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高考语文学习指津: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关注点的三大变化
加入VIP免费下载

名师高考语文学习指津: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关注点的三大变化

ID:352561

大小:17.94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9-08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名师高考语文学习指津: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关注点的三大变化 近年来高考语文的变化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方向上的变化,以“立德树人”这一 教育根本目的和高考根本任务为选材的一句和命题的意图;第二是学术上的变化,对于备 考来说,这是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变化;第三是技术上的变化,通过“情境”设计关联知 识和运用、关联学习和意义。 其中第二点学术上的变化最为值得关注。我们以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关注点的变化为 例,看看高考命题如何表现出语文学科专业意识的不断强化,表现出命题者对学科特征以 及学科育人功能的努力追求。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再做一个简化,主要以从 2013 到 2020 年文学类文本(主要是小说)大题中的“人物”考题为例。先看一下相关考题: 2013 小说主人公马里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小说中的“骑手”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峡谷》) 2014 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古渡头》) 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鞋》) 2015 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马兰花》) 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塾师老汪》) 老汪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独特理解,其实源于自身人际关系的体验,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塾师老汪》) 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 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塾师老汪》) 2016 (《锄》)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战争》) 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玻璃》) 2017 (《天嚣》) (《窗子以外》) (《我们的裁缝店》) 2018 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 析。 (《赵一曼女士》) 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 心态。 (《有声电影》) 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微纪元》) 2019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 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 梁”的。 (《理水》) 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小步舞》)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到梨花 屯去》) 2020 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 (《越野滑雪》) 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书匠》) (《记忆里的光》) 通读以上考题,不难发现前后明显的变化,分界点在 2017 年。2017 年前的四年,每 年都一定会有大题考到人物。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 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所以小说文本考人物是理所当然的。值得关注的是,这 四年的考题在设问的方式上基本一致:直接问文本中的某一个人物(通常是主要人物)具 有什么性格特点,只有 2015 年的《塾师老汪》一文,直接问的是一个次要人物,而关于主 要人物塾师老汪的两个问题,从老汪外部人际关系的体验和内部精神困境的根源切入,思 考比较深入,问题的提出也相对巧妙一些。 从备考的角度来说,这样的设问方式会有一个不好的导向,那就是引导师生进行模式 化答题备考,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一些用来形容不同身份的人物性格的词语,让学生在考场 上根据人物身份套用,这种套用很多时候是脱离文本进行的。 或许是为了反套路的命题需要,2017 年的小说《天嚣》没有就人物设置答题,两道答 题都指向文本的结构,《窗子以外》和《我们的裁缝店》是散文,相关的两道大题一道问语 意(内容),一道问人称使用和语言风格(艺术形式)。 2017 年之后的三年,人物考题回归小说文本大题,但题目所体现的专业追求、学科特 征和命题技术都大大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引导师生从对考题的关注转向对文本的关注。《赵一曼女士》一文的考题“小说 中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非常 典型,题目把人物的性格特征直接告诉考生,要求考生把文本中去找相关细节作为论据, 这必须以材料和观点之间的关系为基础。2020 年《越野滑雪》一文的“情节”考题:海明威“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 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 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记忆里的光》一文中的“叙述”(叙述的对象是事件发展 的过程,与小说中的“情节”有相同之处)考题: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 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都包含了引导师生关注文本阅读的相同诉求。 第二,引导师生从对文本内容(写什么)的关注转向对文本形式(怎么写的)的关注。 最典型的莫过于 2019 年《理水》一文的考题: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 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 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以及 2019 年《小步舞》一文的考题:请 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两道题问的都是小 说是怎么塑造人物的,这是全新的题型。2020 年《越野滑雪》一文关注怎么安排情节,2017 年《窗子以外》关注到人称变化:“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 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再有小说语言的风格,也是小说大题新的关注点, 以 2017 年《我们的裁缝铺》“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和 2018 年《有声电影》“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 例子,并简要分析。”为代表,题目的设问方式跟“人物”考题异曲同工,题目把作用和效 果告诉考生,让考生到文本中去找论据,同样表现出引导师生回归文本阅读的导向,也同 样必须以材料和观点之间的关系为基础,涉及到思维活动。其他如怎么安排结构、怎么叙 述故事、怎样描写景物等方面的考题,2017 年前后都有所涉及,只是 2017 年以后更为集 中一些。 第三,就小说内容中的“人物”来说,引导师生从关注人物做什么转向关注人物想什 么——从外部的可见的行为动作,到内在的隐秘的心灵世界,这显然是导向深度阅读的题 中应有之意。相关题目有:2018 年《有声电影》的“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 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2018 年《微纪元》的“请简要分 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2019 年《到梨花屯去》的“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 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2020 年《越野滑雪》的“两人在喝完酒离 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2020 年《书匠》的 “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2020 年广州市中考语文的作文题“我能为你做点什么”,显然也表现出类似的诉求, 其关注点变以往记叙文所关注的“做”的实践到“能做”的思考以及为什么能做的感悟, 很显然,“做”是动作,“能做”是心灵活动和头脑活动,这一细节上的处理充分体现出命 题者对语文学科素养中“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维度的重视和追求,而这,也正是当前语 文改革的一个重要导向和当下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大缺失。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