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全国Ⅰ卷高考作文范文集锦(9 篇)
全国Ⅰ卷作文
【2020 高考全国Ⅰ卷作文题】
适用省份: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
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
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
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
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
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
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下水作文
齐桓公的“理性”与“感性”
戴斌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在班级的读书会上和大家分享我对春秋时期齐桓公、管仲和鲍叔
牙三人的看法。
在这个三个人当中,我感触最深的不是管仲,因为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星光
熠熠,并不缺乏像管仲这样才华出众的先贤。也不是鲍叔牙,因为中国人是谦虚而乐
于成人之美、有容人之量的伟大人物也很多,虽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但终究
伯乐还是有很多的。惟独齐桓公真的是很少见,作为一个在“巅峰位置”上王者,很多王者,要么理性
过度,深信人际厚黑学,完全不相信身边的人。要么感性过度,容易被身边人所左右,
而失去了独立判断的能力和意愿。
齐桓公能重用管仲,一方面是感性的表现,因为他相信鲍叔牙的判断,相信鲍叔牙
的无私举荐必然是国家社稷之福。另一方面是理性的表现,无论胸怀再大的人,在面
对曾经有可能致自己于死地的对手,多少还是会有隔阂,但理性告诉齐恒公,一切不
过是“各为其主”,“对事不对人”才是王者的气度。
在现实生活,我们能像齐恒公那样兼具感性和理性吗?这个真的不容易,在生活中,
每个人都有情绪,我们习惯性会对曾经与我们有不愉快经历的人或事,多少会耿耿于
怀,这是是一个天然的情绪性反应。
我们需要克服这种情绪性反应,就需要兼具“感性”与“理性”。从感性层面看,
需要认识到人生匆匆不过数十载,白驹过隙,人生赤条条来,赤条条走,没有什么是
放不下的。从理性层面去看,将不利因素转变成有利因素,是最有利自己自身利益的,
把曾经的对手变成朋友,把曾经的困难变成经验,让自己在未来更容易走向成功。
人是如此,国家也是如此。今天很多的“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争端”,不过是“天下
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很多都是利益分配使然,历史走到了一个拐点,
就需要构建一个新的“国际贸易秩序”,让每个国家都能接受,都能受益。尽量避免
被“情绪”所掌控,兼具理性与感性,我们要做新时代的“齐恒公”,大道至简,以
“王道”对“霸道”。
微点评:本文作者深谙作文审题立意之道, “很高兴能在班级的读书会上和大家分享
我对春秋时期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三人的看法”贴合读书会之情境,选择感触最深
的齐桓公来谈“感性”与“理性”,就事论事之余,谈到为人与治国,站位乃高,论
述实在。
如何成为一个成功者?
如何成为一个成功者?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春秋时期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给
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鲍叔有着清醒的头脑,善于分辨人的能力,深刻知道管仲比自己有才华,可以更好
的辅佐齐桓公,他没有嫉贤妒能,担心自己被比下去,反而要齐桓公重用管仲,这不
能不说是一个有大局观的人,往浅的层面说,鲍叔人生的终极目的是辅佐齐桓公,让
