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作文素材集锦,拯救不会写作文的你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个作文素材集锦,拯救不会写作文的你

ID:353031

大小:24.6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9-16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 个作文素材集锦,拯救不会写作文的你! 1 积累的作用 话题:“读书与作文”“积累的重要” 巴金背书素材: 著名作家巴金十二三岁时,就背会几部书了,其中包括《古文观止》。后来他谈到自己 的散文创作时说:“现在有 200 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 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 一回事,可以使我明白文章并非神秘不可思议,它也是有条有理、顺着我们思路连上来的。” 分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要奇怪为什么看书多的人文章就是高 人一等,巴金老人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 2 毅力/坚持 话题:“成功来自勤奋”“学习成就天才” 素材: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勤奋好学,他的艺术水平达到炉火纯青 的程度,成为著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 跑遍北京所有的旧书摊也未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本书。时值冬日,他顶着 狂风,冒着大雪,一连 18 天都跑到图书馆去抄书。一部 10 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侯宝林正是凭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毅力,才成为一代相声艺术宗师的。 分析:语言大师候宝林以他的行动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一要勤 奋好学,二要持之以恒。 无腿飞行将军 素材:苏联卫国战争期间,阿列克谢·梅列西耶夫的飞机被击落,他在双腿受伤、冻 坏的情况下爬行了 18 个昼夜,最后回到自己的阵地。双腿截肢后,他经过锻炼,又驾驶歼 击机作战。他很重视人的体育积极性,这种积极性对健康和精神状态都是不可缺少的。他 从童年时代起就喜欢运动,喜欢划船,踢过足球,当过守门员。他停飞后每天早晨拼命锻 炼,每天早晨洗冷水澡,以此预防感冒。分析:对于一个双腿截肢后又重回驾驶室的人来说,那绝对是一个奇迹。奇迹的发生 需要一个支撑点,那就是毅力。 话题:“真正的残废”“毅力” 名言: 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 间的绝唱。 ——泰戈 尔 3 教育的意义/素质教育 话题:“观察与思考”“素质教育” 泰国普吉岛流传着一个女孩的故事。当海啸来临之际,10 岁的英国女孩蒂利首先发现 了海天交汇之处的白色巨浪,她一下联想到地理课本上关于巨浪的知识——就在圣诞节前, 她还在思考老师布置的关于巨浪的讨论题目。意识到灾难即将降临的她,立即说服了父母, 并和他们一起动员海滩上的游客撤离。当百余名游客刚刚抵达高地时,海啸便无情地吞没 了这片海滩。 分析:蒂利角度:知识如何才能转化为行动,并产生力量; 感谢蒂利的父母角度: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见,而不是简单粗暴地予以压制。 4 乐观/对生活态度 话题:“学会克制”“习惯” 把最坏的日子捱过去 凡·高在成为画家之前,曾到一个矿区当牧师。有一次他和工人一起下井,在升降机 里,他陷在巨大的恐惧之中。颤巍巍的铁索嘎嘎作响,箱板在左右摇晃,所有的人都默不 作声,听凭这机器把他们运进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这是一种进地狱的感觉。事后,凡·高 问一个神态自若的老工人:“你们是不是习惯了,不再感到恐惧了?”这位坐了几十年升 降机的老工人答道:“不,我们永远不习惯,永远感到害怕,只不过我们学会了克制。” 分析:有些生活,你永远也不会习惯,但只要你活着,这样的日子你还得一天一天过下去,所以你就得学会克制,学会忍耐面对日子,把最坏的都捱过去,剩下的也就是好的 了。 5 生态保护 话题:“奇迹”“成功与坚持” 牛玉琴的“绿色奇迹” 1993 年的一天,联合国粮食组织将“拉奥博士奖”郑重授予中国的一位农村妇女牛玉 琴,这一年只有三个人获此殊荣。