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8 岁童星当评委,是成就儿童还是消费儿童? 阅读写作导写练
导语:
自古英雄出少年,这里的英雄指的是各界翘楚。可见,自古若要称得上英雄,在大家
的认同观上,至少在年龄上也应是年轻人。时代在进步,当今受很多人追捧的文娱界英雄
——明星,却颠覆了人们对以往经验的认知。张爱玲一句“出名要趁早”的感慨,而今竟
成了部分成人催熟孩子的借口。一个个不谙世事的孩童借着成人“要出名”的野心和快车,
被推上了本不属于自己的轨道。如此奇怪现象,令人唏嘘!
8 岁童星当评委 请别消费儿童
(题目即观点,态度鲜明,掷地有声。)
①近日,山东济宁一档歌唱比赛请来一名 8 岁童星做评委,引发网友热议。从网传视
频中可以看到,该童星以非常“老资格”的口吻,评价着叔叔阿姨甚至爷爷奶奶辈的参赛
选手。视频在网络上曝光后,很多网友提出了质疑,称一个 8 岁的小孩这样点评大人有点
太没礼貌了。但有的网友并不同意,称这不是礼不礼貌的问题,而是能不能评的问题,主
办方也存在博眼球的嫌疑。
(开篇由山东济宁一档歌唱比赛请童星做评委引发网友质疑,引出主办方存在博眼球
嫌疑的论点。)
②对于网友的质疑,小姑娘经纪人反怼:“你有她火吗?你们有她出名吗?”言下之
意,能不能当评委的标准,就是“火”,就是“出名”。但这显然站不住脚,当评委需要专
业知识,而术业有专攻,“名人”“明星”并非万宝全书。实际上,即使具备专业知识,也
并非就能当评委,还应是专业人士中的佼佼者,若此,才有可能点评到位,也才能服众。
③当然,8 岁成为童星,于其这个年龄,必定有过人的特长或者天赋,但当评委,来
评价“叔叔阿姨甚至爷爷奶奶辈的参赛选手”,至少也是早了点。8 岁的年龄,刚开始学习,
大多还在启蒙的阶段,既缺乏阅历,知识积累也不足。况且,能达到参赛水平的选手,也
都有其出类拔萃之处,8 岁童星当他们的评委,显然“嫩”了点。
④其实,让 8 岁童星当评委,如网友所说,就是为了“博眼球”。童星以非常“老资格”
的口吻,评价着叔叔阿姨甚至爷爷奶奶辈的参赛选手,这样的“错位”所产生的“笑果”,正是主办方期待的。说白了,这其实是对童星的过度消费,是把童星当作赚钱的工具。这
对童星,也是极不负责的。
(重要性分析。提出做评委的标准:需具备专业知识,还应是专业人士中的佼佼者,
让童星当评委有对其过度消费之嫌。)
⑤显然,童星稚嫩的肩膀,终究承载不了与年龄所不相称的沉重的功利负荷,对未来
的过度透支,终究将成为昙花一现的人物。实际上,这于童星,也并非他们所愿。人生刚
刚起步,名气于他们无益,事实上他们也不需要财富。他们向往的、需要的,只是无忧无
虑地快乐生活、顺其自然地健康成长。对孩子名气的“开发利用”,说到底,都只是从大人
自己的利益出发,是对孩子权益的侵犯和剥夺。
(童星做评委是从成人利益出发,对孩子权益的侵犯和剥夺。)
⑥保护孩子,就是对属于未成年人的所有权益都无条件地尊重。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
都没有任何理由凌驾于孩子之上,更没有权利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有关方面也应尽
到把关责任,为孩子撑起健康成长的保护伞。
(呼吁警告,展望期待。)
来源:北京青年报
【时代警语】
童星稚嫩的肩膀,终究承载不了与年龄所不相称的沉重的功利负荷,对未来的过度透
支,究将成为昙花一现的人物。
【思维串联】
【考点精练】1.下列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这样的“错位”所产生的“笑果”,正是主办方期待的。说白了,是把童星当作赚钱的
工具,其实是对童星的过度消费。这对童星,也是极不负责的。
A.这样的“错位”所产生的“笑果”,正是主办方期待的。说白了,这是把童星当作赚
钱的工具,其实是对童星的过度消费。这对童星,也是极不负责的。
B.这样的“错位”所产生的“笑果”,正是主办方期待的。说白了,其实是对童星的过
度消费,是把童星当作赚钱的工具。这对童星,也是极不负责的。
C.这样的“错位”所产生的“笑果”,正是主办方期待的。说白了,其实是对童星的过
度消费,这是把童星当作赚钱的工具。这对童星,也是极不负责的。
D.这样的“错位”所产生的“笑果”,正是主办方期待的。说白了,这其实是对童星的
过度消费,是把童星当作赚钱的工具。这对童星,也是极不负责的。
2.读写一体化训练 (开放性试题)
灿若星河的历史人物中有很多杰出少年,你最喜欢谁?最佩服他做的哪件事或他哪方
面的才华与成就?结合你所佩服的少年人物,谈一谈成名所需要的条件。(不少于 500 字)
【相关链接】
8 岁童星当评委,“出名”就有资格?
