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写作人物素材:黄庭坚--世道极颓,吾心如砥柱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写作人物素材:黄庭坚--世道极颓,吾心如砥柱

ID:353036

大小:15.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9-16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写作人物素材:黄庭坚--世道极颓,吾心如砥柱 01 博闻强识,家庭熏染 黄庭坚早慧,属于神童。他 5 岁就能背诵五经,“坚幼警悟,读书五行俱下,数过辄 忆。”他的父亲黄庶追幕古代大哲,用上古时帝颛顼高阳氏的后裔“八恺”之一“庭坚”为 其命名。良好的家庭环境,让黄庭坚从小就深受文化的浸染。 02 年少风流,才华横溢 八岁时,一同乡前往京城科考,黄庭坚写诗赠别,诗云: “送君归去玉帝前,若问旧 时黄庭坚?谪在人间今八年。”在祝福乡人的同时,黄庭坚以谪仙自比,言辞间充满了傲气。 十七八岁时,黄庭坚带着诗稿拜望前辈名士俞清老。在投递名帖时,黄庭坚自称为“清 风客”。本来,作为晚辈,黄庭坚如此署名,很是不敬。可俞清老看完诗稿后,不但没有怪 罪黄庭坚,反而当众表扬黄庭坚文章“奇逸通脱”,说他将如千里马一般,有不凡的成就。 二十岁出头,黄庭坚到洪州参加科举选拔,从上千名考生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当 时的考试题目为《野无遗贤》,这个题目很难写,多数人不过讲一些官话套话,称颂皇帝如 何圣明,宰执如何贤德,于是民间没有了贤才。黄庭坚却一反流俗,文章哲理深邃且又文 采斐然,其中“渭水空藏月,傅岩深锁烟”两句深受改卷组激赏。主考官认为,像黄庭坚 这样的奇才,不但在论事说理上高出同辈,在诗文才气上更不同流俗,他日必然能够凭借 文章名扬天下。 03 文人的自律 黄庭坚很有悟性。他游览相国寺,偶然得到了一卷仁宗朝翰林学士撰写的《新唐书》 草稿。别人见不过是一堆旧纸,弃之如敝屣,黄庭坚却视如珍宝。他仔细阅读书稿中每一 处涂改,对比最后的定稿,揣摩其用意。短短数月时间,黄庭坚的诗文功夫大进。 黄庭坚对自己的要求也极为严格。每到岁中,黄庭坚都会反复检查审视半年来的诗文,常把三分之二的诗稿焚毁。他把自己的诗文集称为“帚尾集”,以示谦逊。多年后,他觉得 自己的写作水平提高了那么一点儿,有了传世的可能,才把文集更名为《敝帚集》。 04 命运的转折点:良师益友 不过,青年时期的黄庭坚还只能算是一方名士。他的文才得到天下人认可,主要源自 苏轼的褒奖与文彦博的举荐。苏轼一见黄庭坚,便认为其文章超凡脱俗,独立万物。他热 情地赞扬黄庭坚“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黄庭坚以一块洮河石砚作 为见面礼,登门以弟子的身份拜见了老师,正式成为苏东坡的学生。在汴京三年的时间里,黄 庭坚与苏东坡朝夕相伴,得以亲耳聆听老师的教诲,受益良多。他对苏东坡极为仰幕,痛惜跟 老师学得太晚。苏东坡也为有这样的奇才弟子而十分高兴,说“又得天下才,相从百忧散”。 俩人在一起讲道论艺,酬唱赠答,切磋诗文,鉴书赏画,诗词唱和达百篇之多。渐渐地,黄庭坚的 诗歌创作达到一个高峰,他的声名也越来越高,并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以至有了双星 闪烁、“苏黄”并称的说法。 黄庭坚虽然官场落魄,被贬多年,但热衷戏谑、率性而为的性情依然不改。唯一让他 一改淡然神情的,是苏轼的死。他和苏轼的关系极好,苏轼不但是他的恩师,更是他的挚 友。徽宗初立,标榜“建中靖国”,调和新旧两党矛盾,苏轼和黄庭坚都在被赦免的名单中。 可惜,在回京的途中,年迈的苏轼不堪旅途风霜,遗憾地离世。消息传来,黄庭坚悲痛欲 绝。 其实,在二人的交往中,黄庭坚敬重苏轼,却也没有放过苏轼,经常调侃他。一次, 苏轼看了黄庭坚的诗稿,告诉他:“你的诗如同河蟹,味道非常鲜美。只要这道菜上桌, 其他菜都不用品尝了。只是螃蟹性冷,不适合多吃,多吃了难免肠胃不好。”黄庭坚不但不 承认自己的缺点,反而立刻反驳:“那是因为先生的散文妙绝天下,可诗歌比不上古人, 才会如此说吧。” 