1995 年,中国评出十大杰出女性,牛玉琴名列前茅。 陕北农民牛玉琴的丈夫张加旺于 1983 年承包了一片沙荒地,决心将其变为绿洲。不久 他因癌症死去,牛玉琴便带着三个儿子继续苦干。他们付出难以想象的艰难,终于使 1.7 万亩沙荒地披上了绿装。成功后,她又遵照丈夫遗愿,拿出第一笔收入 7000 元,盖起一座 小学。她从丈夫与自己名字中各取一字,分别命名为“加玉林场”与“旺琴小学”。她的行 为感动了一位港商,这位港商悄悄留下 5.5 万元赞助这所小学改建校舍,却没有留下名字。 人们称颂牛玉琴创造的是“绿色奇迹”。 分析:牛玉琴的事迹向人们证明了人类改变生存现状的决心和成果。奇迹的产生,没 有艰苦卓绝的付出是不可能的。 6 社会治理/政治思路 话题:“为官与为民”“关于权力的看法” 拉纤县令何易于 唐人孙樵写过一篇《书何易于》的文章。说的是:四川有一太守,喜游山玩水。一日, 他泛舟宜昌县时,因船大水小,屡屡搁浅,便令县里派农夫拉纤。无意间,这太守发现纤 夫中有一白面书生 ,就问是何人,那人答道:“下官是宜昌县令何易于,因春耕时节,农 夫忙甚,抽人不易,故下官也来充一名纤夫。”太守听了,羞愧难当。 何易于平日勤政爱民,穷苦百姓无钱办丧事,他拿奉银赠与;见到老弱病残等来官仓 还粮,每每邀之进餐;自己的随从,不过两三人。因此,三年内把宜昌治理得“狱无系民, 民不知役”。 孙樵在《书何易于》中说,何虽“不得志与生时,必将传名于死后。”果然,《新唐书》把他作为廉吏为之立了传。 分析:做官必须为老百姓办更多的事,承担更大的责任;而不是凌驾于人民之上。明 白了这个道理,在老百姓需要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县令”像何易于一样为民“拉纤”。 7 珍惜时间 话题:“对生命的态度”“珍惜时间” 俄国著名地理学家奥勃鲁契夫把每个工作日分成“三天”。 第一天是从早晨到下午两点,他认为是最宝贵的时间,用来安排重要的工作。第二天 是下午两点至晚上六点,在这段时间里他认为做较轻松的工作为宜。如写书评或各种笔记 等。第三天是从晚上六点到夜里十二点,用来参加会议、看书。他说,这是等于把自己的 生命延长了。 美国夏威夷岛上学生们上课时,总是先背诵一段祈祷词:今天已经和你在一起,但很 快会过去,明天就要到来,也会消逝。抓紧时间吧,一生只有三天。 分析:以上两则材料的核心都是要珍惜时间把一天的时间合理分配,对时间要有紧迫 感,从某种意义上讲,珍惜时间就意味着延长我们的生命。 8 热爱理想 话题:“对事业的执著”“生命的意义” “用生命做一次试验” 巴斯德,19 世纪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他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把科学的发展看得比自 己的生命更重要。一次,一艘停靠在波尔多的轮船上发现了黄热病人,巴斯德闻讯后立即 赶往那里,希望发现引发这种烈性传染病的病菌,有人问他:“你难道不怕危险?”巴斯 德毫不犹豫地回答:“这有什么要紧?生命处在危险的境地,这才是真正的生命。为了能 使其他人活得更好,我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做一次试验。”当他来到港口时,检疫人员坚持不 让他上船。巴斯德恳求说:“请宽恕一个学者追求科学的热情吧!”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动 了检疫人员。正是靠这种执著的精神,巴斯德才在传染病研究上取得了惊人的科学成就。 分析:对科学的执着超过了对生命的热爱——正是因为有巴斯德这种奋不顾身的精神, 才有了今日医学的繁荣景象。9 治学态度 话题:“探索与追求”“勤奋与学问” 治学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了治学经验,他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 过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 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在《文学小言》一文中,王国维又把这三种境界说成“三种之阶级”。并说:“未有不 越第一第二阶级而能遽跻第三阶级者,文学亦然,此有文学上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 修养也。”王国维所引词句第一为晏殊《蝶恋花》,第二为柳永《蝶恋花》,第三为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 分析:第一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应该登高望远,鸟瞰路径,了解概貌, “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 的过程,“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说要像渴望恋人那样,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人瘦带宽 也不后悔;第三境界是说:经过反复追寻、研究,最终取得了成功。 