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鄂东南七校联盟考试--为人当如水(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不喜欢,厌恶), 故
几(接近)于道。
2.《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不
如)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3.《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为长者折枝(指像攀摘树枝之类的简单事情),语人曰:
‘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4《庄子·秋水》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认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
我之谓也。
学校举行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活动,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以上四则材料,你对
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以高一年级学生代表身份,写一篇国旗下讲话发
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审题评析
1.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立意①为人应默默无闻做贡献,不争名利,直面困难挫折②即使身处灾厄,也要勇于担
当,不争名利
2.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
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立意:对待金钱要有正确的态度。安贫乐道,富而好礼。
3.为年长者按摩肢体(一说向老者折腰行鞠躬礼,一说替长者攀摘树枝),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的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
仁政主张。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
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
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立意:①遇事无论难易,要主动去做②莫以事小而不为
4.听到了许多道理,就认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庄子·秋水》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
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
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
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
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
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译文: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 ,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直流的水畅通无阻,
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在这个情况下河伯高兴地自得其乐,认为天下一
切美景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伯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
见大海的尽头。在这个时候河伯转变了原来欣然自得的表情,面对海神若仰首慨叹道:“有
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况且
我曾听说有人认为孔子的见闻浅陋,伯夷的道义微不足道,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
的广阔无边,我如果不是来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有学识的人所讥笑。”
北海神若说:“对井里的青蛙不能够与它沟通讨论关于大海的事情,是因为井口局
限了它的眼界;夏天的虫子不能够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因为它被生存的时令所限制;
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道理的问题,是因为他的眼界受着教养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流出来,看到大海后,才知道你的不足,这就可以与你谈论道理了。
立意:①位置局限眼界,时令限制话题,见识束缚教养②认识自我认识世界非常重要。③
