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提分四 如何让议论的段落发出烁目之光?
文章由段落构成。议论文讲究布局结构严谨,逻辑思维严密,而严谨的结构和严密的逻
辑都与段落的构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段落内部前后衔接不紧,思维混乱,就会影响
文章的表达,分析论证就不会到位,文章就会缺乏说服力。如果段落内容结构紧凑、丝丝相
扣,条理井然,就会让阅卷老师眼睛一亮,不吝高分。因此,掌握议论文构段的标准模式及
常见变式是考场议论文致胜的又一法宝。
[真题再现]
(2017·高考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 40 周年。40 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
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 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
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 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角;看今天,
你正在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 2017 年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
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考场佳作]
走过独木桥 开启阳关道
——我看高考
近千万考生汇聚在这一刻,在人潮中,我挤
上通向理想彼岸的独木桥——高考,面对这
个热了 40 年的还将持续热下去的“高考”,
写下《我看高考》的作文题目,我不想说我
挤过去了就成了人才,也说不透高考推动了
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的道理。我只能说说我
十年寒窗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说一说这
一刻我的醒悟:
当我走过 2017 的 6 月 7 日,我应该开启我生
命的阳关道。
26 年前,高考让老爸从农村到城市成功突围,
喜脱“农皮”。十二年寒窗苦读,听惯了“要
好好读书,不然将来没有出息”之类的谆谆
教诲,我心里也扎根了成功走过高考就有了
好人生的观念。这不只属于我。
[方法品悟]
①文章标题,采用流水对的方式,将紧密相
承的两件事并提,观点鲜明。
②开头一段,直接入题,不蔓不枝。第二段
一句话独立成行,紧扣题目,凸显观点,彰
显了自己对高考的看法。
③第四段连用 6 个问句,一再追问高考对于
人生的意义,引人深思。
④第五段解答了上段的疑问,指明了高考之
于人的意义:磨砺了意志,学会了学习和做
人的道理。
⑤第六段在第五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高
考的认识。“高考是开启人生新天地的起点”。
⑥文章倒数第二段十分优美,作者将人生比不过,这一刻,我突然想:如果我经过高考,
却掉下了独木桥,那该如何?就算是人生失
败吗?十二年的苦读就白费了吗?我小学的
同学小林,高二读完就留学去了,高考都不
参加呢,他是不是比我更加失败?反过来,
我挤过了高考的独木桥,就算成功了吗?高
考之于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
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季米里亚捷夫说:“人类
惟有在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过程中才能前
进。”我以为这也适合每一个个体的人。十
二年寒窗十二年高考备考,我从懵懂孩童成
长为奋斗的青年,这期间,有知识的不断增
长和成绩进步的喜悦,也有过失败的和受挫
的伤痛,体味到学习的艰辛和酸楚,也磨砺
了意志的不屈和顽强,还学会了学习和一些
人生的道理。
写到这里,我瞬时明白,高考这座独木桥我
是挤过去了还是掉下去了不是太重要,能够
挤上这座桥,本身就是这一种成功。高考不
是成功或者失败的重点,而是开启人生新天
地的起点。
尽管每年大学录取比例在提高,但每年高考