10 个人与集体 话题:“教育的目的”“个人与集体” 日本的“菠菜原则” 日本人饭桌上是少不了菠菜的,他们甚至把一种企业组织原则称为“菠菜原则”。这个 原则由三个基本点组成,即“报告”、“联络”、“沟通”。““菠菜原则”是日本企业的基本 原则,任何一个雇员,从部长到社长,无一例外都需执行这条原则。所谓报告,就是把自 己工作的进展状况随时通知同事,比如出差回到公司,一定要将所见所闻汇报;外出的收 获,一定要让全体同事分享。联络,就是把自己目前遇到的问题通知有关同事,如上班路 上遇到堵车可能迟到,你得打电话告诉同事你何时能到公司。沟通,是工作遇到问题时, 一定要找同事或上司咨询,以集体智慧予以解决。 “菠菜原则”说的就是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协调性原则。日本的这种原则是其教育体系与教育思想的产物。在日本人的观念中,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精英,而是培养能够适应严 酷集体生活的有协调性的人。这种教育贯穿着一个基本点,即培养合格的国民。这种国民 具有共同的教养、共同的信念。 分析:个人生活在社会中,那么,个人就应该与整个社会融洽相处。这样全体国民才 有共同的向心力,这就是日本的教育特点。 11 对待历史态度 话题:“正视历史”“勇气”“历史与现实” 勃兰特下跪和日本的无赖 德国、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给许多国家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波兰牺牲了 600 万人,中国则是 3500 万人。 1970 年 12 月 7 日,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他在给无名烈士墓和犹太人殉难者纪 念碑献花圈时,竟当着成千上万人的面,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举世为之感动。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的某些政治家不愿正视历史。 1995 年 6 月,日本众议院通 过的《不战决议》中,连最起码的道歉与侵略都不提,仅仅表示对所谓“可能采取了的” “类似侵略的行动”进行所谓的反省。就这样一个不合格的“决议”,在日本众议院 511 名 议员中只有 230 人投赞成票;有的人甚至胡说什么所有亚洲国家都“托了这场战争的福”。 这种无耻的行径值得世人警惕。 分析:面对同一段历史,德国勇于认错而赢得了国际上的尊重。反观日本,不但没有 认识自己的罪行,而且还企图篡改历史教科书,以此来掩盖自己所犯下的罪行。其结果只 能是孤立于国际社会,受到国际社会的唾骂! 12 质变/量变 “秃头论证” 哲学上有“秃头论证”的理论,它有这样的问题:少一根头发能否造成一个秃头—— 回答说不能。再少一根怎么样——回答说还是不能。这个问题一直重复下去,到后来,回 答却是已成为秃头了,而这在一开始是遭到否定的。 成为秃头的界限是头发一万根?一百根?十根?一根?一根也没有?无法确认。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头发还剩下一百根,十根时,人们早已毫不迟疑地公认其为秃头了。突变是在人 们不知不觉的渐变中发生的,当你惊觉时,事物的性质早巳走到了反面。 我们的环境变化也是如此。森林正在减少,能在旷野见到零星的树木却再也见不到森 林的情景即将发生;动物正在消亡,能在动物园中见到狮虎豹象却再也见不到野兽的情景 悄然来临;空气、水质正在恶化,臭氧层空洞正在扩大…… 也许,在 21 世纪 20、或 50、或 80 年代,地球人蓦然回首,才体味到生活已万事全非。 13 自信 “自我暗示实验” 1960 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新学年开 始时,罗森塔尔博士让校长把三位教师叫进办公室,对他们说:“根据你们过去的教学表 现,你们是本校最优秀的老师,因此,我们特意挑选了 100 名全校最聪明的学生组成三个 班让你们教,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其他的孩子都高,希望你们能让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三 位老师高兴地表示一定尽力。校长又叮嘱他们,对待这些孩子,要像平常一样,不要让孩 子或孩子的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老师们都答应了。 一年之后,这三个班的学生成绩果然排在整个学区的前列。