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3 讲:多维解析 深刻说理
——议论文如何多角度分析
【学习目标】
掌握议论文深入分析的角度,让论证更有力度。
【活动过程】
活动一:阅读下面片段,思考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分析问题的。
1.车中窥人
最可叹便是,自持流于瘫软,心灵无处安放。车,成了伪装内心的假面,一如《爱丽丝
漫游仙境》中扑克牌战车,虽然牌面各异,阵营相斥,实指向同一个方面:虚伪与狂妄。
是亦不可以已乎?
个中缘由,便是我们习惯了以上帝视角旁观而不受干涉,滋生了我们对自身权柄的高估,
进而衍生到生活的各个层面。久而久之,沦落为《镜花缘》中“君子国”翻云覆雨玩弄手段
的狭隘胸肠,失却了推心置腹、开诚布公的能力。
角度与方法:
2. 追求,收获品格
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追求,那他就犹如一具行尸走肉,整天无所事事。久而久之,懒
惰就会消磨他的意志,精神的萎靡则会侵蚀他的灵魂。唯有给自己一个目标,才有勇敢追求
的动力。或许追求的真正目的不在于结果,而是过程中收获的那些坚韧,不屈,正直的品格。
毕竟它们才是陪伴你走完一生的良师益友。
角度与方法:
3、追求高远,砥砺前行
然而,吾所谓追求,不是追名逐利,而是追求高远,追求心中的乌托邦,探索精神的桃
花源;吾所谓追求,不是盲目上前,不顾一切撞的头破血流的血流,而是心怀着希望,以追2
求砥砺前行。那是一种对抗命运的勇气,是一种面对人生的智慧。心怀追求,不是追名逐利,
盲目无知,而是一场生命的奔跑。
角度与方法:
4、与惊喜共舞
然而,令我们心痛的是现代人正逐渐走向冷漠麻木的深渊。当我们睁开空洞的双目,满
眼都是灰色的物质与利益。人们只在意个人的得失,而对为什么活着失去了记忆。生活中的
美好与惊喜,仿佛花丛中的杂草被人们忽视,孰不知,那些才是生命真正的色彩。
王开岭曾在《古典之殇》中写到:我们一路高歌,却发现无词无句。是啊,唱久了却忘
了为什么而歌颂,年岁久了,却忘了为什么而活着。我们总以为孩童时的快乐回不去了,其
实不然,川端康成也不是在孩童时惊喜于一朵花开,生命的美好一直在我们身边,也许是迷
惘时的一句提醒,致谢时的一抹微笑,只是我们行得太过匆忙,而忽视了这些惊喜。
角度与方法:
5. 一种是尺码相同,志同道合,这属于“加”。愿景和使命相同的人碰撞在一起,形成共
同的价值观,最终生命被点燃。
但要命的是同类相差无几,量的累积很难产生化学反应。萝卜烧萝卜还是萝卜,萝卜烧
肉就不同了。异类的介入会打破某种浅层次滑行的平衡,产生奇妙的变化。壳中的沙砾,成
为晶莹的珍珠,水汽中的尘埃,化为久旱的甘霖。美国西廷?布尔说得好:“人和人之间是
不同的,这不是一件坏事,苍鹰不必变成乌鸦才有和平”。
另一种是和而不同,各美其美,这属于“融”。
角度与方法:
活动二:阅读下面的材料,要求围绕中心论点,多角度思考,按照上面所学方法写一个片
段。
最短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转瞬即逝;最长的也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无穷尽。
3
小结:运用多角度分析问题时有哪些注意点?
