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高考作文写作: 新作文,新主题,新文体,公开信,你会写吗?
公开信内涵
写给个人或集体,但作者认为有使公众知道的必要,因而公开发表的信。
公开信类型
公开信可分为四种类型,写法各有不同。
第一种 问候、表扬、鼓励
以领导机关、群众团体的名义,在纪念活动、传统节日或其他必要的情况下,给有关单
位、社会阶层、集体、个人、发出的书信。这类公开信有问候、表扬、鼓励的作用。结构与
普通书信基本相同。
第二种 写给有关对象的公开信
发放公开信
领导机关、群众团体或个人针对某一问题写给有关对象的公开信。这类公开信有的是表
扬,有的是批评,有的是倡导好风气,有的是提出建议。
第三种 是发给私人的公开信
由于某种原因,找不到收信人,而信又比较紧急,非发给本人不可。这类信通过报刊或
广播公开发布,写信人和收信人双方就有可能取得联系。如路遇未留名的好人好事,需表示
感谢;大陆与台湾失去联系亲人之间的寻亲信等,常以此种方式发出。
第四种 给予澄清
群众反应某人在从事某种工作时涉嫌不合法操作时,某人或相关部门给予澄清,这一般
是指娱乐圈的明星涉嫌抄袭事件时会比较常见。
这类信写法与普通书信相同,但由于要寄给报刊编辑部或广播电台、电视台,因此要注
意写好信封。
公开信格式
称谓:
标题下方空一二行顶格写明对象的称呼,后面加冒号。要根据对象的身份特征及人数多
少来决定如何称呼. 公开信的受信人大多是集体,一般写法是对象定语或修饰语之后加“同志们”、“朋友们”
等泛称如“亲爱的同志们”、“尊敬的朋友们”等。
正文正文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开头。或问候、致意,或说明致信缘由,提出问题。
第二,主体。可根据内容的多少,采用一段或分段表述的方法。主体部分或分析问题,
阐明道理,说明解决问题的办法;或陈述情况。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让人豁然开朗。具体
内容应根据不同种类的公开信有所区别,表达时通常采用摆事实、讲道理和夹叙夹议的方式。
第三,结尾。根据需要,或总结观点,提出建议;或表明态度。分清褒贬;或提出希望,予
以鼓励;或请求帮助,给予宣传;或表示决心,发出号召和倡议祝颂语。按照信函的规范写法,
选择恰当的祝颂词写在正文之后。署名、日期。另起一行。在右下方署上发信单位名称或个
人姓名。如果题目中有了组织名称,结束时可以不再署名。在署名的下一行注明年月日。
公开信的写作要求
提出的建议和主张,必须是受信对象普遍关注但又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应做到问题确切、
实在、有的放矢,而且力求观点新颖,并具有代表性。
全文中心要突出,表述明确,要一事一议,简洁流畅,逻辑性强,说理透彻充分。
要根据不同对象选用不同的语气,使受信人感到亲切、自然、实在,以便受信人接受公
开信的观点,并产生共鸣和积极响应。、
公开信范文
写作借鉴
1 题目观点式,语言简洁形象。
2 四大分类点从不同角度分析论证中心论点,结构严谨完整,论证有力。
3 引用名言,解释分论点,论点与论据衔接紧密。
鲍叔不朽清流长
大家好!
东周列国兵燹未绝,刀光剑影中,英豪杰士在历史长河中定格。大家既颂扬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的齐桓公,又盛赞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管仲。洇染历史的水墨,泅渡年岁的
长河,鲍叔,这位为国荐才、成全霸王伟业的忠士,更令我咏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韩愈尝感慨喟然:“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管仲若是
一日千里、追风逐云的骏马,那有知人之才的鲍叔便是慧眼通透的伯乐。老子云:“知人
者
智,自知者明。”鲍叔是智者,在茫茫人海之中识出有经天纬地之才的管仲,使得国得良
才。
而鲍叔之智又不仅在于伯乐之慧眼,更在于一颗慧心。管鲍曾是高山流水、琴瑟和鸣般
的知
己,后来分别辅弼两君,又存在两相竞争的关系。虽然鲍叔得胜,但他既未以知己之交
来宽
释,也未如敌仇相见来中伤管仲,而是以超然平和的慧心化开一切,有如祁奚内举不避
亲,
外举不避仇,只将管仲定位为人才而推举,其他不问。鲍叔知人又岂单是智?更有心底
无私
天地宽阔的伟岸。
刘邦用“汉初三杰”而后定天下,毕士安荐寇准而后安邦国。慧眼识才者比比皆是,但
鲍叔荐管仲,甘居其下,不以伯乐的身份而桎梏良驹,不以引荐为由来安插自我势力,
这种
一心为国的态度,难能可贵。
同学们,鲍叔的慧眼慧心让我们敬慕,但也应引发我们的反思。现在不乏谬掌权柄者,任人
唯亲,目无贤明,动辄大言炎炎,推诿搪塞;更有甚者,嫉妒在心,打压人才,曰:
