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高考作文写作指津:新材料作文怎样审读题意
高考作文“基础等级”的第一条要求是“符合题意”即符合题目的“规定性”。所谓
“规定性”,无非就是要求写什么和怎么写,一般涉及文章的体式、主旨、材料,以及标题、
字数,等等。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新材料作文题型是热点中的热点。按照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余闻
先生的说法,新材料作文的命制原则在于内容上贴近时代生活,立意上具有多种选择,理
解上不设阅读障碍,通过题干的具体要求,将立意的自主权、文体的选择权和标题的拟定
权交给考生。面对这种命题形式,审题构思时要注意些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
点:
一、抓关键句
有些材料为了突出中心,会在字里行间设置关键句(如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提
示句等),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全面理解材料寓意,以便准确立意。
如以下一则作文材料:
黑暗中,石头愤愤不平地对身边的钻石说:“我不知道平时人们为什么把你抬得那么
高,把你视作宝贝。现在你跟我又有什么两样呢,不都黯淡无光吗?”
钻石说:“是的,我和你一样,也不会发光,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
这时,天边露出一丝星光。石头发现,身边的钻石立刻熠熠生辉,它的光芒甚至比星
光更闪亮、更耀眼。
【解析】
该作文材料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的关键句是“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由此
可做出这样的演绎:如果你是钻石,就不要把自己看成石头。在某种情形下,石头和钻石
两者可能看不出区别;但只要你具备钻石的潜质,换一个环境,或者借助某种外力,就会
发出耀眼的光芒。据此,可提炼出如下几方面意旨:
1.正确认识自我,并善于借助外力以成就自我(彰显自身价值);
2.吸收别人的长处并为我所用,进而成就自我(彰显自身价值)。
其中,“借助外力”之“外力”,具体可指向“书籍”“前人的理论”“助手的协助”“他
人的批评”“用来传播传统文化的传媒”等;此外,把“机遇”视为“外力”也是可以的。需要注意的是,材料中并不涉及石头自身的改变,石头和钻石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
所以,石头变钻石的立意并不可取。
二、分析原因
运用这种方法审题立意,可以按照以下的思维流程进行:是什么(概括材料内容)—
为什么(探究事件原因)—怎么样(提出观点看法)。如下面一则作文材料:
一只美丽的蝴蝶去找医生整容。医生对她说:“你已经很美丽了,简直无可挑剔,用
不着来做美容。”
蝴蝶说:“红颜易老,我想把自己整得再年轻一点。”
医生说:“其实,你现在的美才是最有魅力的。”
蝴蝶打断医生的话:“我说过了,我要再年轻一点。”
医生只好同意为蝴蝶做整容手术。几天后,当一层层的绷带被解开,蝴蝶怀着激动的
心情接过镜子,镜子里面竟然是条毛毛虫。
【解析】
审读这道题时,首先思考“是什么”。蝴蝶为了追求更年轻、更美丽而做整容手术,结
果适得其反,变成了一只毛毛虫(在材料中,毛毛虫是丑陋的代表)。
然后想想“为什么”。分析其缘由,可以说是蝴蝶没有认识到“现在的美才是最有魅力
的”(身在“美”中不知“美”),从而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想法,反而害了自己;也可以说是
蝴蝶虽然“已经很美丽了,简直无可挑剔”,但“美”了还要“更美”,没有给自己的欲望
上把锁。
最后下笔“怎么样”。
立意角度可以设定在以下方面:
1.把握当前,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美丽(幸福、名誉、地位……);
2.贪婪贻害无穷,一定要学会控制欲望。
拟题参考:
①生活不总在“别处”;
②最美是“当下”;
③握住你的绚烂之花;
④欲望是条毛毛虫;⑤贪得无厌是祸害;
⑥莫让欲望吞噬了你。
当然,酿成这一悲剧的次要原因是蝴蝶没有听医生的意见,一味固执己见,以此为思
考点入题写作,也是可以成立的,但算不上是最佳立意。
三、明确关系
世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主次关系、取舍关系、条
件关系等。辨明材料中的这些关系,有利于精准立意。如下面一则作文材料:
有人认为,一个人的心灵空间同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联,生活圈子的大小会影响心
灵空间的大小;也有人认为,一个人的心灵空间同外在生活空间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只要
我们心怀阔远,我们的生活天地依旧会无限宽广。
你如何理解心灵空间和生活空间两者之间的关系?