结束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落榜的考生和不
如意者不在少数,周浩弃北大转学北京工业
技师学院也并非傻帽。每年大学毕业生找不
到工作的也大有人在,甚至有些还是名牌大
学的。理想大学梦的实现不一定是人生的必
须选择。
因此我想,假如我挤过独木桥进入了心仪的
大学,我定然会珍惜继续学习和深造的机会,
让自己成为优秀的人才。但如果我掉下了独
木桥,我也不会黯然神伤,游泳上岸,还是
可以从无数条道路中选择一条通向我人生幸
福的道路,因为经历过十二年备考的磨砺,
承受了今朝高考的淬炼,我已经获得了不少
成长的和前行的力量,足以让我走上人生的
喻为流星,将高考比喻为独木桥,这些比喻
说理生动形象,言近旨远,很好地表现了作
者的文采与见识。阳关道。
流星之所以美丽在于燃烧的过程,人生之所
以美丽在于奋斗的过程。高考的独木桥,是
人生奋斗过程中的重要一段,认真对待过,
这就够了,重要的是走过之后,还要开启人
生的阳关道,继续努力奋斗。
最后在我写下“走过独木桥,开启阳关道”
这个标题的时候,我想说,这是我的想法,
也应该引起战友们和未来者的思考。
【点评】
这是一篇围绕高考,阐述“我看高考”观点
的议论文佳作。
文章由考场起笔,由材料要求入题,首段直
接写到“写下《我看高考》的作文题目”开
篇点题,接着引出谈论的重点“我的醒悟”,
给人以不蔓不枝,开门见山的明快之感。“当
我走过 2017 的 6 月 7 日,我应该开启我生命
的阳关道”一句,独立成段,彰显了文章的
观点,而这一观点用比喻的形式说出,既有
文采,又生动形象地指出了高考的重要意义,
同时再点标题。文章中间的议论,用自己的
切身感受与同学小林的对比设疑,用俄国著
名生理学家季米里亚捷夫的名言解疑,用例
生动、真实,多样,手法巧妙。接下来作者
用流星的美丽在于燃烧的过程,人生的美丽
在于奋斗的过程,将自己对于高考的认识拓
展深化,这就明显高于对成败的一般认识,
显示了作者的成熟和深刻。最后一段,再回
到题目上来,结尾扣题,首尾照应,显示了
文章论证结构的严密。
我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破点一 论证段的构段标准模式
一、议论文论证段的基本要求
段落是文章的基本构成单位。议论文的段落有三种,观点段、论证段和结论段。我们在
此着重分析论证段的基本要求与写法。议论文论证段的基本要求有三点:1.统一。一个段落集中表述一个意思,称为单义段。出于文章结构的需要,会出现极
少量兼意段如过渡段。
2.完整。一段的意思要说完,不要在未完情况下又起一段。
3.适度。段落长短根据内容多少而定,但要适度,议论文的段落应该有主句。主句所
在的位置有四种情况。一是段首,十分醒目,并且领起下文。二是段尾,段尾主句的段落,
在议论文中往往采用归纳推理。三是段中,段中主句既是上半段的结论,又是下半段的前提,
作者不得已安排在段落之中。
二、议论文论证标准段(完全段)的构段模式
一个标准的议论文论证段应该有三层:起始层、展开层、终结层。
1.起始层:提出本段的论题或论点,称为“段首中心句”。一般是简洁明了的一个句子
或两个句子。
2.展开层:围绕起始部分的中心或话题,提供一定分析论证、事例论据或事理论据,
采用一定的展开方法或按一定的顺序展开,对论据进行分析,对论点进行论证。事例可以是
一个较具体的故事,也可以列举若干事实;事理可以是因果分析,也可以假设论证。展开层
一般由“简要说理”+“事例论据”+“意义分析”组成。
①简要说理,从说理的角度简要阐析段首中心句。也可引用名言名句,从理论上对段首
中心句进行论证。要注意,名言名句与段首中心句的语意要相关,如不相关,则不能起论证
作用。
②事例论据,列举典型事例,古今中外的事例均可。所举事例要紧扣段首中心句,对事
例要进行剪裁处理,抓住所需要的信息,舍弃与段首中心句无关的信息。有时还要根据段首
中心句的需要,将事例中隐含的有关内容挖掘出来,增补一些与段首中心句相关甚至相同的
词句,使事例论据和段首中心句相统一。叙写事例一定要简明精练,切忌过多叙述或描写。
③意义分析,是围绕段首中心句从正面分析事例的意义和结果,以达到论证段首中心句
的目的。
3.终结层:由展开部分引出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是对起始部分论点或中心的重申与
深化,但用语不能和上面雷同或重复。在衔接上可加上“因此”、“可见”、“由此可知”等
字样。
但是要注意的是:起始层的中心句或分论点,既要由中心论点或论题引出,又要符合论
点鲜明正确的要求。展开层的论据一定要与段首中心句一致,概述正确。终结层的内容与表
达语言都要指向中心论点。
