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考察外国小说“冰山理论”,外国小说这些知识点,你知道多少……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高考考察外国小说“冰山理论”,外国小说这些知识点,你知道多少……

ID:350072

大小:25.2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7-22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高考考察外国小说“冰山理论”,外国小说这些知识点,你知道多少…… 冰山理论 海明威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理论,叫“冰山理论”。他说,“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 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他的理由是,所有这一切被省略的东 西,读者会通过自己的想像加以联接与弥补的。他的叙事极为收敛、简洁,传说他为追 求简洁甚至站着写作,不让自己有多余的废话,甚至砍掉那些具有修饰意义和褒贬色彩 的形容词。有批评家称他是一个手持板斧的人,将附在文学身上的那些没有必要的“乱 毛”统统砍伐掉了。或许正是这种含而不露的手法,令小说中的对话充满了弦外之音。 2020 全国Ⅰ卷文学类阅读第 9 题 9.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 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 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6 分) 答案: 【答案】9. ①小说的情节是两人的越野滑雪及在小客栈的逗留,这只是小 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②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其背后 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尤其是两人在滑雪之外的生活;③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 大量留白,引人遐思。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手法和作用的能力。需要学生紧密结合文本,从小说的情节 构成、情节手法、人物形象、读者效果等角度进行分析。 小说 1、2、9、10、11 段,用大量笔墨,细致描绘了尼克和乔治滑雪的情景,12-35 段写二人在小客栈的逗留,文章并未写二人其它的生活情景,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 八分之一”。而读者可以通过二人对滑雪的喜爱与渴盼,通过二人离别时一再相约的情 景,想象二人滑雪之外的生活,这是文本隐藏的内容。文章结尾既有二人对滑雪的渴望,又有二人因为再难滑雪的惘然,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为何不能在滑雪,两人 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将来二人到底能不能滑雪等,引人遐思。 高考外国小说知识梳理 《 外 国 小 说 欣 赏 》 是 高 中 选 修 教 材 之 一 , 外 国 小 说 也 是 高 考 文 学 类 阅 读 常 见 选 文 。 统 编 新 教 材 的 改 编 , 也 也 一 部 分 编 写 内 容 — — 外 国 优 秀 文 化 。 因 此 , 小 编 系 统 整 理 出 高 考 外 国 小 说 知 识 点 , 希 望 对 师 生 学 习 和 备 考 有 益 。 第 一 单 元 : 叙 述 1.叙述角度 叙述角度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 叙述者如上帝一般俯瞰人间,对所发生的故事、各个人物都了如指掌,有时候 还跳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全知视角不受时间空间和人物的限制,方便读者 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如莫泊桑的《项链》。 有限视角的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 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里的世界,完全靠叙 述者带领读者走进情节的各个环节,让读者参与其中。这使得读者变得不像在 阅读传统小说那样只是被动地听故事,而必须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 如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 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无优劣之分,选择怎样的视角完全依照小说的具体需要。 一篇小说可以通篇都用全知视角或有限视角,也可能有视角的转换。如鲁迅的 《祝福》。 2.叙述人称 叙述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他”。第一人称的叙述只能局 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 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相比较而言,第三人称叙述则更自由,与全知视角一样,对人物和故事无所不知,但它的叙述并 不那么亲切没有距离感。小说家选择何种叙述人称完全是根据小说的具体叙述 需要而定的,也无所谓孰优孰劣。 小说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的情况很少见,严格上说不是一种叙述角度而 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用“你”,倾注的是叙述者对这个人物一种抒情目光, 将之当作朋友,更加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使得他们之间别有一种依 恋和欣赏的意味。 3.意识流 意识流是西方文学的一种表现方法。意识流叙述打破了传统的因果关联的叙 述,用人物的意识流动,如回忆、梦幻、感受、联想、情绪、心理独白等来组 合作品。内心独白是意识流文学最常用的技巧。如《墙上的斑点》。 4.冰山理论 海明威认为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 面上。