这时,校长告诉了老师们 真相:这些学生并不是被刻意选出的最优秀的学生,只不过是随机抽取的最普通的学生。 老师们没想到会是这样,都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确实高。这时校长告诉了他们另一个真相, 那就是,他们也不是被特意挑选出的全校最优秀的教师,也不过是随机抽出的普通老师罢 了。 这个结果正是博士所料到的:这三位老师都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并且学生又都是高 智商的,因此对教学工作充满了信心,工作自然非常卖力气,结果肯定非常好了。 在做任何事情以前,如果能够充分肯定自我,就等于已经成功了一半。当你面对挑战 时,你不妨告诉自己:我就是最优秀和最聪明的。 14 教育方式 话题:“呵护梦想”多年以前的一个晚上,有个年轻的母亲正在厨房里洗碗,她才几岁的小儿子独自在洒 满月光的后院玩耍。年轻的母亲不断听到儿子蹦蹦跳跳的声音,感到很奇怪,便大声问他 在干什么。天真无邪的儿子也大声回答:“妈妈,我想要跳到月球上去!”这位母亲并没 有像其他的父母一样责怪儿子不好好学习,只知道瞎想,而是说:“好啊,不过一定要记 得回来呀!” 这个小孩长大以后真的“跳”到月球上去了,他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他登上月球的时间是 1969 年 7 月 16 日。 对于一个未成年却充满想像力的孩子,我们永远都不可能预测他将通过何种方式、何 种途径去实现未来的人生价值,获取属于他的成功。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鼓励, 再鼓励,只要是积极的、向上的、生动的就去鼓励,剩下的一切都交还给他自己——让孩 子做孩子的事,他往往能在“不可能”或“不大可能”中找到可以献身的东西,并能在造 福于人类的事业中达到一个光辉的顶点! 15 习惯的作用 习惯主宰人生 亚历山大帝王图书馆发生火灾的时候,馆里所藏图书被焚烧殆尽,但有一本不是很贵 重的书得以幸免。有一个能识几个字的穷人,花了几个铜板买下了这本书。书本身不是很 有意思,但书页里面却藏着一样非常有趣的东西:一张薄薄的羊皮纸,上面写着点铁成金 石的秘密。所谓点铁成金石,是一块小圆石,能把任何普通的金属变成纯金。小纸片上写 着:这块奇石在黑海边可以找到,但是奇石的外观跟海边成千上万的石头没什么两样。谜 底在于:奇石摸起来是温的,而普通的石头摸起来是冰凉的。这个穷人于是变卖了家当, 带着简单的行囊,露宿于黑海岸边,开始寻找点铁成金石。 他知道,如果他把捡起来的冰凉的石头随手就扔掉的话,那么他可能会重复地捡到已 经摸过的石头,而无法辨认真正的奇石。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每当捡起一块冰凉的石 头,他就往海里扔。一个月,一年,两年,三年……他还是没找到那块奇石。但是,他不 气馁,继续捡起石头,扔石头……没完没了。有一天早上他捡起一块石头,一摸,是温的! 他仍然随手扔到海里,因为他已经养成了往海里扔石头的习惯。这个扔石头的动作太具习 惯性了,以至于当他梦寐以求、苦苦寻觅的奇石出现时,他仍然习惯地将它扔到海里。“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培根的话令人深思。 【启示】我们身上那些坏的习惯,如果我们不狠下决心下大力气改掉,它们就很可能 会影响我们事业的发展。 16 人生的目标 话题:“目标” 在英国伦敦,一位名叫斯尔曼的残疾青年,他的一条腿患上了慢性肌肉萎缩症,走起 路来都很困难,可他凭着坚强的毅力和信念,创造了一次又一次令人瞩目的壮举:19 岁时, 他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21 岁时,他登上了阿尔卑斯山;22 岁时,他登上了乞力 马扎罗山;28 岁前,他登上了世界上所有著名的高山…… 然而,就在他 28 岁这年的秋天,却突然在寓所里自杀了。 功成名就的他,为什么会选择自杀呢?有记者了解到,在他 11 岁时,他的父母在攀登 乞力马扎罗山时不幸遭遇雪崩双双遇难。父母临行前,留给了年幼的斯尔曼一份遗嘱,希 望他能像父母一样,一座接一座地登上世界著名的高山。在遗嘱中,父母列举了一些高山 的名单:喜马拉雅山、乞力马扎罗山、阿尔卑斯山…… 年幼的斯尔曼,把父母的遗嘱作为他人生奋斗的目标,当他全部实现这些目标的时候, 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奈和绝望。在他自杀现场,人们看到了斯尔曼留下的痛苦遗言:“这 些年来,作为一个残疾人创造了那么多征服世界著名高山的壮举,那都是父母的遗嘱给了 我生命的一种信念。如今,当我攀登了那些高山之后,功成名就的我感到无事可做了,我 没有了新的目标……” 斯尔曼因失去人生的目标,而失去了人生的全部。 我想,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不断实现人生的目标,更在于不断提升人生的目标。 