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成都市中考作文命题评析立意指导(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原题呈现】
2020 年成都市中考语文作文
艾青有一首小诗《盼望》:
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最使他
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出发"和“到达”,你更盼望哪一个呢?请任选其中一个词语作为题目,写一篇文
章。(60 分)
要求: 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 600 字;④不得抄
袭、套作; 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文题评析】
“出发”"和“到达”,你更盼望哪一个?对于有选择障碍的人来说,这无疑又是一
次艰难的纠结,但是成都 2020 中考作文,却能让考生会心一笑,让语文老师若有所思。
取材就近切实,六年一以贯之
成都市中考作文,与整套试题一样,有一望即知的出处,有显而易见的来历;有令
人信服的命题评价依据,更有符合课程标准的学科理念。当然,浏览而细读全卷之后,
你还会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如果通观中考各科试卷,你对成都教育,
对成都这座城市,对 2020 年这段特别的岁月,会有新的启迪和顿悟.......
品评 2020 年成都市中考作文,首先还要从 B 卷 21 题说起,2020 年成都市中考作
文,显然不是孤立的存在,是具有一以贯之的思路和风格。从 2015 年,“挥手自兹去”,
2016 年“散步”,2017 年“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2018 年命题作文“答案”)2019 年
“从.....到......”,成都中考作文给人“一直行走在路上” 的感觉。命题中这些耳熟能详
的词句,那些学习比较走心的孩子,闭着眼睛不翻书都知道它们的来历。这些“来自教
材、勾联生活”的题目,绝对不是天外飞仙,不会把学生考得云里雾里。“坚持传统有
变化,新;变革形式无题目,奇。”——成都中考作文是完全当得起这样的评价。“熟悉用语,恰如旧识;新颖考查,却是初逢。”是媒体的点评,也更是每一届学生和老师的
共同感觉。本次作文命题之后,命题团队似乎是踌躇满志,自信满满,回顾近五年的中
考试题之后,睿智而富有匠心地把这些媒体评价“集结”起来,顺手又命制出“语言运
用与创新”试题,题干则开门见山:“写作是初中语文学习重要内容”,给我们传达出
的信息是: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中考作文自然是命题重头;中考作文命题,
要紧密结合初中语文学习的教材教学内容和学习生活实际,要给初中三年语文教学以明
确而健康的导向性。这既是成都市中考语文的重要理念,也是成都教育从教学实施到教
学评价一以贯之的思想和原则的落地与体现。
2020 作文命题材料:诗意而审美
2020 年成都市中考作文,以艾青的精短纯美诗歌《盼望》作为命题材料,引出写作
命题“出发”和“到达”,让人不得不佩服命题者的创意和匠心,这既是对往年的传承,
也是饶有新意。
在一位海员的眼里,出发就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充满诗意描绘,
既有令人激动的美感,更表达出“出发”时的自信、担当和豪情。而在另一位海员的心
中,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到达”,意味着战
胜风浪险阻,完成航行任务,平安抵达港口,此行收获满满,“喧哗”,表达着成功的自
豪和胜利的喜悦。“出发”和“到达”,即使是直接作为题目,学生也是有话可说的;但
这样借助于艾青的精美诗歌而引出写作任务:“出发”和“到达”,你更盼望哪一个呢?
请任选其中一个词语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这是命题的创意,更有命题者的匠心。这
其实也是把中学语文学科关于审美的核心素养,不动声色的落实到写作中。
【立意指导】
“出发"和“到达”,你更盼望哪一个?
中考场上,学生可以怎样写,或者说应该怎样写“出发”,怎样写“到达”呢?
对一个作文题目的理解,显然不能停留在词语的字面意义。开始一次行走,开始一
段旅程,开始一波奔跑,需要实实在在地从起点“出发”。而要写好更有内涵和意义的“出发”,则更需要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发散思维。牙牙学语的幼儿,走进校园开始求
学生涯,显然是儿时带着美好初心的“出发”。喜欢音乐,爱上小提琴,开始漫长而艰
辛的学琴之路,是一种向着艺术成长的“出发”;同样,作为足球爱好者,立志在少儿
足球大赛取得优异成绩,为此厉兵秣马、跃跃欲试,同样是向着冠军之路的“出发”。
初中伊始,立志成为学业佼佼者,树立进入高中甚至大学名校目标,则是向着书山学海
跋涉之路的“出发”;学生时代努力打下良好学习基础,培养美好的品德和人格,也不
妨看做是今后积极入世、服务社会、为国家而勇于担当的“出发”。至于每学期的“开
学第一课”,不仅是时间意义上的“出发”,也是秉持某一种主题、思想、情感、信念、
使命的“出发”:向着美好学习生活,我们快乐出发;向着真诚善良美好,我们一起出
发;向着人生梦想与奋斗目标,我们坚定出发......
