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流量时代,如何做阅读真正的主人? 阅读写作导写练
加入VIP免费下载

阅读与写作:流量时代,如何做阅读真正的主人? 阅读写作导写练

ID:350050

大小:591.41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7-22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阅读与写作:流量时代,如何做阅读真正的主人? 阅读写作导写练 导语: 信息时代,网络为人们提供了海量的视听读内容,让我们的视野更开阔、更直观、 更逼真,极大地提高了阅读的趣味性。但是伴随而来的却是被网络信息推着走、沉溺于 网络阅读的读者越来越多。余秋雨曾说过:“信息爆炸,阅读不是欠缺,而成为灾难。” 细细想来,目前网络信息多是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往往存在追求广泛性、缺乏深刻性、 侧重娱乐性、忽略严肃性的问题。网络时代应该怎样成就更好的阅读,是我们不容回避 的焦点话题。 流量时代,究竟该怎样成就更好的阅读 (标题即中心话题。“究竟”一词,引人深思。) ①最近,“复旦旧书店”在网上走红。“宝藏”“最美书店”……网友不吝溢美之词, 探店爱好者纷纷慕名前往。其实,这家书店已驻扎存续将近 20 年时间,复旦师生广为 知晓。它与复旦大学另一知识地标“鹿鸣书店”一样,成为校园文化景观的一部分。互 联网大潮中,这样的实体书店散发着独特魅力。 (开篇点题。由“复旦旧书店”在网上走红引出阅读的话题。) ②处身流量时代,知识和资讯仿若湍急河流。有的人难以自控,不由自主地随波逐 流,被眼花缭乱的信息推着走,迷失于虚拟场景。长时间接触网络,让一些人习惯于追逐信息片段或思想边角料,导致注意力碎片化。走马观花式的网上阅读,少有思维的深 潜。在这样的过程中,读者的感觉似乎很丰盈,但实质上多是视觉层面的愉悦,停留于 浏览或浅阅读。长此以往,无益于深度思考能力的培养。 (网络阅读的局限一:多是视觉层面的愉悦,停留于浏览或浅阅读。) ③追逐流量效应的人,注定行之不远。的确,互联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可 及性,创设了目力驰骋的出口和自由选择的路口,但最终的选择权和控制权在人们自己 手上。网络纵有千般好,也不能因此放任思想惰性。面对纷乱的信息流,绝不能一味 “下沉”,窝在思维的“舒适区”,拒绝深度、躲避思考,追逐简易、刺激、戏剧化、图 像化的内容,甚至把阅读目标全盘托付给“知识带货商”。在流量化的内容产品面前, 必须有所思考,有所选择。保持理性与定力,抵制低俗、拒绝庸俗,才能成为清醒的阅 读者,做阅读真正的主人。 (网络阅读的局限二:拒绝深度、躲避思考,追逐简易、刺激、戏剧化、图像化的 内容。) ④流量时代,究竟该怎样成就更好的阅读?一方面,离不开读者的坚守;另一方面, 也要建构良好的阅读环境。因此,尽管时代在快速发展,网络阅读越来越便利、普及, 我们的城乡社区依然需要一批优质的实体书店。实体书店的存在,仿佛一盏盏明亮的路 灯,可以照亮人们的精神文化世界,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一些人阅读模式化现象。 ⑤近年来,在多方努力下,实体书店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也存在一些隐忧。如今, 书店单一的卖书模式难以为继,实体书店只能错位竞争、强化体验功能,通过拓展业务 单元、增强附属功能,寻找市场支点。但如果千篇一律地复制类似模式,过度放大书店 的延伸功能,也容易偏离开办书店的初心。归根结底,还是要依托内容上的优质经营, 让读者体验以书为中心。否则,过度开发读者的在场体验,可能会导致审美疲劳,甚至 本末倒置。 (成就更好阅读的办法一:需要读者的坚守和建构良好的阅读环境。)    ⑥流量时代,我们还应思考:面对过载的信息,如何作出选择?什么才是阅读的正 确打开方式?这既需要让传统书店在互联网场景中有存在感,也应当让流量化知识有价值依归和精神向度。“复旦旧书店”引发关注,彰显了互联网连接的力量。因此,不妨 给予实体书店更多的网络能见度。与此同时,加强规范和引导,提升网络流量知识的品 质。