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数学教辅分男女--因材施教还是性别歧视? 阅读写作导写练
加入VIP免费下载

阅读与写作:数学教辅分男女--因材施教还是性别歧视? 阅读写作导写练

ID:353294

大小:111.71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9-18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阅读与写作:数学教辅分男女--因材施教还是性别歧视? 阅读写作导写练 导语: 日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男生女生学数学”系列教辅材料,引起轩然大波。 毋庸置疑,当前社会舆论确实存在将性别差异与数学学习挂钩的争论,但这并无科学依据。 一些研究结论也语焉不详,难以令人信服。“男生女生学数学”教辅书的出版强化了学科学 习的性别差异,误导学生产生刻板的性别认识,从而影响性别平等意识与学习态度,违背 了现代学校教育的宗旨。不难看出,借突出学科的性别差异来大肆炒作是商家惯用的伎俩, 我们要擦亮眼睛,谨防被骗。 数学教辅分男女生版不过是营销套路 (题目即观点,揭露本质。) ①近日,某高校出版社因一套数学教辅被推上风口浪尖。这套数学教辅分男女生版, 男生学蓝版,女生学红版。如此策划,按照出版社说法,是基于大数据分析进行的精心编 排和设计,旨在使“男女生发挥各自优势,帮助男女生根据实际情况找出数学学习的薄弱 环节、为学习进步找到突破口”。 (开篇叙述某高校出版社因一套数学教辅分男女生版而引发争论。) ②男女之间当然存在生物性上的差异。比如,有研究基于大样本的扫描表明,男女特 定脑区的大小和连通性存在差别,譬如海马体等。但是,这种生物学上的差异是否显著到 影响数学学习这种思维活动?为该套教辅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背书”的专家指出,在高端 的数学学习这一块,男生优势明显;而在普通难度的学习中,却各有千秋。不过,这种“一 家之言”在现有的相关研究中,属于少数派。 (少数派认为,男女之间生物性上的差异显著影响数学学习这种思维活动。) ③多数派的研究表明,只有极其少数的男性和女性个体具有所谓典型的“男性”或“女 性”大脑,其余的大多数人都处于居中状态。换句话说,在谁学数学更有优势这件事上, 性别因素几乎没啥权重。如果非要论差异的话,在同一性别内部的差异似乎要大过两性之 间的差异。有媒体援引数学教师的评论指出,不论男女,只要方法得当、肯下功夫,都能学好。听到数学专业一位研究员的一句揶揄,估计你也会会心一笑——“高考前,只有‘算 数’,谈不上‘数学’,分啥男女”。 (多数派认为,男女之间生物性上的差异在数学学习优势上的影响几乎可忽略不计。) ④“在高端的数学学习这一块,男生优势明显”这句话的潜台词其实就是,男生比女 生聪明。它和女生适合学文科、男生适合学理科,男性适合做管理类工作、女性适合做服 务类工作等说法的内在逻辑和本质是一样的。我们现今对“女性”观念的认知,也是一系 列社会建构的结果,其中就包括以上那些陈词滥调的传播。现实中,但凡有女性在传统上 由男性占主导的领域拔得头筹、取得丰硕成果,都会在舆论场上引起热议。可以说,女性 刻板印象有多陈旧和坚固,呈现的舆论反弹就有多猛烈。 ⑤很多人应该都还记得,在去年的中文互联网世界中,有一场对《海的女儿》《灰姑娘》 等经典童话中陈旧性别观念的公共讨论及批判。当具有性别平等意识的家长都在费心琢磨 如何对孩子进行平权教育时,一家高校出版社竟然通过涉嫌性别歧视的出版计划和营销策 划,这也是此事舆论声量较高的原因之一。其中,有质疑、有愤怒、有失望。性别差异当 然可以讨论,但不该作为营销的噱头。营销当然没有原罪,但不该违背社会发展大趋势。 (对“女性”观念的认知是一系列社会建构的结果,其中就包括一些有关男女性别歧视的 陈词滥调的传播。) ⑥在诸多讨论中,不少人担忧刻板印象威胁会影响到女生对自我的认知和预期管理, 但一个被忽略的事实是,这种性别标准同样会对男性构成压迫。因为,性别歧视从来都不 是只关乎女性的问题。据报道,近日,该数学教辅的出版方发声明称,因引发争议,已终 止该图书的出版。对于营销界来说,这不过是反面教材中又多了一个“经典案例”,但由此 开启的对性别观念等相关议题的讨论,不应终止。 (期待呼吁:对性别观念等相关议题的讨论,不应终止。) 