活动三:结合所学方法与注意点,对第 1 讲的作文或自己的某篇文章再进行升格打磨。
【知识链接】
1.如今非但大学生不足为奇,就是学历更高的人,也有可能在求职路上举步维艰。于是,
便有了“被社会的风霜吹凉了热血,被生存的压力抹平了棱角,曾经引以为豪的知识没有用
武之地,被丢弃在脑海尽头”的蚁族的尴尬与悲剧。
究其原因,大学门槛的不断降低难辞其咎。曾经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竞争选拔出
了出类拔萃的人才,而如今,这种宁缺毋滥的原则被不断地弱化,而众多“粗制滥造”的大
学也在为大学生价值的不断降低推波助澜。 《维护龙门的尊严》
简析:材料①由现今龙门的尊严失去说起,从体制层面分析失去的原因:大学门槛不
断降低,选拔精英的功效已经丧失。(外在原因)
② 这个时代,人心浮躁,风气不纯,还有多少人想去或者敢去解剖自己?或是因为自
负,或是因为自卑,或是因为怕被别人称为异类,他们都选择了隐藏。即便自身的缺点会带
来伤痛,他们也只是忍住不吭声,因此只有敢于直面自己,细致解剖自己,方能有明媚的人
生。
《敢于解剖自己》
简析:材料②由人们不敢解剖自己起从人性层面分析其原因:自负、自卑、怕被称为
异类。(内在原因)
角度与方法:向深处想,根据所选事例,挖掘事件产生的内在和外在原因。在冷静理
智地追溯原因中,从人性、思想、体制等层面进行深入分析,把握本质。
2.①还记得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时的“惊世一跪”吗?他这一跪,跪出了德国人对
自己曾犯下的罪行的忏悔,跪出了勃兰特高尚的人格魅力,跪出了德波两国友谊的新前途,
跪出了新世纪人民热爱和平的新理念。 《德国总理的反思》
简析:材料①就勃兰特下跪这一事件谈起,分析这一行为的正面意义,从个人人格、4
两国友谊、人类和平等层面深入分析。
②立着却靠着的人,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小孩。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属于自我发展
的空间和方向,对父母的过分倚靠,只会束缚自己发展的脚步,养成好吃懒做的恶习,甚至
被当作社会垃圾而淘汰。站在别人屋顶看星星的人,永远体会不到星空的浩瀚与辽阔,当别
人的屋顶不再让你倚靠,当父母的肩膀老弱到再也承受不住壮年的你的倚靠时,你当如何面
对生活中的逆流和荒原?《立着却不靠着》
简析:材料②就过分依赖父母、依靠外物这些行为分析其反面影响,运用发展的眼光,
从人生,未来等层面深入分析。
角度与方法:向远处想,揭示这件事的正面意义或反面影响。在揭示过程中,从个人、
社会、国家、历史、文化、审美等层面深入分析。
3.①有人说陈光标给路人发钱是在“作秀”,诚然,陈光标的善举在方式上是有些不对,
但他拿出了这么多的钱行善,高调一下无可厚非。毕竟做无名英雄的时代已成为过去,他那
14 个亿善款打什么样的广告来作秀都绰绰有余,并且作秀效果不知好上多少倍。他这样高
调做慈善也很大程度上带动了中国的慈善事业的发展。 《陈光标的高调行善》
简析:材料①就陈光标高调行善这一个事例,辩证看待问题,不偏不激,虽方式上有
其不好的地方,但对于个人乃至社会的正面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
②戏剧中的陈士美,考中状元,又当上驸马后,深感皇亲帝戚的尊贵显耀,做出抛妻灭
子、丧失人伦的行为,成为千古唾骂的历史罪人。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的张忠良,一
旦荣华在身,地位升迁,竟不认妻子。多少有理想、有抱负之士虽曾有在艰难困苦中奋起的
历史,却经受不住金钱地位的诱惑,荣华富贵的腐蚀,蜕化变质。当然,在历史上尽管也有
“近墨而不黑”的人物,如出污泥而不染的屈原、陶渊明;廉洁自律的包拯、海瑞等,但这
毕竟凤毛麟角,为数不多。这些特殊现象怎能掩盖近墨者黑这一自然规律呢。 《近墨者黑》
简析:材料②就陈世美,张忠良等多个事例,分析外因对人的影响:“近墨者黑”,但
作者也从另一层次,辩证分析了“近墨而不黑”的人,虽然有也只是凤毛麟角,逻辑性更
强。
角度与方法:向全处想,全面看问题,凡事不能太绝对,有些事情辩证看待,可以用
一分为二、换位思考、对比等方法辩证看待这些事情,做到不偏不激,论证深刻。
4. 当人被动地被推进商品浪潮中,当一切都被物质化,进行性价比比较,这是我们这
个时代的精神病灶。我们跪在这用金钱、速度铺就的道路上面向着无尽的虚无。
恐怖吗?可怕吗?是时候回归我们最真实最简单的生活中了。
王维仕途颇为顺利,却也羡慕那“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生活,他是从飞驰着的
追求物质的汽车上下来了,踏着自行车缓缓归入了田间。我们也行。
自行车最小,却载得动我们的生活。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5
《载上生活缓缓归》
简析:材料联系实际,指出现实的精神空虚的现状,深刻论述了回归“自行车”生活
的必要性。用王维的事例论证观点,顺势扩大意义,并提出我们应该追求这样的精神生活。
与前文现代人精神空虚的状态形成对比,突出观点,不要再一味追求物质生活,而应载上
生活缓缓归。
角度:朝大处想,揭示意义。
(1)联系现实:向远处想,揭示这件事的正面意义或反面影响。
(2)意义扩大:横向思考,由时下我们精神麻木的生活状态想到我们未来理应追求的
精神生活。
方法:对比论证
活动单作文片段题目及范作示例
作文题目: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
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作文题目:你相信吗?也许我们忘记了第一次和雨的嬉戏,也许我们失去了对下雨的惊
喜,也许,我们失去惊喜的不止是下雨……
作文题目:追求是一种目标,追求是一种理想,追求也许还可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幻想。
追求无所谓高低贵贱。人生因追求而出彩,人生因追求而有品格。
作文题目:最短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转瞬即逝;最长的也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无穷
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