我们看下面的示例:
乐观的生活精神铸就辉煌的人生。(起始层,提出观点)人生之路漫漫,不得意之事常有。
有人选择逃避,有人选择面对,具有乐观生活精神的人能面对生活,能适应生活,最终成为
生活的主宰,成为生活的强者。(展开层:简要说理)苏轼的生活曾经一帆风顺,但因为乌台
诗案,他被贬黄州,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一时心灰意冷。但面对碧空之
明月,江上之清风,他思接千载,感受到人生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于是,他戚戚之心怀释然,以乐观的生活精神面对人生。(事例论据)苏轼坦然的生活态度和乐观的
生活精神,孕育了他的文学才华,使他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一代文学宗师。
(意义分析)人生难料,但一个人具有了乐观的生活精神,就能勇于面对人生,敢于踏平坎坷,
创造出辉煌的业绩,铸就辉煌的人生。(终结层:得出结论)
再如:
学贵有疑。(起始层,提出观点)法国伟大的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就
是疑问号。”疑能发现问题,疑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就获得了知识。(展开层:简要说
理)古今许多大学问家,都是学中有疑,善于发问的人。清朝乾隆年间的戴震,他幼年读书
时,敢于怀疑,善于提问,在学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最后成了一个著名的思想家。达尔
文在研究物种时,对“物种不变论”提出怀疑,最终他创立了“物种进化论”。哥白尼在研
究天文现象时,对“地心学说”提出怀疑,最终他创立了“日心学说”。(事例论据) 学贵有
疑,疑,使他们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取得伟大成就。(意义分析) 可见,学贵有疑,是获
得知识,发现真理的重要途径。(终结层:得出结论)
这两个文段,是典型的议论文标准段。前者是一例简叙,后者是多例排比,但都紧扣观
点句进行叙述,观点和材料相融统一。意义分析是对事例意义的分析,十分中肯,语言精练。
结论自然得出,令人信服。
上面两例都是正面分析论证,如果采用假设分析论证,上述结构要求也是一样的,只是
在举出事例论据之后,紧接着提出与论据相反的假设,并引出相应的结果,以揭示论据和论
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证明原论点的正确性。
我们再看下面的示例:
沉湎安乐会使人走向灭亡。(起始层,提出观点)沉湎安乐会使人放松警惕,意志消沉。
(展开层:简要说理)商纣王宠幸妲己,酒池肉林,寻欢作乐,通宵达旦,结果铁打的江山,
毁于一旦;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入京以后,沉湎做皇帝的美梦,沉湎于富贵的生活,以
致内部宗派斗争,自相残杀,最终仓惶出逃,失败告终。(事例论据)如果商纣王不宠幸妲己,
不沉湎美色,而是励精图治,那么他的下场就不至于那么悲惨。如果李自成入京以后有忧患
意识,不沉湎于做皇帝的美梦,也许他会成为一位真正的皇帝。(意义分析)由此可知,生于
忧患,死于安乐。(终结层:得出结论)
这个例子依然采用了上述三层六步,只是在“意义分析”这一步上,是从假设的角度分
析的而已,结论依然要紧扣句首观点。 突破点二 论证段构段的五种常见变式
我们了解了议论文论证段的构段标准模式,但需要注意的是,标准模式并不代表是固定
模式,根据实际写作的需要,有时可省略“简要说理”部分,有时也可省略“得出结论”部
分,以下五种变式也常常用到。
1.“观点+事例+分析”式
这种构段方式的思路是:先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叙例,最后分析事例。采用的是一种
“总——分——总”的构段思路。如:
兼济天下,以身报国,助力民族复兴。(提出观点)晚清重臣张之洞在科举中夺得探花入仕为官,但在那个政治昏暗的年代,他没有和贪官奸吏同流合污,而是积极推进洋务运动。
他外争国家利益却奉守对内的“三不争”,不争名,不争利,不争文人闲气。正是内心的高
格让他留名青史。西北新疆那排屹立的左氏柳至今仍在向人们诉说当年左宗棠带领湘军收复
失地的动人政事。(事例论据)左宗棠为收失地不惜与李鸿章翻脸,带棺进发。若不是其内心
那分特殊的报国情怀,是什么推动一位老人晚年还要在马背上征战呢?
