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12 年前那个高考故意要考 0 分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阅读写作导写练
导语:
高考是改变人生命运的重要途径,但也有一些人不珍惜一生中难得的高考机会,为做
出惊世骇俗之举而故意放弃高考。文革时有“交白卷”的张铁生,近有通过新概念作文大
赛成名的韩寒。有“国考”之誉的高考是目前为止选拔人才最公平的方式,它是唯一通过
个人努力到达社会精英阶层的途径。寒门学子们若要实现自主把握梦想和靠读书改变命运
的机会,就要敬畏高考,珍惜高考。
“0 分高考生”,重读大学了
(题目即观点,充满期待和激励。)
①还记得 12 年前高考“白卷考生”徐孟南吗?2008 年,安徽高考生徐孟南为了考零
分,故意没有“规矩”答题。最终,总分 160 多分的他没能进入任何一所高校。
②2018 年 3 月,徐孟南重回考场,参加了安徽省普通高校分类招生考试,被一所大专
院校录取。从 2008 年到现在的 12 年里,他经历了打工、结婚、生子、离婚、重考、重读
大学。今年九月份开学,他就要上大三了。
③徐孟南这一波三折的经历,也算经过了社会的磨练,而后再选择重新考试读大学,
相信是他慎重考虑后的决定,也算浪子回头的醒悟,更是历经波折后的成熟。接受采访时
他说,平时经常会接到弃考学生家长的求助,他都很乐意帮忙,并且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
运。
(概述徐孟南一波三折的求学经历,得出高考可以改变命运这一论点。)
④无疑,高考作为国家选拔人才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是神圣且重要的。根据教育部发
布的数据,2020 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 1071 万,这数字,与希腊的总人口相当,其全民
性和影响力自不必说。因为有了高考,知识被赋予了尊严和价值,寒门学子们有了自主把
握梦想和靠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国家的发展也因其积蓄了源源的力量。
⑤而对于个人成长来说,高考不是一个人人生的终点,但却是关乎未来的一个重要起
点。高考成功,进入一所好的大学,不只意味着几年后的一张大学文凭。在大学里学习一门专业的技能,涉猎更丰富的知识,都能帮助人们开拓眼界,提升格局。
⑥除此之外,大学更是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以及更多的机会和可能,让通向梦想的
道路更加多元和便捷。而这些,可能都需要通过高考才能有机会经历。由此,高考值得每
个人的尊重和珍视。
(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最主要的方式之一,神圣且重要,值得每个人的尊重和珍视。)
⑦而正因为高考重要,关系到成千上万人的人生命运和未来道路,关系到教育和社会
的公平正义,所以高考的尊严不容侵犯,高考的权威性和公平规范需要维护,必须守护教
育公平的底线。
⑧当然,寄托着全民期待的高考,本身也在不断向着更加效率和公平的方向努力,不
单是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中也承载着全民对知识学问的尊重和考试公平的共识。
(高考关系到成千上万人的人生命运和未来道路,关系到教育和社会的公平正义,承
载着全民对知识学问的尊重和考试公平的共识。)
⑨徐孟南在劝诫高考学生时说,希望考生敬畏高考,珍惜高考的机会,珍惜可能改变
自己命运的一个机会。其实,敬畏和珍惜高考,不单是我们每个个体该有的心态,这份心
态,更需要全社会来守护和捍卫。
(呼吁期待考生敬畏、珍惜高考。)
来源:2020-06-30《光明日报》
【时代警语】
而正因为高考重要,关系到成千上万人的人生命运和未来道路,关系到教育和社会的
公平正义,所以高考的尊严不容侵犯,高考的权威性和公平规范需要维护,必须守护教育
公平的底线。
【思维串联】【考点精练】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
而对于个人成长来说,高考不是一个人人生的终点, (1) 。高考
成功,进入一所好的大学,不只意味着几年后的一张大学文凭。在大学里学习一门专业的
技能,涉猎更丰富的知识,都能帮助人们开拓眼界,提升格局。
除此之外,大学更是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以及更多的机会和可能,让通向梦想的道
