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读写】第二期——《苏菲的世界》世界从何而来?
加入VIP免费下载

【思维读写】第二期——《苏菲的世界》世界从何而来?

ID:352765

大小:58.42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9-12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思维读写】第二期——《苏菲的世界》世界从何而来? 苏菲的世界 (挪威)乔德坦·贾德 世界从何而来? 经 典 原 文 当苏菲开始思考有关活着这件事时,她也开始意识到她不会永远活着。 她想:“我现在是活在这世上,但有一天我会死去。”人死之后还会有生命吗?这个问 题猫咪也不会去想。这倒是它的福气。 苏菲的祖母不久前才去世。有六个多月的时间,苏菲天天都想念她。生命为何要结束 呢?这是多么不公平呀!苏菲站在石子路上想着。她努力思考活着的意义,好让自己忘掉 她不会永远活着这件事。然而,这实在不太可能。现在,只要她一专心思索活着这件事, 脑海中便会马上浮现死亡的念头。反过来说也是如此:唯有清晰地意识到有一天她终将死 去,她才能够体会活在世上是多么美好。这两件事就像钱币的正反两面,被她不断翻来转去,当一面变得更大、更清晰时,另外一面也随之变得大而清晰。生与死正是一枚钱币的 正反两面。“如果你没有意识到人终将死去,就不能体会活着的滋味。”她想。然而,同样 的,如果你不认为活着是多么奇妙而不可思议的事时,你也无法体认你必须要死去的事实。 苏菲记得那天医生说告诉祖母她生病了时,祖母说过同样的话。她说:“现在我才体 认到生命是何等可贵。”大多数人总是要等到生病后才了解,能够活着是何等的福气。这是 多么悲哀的事!或许他们也应该在信箱里发现一封神秘的来信吧!也许她应该去看看是否 有别的信。 苏菲匆匆忙忙走到花园门口,查看了一下那绿色的信箱,她很惊讶的发现里面居然有 另外一封信,与第一封一模一样。她拿走第一封信时,里面明明是空的呀!这封信上面也 写着她的名字。她将它拆开,拿出一张与第一封信一样大小的便条纸。 纸上写着:世界从何而来?苏菲想:“我不知道。”不用说,没有人真正知道。不过苏 菲认为这个问题的确是应该问的。她生平第一次觉得生在这世界上却连“世界从何而来” 这样的问题也不问一问,实在是很不恭敬。 这两封神秘的信把苏菲弄得脑袋发昏。她决定到她的老地方去坐下来。这个老地方是 苏菲最秘密的藏身之处。当她非常愤怒、悲伤或快乐时,她总会来到这儿。而今天,苏菲 来此的理由却是因为她感到困惑。 苏菲的困惑 这栋红房子坐落在一个很大的园子中。园里有很多花圃、各式各样的果树,以及一片 广阔的草坪,上面有一架沙发式的秋千与一座小小的凉亭。这凉亭是奶奶的第一个孩子在 出生几周便夭折后,爷爷为奶奶兴建的。孩子的名字叫做玛莉。她的墓碑上写着:“小小 玛莉来到人间,惊鸿一瞥魂归高天”。 在花园的一角,那些木莓树丛后面有一片花草果树不生的浓密灌木林。事实上,那儿 原本是一行生长多年的树篱,一度是森林的分界线。然而由于过去二十年来未经修剪,如 今已经长成一大片,枝叶纠结,难以穿越。奶奶以前常说战争期间这道树篱使得那些在园 中放养的鸡比较不容易被狐狸捉去。 如今,除了苏菲以外,大家都认为这行老树篱就像园子另一边那个兔笼子一般,没有 什么用处。但这全是因为他们浑然不知苏菲的秘密的缘故。 自从解事以来,苏菲就知道树篱中有个小洞。她爬过那个小洞,就置身于灌木丛中的一个大洞穴中。这个洞穴就像一座小小的房子。她知道当她在那儿时,没有人可以找到她。 手里紧紧握着那两封信,苏菲跑过花园,而后整个人趴下来,钻进树篱中。里面的高度差 不多勉强可以让她站起来,但她今天只是坐在一堆纠结的树根上。她可以从这里透过枝桠 与树叶之间的隙缝向外张望。虽然没有一个隙缝比一枚小钱币大,但她仍然可以清楚地看 见整座花园。当她还小时,常躲在这儿,看着爸妈在树丛间找她,觉得很好玩。 苏菲一直认为这个花园自成一个世界。每一次她听到圣经上有关伊甸园的事时,她就 觉得自己好像坐在她的小天地,观察属于她的小小乐园一般。 世界从何而来?她一点也不知道。她知道这个世界只不过是太空中一个小小的星球。 然而,太空又是打哪儿来的呢?很可能太空是早就存在的。如果这样,她就不需要去想它 是从哪里来了。但一个东西有可能原来就存在吗?她内心深处并不赞成这样的看法。现存 的每一件事物必然都曾经有个开始吧?因此,太空一定是在某个时刻由另外一样东西造成 的。 不过,如果太空是由某样东西变成的,那么,那样东西必然也是由另外一样东西变成 的。苏菲觉得自己只不过是把问题向后拖延罢了。在某一时刻,事物必然曾经从无到有。 然而,这可能吗?这不就像世界一直存在的看法一样不可思议吗?他们在学校曾经读到世 界是由上帝创造的。现在苏菲试图安慰自己,心想这也许是整件事最好的答案吧。不过, 她又再度开始思索。她可以接受上帝创造太空的说法,不过上帝又是谁创造的呢?是它自 己从无中生有,创造出它自己吗?苏菲内心深处并不以为然。即使上帝创造了万物,它也 无法创造出它自己,因为那时它自己并不存在呀。因此,只剩下一个可能性了:上帝是一 直都存在的。然而苏菲已经否认这种可能性了,已经存在的万事万物必然有个开端的。 哦!这个问题真是烦死人了!她再度拆开那两封信。 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什么烂问题嘛!