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分餐不分情,公筷心连心(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作文写作:分餐不分情,公筷心连心(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

ID:353295

大小:22.7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9-18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作文写作:分餐不分情,公筷心连心(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蒋文明同学一家三世同堂,其乐融融,但也经常会出现观念分歧。一天,大家围坐一 起吃火锅,文明建议妈妈:“我们不应该使用大锅,应该使用小火锅和公筷,避免传染病 毒细菌。”爸爸听到后对文明说:“一家人围着一个大锅吃才热闹。”妈妈也应和爸爸:“是 呀,分开吃显得多生分。还是大锅儿吧。”奶奶笑着对文明说:“明明,你嫌弃我们老了? 你爸小时候我还嚼碎东西喂给你爸呢,你爸这不也没生病吗!”这时边吃饭边看电视的爷 爷招呼大家,“你们快来看,中央台正在播放这方面的节目,建议大家以此次疫情为契机, 循序渐进地推行公筷制或分餐制。还有专家建议将公筷制、分餐制纳入公共卫生管理视野, 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场餐桌革命呢。” 假如你是蒋文明,你准备怎样劝说亲人响应国家呼吁实行公筷和分餐呢?请你以“蒋 文明”的身份,在奶奶、爸爸和妈妈中选择一个角色给他(她)写一封信,说明你的观点。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命题方向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健康生活:珍爱生命、自我管理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中蒋文明同学一家三世同堂,围坐一起吃火锅,为避免传染 病毒细菌,文明提出使用小火锅和公筷的建议。爸爸、妈妈、奶奶分别提出各自的理由拒绝使用公筷和实行分餐制。考生要从这一情境出发联想思考,做出理性判断,在不影响亲 情的前提下说服对方使用公筷和实行分餐制。材料中还有一个情境就是边吃饭边看电视的 爷爷招呼大家看中央台播放的关于推行公筷制或分餐制的节目,这也是审题立意的重要依 据。 2.典型任务的限制。“假如你是蒋文明”“请你以‘蒋文明’的身份”,限定了写作者的 身份;“在奶奶、爸爸和妈妈中选择一个角色”,限定了写信对象;“给他(她)写一封 信”,限定了文章体式;“你准备怎样劝说亲人响应国家呼吁实行公筷和分餐呢”,限定了 文章内容和主题;“说明你的观点”,限定了文体为议论文。 3.价值判断的限制。根据题目的任务设定和题目中所提电视台关于分餐制的建议,蒋 文明的建议是非常正确的,而其他三人则对公筷和分餐制存有误解。爸爸拒绝分餐,是为 了热闹而未考虑健康问题;妈妈是担心生分而未考虑健康问题;奶奶则认为是孙子“嫌弃 我们老了”,并指出爸爸小时候还嚼碎为他,也没生病的事实。考生在选出写信对象后,应 该表明自己的观点,并指出对方的误解在哪里,达到使家人明白“分餐不分情,文明伴我 行”这一事实的目的。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考生可以“在奶奶、爸爸和妈妈中选择一个角色”给他(她)写信, 选择的对象不同,相应的观点也会不同,如针对“不热闹”“显得生分”“嫌我老了”等来 思辨。写作对象与角度不同,论证的侧重点就不同。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针对“不热闹”“显得生分” “嫌我老了”等角度,任选其一,自由灵活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与收信人坦诚交流, 帮助对方正确理解使用公筷和实行分餐制的好处。另外,实行公筷制和分餐制是国家的新 政策,一些人不能理解和支持也是正常的现象,可以引发相关思考,可列举正反事例,拓 展写作内容。比如专家建议,可以是钟南山的建议,也可以是李兰娟或者张文宏的建议。 比如,共餐制可能带来感染,如疫情期间有因为共餐导致“一人确诊,4000 人隔离”等的 例子,考生可以拿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解题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任务指向价值观考查,引导考生面对生活事件、社会 现象提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增强责任担当、珍爱生命、自我管理的意识。题 目以劝说亲人响应国家呼吁实行公筷制和分餐制为写作任务,考生都有话可说、有感可言。 材料中三位家人虽都反对使用公筷和实行分餐制,但每个人的理由是不同的,考生在解决 问题时要有针对性地阐述,做到有的放矢,切中要害,分析问题既到位又不一概而论。考 生既是在写作,也是在思考社会现象、国家政策、人文情怀、责任担当的问题。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响应国家号召,公筷分餐更文明。 2.分餐讲文明,健康伴我行。 3.分餐不分情,公筷心连心。 4.餐桌革命——公筷分餐更有爱。 5.公筷不减情,分餐不分爱。 …… 偏题立意: 1.要明理,多学习。(未准确抓取核心信息,重心偏离) 2.抗战疫情,团结一心。(泛化议论,只强调如何科学防范疫情,没有抓住任务,立意 走偏) 3.文明是一场革命。(扩大外延,忽略使用公筷和实行分餐制这一主要问题) 4.亲情在我心。