不可盲目自信,要保持谦卑之态。
一、议论段结构模式
1.段落的组成因素:分论点句、材料句、阐释句
(1)分论点句:一般是一个简洁的陈述句,要鲜明准确。
(2)材料句:①点例与面例,②正例与反例,③事实论据与理论论据。
(3)阐释句:分析分论点和论据,方法包括阐释内涵、探因究果、运用假设等。
2.段落的写作思路
起始层:提出本段的论题或论点。(分论点)
展开层:提供论据,对论据进行分析,对论点进行论证。(论据、议论)
终结层:由展开部分引出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结论)
(1)分论点句+材料句+阐释句+(结论句)
(2)分论点句+阐释句+材料句+阐释句+(结论句)
(3)理论论据+议论+事实论据+议论(或事实论据+议论+理论论据+议论)
(4)正例+议论+反例+议论(或反例+议论+正例+议论)
1)分论点句+材料句+阐释句+(结论句) A100 班 王雁《自谦为犁,耕耘青春》
不自谦,则难逃自骄自矜之祸。(分论点)
君可见,唐朝士大夫等人嘲讽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只因拘囿于“位卑则足
羞,官盛则近谀”之狭隘见解。最后自己的才学没有长进,而致使韩昌黎发出“师道之不
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的感叹。君可见,清朝统治者自视天朝上国,不愿虚心学
习国外科学技术,自满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结果坚船利炮攻破国门,八国联军洗劫圆
明园。脚下是众多生灵的尸体,耳边是不绝如缕的哀吟。(材料句)这一切无不昭示着不自
谦,则无论个人还是国家都难逃自骄自矜之祸。(阐释句)
2)分论点句+阐释句+材料句+阐释句+(结论句)①通山一中 焦莎莎《敢为才知能》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一定要敢为。(分论点句)
我们要有敢为的勇气。很多事,空想难以做到。如果不做,我们也不知道是否能做好。
(阐释句)刘邦从一介莽夫成为开国皇帝汉高祖,马云由寂寂无名的穷小子成为阿里巴巴
总裁,屠呦呦由无人知晓到获得诺贝尔奖骤得大名,谁都不知道他们会成功。(材料句)他
们勇敢地踏出第一步,敢为,才能拨开“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惘,获得“柳暗花明又一
村”的欣喜。(阐释句)当代青年,不要让你的人生因不为而充满遗憾,大到选择自己的人
生道路,小到做一道题。只有敢为,才能回顾无憾,才能前行无悔,才能收获成功。(结论
句)
②A102 班 刘航《为所能之事》
为所能之事,自有进一寸的欢喜。(分论点句)
凡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历从不会到会,再到精通的过程。如果一开始就自己设限,
推托说自己不能做。连自己会做的事情都不做,那么就不要好高骛远谈什么大目标了。只
要将自己能做的事情安分地做好,便能做更多的事,最终能做成大事。(阐释句)独臂篮球
少年张家城一直坚持篮球梦,不因残疾而说自己不能,而是敢为,勇为,最终能做到扣篮
灌篮无一不精。(材料句)如此敢为,不设限,在未来的道路上定然有所突破,不为残疾奴
役。(阐释句)由此观之,为所能之事,定可成就辉煌传奇。(结论句)
3)理论论据+议论+事实论据+议论(或事实论据+议论+理论论据+议论)
①A102 班 宋彦君 《学水之不争,悟成功之道》
学水之不争,甘处人之所恶。(分论点句)
顾城曾言:“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理论论据)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只要为人民
服务,都可美如神。(阐释句)“最美快递员”汪勇在抗疫期间,专职接送医务人员上下班,
为其运送物品。在人所恶的疫情中,尽管面临患病的危险,他毅然坚持了这一选择,无论
生死,不计回报。(事实论据)如汪勇一般的小人物,就如水一般不争功名,默默奉献。(阐
释句)不争如水,处人之所恶,自可天光云影共徘徊。(结论句)
②廖鹏《为人当如水,淡泊有担当》
同学们,为人当如水,善利万物,自有天光云影共徘徊。(分论点句)
奥黛丽 赫本曾言:“当你逐渐长大,你会发现你有两只手,一只手用来帮助别人,一只手用来帮助自己。”(理论论据)为人当如水,善利万物,勇于担当。(阐释句)你看,明星韩
红热心公益,成立韩红基金会,在疫情期间,她倾尽家财捐款捐资直达武汉。你看,香港
明星古天乐年轻时曾误入歧途入狱,后来他洗心革面热心公益,捐赠多所古天乐希望小学。
(事实论据)他们,虽有明星光环,但赚钱盈利却不为满足口腹之欲,而是用自己的双手
给他人以温暖。他们是娱乐圈不争不抢的典范,淡泊名利而勇于担当,自有天光云影共徘
徊。(阐释句)
4)正例+议论+反例+议论(或反例+议论+正例+议论)
廖鹏《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自知者明。自知者如鲍叔方能发现别人亮点,才不至有刚愎自用之憾。(分论点句)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灵魂发问引人深思。处在鲍叔之位,如果对自己没有清醒的
认知,刚愎自用,发现不了管仲的治国才能,恐怕齐桓公难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之功。
所以只有先自知之明,才能有知人之智。刘邦就有自知之明,他自知运筹帷幄不如张良,
安国抚民不如萧何,行军打仗不如韩信,但他能将这三杰收之麾下,自知与知人配合无垠,
终开创汉朝之基业。(正例+议论)
而反观荆轲,明知要等友人上路,刺杀秦王的几率才大一些。而在太子丹的催促下就贸
