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京剧邂逅连环画,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阅读写作导写练
导语:
近日,展览“国粹——当大美京剧遇上连环画”在上海开幕。展方将戏剧表演的精彩
影像与戏曲连环画作品并置展陈。一种是动态的戏剧表演艺术,一种是静态的民间美术技
艺,这并非止于简单意义的嫁接,而在于形塑一个润物细无声的浸入式意象空间,寻求和
发展中国传统艺术的大美。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生命力强大,它的传承与
活化值得我们不懈探索。此次活动着力寻找艺术的共通之处,其互融互敬,尽显合和之美,
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京剧邂逅连环画,不只是一种“混搭”
(题目即观点,“混搭”一词比喻生动。)
①京剧与连环画,一种是动态的戏曲表演艺术,一种是静态的民间美术技艺,都是值
得珍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两者的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媒体报道,近日,在上海
揭幕的一场展览,试图融合京剧和连环画两种艺术形式,形塑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审美意象
空间,铺展中国传统艺术之美。
②京剧是蜚声世界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为近
代中国戏曲之代表,被誉为中国“三大国粹”之一。连环画是一种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
刻画人物的古老中国艺术,它生动活泼,雅俗共赏。一动一静、一唱一画,把它们集中于
一处,使之美美相遇,产生艺术碰撞,的确是一个新颖的创意。相信只要设计合理、搭配
得当、布局科学,这种传统艺术的“混搭”会给人耳目一新的审美体验。
(开篇提出京剧与连环画两种传统艺术的“混搭”会给人耳目一新的审美体验。)
③与时装界的“混搭”一样,传统艺术的“混搭”也不等于“乱搭”。混搭的各方必须
在思想文化、艺术美学、表现形式、价值旨归等不同层面存在某种“亲近性”,确保“混”
而不“乱”,“搭”而不“杂”,以期金玉相配、相映成辉。
④京剧与连环画表现手法不同、创作风格各异、受众对象也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有着
许多共同之处。比如,在艺术选材上,都高度重视对中国传统历史、故事、传说、轶事的发掘和演绎——连环画中的很多故事也是京剧的经典曲目。再比如,在价值取向上,京剧
和连环画几乎都以褒扬真善美、鞭策假丑恶为思想基调,表达好恶的方式不同,但对纷繁
世事、人心善恶、是非曲直的看法是一致的。
⑤在沪上这场别出心裁的展览上,我们既可以看到京剧艺术家的高超表演技艺——
《霸王别姬》里身穿黄色绣花衣、手握单剑的虞姬眼角低垂而目光坚定;《贵妃醉酒》里
半掩娇面的杨贵妃深情中含着娇羞;《白蛇传》里端庄大气、眉目含笑的白娘子亭亭而立,
也可以看到连环画画家笔下的《霸王别姬》《宇宙锋》《打渔杀家》《白蛇传》《穆桂英》《牡
丹亭》等等。
(举例论述“混搭”的前提:各方必须在思想文化、艺术美学、表现形式、价值旨归
等不同层面存在某种“亲近性”。)
⑥连环画方寸之间的自然简洁、耐人寻味,与舞台照片的耀眼夺目、色彩艳丽一一对
应,互为衬托、相得益彰。把它们对照起来看,那些帝王将相的往事、精忠报国的故事、
知恩图报的传说,更加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令人不禁要为老祖宗给我们留下这么
多耳熟能详的共同“艺术选题”而庆幸。从这个意义上说,京剧邂逅连环画,还不只是一
种简单“混搭”,而是一种文化互敬。
(京剧邂逅连环画,还不只是一种简单“混搭”,而是一种文化互敬。)
⑦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包括戏曲、书法、
绘画、篆刻、古乐等琳琅满目的传统艺术,各成其学、各有特色,但绝非毫无共通之处。
不同艺术形式也好,同一艺术形式的不同流派也好,归根到底都是传统艺术大河中的一抹
细流,都是为人服务的。
⑧抛弃所谓的“门户之见”,放下所谓的伯仲之争,摒除所谓的“互不待见”,找到艺
术的共通之处,互相衬托、互相交融、互相致敬,共同与时俱进,何尝不是一种兼容并包、
