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人民日报,学会写标准议论文
1、生逢其时,重任在肩
人民日报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
键时期,而青年身处其中,每天都在见证历史。【首段呼应题目中的“生逢其
时”。】
今天的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这个段首句,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
句,思路清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
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然而,【“然而”一词,引起
辩证分析,全面地看问题,值得考生学习。】“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目
标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未来的中国发展,取决于今
天青年的奋斗,而对于这一代的青年来说,摆在面前的,既是个人的人生际遇,
又是宏大的时代机遇。【本段从“为什么”的角度,论证为什么青年重任在肩。】
抓住时代的机遇,就要求年轻人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同民族的命运
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最需要自己的地方披荆斩棘、乘风破浪。每一代的青年都在
历史的坐标上直面时代的考验,树立远大理想,才能保持前行定力。面对列强的
欺侮,从五四运动的理想到嘉兴南湖的红船,那时青年为救亡与图存呼喊奔走;
面对技术的封锁,无数青年为了“两弹一星”身赴戈壁大漠,隐姓埋名、上下求
索,争取民族的自立与自强;面对发展的差距,改革开放的大幕一经开启,日新
月异的建设热潮里青年是最活跃的身影,见证着国家一步步迈向繁荣与富强。一
代又一代的青年胸膛里,跳动的始终是一颗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本段从
“怎么做”的角度,展开论证。本段的段首句就是分论点一;本段事例丰富,由
昔到今,富有感染力。】 抓住时代的机遇,意味着年轻人要敢于迎难而上,善于化危为机。志不求易
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每一个发展的危机中都孕育着新机,青年应善于在变局中
劈波斩浪闯出新局。在疫情防控中,在汛情最严峻的时候,我们看到许多年轻人
义无反顾奔赴一线的身影:他们是医护人员,是党员干部,是人民解放军指战员,
是武警官兵,是公安干警,是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是社区工作者,是公益志愿
者……他们中有的人要直面生与死的考验,有的人在承担艰巨繁重的任务。艰苦
的磨砺是一代人最好的成人礼,曾经很多人以为他们还只是“父母的孩子”,可
他们在这些“大考”面前脱掉了稚气,成为年轻的脊梁。如果要问今天的青年是
否堪当大任,那么他们用行动做出的证明,给了人们最大的底气。【本段从“怎
么做”的角度,展开论证。本段的段首句就是分论点二,主要选取疫情中青年的
素材。】
抓住时代的机遇,意味着年轻人要脚踏实地,用奋斗去努力创造幸福。“幸
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
的。新时代青年要把奋斗作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脚踏实地、知行合一,以青春
之我、奋斗之我,书写勇于创新、艰苦创业的答卷。青年科技工作者应努力在基
础研究、重大项目、重点工程中刻苦攻关,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高校毕业生要合理规划职业生涯,踊跃到基层、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
功立业。值得注意的是,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青年要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
态度,塑造苦干实干的务实作风,依靠辛勤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本
段从“怎么做”的角度,展开论证。本段的段首句就是分论点三,主要选青年的
奋斗事例。】
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青年是面向未来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
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今天的青年既是追梦者,也将是圆梦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取决于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时间与历史将选择站在奋进
者一边。【结尾段言简意赅,金句层出,值得背诵记忆!】
2、多管齐下,有力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光明网
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
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
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
我们敲响了警钟。【概述事件背景。】
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
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采取出台相关文
件、开展“光盘行动”等措施,大力整治浪费之风。“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
改观,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但是,【“但是”
一词,体现了作者的辩证思维,全面地看问题,值得考生学习。】一些地方的餐
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有的甚至非常严重。要多管齐下,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推
动全社会深入推进制止餐饮浪费工作。【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加强餐饮节约宣传教育。【从“怎么做”的角度论证,分论点一:加强宣传,
弘扬传统。】加强相关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于我国人口多、耕地少、水资源短
缺、粮食安全压力大的认识,增强粮食安全危机意识。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