8 岁,是许多孩子还不谙世事的年龄,一位童星却已 get 新技能,摇身一变成为
“歌手大赛”的评委。近日,在“2020 中国济宁全民歌手大赛”上,该童星以极其老成的
表达方式,点评着叔叔阿姨甚至爷爷奶奶辈的参赛选手。她抖包袱、给建议,俨然一副小
大人的模样。
相关视频在网上发布后,立即引发了网友热议,不少人质疑她的专业性,也担忧
地表示在她身上看不到这个年龄应有的童真。对此,该童星的经纪人在接受采访时称,“有
人觉得很多东西孩子不懂,一些有代表作的歌手也提出了反对的意见。那我想问那些人,
他们有孩子出名吗?”
童星当评委之所以会引发质疑,与其同人们印象中比赛评委形象的巨大反差不无关系。评委的权威性是确保评审结果公平公正的重要前提,而他们的专业度、经验和学识
等,都应当被纳入评委资格的相关考量。因此,虽说“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
吾乎”,选评委不应以年龄论英雄,但 8 岁儿童的阅历和专业能力毕竟有限,让她去指出选
手在专业上的问题,提出改进方向和未来发展建议,不免有博人眼球的儿戏之嫌。
在相关回应中,童星的经纪人不但没有给出其堪当此任的有力证明,反而以“有
名”为理由回怼质疑者,仿佛名气本身便是不言自明的道理。这当然是对评委资格的一种
误读。不过,更令人担忧的是,在这样一种唯名气、唯流量的功利观念误导下,孩子的价
值观会发生怎样的扭曲?
我们都知道,8 岁是“三观”未定型的年龄,身边大人的“言传身教”往往会对
孩子产生关键性影响。回顾该童星的“成名”历程,可以看到典型的人为“造星”痕迹。
她自 2 岁起就被送去登台表演,此后活跃于各大卫视,陆续参加多档电视节目。她担当比
赛评委,恐怕与大人的“名利”思维有着密切联系。
可是问题在于,过早遵循社会上“名利场”的逻辑,对孩子的心理和成长有着负
面影响。细观该童星的表现不难发现,其言谈举止并非出自儿童的本性,而是带有浓厚的
后天习得痕迹,本属于童年的纯真自然成为被率先牺牲的部分。在其刻意模仿成人的语气
和表情背后,是另一场可悲的揠苗助长和“童年的消逝”。当家长和经纪人把孩子放到评委
位置上时,有没有想过:小小年纪的她,能否成熟地处理这种“权力的幻觉”,又会不会因
此产生自以为是、骄傲自满等心理问题?
其实,这次“8 岁童星当评委”的新操作,反映的还是“神童迷恋”和“童星制
造”的老问题。孩子有兴趣特长,家长当然可以因势利导,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培养和锻炼
的机会。但若一味出于私心,把他们当“摇钱树”和“工具人”,枉顾自然成长规律,那么
孩子的自我迷失和异化就几乎会成为必然。
每个孩子都该拥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纯真童年,在成年人操控下的“催熟”,无论如
何都注定是一场悲剧。
来源:2020-08-06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