再说,这些信又是打哪儿来的呢?这件事几 乎和这两个问题一样,是个谜。 哲 学 思 考 在苏菲收到的第二封信中,纸条上所写的问题是“世界从何而来”。这个问题貌似有些 太宏大了,让人有些不知道如何下手。哲学上把这个问题的讨论称为“宇宙论”。中国古代 神话故事说,上古时期,天地混混沌沌地连在一起,状如鸡蛋;智慧超过天、能力超过地的盘古生长在其中。后来,盘古找到了先天金石之精——一斧一凿将天地分开。因为天、 地和盘古每天各增长一丈,所以一万八千年后,天已升得极高,地变得极厚,盘古成为顶 天立地的巨人。盘古死后,周身各部分化作了天地万物:风云日月、山川湖泊、肥田沃土、 矿石美玉等。这就是盘古开天地的传说。世界是从那个混混沌沌的“鸡蛋”来吗? 在古埃及的神话中,太初混沌中诞生了拉(Ra,主神),太阳、月亮分别是拉的双目, 拉自身受孕,以口吐气生舒(Shu,代表光明、空气,支撑天宇者)和泰芙努特(Tefnut, 代表雾,舒的配偶)。舒和泰芙努特又生了连成一体的子女格卜和努特;舒托起努特,使天 地分离。这么说,世界是“拉”创造的? 公元前二三百年,犹太人在《圣经》之开篇《创世记》中叙述了上帝创世的过程:上 帝首先说,要有光,于是在第一天创造了白天和黑夜;第二天创造了空气和天;第三天创 造了大地和海洋;第四天创造了分掌昼夜、记时定节的光亮天体;第五天创造了有生命的 动物;第六天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第七天一切都安歇了。这么说,世界又是上帝创 造的? 中国的“盘古开天地”和古埃及的拉的神话属于神话的宇宙论,《圣经》中的解释则是 基督教的宇宙论。哲学家的讨论还有很多,比如,古希腊有个叫泰勒斯的人,认为“水” 是世界的本原;泰勒斯的徒孙阿那克西米尼则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气”;赫拉克利特认为 世界的本原是“火”;中国的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毕达哥拉斯认为,世界的本 原是“数”;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马克思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关于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观点还有很多,然而,这些观点其实都能归入两大类,一是以黑 格尔为代表的第一宇宙观(唯心),一是以马克思为代表的第二宇宙观(唯物)。 正如苏菲所想“已经存在的万事万物必然有个开端的”,可是这开端在哪里呢?假如苏 菲知道上面提到的众多说法,她会赞同哪一种说法?还是全都不赞同?我们还能提出更新、 更合理的观点吗?这个问题我还没想明白。 文 学 表 达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为世界的本原是“道”;毕达哥拉 斯说“数是众神之母,是普遍的始原,是自然界中对立性和否定性的原则”,认为世界的本 原是“数”。所谓道,所谓数,其实就是“理”,也就是“规律”。说世界的本原是“道”,是“数”,事实未必如此,但是,说自然背后有一“规律”,则庶几近之矣。所以孔子也说: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因为规律是隐藏的,所以天无言;虽然 天无言,规律并不因此消失,所以四时照样运行,百物照样生长。现在有人因天无言,就 认为这规律也不存在,肆意破坏自然法则,这些人不自知的是,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其实已 经无声地开始了。 读 写 结 合 “……1、4、1 背完了”,一个疲倦的老头大叫道。 “您看上去精疲力竭,您在做什么?” “我在倒背圆周率。” 这是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一个哲学笑话。圆周率是无理数,没有一个“结尾”,老 头声称自己在倒背圆周率,这开头又在何处呢?这个问题很像“人类起源”问题。有一种 理论说人起源于猴子,猴子起源于兔子,兔子起源于青蛙……可是,无论怎样追根溯源, 最开始的生物起源于什么呢? 泰勒斯的徒弟、阿那克西米尼的老师——阿那克西曼德提出一个理论:每个事物都有 一个起源吗?阿那克西曼德的回答是:不,有一个无限者,它载育万物而自身并不根源于 任何其他事物。 阿那克西曼德的理由可以被看成是为了避免一个无穷的倒退:有些事物当下存在,但 并不永远存在;任何具有开端的事物都是从先于它而存在的他物那里获得其存在的;所以, 必然有某物是没有起源的。 阿那克西曼德关于人类起源的看法可同样地应用于鸡的起源问题。蛋需要孵化,而鸡 需要饲养。因此,必定是某种非鸡的东西充当了父母的角色。因此,在鸡成形之前存在的 是鸡蛋。当然,这个结论只在生物学立场上成立,在逻辑学立场上则不成立。 阅读以上材料,以“宇宙没有开始”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不限,文体自选。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