约、戒奢克俭的优良传统,引导人们践行绿色生活、抵制餐饮浪费。可以结合不
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推动餐饮节约理念进家庭、进机关、
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加强不良消费习惯改变。【从“怎么做”的角度论证,分论点二:改变不良
消费习惯。】大力倡导合理、健康的饮食文化,推动餐饮消费习惯从“吃剩有余”
“顿顿有余”向“杜绝浪费,够吃就好”转变。大力开展“光盘行动”,鼓励顾
客点半份菜, 及时提醒顾客就餐完毕时将剩余饭菜打包带走, 破除讲排场、比阔气
等不良风气。针对宴席浪费较为严重的现象,餐饮企业在提供宴席服务时,既要
尊重顾客消费需求、又要体现绿色生活方式要求,科学设计菜单或套餐,合理安
排宴席流程和餐台数量,切实提升餐品和服务质量,引导顾客理性定餐、合理消
费。严禁餐饮企业借提供套餐服务的方式推销过量的宴席,切实减少食品浪费。 加强餐饮法规制度约束。【从“怎么做”的角度论证,分论点三:加强法规
约束。】法规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严明的法规制度是制
止餐饮浪费的根本之策。餐饮业协会要健全“厉行勤俭节约 反对餐饮浪费”的标
准,提升餐饮企业绿色发展的水平,引导餐饮企业主动学习、适应、引领绿色发
展理念和服务方式。加强立法约束,以法规形式规范餐饮消费行为,禁止餐饮经
营者设置最低消费,在醒目位置张贴节约标识,贯彻节约用餐、文明用餐标准,
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消除中国式“剩宴”,最大限度减少餐饮浪费。
加强餐饮消费督促检查。【从“怎么做”的角度论证,分论点四:加强督促
检查。】针对在宴席、自助餐、机关食堂等场合浪费的问题,注重运用各种社会
力量进行监督,对那些陋习不改,依旧讲排场、比阔气,造成餐饮浪费严重的单
位和个人,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批评曝光,形成强大舆论压力。各地要做好对行业
协会和餐饮企业的指导工作,建立督导、检查和考核机制,加大督查和考核工作
力度,深入餐饮企业进行专项检查和督导,确保制止餐饮浪费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向秋)
3、加强立法,以刚性制度约束制止餐饮浪费
人民网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作出重要指示时,这样指出。他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
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
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本段概述事件背景。】
民以食为天。作为一个餐饮大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一直是中国人的骄傲。
然而,在餐饮业高度发达的今天,食物浪费问题愈发凸显。【“然而”一词,体
现了辩证思维,全面地看问题。】数据显示,2018 年全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
为 93 克每人每餐,浪费率为 11.7%。2013 年至 2015 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 1700 万至 1800 万吨,相当于 3000 万到 5000 万人一年的
口粮。如此巨大的食物浪费,令人痛心。居安思危,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
但对粮食安全始终要有危机意识,特别是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
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遏制餐饮浪费,迫在眉睫。【本段论证“遏制餐饮浪费”
的紧迫性。运用精准的数字,让论证更有说服力!】
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多次强调要
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开展“光盘行动”到印发《关于厉行节
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提出要杜绝公务活动用餐浪费、推进单位食堂节俭用
餐等,“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
为得到有效遏制。但客观来说,一些地方餐饮浪费行为仍然存在,部分领域浪费
现象禁而难绝。尤其是在饭店、企事业机关和学校食堂等重灾区,米饭整碗倒掉、
菜肴只动了几口,类似场景天天上演。【本段论证“遏制餐饮浪费”的艰巨性。
虽然多次出台文件,但是现实中的浪费依然很突出;引起下文论证分析“为何食
物浪费现象屡禁不止”。】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古就有对食物的敬畏,但
为何食物浪费现象屡禁不止?中央三令五申、各级也都出台文件,但为何落实起
来仍困难重重?原因是多样的。现实中,一些人出于虚荣心、爱面子、讲排场,
婚宴接待、商务宴请时“只有剩下很多饭菜,才能显出主人的热情,否则就会让
宾客感觉不真诚”。有的人缺乏节约意识和科学膳食观念,对粮食浪费行为不以
为然,甚至觉得理所应当。除此之外,缺乏约束性措施和惩戒机制,也造成了管
理缺位,监管者只能口头上倡导,对浪费行为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制止。【本
段分析“食物浪费现象屡禁不止”的各种原因,从而引起了下文的“怎么做”。】
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粮
食浪费的危害性、在行动上采取更有力举措、在落实上下大力气。既要以立法建
立刚性约束、督促习惯于浪费食物者改正,更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浪费可耻、节
约为荣的氛围,以崇德守规使人们回归餐桌理性和文明。【本段从“怎么做”的
角度,论证如何制止粮食浪费。】 不久前,联合国发表《 2020 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预警全世界
将 迎 来 50 年 来 最 严 重 的 粮 食 危 机 。 报 告 指 出 , 受 新 冠 疫 情 和 全 球 性 蝗 灾 的 影 响 ,
今年 25 个国家面临严重饥饿风险,将有 6.9 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对于一个拥有 14
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坚持一手狠抓粮食生产,一手狠抓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无
论面对什么情况,我们都有底气将自己的饭碗端牢。
4、“开学第一课”如何走心?