此辈清流,可投浊流。时代激荡,惊心动魄。在时代的风口浪尖弄潮,虽有狂飙巨澜,却更
见英雄本色。乱象虽不乏市场,但正义的平台总有空间。大家将来或如齐桓公治国理政,或
如管仲才学满腹,而社会不可缺失的鲍叔,也应是大家在夜宿晓行中,永远凝固在脑中的神
圣塑像。鲍叔不朽,人才无绝。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
高分助攻1. 标题言简意赅,能够完整而有力地统摄中心论点。这种清爽的表达是阅卷老师所喜闻乐
见的。
2. 全文的语言表达十分高级,颇有文化韵味。譬如“大言炎炎”,出自《庄子·齐物论》,喻
过高估计自己。结尾处的“夜宿晓行”一词,意为夜里住宿下来,天刚亮就起来赶路,这里表
示人生旅途的奔波劳苦。
【评分现场】
1. 干净利落地提出观点文章首段紧扣命题材料和写作要求,聚焦“感触最深”这一指
令,先开宗明义地对“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桓公”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管仲”这
两位人物进行了肯定,而后笔锋一转,选择鲍叔作为写作对象,定位他为“为国荐才、成全
霸王伟业的忠士”。观点提出得利落明确,毫不拖泥带水。
2. 深入剖析袁彰显清晰脉络正文部分第二、三、四段,聚焦鲍叔的才德,有层次地对
他进行评价,从“有知人之才的鲍叔便是慧眼通透的伯乐”到“鲍叔知人又岂单是智?更有
心底无私天地宽阔的伟岸”,立体化呈现了考生的真知灼见。而以“鲍叔之智又不仅在于伯
乐之慧眼,更在于一颗慧心”为过渡句,也使得文章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3. 勾连古今袁拓宽文章表现面正文最后三段可谓画龙点睛,使得文章在深度和广度上
有所突破。考生不仅着眼于评价鲍叔,更以古观今,充分进行反思,针砭时弊,颇有力度;
且放眼未来,站在班级同学的角度进一步明确“当代鲍叔”重要性,极具现实指导意义。
一苇以航,通彼远方
亲爱的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一苇以航,通彼远方”。
《圣经》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大洪水袭来,巨浪滔天,黑云遮蔽。在生灵的性命都
受到威胁之际,诺亚造了一艘巨轮,带领家人及牲畜、飞鸟、昆虫等生物各雌雄一对进入方
舟。依靠方舟,地球上的生灵得以存活。
请大家设想,若是洪灾来临时,没有“所有生灵都上船”的统一行动,而是各谋出路,那么
地球上的生灵能够到达平安的彼岸吗?或者说,我们还会传颂这一故事吗?
想必不会。这便是“命运共同体”的魅力。如今的世界形势,暗流涌动,波云诡谲,犹如大
洪水来临之际“鲸波万里”之势,而我们,只有一叶扁舟可以摆渡。没有人是一个孤岛,没有
人能孤立存活于广袤大陆。一苇以航,我们青年人应该凝聚成“命运共同体”,承担责任,努力拼搏,以驶向美好的明天。
携手同行,青山一道同风雨。
孟子曾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木心也说过:“许多‘个人’加起来,
便是‘时代’。”人们的意志凝聚起来,就形成了命运共同体。离开了命运共同体的个人,犹如
与宏大主旋律脱节的音符下面的小点,微小无力。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我看见中国生产的口罩运往他国,我看见中国的医疗队员
驰援国际社会,我看见塞尔维亚总统深情落泪称赞中国医疗队……这些都是中国在抗疫中积
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表现,令我动容。
青年奋斗,决胜千里抵达未来。
马克思曾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人代表的精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都
要在不断的奋斗中实现梦想。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我们青年更要努力奋斗,明确你、我、
他,所有的世界青年,我们能做些什么,我们的信念是什么。
青年当胸怀世界。你是否看见,战火纷飞的北非,蓝盔部队用血肉之躯筑起的平安之墙?
你是否看见,疾病肆虐的异国村巷,无国界医生用生命守护生命?人生的意义无法在一己私
利中生根发芽,青年当有立己达人的情怀。
青年当以促文化交流为任。三月春风来,桃花酿酒,春水煎茶;四月谷雨季,垄头麦绿,
百果登场……衣袂翩翩的中国青年李子柒用短视频记录中华田园的文化脉络,在外网流行,
不愧为世界青年之典范。
正如《鱼丽之宴》所说:“我曾见的生命,都只是行过,无所谓完成。”功不在我,功必有
我。我们应该秉承着这样的信念,一苇以航,携手同一世界,驶向美好明天!
