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京抗洪救灾,这是一场“有情”与“无情”的对抗 阅读写作导写练
导语:
近期,南方灾情、汛情、险情不断,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洪水无情,
人间有爱。防汛救灾一线,冒险转移、紧急抢险,接力救援争分夺秒、有序开展,部门协
作、军民齐心,全力以赴防汛抢险。向险而行的干部群众,书写了大爱无疆的人间真情,
彪炳着舍我其谁的不朽担当,谱写出感天动地的抗洪战歌。天灾难避,人心可聚,我们期
待洪水早日退去,也坚信,那些为守家卫国勇毅担当、无私奉献的壮举会深深铭刻在每个
国人心中;更相信,那股不惧风雨的锐气、逐风破浪的豪气会转化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
信念和不竭力量。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用防洪大坝筑起“铜墙铁壁”,一定能维护好
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守护美好家园。
我们永远铭记抗洪救灾万般情
(题目即论点,溢满深情。)
①入梅以来,南方多地遭遇暴雨侵袭,河水水位不断升高,城市内涝积水严重,洪涝、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洪水无情人有情,这是一场“有
情”与“无情”的对抗。面对滚滚洪水,我们毫不惧怕,因为“洪水不退、我们不撤”的
豪情让人心安;因为“刚下考场,又上‘战’场”的热情给人力量;因为“执手相助、砥
砺前行”的温情点亮希望。在抗击洪水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难忘的瞬间,被历史镌刻、成
为永恒。
(总领全文。抗洪救灾过程中的豪情、热情、温情将成为人们难忘的瞬间,被历史镌
刻、成为永恒。)
②我们永远铭记抗洪战士闻“汛”而动、星夜驰援的豪情。哪里有灾害,哪里就有人
民子弟兵的身影。面对鄱阳湖告急,东部战区陆军某部队 1500 名官兵千里机动,紧急驰援;
面对含山县告急,第 71 集团军“临汾旅”400 余名官兵火速前往、抗洪抢险;面对洪湖水
位暴涨,空降兵某旅出动 300 余名官兵赶赴现场、排险救援。英雄的人民子弟兵始终奋战
在抗洪抢险的最前线,加固堤坝、封堵管涌、转移安置、安保维稳、搜救人员等等。他们用坚实的臂膀,托起了生的希望;他们用伟岸的身躯,筑起了安全堤坝;他们用坚挺的脊
梁,树起了精神标杆。“洪水不退、我们不退”“誓与大堤共存亡”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
号,而是数万名抗洪英雄向险而行、逆水而上、敢打敢拼的生动实践。
(我们永远铭记抗洪战士闻“汛”而动、星夜驰援的豪情。)
③我们永远铭记“后浪”青年主动请缨、冲锋一线的热情。“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
福避趋之”,无论是 1998 年被解放军解救回家的武汉女孩汪晗自愿报名上堤守护家园;还
是刚下考场,又上“战”场的青年小伙周亮宇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投身防汛一线,驻守
武金堤;亦或是 29 岁退役军人余柯聪得知曾服役的部队在圩堤抗洪抢险,自行乘车 50 分
钟从家里赶来加入抗洪抢险队伍等等,他们心系国家,拥有深邃的家国情怀;他们勇挑重
担,彰显蓬勃的青春力量;他们不惧风雨,敢于在逆境中逐风破浪。正所谓“少年强则国
强”,我们有这样的“后浪”青年,担当使命、勇往直前、乘风破浪,不负时代和人民嘱托,
我们怎能不热血沸腾?怎能不热泪盈眶?
(我们永远铭记“后浪”青年主动请缨、冲锋一线的热情。)
④我们永远铭记“硬核”群众默默奉献、守望相助的温情。有网友曾感叹“我喜欢这
个国家,不是因为他带给我物质上的满足,而是他在关键时刻为救人不计代价的坚持,更
是他教育培养出一大批在危难之际守望相助、为了别人不惜牺牲自己利益的英雄人民”,在
这场与洪魔的对抗中,我们再次体会到了守望相助、鱼水情深的深刻内涵。在安微黄山,
一群高考生走出考场后,向武警和公安干警深深鞠躬,引人泪目;在湖北黄冈,一名老师
为抗洪官兵缝补衣服,感动网友;在江西鄱阳,乘风破浪的“阿姨团”从“舞友”变成了
“战友”,无数网友纷纷点赞叫好。其实,不论是直接参与、和战士们一起连续奋战、全力
抗洪;还是在后方默默支撑,自发送西瓜、亲手剥鸡蛋,都构成了这个国家战胜任何风险
挑战的坚固防线和强大后援。
(我们永远铭记“硬核”群众默默奉献、守望相助的温情。)
⑤“洪水无情人有情,众志成城战汛情”,雨再急,也挡不住我们向险而行的步伐;风
再大,也刮不动我们守卫家园的坚定信念;浪再高,也高不过我们夺取胜利的信心和决心!
