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爷爷的旧物,件件都盛满深情的回忆(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爷爷去世三年了。今年暑假,奶奶难得一个人跟团出去旅游了。爸爸为了让奶奶高
兴,把爷爷奶奶原本堆满了旧物的小房间收拾一新:当年爷爷不离手的老半导体收音机
被爸爸收拾给了捡破烂的老大爷,爷爷过去常穿的几件旧衣服也被清理了。爷爷奶奶的
小房间收拾过了,变得简单宽敞了,爸爸又从家具城买了几件新家具充实了旧居,他显
得很满意,对小明说:“奶奶一定很高兴。”可奶奶回来后,却气得直跺脚,说爸爸不
孝顺,忘本。要求爸爸立刻把丢弃的半导体收音机和旧衣服都找回来,不管花多少钱。
说那是老头子留在家里的一点味道,你们都嫌弃了?爸爸和小明都愣住了。
请从下列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1.以小明(高二学生)的身份给奶奶写一封信,表明自己对这件事的立场态度。
2.这个矛盾该如何解决呢?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记叙文,对下面的情节进行续写。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关怀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 情境限制。作文试题分为三部分:背景材料、任务指令、写作要求。材料很有生
活气息,爸爸和小明为了让奶奶高兴,趁奶奶旅游时,收拾并扔掉了饱含奶奶情感的旧物,奶奶回来后很生气,要求围绕着这一家庭矛盾展开行文。背景材料有着明显的情境
限制,考生行文时不能脱离材料事件,必须围绕材料完成任务。
2. 立意限制。任务一要求表明对事件的立场态度,主旨要凸显出不同代人之间的矛
盾以及沟通、理解上的差异,要表达出对旧物的明确态度。任务二要求写记叙文,首先
要明确记叙的方向,是爸爸坚持自己的做法,和小明一起说服奶奶;还是理解尊重奶奶,
去废品收购站再把丢弃的旧物找回来,还是有新的可能……只要符合材料实际情况即可。
3. 任务选择限制。材料给了两个写作任务,让考生自由选择。设题目的在于检测考
生能否精准解读任务指令,考生只能选取其一进行写作。
4. 身份及对象的限制。考生在选择第一个任务时,要注意切合“高二学生”身份这
一要求。考生要注意自己的身份是小明,收信人是奶奶,他们的关系是祖孙俩。同时,
小明是新时代的中学生,奶奶是旧时代过来的妇女,他们对旧物旧人的态度自然不会相
同。因此要有鲜明的立场,也要有交流意识。
5. 文体限制。考生要注意每个任务后都有明确的文体限制。任务一要求考生写一封
信,考生在行文时要注意书信的格式。任务二要求写一篇记叙文,考生在行文时要注意
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切忌文体混乱。
开放性
1. 任务选择是开放的。题目中给出了两个具体任务,考生可选择任何一个进行立意,
只要是有所触动的内容,都可入文。小明可以认为纪念应放在心里,生活应该有新的内
容,别让旧物阻碍新生活的脚步;也可以肯定奶奶,理解物虽小但情义深,并为奶奶点
赞。
2. 思考和感想是开放的。考生可以就材料分析,也可以根据材料关联身边相关事件,
联系现实来谈看法或者思考。考生的人生经历、生命体验不同,联想与思考自然不同,
由此行文便有了较大的开放性。
解题
这是一道典型的代入生活情境式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很有生活气息,反映了三代人对旧物先人的不同态度。爷爷的半导体收音机、几件旧衣服代表老物件,带着故
人的生命气息。奶奶的态度是留存为纪念,表达了她和爷爷之间深厚的感情超越生死。
爸爸的态度是为了让奶奶高兴,给她换新家具,让奶奶有新的生活气息。小明的态度在
材料里没有明确,而这恰恰是命题人留下的空白,需要考生在写作中去填补。
本题更注重展现考生面对现实生活家庭矛盾时如何理性思考的问题,如怎样尊重他
人,如何才能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做事时如何才能推己及人,最终使家庭关系和谐等。
也要思考,在生活中因不同立场、站位、视角关系等而可能产生的许多社会与人际关系
问题,该如何解决等问题。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珍藏回忆,面向未来。
2.唯将旧物表深情。
3.在怀念中前行。
偏题立意:
1.传统文化。(偷换概念,将“旧物”偷换为“传统文化”)
2.勤俭节约。(远离主题,随意为文)
3.创新。(远离主题,随意为文)
下水文一
我要珍藏今晚的月光
郝鹏飞老师
今晚月色如水,拂笼暗夜,微风习习,轻叩帘栊。但任夜色温柔,却无力涤荡我满
腔的委屈。此刻,我独坐窗前,奶奶的断喝声仍然回荡耳际——
原本开朗乐观的奶奶一直闷闷不乐,更多的时间是将爷爷的那台旧收音机擦了又擦,将爷爷的旧衣服叠了又叠——仿佛活在记忆的旋涡中,难以走出爷爷离世的阴霾,无法
面对新的生活。
爸爸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俩经过深思熟虑,才策划了这场“变革”,挥汗如雨地
将奶奶的房间装饰一新,扔掉了那些“老古董”。可没想到奶奶却气得直跺脚,说爸爸
不孝顺,忘本。
我摆弄着书桌上的全家福,满是一家人其乐融融、温馨美满的回忆。可自从爷爷
去世,三年来奶奶仿佛已不再是原来的奶奶了。
“哎!”我叹口气,目光却不经意间停留在桌角的风车上,那是我的“无敌风火
轮”。思绪似水流淌,一下又回到三年前。
“小明,别伤心了,不就是输了一次竞赛吗?看我给你拿来了什么?”