齐国更好,那么管仲的到来无疑是如虎添翼,往深的层面说,鲍叔如此大度,敢推荐
比自己强的人给主子,在主子心里也立下了一心为国,忠心耿耿的人设,从此获得信
任,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鲍叔都是聪明人。
回到现实世界也是如此,与其打压比你厉害的人,不如帮助比你厉害的人,这样才
是双赢,要知道才华是压不住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跟强者做朋友永远好过做对手,
这一点一定要跟鲍叔学习。
我们再来看齐桓公,管仲曾经帮助过他的对手,还差点杀了他,当鲍叔向他推荐管
仲时,他为什么可以不计前嫌的任用?这也要分二方面看,一方面当然也是大格局,
齐桓公的终极目的是坐稳江山,治理好齐国,管仲有这样的才能为何不用?难道要为
了私怨舍弃一个可用之才?心理层面的不舒服重要还是未来的前途重要?齐桓公看得
很清楚。从另一层面来看,在天下人面前谅解管仲,树立自己江山为重的大智慧形象,
无疑会让天下人更加爱戴,名垂千古,同时也能折服天下有才之士,绝对是天生的帝
王之才。
那么管仲呢?有才但不矫情,懂得什么叫天命所归,什么叫顺势而为,也不是小气
的人。三个人的终极目标其实是一样的,那就是把齐国治理好,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管仲一定是看到了齐桓公和鲍叔的这个格局,所以才会同意倒戈相向的,这一步其实
比上面二位更为艰难,首先要面对过去阵营对他忠诚度的质疑,其次还要面对新阵营
的质疑,二者冲击力可谓不小,但他依然忍受了这一切,选择辅佐齐桓公,一方面是
他坚定自己的终极目标,清楚自己的才华,另一方面是他不愚忠,不在意外界的骂名,
淡泊名利,这才有了千古佳话。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人活着的终极目标很重要,其中必定有艰难险阻、诱惑干扰,
但能不能走到最后看意志、看决心、看格局。
我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中国影视行业能够更加好,能够给疲惫的人生带去些许
安慰,为此娱乐也好,谩骂也罢,我们终究要过去的,留下来的无非是故事而已!微点评:名人发声总能引起关注,吃瓜群众可以吃瓜,可以影射,可以怀疑炒作,
但是这个时代无论谁都有发出声音的权利,这恐怕就是作文题目要传达的胸怀、气度、
格局吧。
识人之能,难能可贵
文/罗玉凤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春秋战国时期,名臣良将们尽忠竭力至死方休的故事感人至深,丹青留名。其中,
管鲍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事迹又一度传为千古美谈,齐桓公的不计前嫌,知人善任;
管仲的当仁不让,敢担重责,无疑都值得大书特书。但,我今天想和同学们谈谈的是
鲍叔牙的识才之能。
管仲有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在管仲早年困顿之际,鲍叔牙从不独
善其身,不计较让自己更穷困的至交,不嫌弃多次见逐于君的好友,逆境之中,鲍叔
善遇管仲,这不仅是二人交谊所至,更重要的是鲍叔认为管仲有胜己之处,有过群之
才,久后能成大业。这是鲍叔的过人之处,有识才知能,不拘小节,不计小利。
当年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辅佐公子小白,两人各为其主,战场厮杀,而当公子
纠被杀,管仲被幽囚之际,鲍叔牙却能向齐桓公大力举荐管仲,并且将百官之上,人
臣之尊极的相位,毫不犹豫地让给管仲,可谓“识人”。同学们,我们可以设想,假
若没有鲍叔牙的识人之能,管仲只会在大牢中无人问津地死去,因郁郁不得志含恨而
亡,齐桓公一匡天下的宏图霸业也不会有实现的一天,中国的历史上更会少了浓墨重
彩的一笔。鲍叔凭借自己的过人的智慧,容人的雅量,识人的眼光,留住了一位政治
英才,这与当时当时统治阶级争利于市的所为形成鲜明的对照,是他难能可贵之处。
不难看出,没有鲍叔,难得管仲。如古人所说:“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
剑,不若得一欧冶”。伯乐有之,良马必出,欧冶有之,利剑必出,鲍叔牙正是这样