路 更 加 多 元 和 便 捷 。 而 这 些 , 可 能 都 需 要 通 过 高 考 才 能 有 机 会 经 历 。 由 此 ,
(2) 。
而 正 因 为 高 考 重 要 , 关 系 到 成 千 上 万 人 的 人 生 命 运 和 未 来 道 路 ,
(3) ,所以高考的尊严不容侵犯,高考的权威性和公平规范需要维护,必须守
护教育公平的底线。
2.读写一体化训练 (开放性试题)
正因为高考重要,关系到成千上万人的人生命运和未来道路,关系到教育和社会的公
平正义,所以高考的尊严不容侵犯,高考的权威性和公平规范需要维护,必须守护教育公
平的底线。
请结合以上文段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如何维护高考公平的看法,不少于 500 字。
【相关链接】
让高考激活“发展的春天”
连日来,各地 2018 年高考报名工作相继拉开帷幕,一位“白卷考生”重返考场引发思考。2008 年,19 岁的安徽考生徐孟南以满篇“教育宣言”作答,用不上大学为代价完成高
考。近 10 年来,他辗转各地打工,渐渐发觉当年的做法“太不值”,也发现高考在改革中
不断完善。重返高考的他,这次心中到底揣着什么样的期望?
有人说,徐孟南是典型的“浪子回头”。其实,与 10 年前相比,今天的社会更加多元,
高考考生的选择也更多了。职业教育或者出国留学,成为很多人的主动选择。“主动”二字,
刻画高考变革的时代景深。因不满过去的制度而弃考,因受到当下改革的激励而复考,徐
孟南的十年轮回,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今日高考改革的期许。更多些改革铺路之举,让并不
完美的高考不断改进,才能更妥帖地安放每一个读书梦。
细心人发现,今年高考报名,不少省份将报考条件放宽,比如青海,具有高级中等学
校毕业同等学力的社会青年可以参加高考。也有一些省份将高考加分政策收紧,比如内蒙
古,取消体育、奥赛等 5 个加分项目。高考是促进人才向上流动、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安
排,必须坚守制度公正、机会公平、运行透明的准则,才能既有利于科学选才育才,也增
进社会的认同度。而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制度安排,高考又必须做好“开源”工作,
探索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引导育人的方向从“单纯育分”
调整为“全面育人”。
“恢复高考,像是晦暗人生里照进一道光”“没有恢复高考,我们可能还得继续在农村
修地球”……40 年前恢复高考,重启了个体奋斗的梦想之门,成就了一代人对高考的共同
记忆。使每个人都有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正是恢复高考的初衷所在。营造人人皆可
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亦是教育应有的理念。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再出发,教育
公平的价值坚守应更加清晰,高考制度的初心应更加勇毅,让“知识的春天”绵延不断,
方能“四十不惑”,方得初心始终。
让高考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新时代应深入探讨的课题。北大保安队 20 年 500 多
人考学深造的故事告诉人们,教育仍然承载着人们改变命运的巨大希望。高校自主招生“千
树万树梨花开”,考试方式调整“不拘一格选人才”,异地高考促进流动社会教育公平……
高考改革的脚步不能停歇,正是因为无数努力改变命运的普通人,希望从这扇大门走向人
生梦想的车站。40 年前恢复高考,为全社会打开一扇窗口,今日高考改革的历史责任,则是要继续打开不同朝向的门窗,让奋进者一览“发展的春天”,找到人生出彩的机会。
“一个国家的教育是什么样子,它的明天就是什么样子。”坦率地说,很少有哪个国家
的大学入学考试,像中国的高考一样承载着如此多的期待。“知识的春天”犹在,“发展的
春天”已至。面对莘莘学子的殷切期盼,唯有深化高考改革,撬动整个教育链条的良性循
环和健康发展,才能让每一个新时代的年轻人,在人生的考试中,牢牢把握梦想的方向。
来源:2017 年 11 月 15 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