然上路。且对自己的剑术预估过高,陶渊明曾感叹“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此外,秦
武阳毕竟没见多大世面,荆轲还需要帮他打掩护。由此观之,荆轲可谓既无自知之明,又
无知人之智,失败也就在所难免。(反例+议论)
二、议论段用例法
(1)当你拥有两个事例时——用同构叠加法或正反对比法。
①同构叠加法
示例: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释义:同构叠加法——两个事例性质相同,并列在一起,共同证明一个道理。
①王雁《自谦为犁,耕耘青春》
不自谦,则难逃自骄自矜之祸。(分论点)
君可见,唐朝士大夫等人嘲讽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只因拘囿于“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之狭隘见解。最后自己的才学没有长进,而致使韩昌黎发出“师道之不
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的感叹。君可见,清朝统治者自视天朝上国,不愿虚心学
习国外科学技术,自满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结果坚船利炮攻破国门,八国联军洗劫圆
明园。脚下是众多生灵的尸体,耳边是不绝如缕的哀吟。(材料句)这一切无不昭示着不自
谦,则无论个人还是国家都难逃自骄自矜之祸。(阐释句)
②廖鹏《为人当如水,淡泊有担当》
同学们,为人当如水,和谁争都不屑,自有姹紫嫣红开遍。
英国诗人兰德曾言:“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为人当如水,不争名利。君可
见,国士无双的钟南山告诫他人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在第一时间坐高铁奔赴武汉。获得举
国赞誉,他却淡然一句道:“我不过是一个看病的大夫。”君可见,有人想采访因《围城》
而享誉全国的钱钟书,钱钟书却断然拒绝,只因他不想为名利困扰。他们,如深流静水,
不争名,不夺利,默默做好自己的事情,自有姹紫嫣红开遍。
②正反对比法
示例: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
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
释义:正反对比法——两个事例性质相反,并列对举,对比突出一个道理。
廖鹏《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自知者明。自知者如鲍叔方能发现别人亮点,才不至有刚愎自用之憾。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灵魂发问引人深思。处在鲍叔之位,如果对自己没有清醒的
认知,刚愎自用,发现不了管仲的治国才能,恐怕齐桓公难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之功。
所以只有先自知之明,才能有知人之智。刘邦就有自知之明,他自知运筹帷幄不如张良,
安国抚民不如萧何,行军打仗不如韩信,但他能将这三杰收之麾下,自知与知人配合无垠,
终开创汉朝之基业。
而反观荆轲,明知要等友人上路,刺杀秦王的几率才大一些。而在太子丹的催促下就贸
然上路。且对自己的剑术预估过高,陶渊明曾感叹“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此外,秦
武阳毕竟没见多大世面,荆轲还需要帮他打掩护。由此观之,荆轲可谓既无自知之明,又无知人之智,失败也就在所难免。
(2)当你拥有三个以上事例时——用排引组合法。
示例: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
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
释义:排引组合法——将排比名人事例和引用诗文名句巧妙叠加在一起,共同证明某个道
理。
①通山一中 焦莎莎《敢为才知能》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一定要敢为。(分论点句)
我们要有敢为的勇气。很多事,空想难以做到。如果不做,我们也不知道是否能做好。
(阐释句)刘邦从一介莽夫成为开国皇帝汉高祖,马云由寂寂无名的穷小子成为阿里巴巴
总裁,屠呦呦由无人知晓到获得诺贝尔奖骤得大名,谁都不知道他们会成功。(材料句)他
们勇敢地踏出第一步,敢为,才能拨开“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惘,获得“柳暗花明又一
村”的欣喜。(阐释句)当代青年,不要让你的人生因不为而充满遗憾,大到选择自己的人
生道路,小到做一道题。只有敢为,才能回顾无憾,才能前行无悔,才能收获成功。(结论
句)
②廖鹏《为人当如水,淡泊有担当》
同学们,为人当如水,处人之所恶,自有进一寸的欢喜。
胡适曾言:“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不管是科学研究还是人文探
索都需要直面困难的百折不挠。看,屠呦呦青蒿一握,水二升,为攻克疟疾潜心研究几十
载,获得诺贝尔奖却不独占功劳。感,敦煌女儿樊锦诗笃志保护敦煌文化遗产,几十年的
韶华均固守在黄沙漫漫的敦煌,却无怨无悔。触,南开大学教授叶嘉莹“书生报国成何计,
难忘诗骚李杜魂”,她经历家人的一一离去,孑然一身,却一直在致力于推广古诗词教育,
让诗心萌芽吐蕊,矢志不渝。她们,均为柔婉若水的女子,在名利面前不争不抢,在人生
的灾厄、环境的恶劣面前没有缴械投降,进一寸自有进一寸的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