的一位善于识人的“伯乐”与“欧冶”。 “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中国古代从来不缺乏这样的智慧,高祖刘邦能取天下,
是其善用运筹策帷决胜于千里的子房;是其善用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周文王于渭水
边寻访姜太公,刘皇叔三顾茅庐求见诸葛亮,这些都是有识人之能、独具慧眼的人,
而这些人,无一例外地成就了丰功伟业。
古人治国用人的聪明智慧,足以让后人从中受到“知兴替”的有益启发。同学们,
你认为如何才能做到拥有识人之能呢?我认为,拥有识人之能首先要向鲍叔牙一样不
拘小节,具备容人之量,凡属真正的人才,凡是怀珠抱玉者,都希望用人者是识才者,
能够慧眼识珠,拔识自己于未显之时。我们要做珠玉,但我们也做识珠玉之人,“万
物生长,各自高贵”;其次,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不局限于一时一地的名利,
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20 年 7 月 7 日星期二
微点评:本文从鲍叔牙有识人的能力这一角度切入,从古人治国用人的聪明智慧中
“知兴替”论及希望用人者能够慧眼识珠,进而号召我们要做珠玉,但也要做识玉之
人,首尾圆合,论证入里。
珍惜友谊 珍惜懂你的人
文/姚雪琴
同学们:
首先,我们得感谢我们的语文老师,每月例行组织一次读书会,纵论历史,审视当
今,汲取养料,充实自身。
今天分享的历史故事“管鲍之交”中,我非常赞同司马迁的评论“鲍叔能知人”。
我对鲍叔这个人物感触最深,他让我知道一个真理,我们要懂得珍惜身边懂你的人。
是的,鲍叔就是最懂得管仲的知音。他们的友谊让我再次相信,友谊是这个世界上最
美好的东西。友谊没有地位的界限。人生难得一知己,高山流水遇知音。春秋时期“伯牙摔琴谢
知音”的故事,大家也许也听说过。俞伯牙是晋国士大夫,钟子期只是一介山野樵夫。
因一曲“高山流水”便成为知音。盛唐天宝三年四月,李白和杜甫在洛阳相遇,杜甫
有诗“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传颂了两位诗人的佳话;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
的伟大友谊更值得我们礼赞。在马克思最穷困潦倒之际,作为富商之子的恩格斯向他
伸出了友谊之手,资助马克思完成传世巨着《资本论》。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还
为《资本论》后几卷的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求。以上三个志同道合的友谊故事让我们向往,而
鲍叔对管仲的友谊更让我动容。这管仲曾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当别
人误会管仲贪财怕死的时候,鲍叔牙懂他背后的贫穷与孝心,当管仲因为跟错君主差
点误杀齐桓公后,他不但劝阻了齐桓公复仇之举,而且把相位拱手相让,极力把管仲
推荐给齐桓公得以大用。岁寒才知秋,落难才知友。假如没有鲍叔牙这位知贤荐贤让
贤的朋友,管仲的政治才能哪里有施展之机?
巴金曾说:“友谊是生命中的一盏明灯,离开它,生命就没了光彩;离开它,生命
就不会开花结果。”前几年流行的“友情的小船说翻就翻,爱情的巨轮说沉就沉,亲
情的火苗说灭就灭了”是非常不足取的。我们有幸同在一个班学习成长,我们要学习
古人,珍惜同窗之谊,珍惜懂你的那个人。热情鼓励是友谊,诚恳批评也是友谊。让
我们好好珍惜这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
请老师指正,谢谢同学们的聆听!我的发言到此结束!
微点评:俞伯牙与钟子期、李白和杜甫、马克思和恩格斯,友谊没有界限,人生得一
知己可尽欢。岁寒才知秋,落难才知友。管鲍之交的故事流传千古,给我们以启迪,
文本善于运用典型事例,论述道理,引用化用得心应手。
上下齐心,群策群力,成就大国梦想
文/谢宗玉
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的发言题目叫《上下齐心,群策群力,成就大国梦想》。在齐国如何成就霸
业的这个故事中,我对桓公、管仲、鲍牙三人的印象同样深刻。
三生万物。三是好个数字,既是实指,也是虚指,象征着无数。一个国家要想强盛,
就必须依靠大家的力量。所谓上下齐心,其利断金,众人拾柴火焰高!