高分助攻
1. 两个四字词语做标题,醒目点睛。
2. 打造句式大致相同的分论点。
3. 恰当引用内涵丰富的名言。
【评分现场】
文章开篇引述《圣经》中的典范事例,虽然颇有国际范儿,但也极具风险。因为“诺亚
方舟”在世界文化中已成为避难所的象征,代表生命获救、重生的意义。这与本文的重点话
题“人类命运共同体”本没有关系。然而,考生却在自己熟悉的素材细节中找到了二者之间的关联:诺亚并非仅一家逃离,而是带上了世间各种各样成对的生物一起逃离,于是逃难就
有了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的意思了。值得学习的是,考生对该素材细节的分析,不是正面
展开,而是使用假设论证反面设问,引导读者 渊听众冤设想,若是在洪灾来临时,没有“所
有生灵都上船”的统一行动,而是各谋明天,地球上的生灵是否还能摆渡到平安的彼岸。考
生用一种与现实截然不同的假设结果,证明在灾难面前命运与共的重要意义。可
谓险中取胜,令人叫绝。
双眼自将秋水洗
——给高一新生的一封信
展信佳!你们即将踏上人生新的征程。纵使与你们素不相识,我仍有一番话愿与君分享。
希望吾之拙见能对诸君有所帮助。
人的一生面临着许多诱惑,它们如同潘多拉的魔盒,如同裹着砒霜的蜜糖,会蒙蔽我们的
双眼,麻痹我们的神经。只有擦亮眼睛,找到观照自我、看清世界的镜子,才能为自己画好
像。
一曰守住心灵契约。《百年孤独》中有言:“只有用水将心上的雾气淘洗干净,荣光才会
照亮最初的梦想。”坚守初心,方能寻得一方宁静,寻得一方新天地。陈寅恪先生一生坚持“自
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初心对他而言,是大众喧哗而他平静,大众沉寂而他独醒。“一生
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成了他一生的写照。抗战老兵张富清在硝烟时刻奋勇杀敌,
在和平年代选择转业到湖北最艰苦的山区工作,初心对他而言,是心中无我的大爱大勇,是
不改本色的坚定信念。我们自己的心便是一面镜子,从中既可窥见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也
可窥见雪地苍松、远山沧海,更可窥见自己,发现自我之价值所在。
二曰窥探社会,折射自我。社会也如镜子,映照出人性的暗潮涌动。唐代高僧神秀曾言: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社会像一个大染缸,有人被染黑了
心,有人被染红了眼。而只有如史铁生一般“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才能睥睨当今社会
中的浊流,认清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倘若社会清流激荡,则应乘社会之春风,努力干出
一番成就;倘若社会污浊不堪,则更应以社会为镜,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开辟出一条
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三曰终日乾乾,与时代偕行。你们有幸遇上这样的时代,时代也定会托举你们。从前的青
年救亡图存,发历史之先声,挽狂澜于既倒。如今正是时和岁丰、海晏河清的年代,你们也正值风华正茂之时,更应以鲲鹏展翅之雄心,用“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的豪情,伴祖国同走
现代化的漫漫长路;以敢于入世的行动力,发挥开天辟地的创造力,照亮祖国发展的远方。
请听从时代的召唤,倾听时代的声音,为时代画像吧!
面对自己,面对社会,面对时代,擦亮自己的眼睛,镜中窥人,镜中窥世,方能从容描绘
出一个清晰完整的自己。
一名高三学生
2020 年 7 月 7 日
高分助攻
1.由“为自己画好像”的总论点引领三个关于自己、社会和时代的分论点,“总分总”的论证结
构,层层深入的论证逻辑,使得文章层次清晰,重点明确。
2.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热点结合。文中既有对经典名著、文化名人的灵活运用,又有对社会
现象、时代潮流的生动阐释,彰显出考生全面的知识储备
【评分现场】
本文无论是标题的拟定、行文中的遣词造句,还是素材的剪裁运用,都显示出考生深厚
的文字功底。
正文第二段形容诱惑的对偶句,以及倒数第二段呼吁青年与祖国同行、照亮祖国发展的远
方的相似句式,都为文章增添了有秩序的美感。而第三段在描写陈寅恪和张富清时则以长短
句交错搭配的形式,让语言透露出参差错落、灵动自然、摇曳多姿之美。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本文将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各类丰富的修辞手法运用得轻
车熟路。比如正文第二段将诱惑这一本体比作潘多拉的魔盒、裹着砒霜的蜜糖,多角度设喻,
生动形象地展示出诱惑的特点。第三段最后将心比作镜子,从中窥见的事物充满想象力,充
分表现出心如明镜的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