可厚非。但这种现象的背后,是人们为追求利欲而迷失自己的残酷现实。 他们择业只是为生活,而非热爱。或许有一天能叱咤商界,但内心终有遗憾。更重要的 是,金融业过热,会导致其他关乎人类幸福领域的人才缺失,不利于国家的全面发展。 因此,在择业时,物质并非最佳标准,我们要选己之爱,择国之需。(先辩证看待“金 融热”现象,指出追求好的物质生活本无可厚非;再进一步分析“金融热”现象的原因, 最后引出自己的观点。) 择业,一定要选己之爱,才能成就自己。马克·吐温曾言:“热爱是成功最大的秘 诀。”实践证明,在影响个人职业生涯的众多主观因素中,热爱是最持久的动力源,是 潜能的“孵化器”。卫国戍边,铁血青春也好;如琢如磨,谨慎科研也好;诲人不倦, 教书育人也好,都能在热爱之中实现价值。自小喜欢建筑艺术的荆青说:“我因为放弃 了不喜欢的公务员职位,才在十年中设计出了今天大家看到的近千个独一无二的楼房样 板间。”选我所爱,爱我所选,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我们的人生才会幸福。(问题 解决,提出青年们择业时一定要选己之爱。引用名言言明热爱的重要性,又用排比事例 阐明从事各行各业都需要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事实。) 择业,一定要择国之需,才能体现我们的人生价值。一个人的价值有个人价值与社 会价值之分,二者看似冲突,实则辩证统一。新时代领路人曾说:“只有把人生理想融 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马克思说:“在选择职业时,我们 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无论是古代班超,为国家安定 投笔从戎,最终彪炳青史,还是现代鲁迅,为民族觉醒弃医从文,终成一代文豪,抑或 当代钱伟长,为祖国发展从文改理,成为中国力学之父——他们都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融 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在实现社会价值中更好地体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一滴水只有 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特别是青年人,只有把自己的成长与祖国的发展 融合在一起时才最有力量,也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进一步提出青年择业一定要择国之需,先提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再引用新时代领路人和马克思的话,并用排比论证, 证明青年人应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社会价值之中,最后运用比喻论证,证明个人成长 应与国家发展融合在一起。)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 划人生、创造历史。我们生逢盛世,在中国崛起、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我们在择业时, 应根据自己的热爱与国家的需要理性面对,踏实做好自己的工作,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的 时代坐标。(点题,首尾圆合,结构完整。) 点评 文章审题立意准确,思路清晰,说理透彻,全文综合运用引用、道理、举例等多种 论证方法,内容丰富。考生把个人选择与国家需要联系在一起,思想性比较突出。当然, 问题也是存在的,如语言略显生硬僵化,还需改进。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