管仲本是桓公的死敌,但桓公仍能听取鲍叔之言,尽弃前嫌,用管仲之能。这等襟
怀,就算再过二千年,也依然令人感慨万端,钦佩不已。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头羊的气魄和格局,对一个国家而言,实在是太
重要了。事实上,历朝历代,那些中兴之主,无不具有齐桓公这样的优秀品质。
管仲虽才华横溢,但他也有缺点。脾气不好,情商太低,动不动就给齐桓公提意见,
动不动还与鲍牙吵架。更让人叫绝的是,当年管仲被捉,从鲁国押往齐国,路上又饥
又渴,便向边疆官史乞食。官史道:“假如您回去没被砍头,而是重用了,你怎么报
答我呢?”管仲说:“我除了重用齐国的贤人、能人和有功之臣外,还能怎么报答你
呢?”把给他饭吃的官吏气得够呛。有个性吧?
我要说什么呢?我要说的是,人才遍地都是。但细察之,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荐
人荐人之长,用人用人之能!若天天盯着人家的缺点看,那四海九州,就没有可用之
人!
现在,我要说说鲍叔这个人。齐国称霸,“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
能知人也。”这是非常有道理的。鲍叔有着强烈的象征意义,他既象征一个国家的管
理干部,自己平庸一点没关系,但却能大公无私、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寻找人才,推荐
人才,任用人才,管理人才,包容人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鲍叔的作用的确大于管
仲。因为鲍叔同时也象征着一个好的制度。一个好的制度,简言之,就是能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
齐、管、鲍君臣三人的故事,既是经验,又是教训,若全国人们上下都能从中吸取
经验,接纳教训,那我们离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则又近了一步。
时间关系,我就说到这里,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同学们大拍板砖,但请轻点,温柔
一点。所谓“言者无罪,闻者足诫”是也!微点评:本文开门见山亮名观点“上下齐心,群策群力,成就大国梦想” 由齐、管、
鲍君臣三人的故事引到当今中国治国理念上来,结尾娓娓道来,回到读书会的情境中
来,为文朴质而道理已明。
宽以待人,成就自我
文/向涵韵
指导老师:彭宏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宽以待人,成就自我。
从古至今,宽容始终是中华民族崇尚的美德。张廷玉墙退三尺,赢得“六尺巷”
的流芳百世;蔺相如不计私利,换来“将相和”的千古美誉;林肯宽以待人,两度当
选美国总统。宽容如绵绵春雨,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灵。宽容对待他人,助力成就自我。
无论在与人交往还是国际合作中,宽容自始至终都担负着不可替代的重任。
齐桓公与管仲的故事口口相传,齐桓公不计管仲击射之仇,任命管仲为相国,
数年之间,便成就“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大业。宽容何尝不是一种目光长远的表
现,蝇头小利何其渺小,与人为善,不计前嫌,是智者眼光所至。
2020 新冠疫情最紧张之时,武汉一度成为世界的焦点——当然不是仰慕的焦点。
更有甚者煽风点火,种族歧视层出不穷。而中国脚踏实地降低感染率,走出困境,不
计前嫌帮扶陷入困境的各个国家,传播中华历久弥新的美德,展泱泱大国之气度。不
正如齐桓公之于管仲?马克吐温曾说过:紫罗兰把香气留在踩踏过它的鞋上,这就是
宽容。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适当的宽容对人对国有利无弊,提升个人素质,彰显大
国风采。
做到宽容并非难事,却需要一颗持久善良的内心。
新冠疫情中,金银潭医院是最接近炮火的地方。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院长顾不
上被感染的妻子,抓住每分每秒尽力减少病人的痛苦。我们第一时间了解金银潭医院,
却很久后才知道这样一位伟人。张定宇说:“我只有更快,才能从病毒手中抢回更多
病人。”他又何尝不明白于心,外界的看法抑或名誉,在生命面前不值一提。这种崇高的宽容,怎能不让一心追名逐利的小人为羞?张定宇怀着一颗善良宽厚的心,不辞
风雨,不慕名利地在幕后奋斗着,既是悲天悯人的胸怀,又是对生命至上的热爱。唯
宽可以容人,唯宽容可以容纳世间最善良的情愫。
一个不懂宽容的人,会失去别人的尊重,但一个一味宽容的人,将失去自己的
尊严。宽容是有限度的,宽以待人的前提条件是可宽容的人或事,不是一味依从,虚
与委蛇。一味的宽容是纵容。宽容成纵容的例子不计其数,小时偷针长大偷金是我们
从小受到的教育;汉成帝纵容王家做大,将千秋大业拱手相让。宽容的核心是大爱,
而不是溺爱。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宽以待人,能在疑虑丛生的荆棘里拨开一条信任
的道路,在成就他人的同时成就自我。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我们要学会容人,更要学会正确容
人。齐桓公宽容的气度成就霸业,让我们用宽容成就自我!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微点评:宽容的话题是很多人看到这个作文题目的第一印象,角度虽不新奇,但是可
以谈得内容很多,从著名的六尺巷的故事,谈到当下疫情中中国人的不计前嫌大国风
范,宽以待人的道理老而弥新。
鲍叔牙:君子之风
作者:陈梅
大家好!