他认为应该把思想、情感乃至语言与动作等八分之七的内涵隐藏起来, 他认为,所有这一切被省略的东西,读者会通过自己的想像加以联接与弥补。 因此,“冰山理论”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文本的简洁,即“少”;二是叙 述者的不动声色,即“静”。 5.以小见大 小:一幅画面、一段对话、一个老人——小格局,小人物 大:宏大的战争主题。《桥边的老人》是一个小小的窗口,以小见大地揭示出战争 的罪恶,显示出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人性的善良——对生命的尊重与对和平的渴望。 第 二 单 元 : 场 景 1.场景 场景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场景即“场面描写”。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 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它是某一 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小说就是由一个接一个这样的“面”构成的。场景有大场景和小场景之分,有公共场景和私人场景之分。 2.把握场景的功能 ①如果场景在小说开头,那么其功能是给全篇“定调”。或者定下情感的基 调或者定下叙述基调,使得叙述更舒缓自然或顺理成章。 ②营造特定的意境与渲染特定的气氛,以感染读者或人物。 ③如果场景出现在人物出场前,那么其功能便是导引人物出场。 ④如果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之中,其作用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 ⑤如果场景置于人物的描写之中,那么其功能是揭示人物的性格。 ⑥如果某个场景作为小说的主背景,那么其作用很可能是作为一种象征。如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大海,便是人生的象征,老人与海的斗争,是人与 自己命运的斗争。 在大多情况下,小说中的某个场景的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这要结合 具体的小说文本进行具体分析。 3.风景的意义 ①作为背景出现的风景,往往对事件起着相应的衬托作用。 ②风景也可作为幕间音乐,起过渡和调整节奏、舒缓情绪的作用。 ③风景还有营造氛围、孕育美感和给人以精神启示等作用。 第 三 单 元 : 主 题 所有作品都是有主题的,“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等是小说家写不 厌的“母题”,作家试图通过小说来表达自己对婚姻、家庭和爱情的体悟,对 人性弱点的悲悯与失望,或者对真善美的讴歌与追求。这样的小说主要以思想 的深度来展示其独有的魅力,我们称之为思想小说。 有些小说则主要以讲故事为目的,其魅力在于故事本身的曲折、离奇或者故 事讲述的独特技巧。这样的小说,我们称之为故事性小说。 但凡优秀的小说,它的形象大于思想,它靠形象来揭示蕴含其中的深刻思想。 小说最忌讳“主题鲜明”,好的小说总是赋予读者丰富的解读空间,让读者见出其中复杂多义的世界,从而充分展示其无穷魅力。罗兰·巴特说:“作品一 旦产生,作者就死了。”说的正是小说主题具有复杂多义的特点,这就使得小 说主题具有丰富的探究性。 但是小说主题的复杂性和多义性并不是无边界的,读者对小说主题的把握应 该相对合理而不能离谱地误读。尽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但读者读出的毕竟还应该是哈姆雷特。 那么,如何把握小说相对合理而复杂多义的主题而不至于被认为是误读呢? 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把握小说的主题: ①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②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 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 目的; ③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第 四 单 元 : 人 物 1.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大多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 小说塑造人物的常见方法是“贴着人物写”,通过紧贴人物的心理写,写出 人物的精神世界;通过紧贴人物的言行写,使小说有更强的动作感。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间接描写方法以描写其它人物来衬托、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直接描写是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活动,表 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让人物在矛盾斗争中说话、行动、神情变化、心理 活动,能够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产生直接的感染力量。 语言也是一种行为。 言行是内心世界的流露。 2.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圆形人物:圆形人物性格较为复杂,住住都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现实中人 类的多维性构成了小说中“圆形人物”的创作基础。在那些深刻的文学作品里, 更能打动我们的往往是那些具有复杂精神内涵的人物。如《飘》中的斯佳丽。 扁平人物:也被称为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 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而被创造出来的。扁形人物的性格比较单一、突出、鲜明。 “扁平人物”的单调虽然乏味,但在讽刺性小说中,却常常能产生喜剧效果, 起到讽刺的作用。如《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 一般来说,圆形人物的艺术性要强于扁平人物,因为前者内涵更丰富,性格 中的矛盾会产生足够的张力。在人物众多的长篇小说中,往往采取主要人物为 “圆形人物”,次要人物为“扁平人物”的做法,两种人物共同承担着阐释主 题的任务。 第 五 单 元 : 情 节 1. 