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细读】《琐记》:大时代下的精微画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名著细读】《琐记》:大时代下的精微画卷

ID:352324

大小:20.2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9-0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名著细读】《琐记》:大时代下的精微画卷 【作品简介】 《琐记》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1926 年 9 月,鲁迅接受了厦门 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对其进行抨 击,鲁迅在授课之余写下了《琐记》这篇文章。《琐记》记叙了有关衍太太的事情以及鲁 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改 名为雷电学校)和矿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原文解析 《琐记》节选 (题目表明文章记叙了不止一件事情,各事件之间可能有内在联系,值得记录下来。) ①衍太太现在是早已经做了祖母,也许竟做了曾祖母了;那时却还年轻,只有一个儿 子比我大三四岁。(“现在”“那时”两个词语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交代了 事情发生的时间。)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 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因此我们就最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的四近玩。 首段从整体印象上给衍太太一个“正面”的评价,引出下文。 ②举一个例说罢,冬天,水缸里结了薄冰的时候,我们大清早起一看见,便吃冰。有 一回给沈四太太看到了,大声说道:“莫吃呀,要肚子疼的呢!”这声音又给我母亲听到 了,跑出来我们都挨了一顿骂,并且有大半天不准玩。我们推论祸首,认定是沈四太太, 于是提起她就不用尊称了,给她另外起了一个绰号,叫作“肚子疼”。 ③衍太太却决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 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这两段通过对比沈四太太和衍太太对待我们吃冰这件事的不同做法,验证了作者第一 段对衍太太的评价,用事实说明衍太太是如何“对别家的孩子好的”。平淡的几句话,却 塑造出了一个背后经常怂恿孩子们干不好的事,事后又充当“老好人”的角色。语言、神 态的描写,让这位太太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④但我对于她也有不满足(不满意)的地方。一回是很早的时候了,我还很小,偶然 走进她家去,她正在和她的男人看书。我走近去,她便将书塞(“塞”字说明衍太太动作 粗暴,不怀好意)在我的眼前道,“你看,你知道这是什么?”我看那书上画着房屋,有 两个人光着身子仿佛在打架,但又不很像。正迟疑间,他们便大笑起来了。这使我很不高 兴,似乎受了一个极大的侮辱,不到那里去大约有十多天。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 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 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 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再次用两个事例说明衍太太是如何对待别家的孩子的,大量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形 象生动地表现出衍太太看热闹的心理,反映了衍太太虚伪自私的性格特征。 ⑤虽然如此,孩子们总还喜欢到她那里去。假如头上碰得肿了一大块的时候,去寻母 亲去罢,好的是骂一通,再给擦一点药;坏的是没有药擦,还添几个栗凿和一通骂。衍太 太却决不埋怨,立刻给你用烧酒调了水粉,搽在疙瘩上,说这不但止痛,将来还没有瘢痕。 衍太太虽然喜欢看热闹,但是如果有人撞伤了她又会给别人擦药,“立刻”一词说明 衍太太对待他人也有善良的一面,衍太太的好人形象立马凸显出来了。 ⑥父亲故去之后,我也还常到她家里去,不过已不是和孩子们玩耍了,却是和衍太太 或她的男人谈闲天。我其实觉得很有许多东西要买,看的和吃的,只是没有钱。有一天谈 到这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 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厨的抽屉里, 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 通过语言描写揭示衍太太撺掇“我”拿家里的钱,虽然没有直说让“我”“偷钱”, 但是字里行间暗示要“我”从家里搜钱。 ⑦这些话我听去似乎很异样,便又不到她那里去了,但有时又真想去打开大厨,细细 地寻一寻。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 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但那时太年轻,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 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 这篇文章是作者凭借回忆所写,那时候他还是个孩子,但是现在作者已经是叱咤文坛 的作家了,因此作者说“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 能力测评 A 识记 1.《朝花夕拾》原集名是《 》,是鲁迅先生于 1926 年所作的 ,共 10 篇。 2.鲁迅是 。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 。 3.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朝花夕拾的“朝”是 的 意思,“夕”是 的意思。 4.列举《朝花夕拾》中的主要人物。 B 理解 5.作者说“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作者明白什么?为什么? C 综合分析 6.结合事例谈谈“衍太太”是个什么样的人;并分析这个人物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D 鉴赏评价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立刻给你用烧酒调了水粉”中的“立刻”一词表现了衍太太在孩子遇到危险的时 候反应很迅速。 B.文章中列举大量“衍太太”恶劣的行为,表现了作者对她的憎恶和讨厌。 C.“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是因为“我”很害怕外面传“我”偷东西卖的流言会受 到“母亲的爱抚”。D.文中有很多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更加丰满立体。 8.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很多事例来塑造衍太太的反面形象,为什么第⑤段又说衍太太给 孩子擦药的事? E 表达应用 9.读写一体化训练:阅读《琐记》全文,并结合文本和自身经验,写写你生活中的“琐 事”,不少于 300 字。 F 探究 10.文章无一字说衍太太的“不是”,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11.作者说“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尾巴来”,如果你是作 者,你会如何“骂出流言家的尾巴”?请从作者的角度,试写几句“骂”流言家的话。 相关链接 读《琐记》有感 在鲁迅先生《朝花夕拾》这册散文集中,有一篇文章的题目确实让人觉得有点不同, 那就是《琐记》。不似前几篇文章都有个明确的主题,这篇倒有点儿像形散神亦散的散文 了。 《琐记》先从衍太太这一角色入手,回忆了鲁迅先生儿时与和衍太太之间的故事。衍 太太给我留了一个不好的印象的,一个似乎有了小市民的种种劣根性的妇女,但是孩子们 在她那儿总能得到百般的纵容,或许更是一种不负责任。最后竟然还从衍太太口中传出先 生偷偷变卖家当的谣言,此时的衍太太却愈发的不可爱了。 文章还写到了当先生不想再留在 S 城之时,南京求学的事,在那段做做学生的日子里, 先生对于学习的处所倒有个详细的介绍,也表明了当时自己读书的态度,对于一些先进的 科学读本均是喜爱的,对于一些陈古的文言,先生多是没甚印象。这也得以看出当时先生 为何要倡导新文化运动。 文章就在这样一种不紧不慢的节奏中展开了。临到最后的文章末尾,鲁迅先生写到了 去日本留学的事情,四个中国的留学生要去日本留学,文章的最有趣之处便在此了:一些前年去日本留过学的前辈特意指教了关于“袜”和“钱”的经验,不成想,这些让新留学 生们纷纷遵命的经验,到了日本,简直是一堆废话,没有一点可用之处,也由此可见中国 人当时对一些外国事物的误解和一些理想主意的存在。 总而言之,《琐记》虽题名为琐记,但却展现那个时代社会的一个缩影。文章很好地 显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是一篇很好的回忆性散文。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