前不久,有网络平台与文化机构合作,联合启动“都来读书”全民阅读计划,借力 智能推荐、智能搜索等技术,为大众化阅读提供精准导航,就不失为一种有益尝试。 ⑦让传统阅读更有时代感,让流量阅读更有深度,在二者之间达致某种平衡。这不 仅关乎智慧,更关乎价值。 (成就更好阅读的办法二:让传统阅读更有时代感,让流量阅读更有深度。) 来源:2020-6-16《人民日报》 【时代警语】 在流量化的内容产品面前,必须有所思考,有所选择。保持理性与定力,抵制低俗、 拒绝庸俗,才能成为清醒的阅读者,做阅读真正的主人。 【思维串联】 【考点精练】 1.下面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尽管网络阅读越来越普及、便利,时代在快速发展,我们的城乡社区也需要一批优 质的实体书店。 A.网络阅读尽管越来越普及、便利,时代在快速发展,我们的城乡社区也需要一批 优质的实体书店。B.尽管时代在快速发展,网络阅读越来越普及、便利,我们的城乡社区也需要一批 优质的实体书店。 C.网络阅读尽管越来越便利、普及,时代在快速发展,我们的城乡社区依然需要一 批优质的实体书店。 D.尽管时代在快速发展,网络阅读越来越便利、普及,我们的城乡社区依然需要一 批优质的实体书店。 2.读写一体化训练 (开放性试题) “让传统阅读更有时代感,让流量阅读更有深度,在二者之间达致某种平衡。这不 仅关乎智慧,更关乎价值。” 请以“网络时代如何阅读”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在班级读书会上交流,不少于 500 字。 【相关链接】 怎样读《史记》 喜欢历史的人都知道,要研究中国的古代史,首先要读的就是司马迁的《史记》,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很 多人读过《史记》,但真正通读细读深读的人并不多,不是不愿读,主要是不知怎么去 读,往往读了几篇就坚持不下去了。究其原因,一是文言文晦涩难懂,很多历史典故和 古文表述成了拦路虎。二是年代跨度大,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剪不断,理还乱,看不懂, 记不住,讲不清。其实读史书本身就是一个费劲的活儿,没有一定的耐心和毅力是不行 的,但也不是没有捷径,笔者这些年读《史记》有一些零星的体会。 围绕人物读。《史记》之所以称为纪传体通史,就是围绕人物展开的,一百三十篇 中除了十表、八书外,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都是写人物的。要读《史记》, 首先要了解作者司马迁这个人物,《史记》中虽然没有司马迁传,但有两篇等同于司马 迁的传记,一篇是《太史公自序》,一篇是《报任安书》,后来班固的《汉书·司马迁传》 也基本是来自司马迁的这两篇史料。通过司马迁的这两篇“自传”,我们知道司马迁是在受了宫刑之后开始写《史记》的,而受宫刑的原因是“李陵之祸”,就是替李陵辩护 惹的祸,这就引出了李陵这个人物。李陵是名门之后,飞将军李广的孙子,大将军李敢 的儿子。李陵年轻有为,英雄善战,司马迁给了其“国士之风”的赞誉,因为与匈奴打 仗失败,又被汉朝误解投降匈奴,做了匈奴单于的女婿,最后老死在匈奴。李敢得知卫 青与其父李广之死有关系,便打伤了卫青,卫青是何等人物,他是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 子夫的亲弟弟,于是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就在甘泉宫狩猎时用暗箭射杀了李敢。这些在 《李将军列传》《匈奴列传》《卫将军骠骑列传》中都有充分记载,由李陵这一个人物, 就可牵出汉景帝、汉武帝、汉昭帝、李广、李敢、卫青、霍去病、程不识、公孙贺、李 息、公孙敖、张次公、苏建、赵信、张骞、卫子夫、霸陵尉、匈奴单于等众多人物。这 么多人物,记住就非常困难,想搞清他们之间的关系更难,这些人物就像一个个单独的 瓜,而李陵这个人物就像一条藤,顺着这根藤,弄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容易多了。 带着疑问读。比如读《报任安书》,这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这封 书信,对于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和思想十分重要。