情节运行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 一是遵循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是摇摆: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 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快捷方式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 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 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三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又俗称为“欧·亨利式结尾”。在结尾出其不 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又在情理之中, 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2. 小说情节安排常见的技巧: ①注重节奏。节奏是运动速度的变化规律。情节的进展也应张弛有致、起伏 有序、缓急有度。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的情节安排。②突转:突转即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往往由此而 改变。在短篇小说中,大多由突转引发推动,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突 转可形成所谓“柳暗花明”、“风波骤起”的效果。 ③悬念:悬念是一个不断造成读者疑惑、猜想、思索与期待的问号,它无疑 是为情节高潮铺垫道路、蓄积动能的有效手段,最终结局的出现、事实真相的 揭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引起读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 ④巧合:巧合也是常见的情节组合方式,它应当是在必然性(包括性格逻辑 与具体情境的发展趋势)基础上出现的偶合,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情节效果。 ⑤串联:串联将两个或多个并无时空联系的事件组合起来,在相互对比映衬 之中构建内容互补的情节,这实际上与电影蒙太奇很相近,如果两个事件的组 合没有生成超越两者的第三种意蕴,这一串联就不能算成功。 ⑥并联:并联是指将两个或多个相关的事件系列组合为一个整体结构.在叙 述中可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时离时合、互动相成的 复杂关联。 第 六 单 元 : 结 构 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者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来构成。 传统小说通常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而外国现代小说在结构上赋予 小说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三种常见结构模式: 一是“延迟”式结构。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紧张设置障碍,又不 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 的结构张力。如《牲畜林》。 二是生活的横断面。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 长的时间和立体的无限空间。如《半张纸》。 三是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的意识流结构。它打破了时间这一恒常的维度,让 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任意往来。如《墙上的斑点》。第 七 单 元 : 情 感 文学是情感的产物。无论何种文学样式,它在字里行间总是浸润著作者或浓 或淡的情感,表达作者对世界的各式各样的情怀。相对于诗歌、散文,小说的 情感及其处理方式尤其独特的地方,它对情感的节制胜于放纵,让小说情节和 人物自己说话,随着情节的发展自然展露,从而收到更深层次地打动人的效果。 小说的情感讲究酝酿,保持一种蓄势待发的态势。 体会小说的情感,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敞开自己的心扉,让自己的心神 随着小说情节展开或人物命运的沉浮,与故事、人物和作者“相遇”,真正融 入文本之中。然后,用心揣摩作者对情感的处理艺术,关注融入作者情感的细 节,品味表达情感的语言。 悲悯情怀——最高尚的情感。 第 八 单 元 : 虚 构 1.“虚构”的意义: 小说是虚构的艺术,虚构是小说的灵魂,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 2. 小说是一种想象的艺术: 小说在本质上是一种想象的艺术,它经由想象所呈示出的那个世界是一个相 对独立于现实的虚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同样隐含着一种真实,这是一种更 为深刻的真实,它并不与现实的客观事物一一对应。 3. 小说中的真实: 小说中的真实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真实,是一种真实的谎言。小说最终要表 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艺术的真实固然与生活的 真实有关,但艺术的真实绝不等于生活的真实。 心灵的真实才是最重要的真实。 呈现事实不是小说的目的。真正的小说是一种创造,是以想象和虚构为翼的 自由飞翔。它来自于现实大地,却又高蹈于云霄之上。 虚构的几种情况: ⑴煞有介事,写得像真有其事,尽管内容是荒诞不经的,如博尔赫斯《沙 之书》; ⑵老实承认自己的小说就是虚构,是自己脑子里的产物,像塞万提斯《堂 吉诃德》; ⑶完全是一副信不信由你的暧昧态度,像卡夫卡《变形记》。 补充知识 虚构手法: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依据生活逻辑,通过想象和撮合,创造出现 实生活中并非存在,在又在情理中的人生图画。 荒诞手法:西方文学中表现主义文学流派,主张用主观感受的真实去代替客 观存在的真实。在艺术表现上则任意扭曲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用来强化和外 化主观的思想感情,或则采用象征的手法用以表现某种抽象的观念。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