我知道,可能有人会觉得,一个流亡的公子,最终登上了权力的巅峰,春秋最抢
眼的霸主,非齐桓公莫属。
我也知道,可能有人会认为,兵强马壮、百姓富足、君王有作为——管仲实力诠
释了何为治大国若烹小鲜,他是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底气;
不过我想说,我最叹服的,是隐身在这两位身后的鲍叔牙。 没有他,历史上不会有公子小白逆袭的神话,不会有管仲青史留名的佳话——可
能管仲会为自己先前的选择付出生命的代价,而没了管仲,无人筑基,公子小白恐怕
也成不了齐桓公,更别奢望在春秋称霸。
我们似乎会有个错觉,误以为鲍叔牙只是一枚小小的棋子,偶然之间盘活了一个
棋局,棋子本身并不值一提。果真如此么?恐怕不尽然。
你看,管仲虽有天纵之才,但他毕竟是戴罪之身,被擒获后保命成了一种奢望,
此时鲍叔牙卖他一个好,让他得以活命,做自己的门客,似乎也未尝不可——这似乎
对他更有利。
然而,鲍叔牙没有那样做,他选择将管仲推到了历史舞台前——他深知,龙困浅
滩,很难施展身手——坦荡的胸襟,让他在历史的节点上为管仲搭建了一个实现自我
的平台。
你看,公子小白在流亡之时,虽有坚韧不拔之志,也有随机应变的急智,但他毕
竟是人不是神,面对差一点结果了自己性命的仇家,刚渡过生死劫的他,恨不能手刃
管仲,生啖其肉。是鲍叔牙的一番话让他冷静了下来:先前,管仲在敌方阵营,臣子
各为其主;当下,局面掌控在自己手中——那么放下自己不能控制的,控制自己所能
控制的,这是一个有胆识的君主该做的抉择。
然而,倘若鲍叔牙不曾洞察公子小白志在天下,他凭什么说服他?倘若鲍叔牙不
曾了解公子小白是一个懂得取舍的人,他又如何敢去游说他?是鲍叔牙洞明的眼光,
让他能戳中公子小白的心坎,最终让未来的齐桓公与一代贤相管仲碰撞出了历史的火
花。
毋庸置疑,鲍叔牙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一个知己知彼的人,这样的人,在人生
的战局中,百战不殆,不单成就他人,也最终成就了自己——独木难成林,渴望一匡
天下的公子小白,自然不会只依仗他一人,便是没有管仲,日后也会有他人会取代了
自己的位置,他早早认清了这一点,甘居管仲之下,看似退让,实则彰显出气度来,
于是“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历史是无法假设的,这个我们都知道,不过,索伦·祁克果也说过:“想理解人
生只能追溯过去,但要度过人生则应向前展望。”对最终站了人生 C 位的齐桓公和管
仲,我们可能会赞叹其机遇与才华,但成全了齐桓公,成全了管仲,成全了齐国的百姓,最终,也成就了自己的鲍叔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如果不能做时代的掌舵人,
那么不要吝于给掌舵人助力,让他带领一船人驶向成功的彼岸!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微点评:本文过渡自然,善于论理。“我们似乎会有个错觉,误以为鲍叔牙只是一枚
小小的棋子,偶然之间盘活了一个棋局,棋子本身并不值一提。果真如此么?”设问
引出下文,从给小角色鲍叔牙正名的角度切入,深入挖掘,丝丝入扣。
有容,方能俯仰天下
张筱杏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在这里首先和你们分享一个历史故事,相信在座的各位对这个故事不陌生。这
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故事,那就是齐桓公放下管仲的一箭之仇,成就了自己的天
下霸业。在中华民族重新进入辉煌腾飞的今天,再来解读这个故事,再来品读这位历
史上的五霸之首,我们又读出了什么呢?