美美与共的文化盛事?作为直接受益者的人民群众,看到形式各异的传统文化交相辉映、
尽显合和之美,怎能不乐见其成?(中国传统文化需找到艺术的共通之处,使其互相衬托、
交融和致敬,共同与时俱进。)
来源:2020-7-22 《光明日报》【时代警语】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包括戏曲、书法、
绘画、篆刻、古乐等琳琅满目的传统艺术,各成其学、各有特色,但绝非毫无共通之处。
【思维串联】
【考点精练】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京 剧 与 连 环 画 表 现 手 法 不 同 、 创 作 风 格 各 异 、 受 众 对 象 也 不 尽 相 同 ,
(1) 。比如,在艺术选材上,都高度重视对中国传统历史、故事、传说、轶事的
发掘和演绎——连环画中的很多故事也是京剧的经典曲目。再比如, (2) ,
京剧和连环画几乎都以褒扬真善美、鞭策假丑恶为思想基调, (3) ,但对纷繁
世事、人心善恶、是非曲直的看法是一致的。
2.读写一体化训练 (开放性试题)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传承与活化值得我们不懈探索。此次展览“京
剧邂逅连环画”,给了你怎样的启发与思考?请写一篇短文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 500 字。
【相关链接】
京剧与连环画的这场碰撞,铺展着中国传统艺术的大美
京剧与连环画,一种是动态的戏曲表演艺术,一种是静态的民间美术技艺,都是值得
珍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到长乐路 672 弄弄堂的尽头,推开一百〇八上苑的门,上海人
民美术出版社携手京剧表演艺术家史依弘举办的《国粹——当大美京剧遇上连环画》展览,
就试图融合京剧和连环画两种艺术形式,构建与众不同的审美意象空间,铺展中国传统艺术的大美。
京剧表演艺术家史依弘台前幕后的诸多经典影像构成了展厅里令人瞩目的风景。这些
影像大多出自史依弘表演的经典剧目:《霸王别姬》里身穿黄色绣花衣、手握单剑的虞姬
眼角低垂而目光坚定;《贵妃醉酒》里半掩娇面的杨贵妃深情中含着娇羞;《白蛇传》里
端庄大气、眉目含笑的白娘子亭亭而立……驻足凝视剧照中京剧艺术家的翩然身姿和绚丽
斑斓的各色行头,人们会不由沉浸在传统戏曲故事之中,又仿佛亲临戏曲舞台,忍不住伸
手去触碰那周身的流光。
与之呼应的另一道夺目风景,是展厅中间陈列着的诸多戏曲连环画,《霸王别姬》《宇
宙锋》《打渔杀家》《白蛇传》《穆桂英》《牡丹亭》……方寸之间的这番天地与影像照片截
然不同:舞台照片耀眼夺目、色彩艳丽,而连环画自然简洁,别有洞天。循着著名连环画
家钱笑呆和汪玉山共同创作的连环画《穆桂英》,恍神之间,照片中史依弘扮演的穆桂英仿
佛走进画里。这一连环画虽以单线白描为主,但构图、透视变化丰富,细腻纤秀、简练流
畅的线条使英气逼人、神采奕奕的穆桂英形象跃然纸上。在《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一画中,
只见连环画泰斗贺友直用炉火纯青的白描技法在小小的方格画框内展现出极高的故事性,
赋予人物以挣脱束缚的生命力。此外,他也利用巧妙的构图和恰如其分的配景展现人物间
的互动,带给观者无穷回味。
在这个展览里,人们还能走进戏曲艺术的历史深处,一窥它是怎样走到今天的。展览
特地辟出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空间,致敬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的曲艺世界。一面墙上展示着
梅兰芳各个时期的影像:8 岁学戏,9 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 岁登台,一生编演了无
数经典曲艺作品,如《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把京剧写入了国
际舞台艺术史。
值得一提的是,举办此次展览的缘由,同样落脚在“传承”两字。是“传统文化进校
园”使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与史依弘结缘。展览以传统文化教育普及为出发点来告诉观
者:中国传统文化生命力依然,它的传承与活化值得今天的人们不懈探索。
来源:2020-7-22 《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