还有一次,黄庭坚邀请苏轼欣赏自己的书法。苏轼点评:“你最近的字虽然道劲有力, 只是笔势有时候太度了,就如同在树梢上挂着一条蛇。”黄庭坚嘴上从不饶人,又反驳: “我倒觉得先生的字意境狭小了些,就如同一块大石头下压着一只蛤蟆的感觉。” 苏轼曾经笑着和黄庭坚说起,当初黄庭坚第一次见到自己,执弟子礼,非常恭敬地称 呼自己为“先生”;数年后,黄庭坚名气大了,便称自己为“老苏”;最近几年,黄庭坚经常拍着自己的肩膀叫“子瞻”——黄庭坚还真是有点没大没小呢! 他欣赏黄庭坚的执拗,包容黄庭坚的狂傲。对苏轼,黄庭坚也一直心存敬意。晚年, 每当有人当面夸赞黄庭坚,其诗、其书可以和苏轼齐名时,黄庭坚总是立刻离开席位,连 说“不敢当”,还郑重地告诉朋友、子弟们:“庭坚乃东坡先生名下弟子,怎敢和老师并称, 失去尊卑上下之序呢?”(谦恭与尊重) 05 淡泊名利 揭榜之时,黄庭坚表现地格外平静。当时,考中的人欣喜若狂,落榜的则悲伤失落, 甚至有人当场大哭。落榜之后,两位同乡都来安慰他,而黄庭坚却不以为意,谈笑自若。 与黄庭坚过人的才华相比,他一生的仕途极为暗淡。当官不得领导喜欢,关键在于他总 是坚持以民为本,“民为贵,君为轻”,把百姓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倡导“施仁政,抚黎民,建功 业”。例如他在《虎号南山》中,对虐民的苛政就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流民叹》则描述了震 后又大涝,数万灾民流离失所的悲惨图景。这些作品渗透出强烈的关心国运民生的使命感和 责任心。仁政爱民也成为他从政的核心理念,他曾摘“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 欺”来勒石自警,展现了感人的人道主义的精神。然而,他终因朋党之争和文字狱而遭贬。 贬谪诏书下达时,黄庭坚认为只要有日月星辰明耀之地,便可寄此一生,又有何优? 06 疗伤之法,成就更好的自我 或许正是在政治上屡受打击、生活上经历了太多的不如意,黄庭坚因此有了更多对于人 生命运的思考,也反而成就了他文学艺术上的辉煌。 被贬的那些日子,黄庭坚依然日夜读书,讲学不辍。他所到之处,许多士子慕名而来。 鄂州知州也是黄庭坚的粉丝,他见向黄庭坚求教诗文的人太多,黄庭坚的生活又比较拮据, 便主动出面把关:要想得到黄庭坚的指点,必须交学费才行。有一个人诗写得比较烂,知 州不好意思将其介绍给黄庭坚。那人苦苦哀求,知州推辞不过,建议黄庭坚稍稍看下,随 便说一两句,就可以挣来一笔丰厚的“润口费”。谁知黄庭坚接过诗稿,沉默不语。知州询 问:“不知道黄先生觉得,品评此诗稿要多少酬劳?”黄庭坚哈哈一笑说:“不必其他东 西,你从官府仓库中拿四两干艾草,让他在尾巴骨上点燃艾草,熏他一熏,问他:“尔后敢复凑氛耶?”知州一听,也哈哈大笑。原来那人的诗稿“臭气熏天”,纯属屁话,根本改 无可改。(幽默) 07 艺术奇才,开拓创新 黄庭坚“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他首先为人所推崇的就是诗词。“风前横笛斜吹雨, 醉里簪花倒著冠”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曼妙诗句,皆出自他的手笔。他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 轻俗之习,对宋代诗歌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提出“文章者,道之器也;言者,行之枝叶 也”。说到底,在他眼中,没有人品的高洁,诗品必然俗不可耐。与诗歌相比,黄庭坚的书法更为 有名。通过兼收并蓄,大胆创新,黄庭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终得自立门户,与苏东 坡、米芾、蔡襄被时人并称“宋四家”。 “诗品、书品、人品”,黄庭坚的品格,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他“世道极颓, 吾心如砥柱”的风骨,更是值得我们永远追求的精神境界。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