2.“名言+观点+事例+分析”式
这种构段方式的思路是:先引用名人名言,然后或结合观点对名言进行诠注,或直接提
出观点,中间叙述事例,最后进行分析。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引用名言)而我要说,少年心中有梦,中国才
有梦,中国梦才能实现。(提出观点)翻开历史画卷,从古至今,凡是圆梦之人,在一定程度
上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发展。徐悲鸿种下画画的梦,收获一幅幅精美的油画;莫言
种下写作的梦,得到的是文学经典作品与人们的赞扬;袁隆平播下杂交水稻的梦,获得潜心
研究带来的巨大成果。他们的梦实现了,也推进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事例论据)作为青少年,
我们更应该心中有梦,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奋斗。(意义分析)
3.“观点+诠注+事例+分析”式
这种构段方式的思路是: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对观点进行诠注,中间叙述事例,最
后进行分析。
我们需要破茧而飞,在生活的阳光中吸取养分。(提出观点)其实破茧并不困难,只要我
们正视自己所处的环境,勇于接受自己的命运。可惜有太多的人用一生追寻破茧的哲学,却
被窒息在茧中。(简要说理)苏格拉底甘饮毒酒,尼采神经错乱,海德格尔身败名裂,毕达哥
拉斯执着于戒律而被杀,大哲学家们总在试图寻找生命的意义,想走出纷繁生活的牢笼,撞
得头破血流而乐此不疲。可他们脱离了生活本身,追求的思想太深太玄太空,恰恰束缚了他
们的心。(事例论据)这就如中国传统的所谓虚静恬淡、逍遥无为的“审美人生”,这其实是
孱弱、萎缩、封闭的,是对本应担当的命运的逃避,逃避者必然囚禁于自身。(意义分析)
4.“观点+引言+事例+分析”式
这种构段方式的思路是: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引用名言对观点进行阐述,中间叙述
事例,最后进行分析作结。
美的气质表现在内在美并非苟且胡说。(提出观点)华罗庚说过:“如果一个华丽的外表
下是一颗丑恶的心,那么这个人无论长得如何国色天香,美丽动人,也会让人厌恶。”此语
就向我们昭示了内在美的魅力所在。(引用名言)抱起小悦悦的陈贤妹,扶起重伤者的刁娜,
为乘客着想,深受重伤停稳巴士的司机吴斌,他们所举所动在当今社会引起了强烈的震撼。
(事例论据)是什么让他们如此被世人赞誉?是他们的内在美,是他们美的气质。(意义分析)
5.“事例+分析+观点”式
这种构段方式的思路是:先叙述事例,然后对事例进行分析,最后在分析中提出自己的
观点。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就是一个淡泊宁静的人。为了攻克“歌德巴赫猜想”,他毕生沉浸在自己的数学王国,宠辱不惊,视名利同陌路。而被誉为“文化昆仑”、“学界泰斗”的钱钟
书先生,则更是淡泊宁静得令人肃然。记者采访,他回避;为他录像,他谢绝;中央电视台
《东方之子》的编辑们曾想尽办法,但他坚决不同意上镜。至于这个会那个会的邀请,他也
从不给面子,把全部心血和精力都倾注在心爱的事业上。(事例论据)正是因为他们拥有着常
人难及的淡泊宁静的胸襟,才能在自己从事的学术领域内取得常人难以企及的骄人成绩。(意
义分析)可见,淡泊宁静是人们拒绝诱惑取得成绩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得出观点)
议论文的论证段,既要遵循标准段的写作规范,也要注意灵活运用,把规范与灵活结合
起来,不同的段落采用稍有不同的变式,就会使文章于规范中见灵动,于严谨中见变化,写
出结构谨严而又有条不紊的议论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勇敢是一种基于自尊的意识而发展成的能力。 ——拿破仑
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是功成名就那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
战,以勇敢迈向意志那天。——福楼拜
人生道路上,坎坎坷坷,风雨莫测,这些困境需要靠你的勇敢去战胜。或许你会觉得很
艰难,但当经历艰难再回首往事的时候,你会发现,生活一直都掌握在你手中。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
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提示】 三则材料都围绕“勇敢”展开,可以锁定材料的话题是“勇敢”,然后根据
材料的提示,第一则侧重讲“勇敢”是一种能力;第二则侧重讲“勇敢”是一种“挑战”;
第三则侧重强调“困难需要你的勇敢去战胜”,强调的是勇敢的意义。由此构建作文框架思
路即可。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年仅 4 岁,从未上过幼儿园,一年中跟着父母徒步旅行,吃野菜、睡帐篷,每天步行十
多公里,号称“中国最小背包客”的雯雯最近爆红网络。据悉,雯雯从一岁多就开始跟随父
母徒步旅行,目前已经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尽管雯雯父亲潘先生“虎爸式教肓”引起争议,
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这点困难,跟她将来人生中要面对的挑战比起来,不算什
么。现在的小孩生活太安逸了,得让他们吃吃苦,才会懂得珍惜,学会独立”,“我们想通
过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很多时候,不是小孩子不能,而是大人不给他们机会”。
对于这件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提示】 这道题表面看是一个事件,实际中间有两个对立的观点,可按多则材料作文
处理。从肯定的角度,可立意如下:经过磨难才能更好地成长;创造机会,激发潜能;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从生活中学习;等等。从否定的角度,可立意如下,揠苗助长式教育
不可取;教育要遵循规律;切莫以爱之名行害之实;等等。从辩证的角度,可立意如下:合