读懂这封信,要弄明白这么几个问题, 其一司马迁和任安的关系,从史料上看两人是好友,但两人是怎样结为好友的,这个问 题在史记《田叔列传》《卫将军骠骑列传》中可以找到答案。其二任安是一个怎么样的 人?要了解任安,单读《报任安书》是不够的,要读《田叔列传》,这里面对任安有较 为详细的记载。其三司马迁这封信是写给任安的吗?从史料上看,任安曾写信给司马迁, 但司马迁并没有及时回信。司马迁写《报任安书》时,任安已经被投入监狱,任安不可 能看到这封信,所以可以断定,司马迁写这封信不是真正写给任安的,是写给自己的, 是写给历史的,是借任安之名,阐明自己创作《史记》的壮举,抒发自己的人生抱负和 理想。 结合其他史书读。司马迁《史记》中的很多史料,取材于《左氏春秋》《论语》《国 语》《世本》《战国策》《秦记》《楚汉春秋》等典籍,司马迁之后,又有《汉书》《后汉 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由于历史的原因,对同一个事件,同一个人物, 记载会有不同,要全面准确地了解这段历史或这个人物,一定要多读几个版本,综合起 来分析判断。比如关于项羽这个人物的刻画,在司马迁、班固、司马光笔下各有差异, 司马迁在《史记》中把项羽列入本纪,以帝王的地位描写项羽,饱含了对项羽的爱慕和尊重;班固在《汉书》中认为“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将项羽与农民起义首领陈胜一 起编入列传,体现了班固的儒家正统思想;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项羽之死,就描 述了一些《史记》《汉书》中不曾有的细节。比如关于伯夷、叔齐的评价,司马迁在《史 记》中把他们作为人物列传的首篇,可见对伯夷、叔齐这两个人物的重视。其实在司马 迁之前,孔子、孟子、墨子、韩非子、庄子对这两个人物都有评价,司马迁之后,屈原、 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范仲淹、司马光、文天祥、顾炎武等名人也都有 诗词吟诵。所以读《伯夷叔齐列传》时,不妨把这些大家、名家的评价找来一起读一读, 相信理解会更深一步。又比如,我在读《秦始皇本纪》时看到赵高“指鹿为马”的记载, 感到不太可信,是不是虚构的事儿,就查找了其他典籍比对。《后汉书·窦宪传》记载: “深思前过,夺主田园时,何用愈赵高指鹿为马?久念使人惊怖。”《旧唐书·仆固怀恩 传》记载:“陛下必信矫词,何殊指鹿为马?”《三国志·魏志·鲍勋传》记载:“大 军还洛阳,曜有罪,勋奏绌遣。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诏曰:‘勋指鹿作马,收付廷 尉。’”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记载:“内重之弊,必有奸臣指鹿之患。”这些历朝历 代的文献中都没有持怀疑态度,基本印证了这个故事的真实性。 动笔读。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我有切身感受。以前史书也读了不少,但多 是泛泛而读,翻翻而已,过后没有什么印象。我这次读《史记》,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 除了批注圈点之外,就是坚持写读书笔记,就关心的问题、困惑的问题、质疑的问题、 批判的问题,详细读、深度读、比较读、研究读,并写出来。粗粗算来,繁忙的工作之 余,也写了近百篇札记,每篇都不长,1800 字左右。如《周公解梦不是周公写的》《孔 子真的看不起管仲吗》《秦始皇“坑儒”质疑》《晁错“错”在何处》《假如毛遂不自荐》 《出身不同的两个韩信》《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史记典故歌》等等。每写一篇文章,就 要反复读几遍原著,还要找其他资料佐证,这样读肯定是忘不掉的。尤其是写《史记典 故歌》,我把出自《史记》中的 142 个成语典故串在一起,组合成诗歌,这数百个成语 就是数百个故事,以此来加深对司马迁原著的理解。 来源:2020-07-08《学习时报》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