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高考核心素养作文主题素材包备考——国家认同
紧扣核心素养
积累作文母题
01
概念解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中明确指出:“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
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
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中国共产
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家国天下,国家是青年学子的立身之基。对国家的高度认同不仅包括对国家主权的捍卫,更有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对党的热爱
和拥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的认可和实践。
02
名句集萃
1.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2.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3.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可怕的是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如果文化亡掉
了就会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 。 ——南怀瑾
4. 西方有人认为中国到二十一世纪初叶将成为经济大国,甚至是军事大国,
其实中国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文化大国,最有可能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是中国文化,
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文化的世纪。 ——季羡林
5. 中国文化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 。 ——余秋雨
6.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
03
实用素材
1.“文化自信”下的昆曲发展。昆曲格调高雅、形式唯美、内涵丰富,追求艺
术深度和广度上的完美、极致。它高度体现了我国传统雅文化中显于其表的蕴藉、
婉转、优雅的审美风格,同时更细腻深入地将文学、艺术与思想融为一体,达到了
更深层的审美境界。以《牡丹亭》为代表作之一的昆曲,在时代新语境下正日益彰
显出其自身独特的传统文化价值。昆曲经历现代化、精简化改造,又重新焕发出新
的生机,彰显了新时期的民族“文化自信”。作家白先勇主持创作的青春版《牡丹
亭》自 2004 年首演以来,已上演 350 多场。在国外演出时,甚至探索尝试了昆曲
与现代歌舞结合的表演新形式,获得了一致好评。园林版浸入式昆曲《浮生六记》通过户外演出的形式,打破观演边际,观众可以跟随着表演,边走边看边回味,这
种身临其境主动参与的自我代入感也赢得了一大批年轻“粉丝”的芳心。
2019 年 7 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实施《曲艺传承发展计划》,对曲艺类非物质
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作进行专项部署,从顶层设计的角度解决曲艺类非遗项目的保
护和传承问题,这对昆曲及其他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而言无疑是福音。当文化传
统与现代表达同时投射在昆曲这一古老唯美而又重获新生的文艺形式上,我们相信,
包含昆曲在内的一系列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会进一步激发深植在每个人内心深处
的大国文化自信,以优秀民族文化为轴,坚实地凝聚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2.香港青年麦成灏:为香港学生了解粤港澳大湾区搭桥。“90 后”青年麦成灏
在香港出生长大,小学时曾担任学校升旗队队长,对祖国内地的亲近感从那时起便
根植心中。2008 年北京奥运后,国家队部分金牌运动员获邀来香港交流。正在上
中学的麦成灏报名做义工,协助安排相关活动。从那以后,麦成灏多次参加赴内地
交流团。正是在北京奥运的气氛影响下,他在香港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
于是希望通过组织更多交流活动,让更多香港学生对中国人身份认同有更加深刻的
体会。这也成为他大学毕业后创业的主要方向之一。
毕业几年来,麦成灏的公司每年暑假协助组织香港大学生赴内地不同城市实习,
也承办两地学生交流活动,参加者数以百计。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分城市本就是香港
学生赴内地交流的主要目的地,近年来大湾区考察更成为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
“爱国观念不必灌输。只要他们在内地实习工作一个月,就会明白国家现实的情况
不是部分媒体说的那样。”他说,很多同学在结束实习回到香港后,都会怀念内地
生活的便利,也有中学生赴内地考察后,萌生报考内地大学的想法。
麦成灏还打算尝试将香港学生赴内地交流项目开拓到更多大湾区内地城市,同
时做好内地学生赴香港及海外交流项目,在两地青年交流中发挥“桥梁作用”。
04
满分范文民族的灵魂
(吉林考生)
古往今来,历史的车轮如狂风般呼啸而过,卷起的风沙曾湮灭多少辉煌?!然而,
一直有一群人昂首在天地之间!他们是历史的弄潮者,他们永远忠于自己民族的灵
魂,他们称自己为:中国人。
《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诚然,这是中华民族自古便有
的民族精神,它作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支柱,屹立千年,以至于时至今日,这种
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仍深埋在我们民族的灵魂之中。
灵魂是不可弃的。若连灵魂都可以遗弃,又谈何精神?又谈何民族?然而,中华
民族历史上却又不乏丢失灵魂的时候。君可记得曾经的丧权辱国?君可知晓文革中
的人心惶惶?这都是我们曾经的“落魄”。但君又可记得虎门上空熊熊的热浪?君又
可知晓粉碎四人帮时的举国欢庆?没错,中国人一直未曾忘记他们民族的灵魂!那是
他们永恒的,不屈的精神!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这是鲁迅对曾经的
中国人的告诫。而这句话又是否适用于现代中国人?我们中不乏缺少民族精神的人,
没有上进心,崇洋媚外,民族歧视者怕是大有人在。然而人们总以一种抱怨教育、
抱怨社会、抱怨国家的心态回避问题,而不是从自身调整。而那些问题也并未有所
解决。我们是不是该反省,我们是不是错了?我们是不是已经丢失了民族的灵魂?我
们是不是应该正视这“惨淡的人生”?!
中华民族的灵魂是坚定不移的磐石,是勇往直前的激流,是不朽不折的古树,
是昂首挺胸的雄狮!
中国人可能不是最伟大的民族,但中国人绝对是不向任何人低头的民族!所有
的辉煌我们都记着,所有的屈辱我们也记着。因为我们知道,这辉煌是所有屈辱的
血泪支撑起来的!我们要让所有的后代都知道,中国人面对屈辱并没有妥协,而是
在忍辱中丰满羽翼,等待崛起后的一飞冲天! 正如毛主席所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
浪强!我们不能遗忘曾经,我们要铭记历史,铭记所有的屈辱与辉煌,更要铭记那
永垂不朽的民族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