我勉强打起精神,原来是同桌买了我最想得到的“堂吉诃德纪念风车”,巨大的诱
惑和惊喜一扫半日愁绪。
“谢谢!”我竟不知该说些什么,早将失意抛给了浮云。
同桌大大咧咧地说:“谢什么呀!只希望你像勇敢的游侠骑士,不畏一切困难!”
这件小事令我难忘至今。虽然与同桌早已分别,但每次受到打击时我都会静静地看
着风车,同桌的乐观和鼓励,以及我们之间点点滴滴的美好回忆都会第一时间拂去我心
头的感伤,成为我的“精神加油站”。我突然想到,我有我的“无敌风火轮”,那奶奶呢?
“吱呀——”推门声打断了我的思绪。
“看来我们真的忽略了奶奶的感受。”爸爸抚着我的肩膀说,“爷爷的旧收音机、旧
衣服,在奶奶眼里,也许是一句温暖的情话,也许是某个难忘的故事,也许是某个足以
感动一生的瞬间。”
我惭愧地说:“其实我也心疼奶奶,你买的新家具,我精心挑选的被子,电脑特技
翻新的爷爷奶奶的旧照片,都是想让奶奶高兴,让她有新的生活气息,生活总是要向前
看的呀,不能老陷在痛苦中啊。”
“这道理固然不错,但也要多替奶奶想想。”爸爸叹口气继续说,“奶奶是为了留存
纪念,她和爷爷的深厚感情已经超越生死了。”看到我把风车拿在手里,爸爸又说,“看
你不也是这么珍视同学送你的风车吗?其实,在忙碌浮躁的现实中真的需要一两个‘老物件’,来提醒我们还有一段美好的回忆,这一抹暖色能让我们更有勇气面对人生的风
雨。将心比心,扔掉奶奶的东西,我做的确实不对呀。”
听到这儿,我提笔在风车上写下一句话:“人总该有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
“看来我们还是要多和奶奶商量,以她乐意接受的方式来改变她的生活,而不是想
当然地把我们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其实奶奶还是在慢慢转变的,这次能答应出去旅游
就是个好的征兆。”爸爸脸上显露出了欣慰的神色。
“爸,那我们明天先一起帮奶奶找回收音机,找回她的记忆,再从长计议。”
“我还是担心奶奶,咱一起去看看她吧。”
我们轻轻地打开门,如水的月光洒满奶奶的房间。奶奶正甜甜地睡在我们为她准备
的崭新舒适的大床上,安详而温馨。新相册上的爷爷,在月光下也显得更加英俊慈祥。
我和爸爸相视一笑。
窗外夜色旖旎,我要拥抱这如水的月光,将它好好珍藏。
下水文二
唯将旧物表深情
张媛媛老师
亲爱的奶奶:
您好!
当您读到这封信时,想必您一定怒气未消,伤心不已。看到您大发雷霆时,我和爸
爸都目瞪口呆。我们实在没想到,您是如此看重那些旧物。爸爸知道自己做错了,他错
在只想着让您高兴,而忽略了您对爷爷的一片深情。当我看到平时一向节俭的您,说出
不管花多少钱一定要将旧物找回来时那坚定的眼神,我明白了,爷爷一直活在您的心里,
从未离开。这些旧物虽小,但情谊深厚!
您和爷爷一起走过战火的年代,一起经历纷乱的世事,一起扛起家庭的重担,那已
经不是小说中撕心裂肺又花前月下的爱情了。那是一种相濡以沫的依赖,一种携手度日
的依靠,一种同甘共苦的信任。在你们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这些旧物连接和记录着你
们的过去,它们总是会不经意间触动您的神经,打开您记忆的大门,每次见到这些有温度的老物件,您心中会泛起一阵涟漪,听到岁月流淌的声音。所以,物虽小,情谊深!
这些旧物是您心灵的家园!
消逝是人的宿命。但是有了怀念,消逝就不是绝对的。人用怀念挽留逝者的价值,
证明他们仍与古往今来一切存在息息相通。失去了童年,我们还有童心。失去了青春,
我们还有爱人。失去了岁月,我们还有历史。没有怀念,人便与木石无异!
旧物是一种时间的印记,是一段回忆,一段故事。从前的日子过得慢,车、马、邮
件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
我们使用的东西总是不断被替代。白炽灯替代了煤油灯、洗衣机替代了搓衣板、计算器
替代了算盘……有人说,生活变得便利了,但唯独少了情怀。就像我们的国家,泱泱华
夏 5000 年的文明,我们有仁义礼智信,我们有经史子集,我们有望闻问切,我们有琴
棋书画……突然有一天,在这个匆匆向前的世界中,我们把它们丢弃了。但是我们又总
觉得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生好像少了什么。但缺少的究竟是什么,我们好像也说不清,
现在我明白了:奶奶,我们丢失的是中华民族的根,我们丢失的是华夏儿女的本。就像
那些被我们丢弃的爷爷的旧物,就是您的“根”和“本”一样。一个没有根和本的人是
冷漠而自私的。奶奶,您放心吧!我一定会将这些东西给您找回来!
奶奶,您给我上了一堂深刻的人生课,我们只顾着一路向前,而忘记了回首来时的
路。物虽小,情谊深。您对旧物的珍视,必将成为我们家的家风,定会一直传承下去!
祝您身体健康!
爱您的孙子:小明
2020 年 5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