我想告诉你们的是,从齐桓公身上我读到了熠熠生辉的一个“容”字。今天,我
发言的题目是《有容,方能俯仰天下》。
我想,拥有海纳百川之容,方能俯仰天下。桓公不计前嫌,纳鲍叔之言重用管仲,
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亦
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孔子的评价可谓字字皆精髓。品读
这个故事,让我感受颇深,我想起了林则徐说过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相信大
家对这句话也非常熟悉。是的,大海不拒细流,故能成其浩瀚,高山不拒碎石,故能
成其巍峨;一代霸主齐桓公能够“爱人多容”,故能俯仰天下,成就千秋霸业。如果
齐桓公为一箭之仇睚眦必报,如果他非要置管仲于死地,那么,他同样会让自己陷入
困窘之地,让自己的国家大业走向穷途末路。所以,正因为他拥有容人之量,才能让
自己立于天地之间,俯仰天下,成就千秋流传的大写“人”字。 我想,着一“容”字,让齐桓公成为人生最大赢家,成为历史长河里的一段传奇。
那么,是什么让他选择放下这一箭之恨放下这一段耻辱?是什么让他选择相信重用这
位曾欲置他于死地的仇敌?是什么让他拥有如此胆识和睿智成就一代霸业?我想只有
一个字,那就是“容”。容是海纳百川的气度,是豁达忍耐的胸襟,是齐桓公成就一
代霸主的大德。《尚书》有云:“有容,德乃大”,有大德,齐桓公方能为天下开盛
世,立下千秋万世之业,完美逆袭,书写历史的奇迹,书写自我的神话,我觉得这是
对齐桓公人生大业的最好诠释。
我想,着一“容”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实现入世与济世的最高追求这
种情怀,是我们历代中国人追求的使命。时至今日,这种情怀和使命依然是我们大写
的人生坐标,是我们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生生不息的精髓。无论个人还是国家,都应该
拥有容人之气度,拥有容人之大德,这才是塑个人品格,铸大国形象的标杆,惟德动
天,惟宽容众。太宗有容,纳谏于魏征才有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张英有容,才留
下了 6 尺巷的美谈。时至今日的中国,更是将这个“容”字做了新的演绎,从创新提
出的“一带一路”构思,到构建超越地域种族、历史文化乃至社会制度的不同的“人
类命运共同体”。无论是科技还是经济,无论是政治还是文化,我们都以包容之心对
待他国,虚怀若谷,见贤思齐,一直在“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人类梦想的路上行走,
我们用最好的行动见证了“容”之大。我想,以“容”之大,才能立足天下,俯仰天
下,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梦想。
我想,作为青年学子的我们,更应该从齐桓公身上品读和践行这个大写的“容”
字。我们有容人之度,接纳他人的缺点和不完美,接纳他人对自己的不理解甚至冒犯;
我们有容人之量,学会放下个人之间的恩怨,宽恕他人;我们学会美人之美,欣赏他
人,成就自我。同学们,如果说用一个字来践行海纳百川之的“容”之道,你会想到
哪个字?也许,你们还记得子贡和孔子之间的一段对话?当时子贡问孔子“有一言而
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的回答是“其恕乎!我想,孔子回答的这个“恕”字就
是对践行“容”之道的最好解释。
同学们,齐桓公有“容”,赢得一代功名一代霸业,那么,今天的我们呢?我们
有“容”,又可以赢得什么呢?我想,一个国家有“容”,方能矗立世界之巅;一个人有“容”,方能胸怀天下,俯仰天下,那么,让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生有“容”,