(题目即论点。采用疑问句,引人深思。)
广州日报
“大家都要更努力,更上进。我们的年轻人,不仅要对自己有要求,还要有
追求,要争气。不仅要有热情,还要有激情。”8 月 31 日,在开
学典礼上,钟南山以校友身份如此寄语学子。这是全国大中小学及幼儿园迎来秋
季开学的一个缩影。在经历疫情下的特殊暑假之后,全国各级各类近 3 亿学生将
错峰回归校园。
从日前已经进行的开学典礼看,勤俭节约、战“疫”和抗洪都成为了“开学
第一课”的热点。(由“钟南山在开学典礼上寄语学子”的新闻引
出“开学第一课”的话题。)
邀请“白衣战士”走上三尺讲台,在很多地方成为“开学第一课”的必备课
程。北京市昌平区上苑中心小学邀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护士孙靖雅讲述“我的抗
疫故事”。北京市平谷区平谷中学则邀请北京安贞医院的急诊科护士王岩和首都
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王美玉展开宣讲。为什么要在开学之际再次聚焦战
“疫”?因为战“疫”已经成了一座精神宝库。在课堂上集体回顾战“疫”,既
是对国情国策的一次认知升华,也是对人生使命的一次沉浸式体悟。从中,同学
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一代人的担当,很自然地会反观自身,树立起理想,激发出力
量。(“开学第一课”走心做法一:邀请“白衣战士”讲抗疫故事,让同学们树
立理想,激发力量。)
与此同理,抗洪也是开学第一课的理想题材。尤其在刚刚经历过特大洪水的
地方,抗洪更容易引起共鸣,触发共情。今年 7 月初,安徽黄山歙县遭遇了“50
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歙县第二中学正是在今年高考中受影响的考点之一。当时,
武警官兵和民兵在县城的主要道路上为考生们连夜架浮桥、在考点周边为考生们
撑雨伞,一幕幕感人的瞬间打动了很多考生和家长,也触动了学校的老师们。把
这些真实故事写入课件,把这个不寻常的“高考季”讲给其他年级,同学们便能
从中重温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的伟大壮举,奠定立身做人的扎实基石。(“开学
第一课”走心做法二:讲抗洪故事,让同学们重温伟大壮举,奠定立身做人的基
石。)
也有不少学校把“一粒米”的故事作为“开学第一课”的重要内容。广阔的
田野,随风起伏的稻穗,让湖南郴州桂阳县仁义中心学校的学生静下心来,细细
琢磨从育苗到收获的知识与技能。当“开学第一课”越契合日常生产生活的场景,
孩子们就会越容易进入“渴求知识”的状态,老师们也越容易把动手实践的“活
知识”融入其中。(“开学第一课”走心做法三:讲好“一粒米”的故事,让孩
子们渴求并接受“活知识”。)
当然,“开学第一课”若要走心,最重要的就是抛开“应试教育”的固定套
路,不拘一格地唤醒、点亮孩子们心中的理想和志气。正如马云在一次“开学第
一课”上所说的:幼儿园重点是“种下种子”,小学要培养价值观;初中要培养
纪律性;高中一定要培养对未来的兴趣;大学才是建立正式的知识结构,开始追
求人生的道理。(总结全文,照应题目,深情呼吁:“开学第一课”若要走心,
需不拘一格地唤醒、点亮孩子们心中的理想和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