17 思考的作用 “被斥责的勤奋” 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奠基者卢瑟福对思考极为推崇。一天深夜,他偶尔发现一位学生还 在埋头实验,便好奇地问:“上午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在做实验。”卢瑟福不禁皱 起了眉头,继续问:“那晚上呢?”“也在做实验。”勤奋的学生本以为能够得到导师的一番夸奖,没想到卢瑟福居然大为光火,厉声斥责: “你一天到晚都在做实验,什么时间用于思考?”勤奋的学生遭到斥责,看似委屈,实际 上大师是在传授真经啊。很多时候人们宁可让岁月淹没在仿佛很有价值的忙碌中,却极不 情愿拿出时间进行思考,以至于思维在低水平的层次上徘徊,最终一无所获。如果说智慧 是创造的源泉,那思考便是智慧的起点。 18 创新/智慧 话题:“一加一可以大于二” 一个犹太人如此教导儿子:“我们唯一的财富就是智慧,当别人说 1 加 1 等于 2 的时 候,你就应该想到大于 2。” 1974 年,美国政府为清理给自由女神像翻新而产生的大堆废料,向社会广泛招标。但 好几个月过去了,没有人应标,因为在纽约州,垃圾处理有严格规定,弄不好会受到环保 组织的起诉。犹太人的儿子当时正在法国旅行,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终止了休假,飞往 纽约。看过自由女神像下堆积如山的铜块、螺丝、和木料后,他一言不发,立即与政府部 门签下了协议。消息传开后,纽约的许多运输公司都在偷偷发笑,他的许多同僚也认为废 料回收吃力不讨好,能回收的资源价值也实在有限,这一举动实乃愚蠢之极。当这些人在 看笑话的时候,他已经开始组织工人对废料进行分类。他让人把废铜熔化,铸成小自由女 神像,旧木料则加工成底座,废铜、废铝的边角料则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他甚至把从女 神像身上扫下来的灰尘都包装起来,出售给花店。这些废铜、边角料、灰尘都以高出它们 原来价值的数倍乃至数十倍卖出,且供不应求。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他让这堆废料变成了 350 万美金,每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 1 万倍。商业化的社会永无等式可言,当你抱怨生意难做 时,也许有人正在点钞票而累得气喘吁吁。这里面的奥妙在于:你认为 1 加 1 等于 2,而 他则坚持 1 加 1 可以大于 2。 话题:“宽容”“对待创新的态度” 十英镑的遗憾 蒸气机之于世界的作用是划时代的。有了它,大规模的机器便获得了强大的动力。正 是由于蒸气机的出现,才导致了大工业时代的开始。 “1789 年”,瓦特专利说明书上的这个时间是人们公认的蒸汽时代的元年。然而,这个时间本应该被提前。如果当时能有一位稍许宽容的绅士出现,人类就有可能在 1689 年便 拥有初步实用化的蒸汽机技术。因为在这一年,法国人巴本发明了可以进行演示的蒸汽机。 这位谨慎而又贫困的先生虔诚地向英国皇家学会申请区区 10 英镑的研究经费,用于改进和 完善自己的发明。然而,刻薄的皇家学会认为为一个天真的想法提供资金,简直是对经费 的随意挥霍,于是提出了一个探索者无法接受的条件:实验必须保证成功!正是由于宽容 精神的缺失,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失去了,失误甚至错误中蕴含着的潜在价值遭到漠视,成 功的机会便被无情地剥夺了。 分析:我们的确应该在宽容这个问题上多一些反思。宽容的美德有利于人们的交流和 沟通,也有利于价值的体现。 话题:“宽容”“交流与沟通”“培植与扼杀” 19 关于失败 话题:失败是最好的指南针 一个探险家出发去北极,最后却到了南极。当别人问他为什么时,他说:“我带的是 指南针,找不到北极。”对方说:“怎么可能呢?南极的对面不就是北极吗?转过身就可以 了。”成功和失败本是同一片旷野,它是会令你溺水的深潭,也是能为你解渴的甘泉。谁能 一开始便明察秋毫,寻觅到那通往柳暗花明的小径?必得经历失败,把所有不可能的假货、 貌似合理的幻想一一排除,剩下的才会是唯一的正确。当我们在生活中一次次被撞得晕头 转向、头破血流的时候,失败是最好的指南针,以它恒久不变的指针说着错误的方向,并 提示我们:转过方向去,对面便是成功。 20 转化思维 话题:“转化思维天地宽” 在德国,有一个造纸工人在生产纸时,不小心弄错了配方,生产出了一批不能书写的 废纸。因而,他被老板解雇。正在他灰心丧气、愁眉不展时,他的一位朋友劝他:“任何 事情都有两面性,你不妨变换一种思路看看,也许从错误中找到有用的东西来。”于是,他 发现,这批纸的吸水性能相当好,可以吸干家庭器具上的水分。接着,他把纸切成小块, 取名“吸水纸”,拿到市场去卖,竟然十分畅销。后来,他申请了专利,独家生产吸水纸发了大财。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