【解析】
本题看似材料作文题,实为一个关系型话题。“心灵空间”与“生活空间”存在的是精
神与物质的关系,就是精神追求与物质条件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物质决定意识,可以说生活空间不是“影响”心灵空间,而是决定心灵空间。
最近网上流行一组由德国摄影师沃尔夫拍摄的香港楼宇呈蜂窝状的照片。有网友指出,生
活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人的心灵空间很难达到阔远的状态。所以古人教育子弟,总要让
他们走出已有的生活空间,去往阔远的他处,领略山川之气、世情民风,从而开拓视界,
拓展胸怀。
另一方面,假如一个人心怀足够阔远,即便处于狭小的生活空间,他依然能有远大的
精神追求。这是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德国哲学家康德一生居住家乡一隅,但其思想穿越
无限的时间和空间,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这是他仰望星空,不断致力于追求精神的结
果;中国历史上的西楚霸王项羽,一辈子东征西讨,从江东到中原再到汉中,生活空间不
可谓不阔远,但目光短浅,终究损兵折将,自刎乌江——这是他虽行万里路却不注重精神
历练的结果。
针对题目包含一组关系的特点,以下均属切题立意:
1.为了心灵空间的阔远,我们要不断拓展生活空间。
拟题参考:①远方,更美的风景与人生;
②心向彼岸;
③坐井观天要不得;
④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⑤行万里路。
2.生活空间有限,而心灵空间无限;追求高远的理想,让心灵空间变得丰盈。
拟题参考:
①精神呼吸让心灵丰盈;
②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③天空、大海与人的心灵(源自雨果名言);
④“屋大”与“心大”(扫一屋与扫天下);
⑤你的心灵空间有多大。
3.立足所处的生活空间,向身边人学习,做到宽容、淡泊,心灵空间会变得阔远。
拟题参考:
①宁静致远;
②室雅何须大;
③让人三尺又何妨;
④心底无私天地宽。
四、比较异同
有的材料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材料组合而成,这些子材料有机组合在一起,共同揭
示某种意蕴,不可分割。剖析这类材料的最佳方法,就是居高临下,通盘兼顾,找出子材
料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再综合对比,准确立意;绝不可任意“肢解”,断章取义。如下面一
则作文材料:
①马克思 23 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
②恩格斯 21 岁就著文批判当时的德国哲学家谢林。
③列宁 17 岁就开始革命活动。
④毛泽东 26 岁主编《湘江评论》。
⑤徐特立 48 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解析】
本则材料的五个子材料都叙述了伟人在事业上的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
论,观点就显得片面、空泛,也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比较则会发现,前四个子材料
有一个共通点,即这些人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 48 岁苦学法语,学有所
成,其年龄特点与其他四位伟人差异很大,这是他们的不同点。
综合以上异同,可以这样立论:青年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年龄并不是成就事
业的唯一条件,成功的关键在于高远的追求、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总之,面对新材料作文题,务必全面、仔细地研读材料,挖掘其深层内涵,进而准确
立意;不能蜻蜓点水,更不能偏离材料自说自话。在实际运用中,以上四种审题方法不是
孤立的,应当综合使用——每则材料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解读,确保审题立意切中肯綮,稳
操胜券。
【请你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帕瓦罗蒂 30 岁时,应邀参加一个演唱会。这个演唱会对当时名不见经传的他很重要。
晚上,帕瓦罗蒂在一个小旅馆住了下来。由于旅途劳累,帕瓦罗蒂便提早睡了。没过多久,
他就被隔壁房间传来的婴儿啼哭声吵醒了,而且,那孩子好像和他作对似的,竟一直啼哭
不止。无奈之下,帕瓦罗蒂索性把孩子的哭声当作歌声来欣赏了,渐渐地竟佩服起那孩子
来,因为想到自己唱歌唱到一个小时,嗓子就沙哑了,而这孩子的声音却依然洪亮。如此
一想,帕瓦罗蒂立刻兴奋起来。他细心地倾听,很快就有了不同寻常的发现:孩子的哭声
哭到快破的临界点时,会把声音拉回来,这声音就不会破裂。这时孩子在用丹田发音而不
是用喉咙。帕瓦罗蒂也开始学着用丹田发音,试着唱到最高点。在第二天的演唱会上,他
以饱满洪亮的声音征服了所有听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参考】
1.普通平凡、司空见惯的现象中蕴含着精妙无比的道理;
2.要以坦然乐观的心态去对待生活中让人烦恼的事情;
3.换一种视角,往往能将不利的因素转化为有利的条件,从而获得提升;4.拥有自己的“第三只眼”(“天眼”),从寻常处发现不寻常;
5.它山之石,可以攻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