适的才是最好的,凡事要适度。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①当我们悠久的信仰崩塌消亡之时,当古老的社会柱石一根又一根倾倒之时,群体的势
力便成为唯一无可匹敌的力量,而且它的声势还会不断壮大。它可以让一个守财奴变得挥霍
无度,把怀疑论者改造成信徒,把老实人变成罪犯,把懦夫变成豪杰。
②“微”时代的人们逐渐习惯于获取碎片化的信息,很多人的思考往往止步于思想火花
的产生;面对数量巨大的碎片化信息,缺乏整合信息以获得全面认识的能力,选择简单的非
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极易表现出强烈支持或强烈反对的情绪。
以上两则文字,一定引起你些许的触动了吧?请坐在考场的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字迹工整;不要抄袭,不得套作。
【提示】 首先要理解材料的意思:“让一个守财奴变得挥霍无度,把怀疑论者改造成
信徒,把老实人变成罪犯,把懦夫变成豪杰”“缺乏整合信息以获得全面认识的能力”等可
知,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缺少批判性的思考,也就是反思能力。我们应该养成批判性思维,
不盲从、不迷信权威,对信息抱有怀疑、求真的态度,要做出经得住考验的结论或观点。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逛庙会、看表演、品小吃……近年春节,邯郸人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红红火火的庙会
了。庙会现场张灯结彩、游人如织。除了有能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糖瓜儿、吹糖人、皮影戏、
舞龙舞狮等,还有全国各地的小吃和邯郸本地的大型祭祀活动,让人们在祥和欢乐的节日氛
围中,感受到浓浓的民俗文化气息。并且,邯郸的庙会不止一家:赵王欢乐谷、香草湖、启
乐小镇、滏东美食林广场、广府古城、七步沟……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庙会热”。
对邯郸“庙会热”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
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
【提示】 试题属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立意参考:①持赞赏态度:带来了商机,庙会
经济升温,不仅给参加的商贩、举办方带来了很大的收益,而且挑起了邯郸春节假日经济的
大梁;迎合了群众精神生活的需求,让他们在春节期间享受了民俗文化带来的幸福,丰富了
市民的节日生活;促进了传统民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给了那些坚持守护民俗文化的人一个
机会、一丝鼓励。②持否定态度:过于看重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彰显;面
对商机,盲目跟风;缺乏创意,庙会内容单一乏味,特色不明显。辩证看待亦可。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中国诗词大会》在春节期间热播后,获得冠军的学生武亦姝获得了
“古典才女”的美誉。然而,思想界随即引发了背诵古诗词是否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的争论。
一些评论者认为机械的背诗比的不过是记忆力。与一个人的古诗鉴赏能力无关。更有学者犀利地指出:少年人,背个诗词算什么本事?说这本质上是一场记忆力大比拼,是高考模式的
可悲延伸,是对青少年的误导。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提示】 本题属于材料作文。首先应该理解材料内容,《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中国
国学热,热爱者有之,唏嘘者有之,艳羡者有之,批判者有之。材料中一些评论者、学者的
观点也合理。但是我们要明白,一档电视节目容量有限,不大可能具备普及传统文化的能力。
记忆力是基础,其他的各种能力都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在传统文化长期式微的背景下,这
是需要呵护的。背诗也是需要下苦功夫的,不盲目追随同龄人聚集的潮流,这本身就是一种
非常可敬的举动。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前不久,世界经合组织公布了最新的国际学生能力测试结果,“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
行业的学生比例”中国只有 16.8%,不及成员国 24.5%的均值,更不及发达国家的 38%。
记者随机以“长大后想做什么”调查身边的 8 个孩子。除了 1 个一年级孩子表示愿意当
工程师外,其他的则希望成为明星、企业家、设计师、咖啡师等。
对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孙云晓忧心忡忡:“科学技术职业对年轻人的吸引
力已大不如前,这是一个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严重问题。”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职业选择主要受到内心的召唤、社会引导和社会评价等几个主要方
面的影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提示】 解读此则材料,应抓住人物的言行,从中提取关键信息, “将来期望进入科学
相关行业的学生比例”中国只有 16.8%,不及成员国 24.5%的均值,更不及发达国家的
38%。“科学技术职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这是一个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严重问
题。” 分析其背后蕴含的社会、人生层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