来源:2020 年 08 月 24 日 光明日报 【时代警语】 换句话说,在谁学数学更有优势这件事上,性别因素几乎没啥权重。如果非要论差异 的话,在同一性别内部的差异似乎要大过两性之间的差异。【思维串联】 【考点精练】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 处不超过 15 字。 多数派的研究表明,只有极其少数的男性和女性个体具有所谓典型的“男性”或“女 性”大脑, (1) 。换句话说,在谁学数学更有优势这件事上, (2) 。如果非要论差异的话,在同一性别内部的差异似乎要大过两性之间的差 异。有媒体援引数学教师的评论指出,不论男女,只要方法得当、肯下功夫,都能学好。 听到数学专业一位研究员的一句揶揄,估计你也会会心一笑——“高考前,只有‘算数’, 谈不上‘数学’,分啥男女”。 ……我们现今对“女性”观念的认知,也是一系列社会建构的结果,其中就包括以上 那些陈词滥调的传播。现实中,但凡有女性在传统上由男性占主导的领域拔得头筹、取得 丰硕成果,都会在舆论场上引起热议。可以说,女性刻板印象有多陈旧和坚固, (3) 。 2.读写一体化训练 (开放性试题)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是否遭遇过性别歧视?请联系社会生活和个人经历,谈谈你的看 法和思考,不少于 300 字。 【相关链接】 数学教辅分男女,“科学施教”是个伪命题“男生用蓝版,女生用红版”,8 月中旬,华东师大出版社推出“男生女生学数学”系 列书籍。该书前言称“一般来说,男生做难题更有优势”,引发争议,并被指涉嫌性别歧视。8 月 19 日,该出版社发布声明,决定终止出版此书。 面对质疑,教材编撰和出版一方给出了不少解释,诸如“大数据分析”、《性别与数学 教育》等。在他们看来,如此差异是为了“科学施教”。然而,有一线教师表示,男、女学 生在学习数学方面,没有任何天然的优劣势。 或许,该系列书籍的编撰和出版人员主观上没有刻意歧视女性的想法,但是在客观上 却造成了打击女性的现实。要知道,几十年前我们就在争取男女同工同酬,几十年后却出 现了男女数学同考不同题,简直荒唐。而且,此类书籍的出现,极易对学生产生误导。 举个例子,看到“男生做难题更有优势”的告知,那些数学成绩确实不怎么好的女生 恐怕就更没了信心,如果因此放弃对“难题”的探索和攻坚,可能就影响了成绩。然而现 实中,女生数学考高分甚至满分的并不在少数。 这种教材似乎忽略了一个大前提:高考是不分男女的。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是坐 在同一个考场,答着同一张试卷,没有题目难易上的区分。高考之所以如此设置,也就是 认可男女在智力上不存在确切的差异,在教育上也是平等的。 这和体育测试上的男女分开,完全不可“同类而语”。因为体育上的分列,以男性和女 性身体条件上的天然差异为前提。但是在智力上,没有科学研究表明男性优于女性,具体 到数学方面,更没有类似的定论。 相反,近年来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女孩有了平等的受教育权和充足的教育 资源,越发呈现出女生成绩赶超男生的现象。在国外,前些年,格拉斯哥与密苏里大学也 曾针对 15 岁青少年,做过一个覆盖样本数量超过 150 万人的跨国调查,发现超过 70%的国 家存在女学霸现象,并且无论在数学、阅读还是科学素养方面,女孩儿的学业表现都优于 男孩。 这类现象和研究,虽然不能说明女性在智力方面或者学习方面绝对优于男性,但至少 告诉我们,还有不一样的现象及其研究需要被看见。很多时候,下意识地判断存在一定的 偏见。实际上,此事并不是孤立事件。去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发放的一卫生手册里写着“女 生喜欢的男生什么样”等问题,也被指存在性别歧视。男女平权本就任重道远,又为何要 在教科书中公然认定性别差异,宣扬歧视言语。 回归此事,在没有明显的差异和科学的定论前,对男生女生进行分别教育的做法,不 仅仅是道德意义上的不妥当,还有可能是科学意义上的不合适。也正因此,类似的做法和 想法还是要积极修正,不仅要“停止出版”,更需要遏止偏见。 来源:2020 年 08 月 21 日 光明网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