有气度有格局,让我们以“容”笑看天下,傲立沧海之上,高山之峰。
这,就是我读齐桓公感触最深的一点感悟和思考,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微点评:本文从齐桓公身上品读和践行一大写的“容”字,水到渠成的引到“人类
命运共同体”“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普世观念,可见作者也是“有容”之人。有
容方能胸怀天下,有容才能傲立沧海,欣赏他人就是成就自我。文本论述充分,给人
以水到渠成之感。
管仲的顶梁柱精神
刘渊生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不可否认,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其胸襟确实令人
啧啧称赞;鲍叔牙才能出众,却甘居管仲之下,其气度令人钦佩。但三人之中,最能
击人心弦的当属管仲,特别是其作为赤子的脊梁担当。
齐桓公有胸襟,但其本意还是想报一箭之私仇,后因为鲍叔牙的极力举荐,说他
能成就霸业才放他一马,所以,其胸襟要打点折扣。
鲍叔牙本身有才,虽有让大贤之意,但冲锋在前的精神不足,把别人摆在风口浪
尖上,而自己却躲在后面当摇旗手,这还是不对,“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人总该尝试追求。他们在国家中的作用跟萧何韩信不一样,他们是上下关系,萧何和
韩信是主内和主外职位上的需要。本身兼有内外管理之才却让位,多少有些不敢担当。
管仲具有“国家需要,我来担当”的顶梁柱精神。看起来,他出任相位是基于知
恩图报,实际上,他是看中了这个振兴国家的平台,在他的心中,国家的利益是至高
无上的。所以说,成全齐桓公,成全齐国百姓利益的,是他的拳拳赤子之心。公子纠
被杀之后,他在公子小白身上是看到了理想实现的希望的。即使看不到希望,他也会
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许有人会质疑:管仲是风吹两边倒的墙头草,是少了点气节的软骨头,不然,
为什么侍奉二主呢?大家但可不必为其表象所蒙蔽,我们稍加思考就会发现,他不论
辅佐谁,终极目标还就是为了一个——自己的国家,这与那些变节者不同,我们也不
要去对照苏武、文天祥的气节。当时的齐国内忧外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是
齐国人,当然具有为社稷担当奉献的责任,是赤子之心熊熊燃烧着他那满腔爱国之情。
如果说贰于二主不义,那么忠诚于一国,那该是义之所取了吧。况且,与他一起
辅佐公子纠的召忽死前有嘱托,君为生臣,吾为死臣。死者完成德行,生者完成功名,
这变成了臣子间生死分工约定,他讲义气,而又顾大义,绝不会学介子推,肯定会为
了国家建功立业。这是他可圈可点的地方,难怪诸葛亮以他为偶像,辅佐刘备,鼎立
天下。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他的这种声音响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经过历史的积
淀,已经上升为一种文明,一种精神,历史长河滚滚向前,终究还是有这样一种力量
在推动。我们这一代青年当以此为光亮,置身于时代前进的浪潮中,成为中流砥柱。
泰戈尔曾说:“当我们爱这个世界时,我们便活在这世界上。”让我们与国家的
脉搏同跳动,赤诚有我,脊梁有为。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微点评:面对作文题三个人物,考生选择管仲角度的应该不多,本文可算另辟蹊径,
指出管仲具有“国家需要,我来担当”的顶梁柱精神,符合当下青年立场。文章善于
辩证分析,“也许有人会质疑:管仲是风吹两边倒的墙头草,是少了点气节的软骨
头”,可谓有破有立,已经高人一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