(总结全文,满怀激情,充满信心。)2020 年 07 月 21 日 荆州新闻网
【时代警语】
他们心系国家,拥有深邃的家国情怀;他们勇挑重担,彰显蓬勃的青春力量;他们不
惧风雨,敢于在逆境中逐风破浪。
【思维串联】
【考点精练】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永远铭记“后浪”青年主动请缨、冲锋一线的热情。“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
避趋之”, 是 1998 年被解放军解救回家的武汉女孩汪晗自愿报名上堤守
护家园; 是刚下考场,又上“战”场的青年小伙周亮宇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投
身防汛一线,驻守武金堤; 是 29 岁退役军人余柯聪得知曾服役的部队在圩堤抗
洪抢险,自行乘车 50 分钟从家里赶来加入抗洪抢险队伍等等,他们心系国家,拥有深邃的
家国情怀;他们勇挑重担,彰显蓬勃的青春力量;他们不惧风雨,敢于在逆境中逐风破浪。
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有这样的“后浪”青年,担当使命、勇往直前、乘风破浪,
不负时代和人民嘱托,我们怎能不热血沸腾?怎能不热泪盈眶?
A. 无论 而且 更
B. 无论 还 亦或
C. 不但 而且 亦或
D. 不但 还 更 2.读写一体化训练 (开放性试题)
有网友曾感叹“我喜欢这个国家,不是因为他带给我物质上的满足,而是他在关键时
刻为救人不计代价的坚持,更是他教育培养出一大批在危难之际守望相助、为了别人不惜
牺牲自己利益的英雄人民”。作为高中生,请结合你的所见所闻,也谈谈你的感想和思考,
不少于 500 字。
【相关链接】
万众一心筑牢钢铁堤坝
镇村两级干部全部上堤,不分昼夜,守卫家园;48 小时内,全省组建了 1755 支青年
突击队,25050 名青年报名参加……连日来,笔者在江西各地采访时看到,面对持续的汛
情,广大干部群众和人民子弟兵齐心协力,携手抗洪抢险。从鄱阳县到湖口县,从遭遇水
患的鄱阳湖流域一直到长江岸堤,他们筑起了一道抵御洪水的钢铁堤坝,凝聚起万众一心
的力量。
7 月 17 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
群众优势转化为防汛救灾的强大政治优势,让党旗在防汛救灾第一线高高飘扬。不管走到
哪里,最危险、最吃劲的地方,一定会看到鲜红的党旗飘扬在堤坝上。“我是老军人,30
年党龄的老党员,参加过九八抗洪,我申请作为一名志愿者,去支援抗洪一线”,南昌市公
安局老刑警魏建平主动请战;“让我上,这里地形我最熟”,鄱阳镇江家岭村老党员张东波,
在最危急的时刻率先跳入水中,带领大家筑起拦水坝;“汛情需要我,不分退休不退休”,
有着 38 年党龄的老水利专家李爱民退休后临危受命,来到防汛第一线——南昌市新建区赣
西联圩,处置险情。朴实的话语,表达着夺取防汛抗洪全面胜利的坚定决心。
众志成城的力量,来自守护家园的强大信念。7 月 10 日,江西九江市江洲镇致信在外
乡亲,呼吁 18 至 60 周岁之间的父老乡亲返乡抗洪。“家乡需要我。”作为第一批返乡的江
洲人,42 岁的杨世友不仅仅赶赴一线,还带来了大量的抗洪物资,简单的一句话让人动容。
号召令发出后短短几天,便有 4000 多人回乡投身江洲抗洪一线。返乡抗洪!那里有牵挂在
心的血脉至亲,有庄稼地里的稻谷粱菽,还有难以割舍的温情回忆。当故园遭受汛情,很多人都和杨世友一样,义无反顾,召之即来,来之能战。这段时间,九江市棉船镇、南昌
市新建区等汛情严重区域,陆续发出了“返乡号召”,都得到了积极而热烈的回应。
奋不顾身的力量,筑成万众一心的防洪堤坝。阿姨们“组团”上堤,巡堤、扛沙袋、
熬绿豆汤,干劲不让须眉;父子结伴,爷孙携手,日夜巡防的故事屡见不鲜;平时视田为
命的村民,为了保护整个干堤安全,扒掉田圩,淹了自家良田。无论是盯着屏幕,时刻点
赞转发正能量链接的网友,还是为了前方物资筹集,在手机上发起接龙捐赠的志愿者,即
便不在第一现场,很多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为筑牢防洪堤坝贡献力量。
正是因为这万众一心的力量,即便洪水来袭,大部分地方仍然秩序井然。千年古镇吴
城镇,虽然被大水围困,但是生活、商业氛围仍浓,中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乘坐应急船
赴县城赶考。事实上,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到如今众志成城抗洪抢险,都是这种
万众一心守护家园的情怀和信念,联结起每一个人,让亿万人在面对灾难时展现出“洪水
不退,我不退”的精神力量和风雨不动、迎难而上的勇毅担当。
在防汛救灾的同时,灾后重建工作也在迅速有序地展开。面对群众的现实需求和发展
意愿,各地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抢险救灾工作,各项政策要精准聚焦、精准落地,对贫
困地区和受灾困难群众给予支持,防止因灾致贫返贫。在以新时代领路人为核心的党中央
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一定会让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尽快走向正轨、恢
复生机。
来源:2020 年 07 月 27 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