“出发”是一种踏上路途的最初行为,也是一段关于开始的行动;“出发”可以是
即将拉开的帷幕,也可以是关于最初努力的回忆;“出发”,可以是关于开头的实实在
在的起初故事,也可以是关于思想情感、想象联想的富有灵动与曼妙的创意......每个学
生都有关于“出发”的经历和体验,每个学生也有关于“出发”的回忆与积淀,重要的
是要充分调动激活,化成写作的思路与灵感。
如果是喜欢“到达”,那又如何立意是好?“到达”的意蕴,似乎更加丰富。从起
点到终点,从此岸到彼岸,随着空间距离缩短而实现“到达”,这是最直白的“到达”。
而随着时间和过程而“到达”,似乎也比比皆是,小学六年毕业,是“到达”;初中三年
拼搏,中考也是到达。经过一段漫长时光的等待与相守,他们终于成为甜蜜的伴侣,是
情感的到达;走出孤独与苦闷,最终融入团队的友爱与和谐的氛围,是心理期待的到达。
经过一段艰苦顽强的坚韧拼搏,战胜了学习繁多的功课作业,战胜了自己性格的浮躁顽
劣,战胜了外面世界的纷扰诱惑,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到达呢?显然是奋斗人生的一段到
达。
对“到达”思考和向往,不能囿于小我的生活和格局。庚子岁初,新冠肺炎袭来,
举国隔离战疫,短短三月即恢复生产生活常态,这是众志成城、国泰民安的“到达”。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成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这是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胜利“到达”;改革开放四十年,初步建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东方大国,这是走向繁荣昌盛、列于世界强国之林的“到达”。我们更向往建党百年和建国百
年之时,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那将是华夏历史上也将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到
达”.......
【赏评结语】
中考作文,是到达,也是出发
进入初中学习开始,众多初中学生就是以中考取得优异成绩、考上省市高中名校作
为自己的志向和目标;起早贪黑,夙兴夜寐;寒暑易节,转瞬三载。当盛大而隆重、极
富仪式感的中考来临,三年求学历程似乎已经结束,胜利“到达”终点。而这个暑假之
后,通过中考化蛹为蝶、脱颖而出,成为高中学生,又将踏上走向高考的漫漫征途,从
这个意义上说,中考,又何尝不是一次新的出发?出发和到达,在学生的中考都充满了
辩证统一,让人不得不叹服这个题目的思辨价值,以及给学生丰富的发挥空间。
中考作文,是考生对初中三年语文学业的汇报,是考生阅读和积累、思考和写作等
语文素养的总结。中考也是参加高中招生的选拔性考试,60 分的中考作文接近语文学科
半壁江山,决定着考生能否获得高中学校的“入场券”,能否走进自己心仪的省市名校。
中考是“到达”,也是“出发”,成都 2020 中考作文,给我们这样的顿悟和启发。
作文范文
出发
清晨,阳光的酒调得很淡,却很醇,浅浅的斟在每一个杯形的小野花里。清风在树
叶间穿梭。古运河岸的货轮载着一船阳光在“呜呜”声中出发了。
我和爸爸正沿着河岸晨跑,爸爸昂着头,雄赳赳气昂昂地向前方奔去。我迈着小碎
步,低着头盯着脚下,心里憋着慌。
“呜---”一声轮船的汽笛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我抬头,半晌,终于憋出了一句:“爸,
我们成绩出来了。”“我知道。”爸爸并没有放慢脚步,“你考得还可以啊。”“可我还是没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我恹恹地嘀咕着,心里一阵酸楚。爸爸停了下来,
边抹汗边说:“丫头,看看路边的小野花了吧!”“花?我现在哪有心思看花啊?马上又要考
试了,万一这次再没考好怎么办?”我象征性地瞥了眼那些小野花,说真的,颜色还不错,
还挺精神的。
“你还记得自己曾经说‘人生只如一场漫长的旅行’吗?”爸爸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现
在,在人生这场旅行中,我和你妈妈只能给你一张单程票,而你已经在路上了,就再也
不要回头。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吝啬你的眼睛,不好好享受路两旁的风景呢?”
我反复咀嚼着爸爸的话,可心中对成绩还是有个死结。“我的孩子,我和你妈妈只
是希望你能快乐,把那些不开心的都抛给过去,好好享受你的旅行吧。你的下一站只有
你能主宰,出发吧。”爸爸意味深长地望了我一眼。
远方的货轮“呜呜”欢唱,为它即将迎来的旅行高歌。爸爸拉着我的手,笑着问:“休
息好了吗,我们要出发了!”
阳光猝不及防地探进我心中,驱走了那些阴霾。我也昂着头,举起手,学着船长大
喊:“扬帆,出发!”
爸爸说得对,我只有一张单程票,再也没机会回到原点重新开始了。与其在原地停
滞不前,感叹过去,还不如继续我下一站的旅行。不去想终点的绚丽,我只要过程的美
好。虽然,我的下一站未知,如盲,但只要出发就一定会收获不一样的风景。
阳光催促着黑夜的离去,野花像妈妈脸上可爱的雀斑在我眼前跳跃。轮船鸣笛“呜
呜”作响。我要出发啦,带着爸妈深邃的目光,去征服属于我的天空。
现在,出发。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