(过于强调亲情,没有针对性,忽略使用公筷和实行分餐制这一主要问 题) …… 范文展示一 分开餐与筷,不分家与情 亲爱的奶奶: 您好!我是您最疼爱的孙子文明,前些天我们一家人聚餐吃火锅,谈到了使用公筷和实行分餐制的问题。作为最希望您身体健康、生活安泰的孩子,我想告诉您,请您使用公 筷和实行分餐制。 奶奶,您当时说是怕我嫌弃您老了,其实并没有。乐有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人 有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为人的立身之本,我怎能忘 却您对我的养育与教导?我真心孝敬您,还怕做不到位呢! 时代不同,时代进步;病毒不同,病毒“进步”。爸爸小时候生活的环境与如今大相径 庭。随着科技的不断纵深发展,生态问题层出不穷。许多我们之前从未见过的病毒与疾病 纷纷出现,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健康。时代在发展,我们的饮食方式也应紧跟其步伐,分餐 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您和他人健康的措施,决不是亲情分离的理由。 健康是构成幸福欢乐的重要因素。我们常说,儿女满堂,承欢膝下是天伦之乐,那么 儿女健康不更是乐上之乐吗?张文宏医生就曾在《开学第一课》中提议道,要使用公筷、 实行分餐制度。筷子、盘子、勺子是分开了,但一张家庭的大圆桌从未分开;蔬菜、蛋肉、 豆奶是分开了,但一颗颗眷恋家庭的心从未分开。只有身体无恙,我们才能把酒言欢;只 有生活安康,我们才能享同堂乐;只有平安无忧,我们才能共叙畅情。 并且,使用公筷与实行分餐制的最大受益群体便是您和爷爷。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 减弱,免疫力也比较低,在病毒面前着实算不上铁壁铜墙。使用公筷与实行分餐制,不仅 能使你们免受病毒的侵扰,而且与他人分餐时也不必考虑他人是否为病毒携带者,可安心 就餐,更能愉悦地享受美食和亲情。 最后,奶奶您作为长辈,经历了上世纪的脊髓灰质炎、本世纪初的非典疫情,更能懂 得健康对于生命的重要性,也能更加明白家人无恙对家庭亲情的巨大意义。如今国家正推 行餐桌革命,我们应毫不犹豫地加入这支代表着文明与进步的大军,正如您为我起的名字 ——文明,它承载着您对我、对社会的美好祝愿,也希望您与爷爷在老年群体中引领文明 的新风尚。 筷与餐已分,家与情犹在。愿我们体无恙,永相伴! 此致 祝安 您的孩子:文明2020 年 9 月 3 日 点评一 文章题目点明事件,亮出观点,言简意赅。开头以情动人,拉近祖孙之间的关系,同 时为下文化解“嫌我老”的问题做铺垫。主体部分语言流畅,整散结合,情感真切。最后 首尾呼应,美好愿景,情怀毕现。 范文展示二 用餐之分,文明之聚 亲爱的爸爸: 您好! 之前我们一家人关于是否使用公筷和实行分餐制的分歧,让我有很深的感触。我认为, 餐桌上的“分”,是更文明、更平安的“聚”,我们应推行这场“餐桌革命”。 用餐之分,是健康平安的要求。爸爸,您记得对门李叔叔临行前的嘱托吗?身着白衣 的医护人员冲锋陷阵,与疫情殊死搏斗,建起了密不透风的防疫安全网,我们又怎么能在 后方出现纰漏呢?李叔叔春节出征,放弃团圆的机会,就是希望他的家人、他的朋友乃至 更多的人,能健康平安地团聚呀!我们若不以为意,依旧不注重餐桌卫生,不仅是对自己 身体的不负责,不也是辜负了前线英雄们的血汗吗?我们在这场疫情防卫战中,能守好后 方的健康就是最大的贡献,是我们该坚守的本分。 并且,用餐之分并不代表着亲情的疏远和气氛的不热闹,而是更好团聚的另一种表达。 我们总是把实际的距离与心的距离混为一谈,可在重大卫生事件发生时,才明白爱是 桥梁,与距离无关。疫情期间居家隔离,有的人只身一人,有的家分居两地,但他们并无 怨言。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门内门外,是志愿者与独居老人心灵的交流;车上车 下,是出租车司机与急救物资中心的齐心协力……隔开距离,不隔离爱,这是中国人民的 大爱。 相比之下,若我们想“图个热闹”而放弃了餐桌卫生,恐怕就有些违背公共卫生的要 求了。因此,使用公筷和实行分餐制势在必行,我们必须马上行动。 另外,爸爸您还记得,您给我取“文明”这个名字的含义吗?这两个字,不仅是寄予在我身上的期待,更是对社会、国家的愿景。 用餐之分,也是文明社会的必需。“人类走出石器时代,并不是因为石头不够用了”, 同样,我们推行餐桌革命,也是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我国是一个有着 14 亿人口的大国, 盘踞东方的同时,也遭受着不一般的狂风暴雨。这次疫情是一次契机,打开了人们对公共 卫生乃至社会文明的思考——文明社会的生命力,需要人们用生活起居的文明之水浇灌, 用餐之分正是其一。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要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携起手来补齐公共卫生文明上的 短板,才能营造一个更温馨平安的团聚氛围,让整个国家更好地相聚。 爸爸,使用公筷和实行分餐制远比我们所想的影响深远。既然我们的亲情永不分割, 为何不更科学地团聚呢? 此致 祝安好 您的儿子:文明 2020 年 9 月 3 日 点评二 本文观点明确,标题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正文开头在紧扣材料主题、点明文章中心 后,用“用餐之分”引出主体部分的三层次或三分论:用餐之分,是健康平安的要求;用 餐之分,是更好团聚的另一种表达;用餐之分,也是文明社会的必须。全文从“抗疫”“人 情”“社会文明”三个角度论证,构成递进式结构。文章善用整散句式,语言较有气势,情 理兼顾,论证说理有力度,增强了可读性。书信格式整齐规范。 范文展示三 分餐不生分,亲情愈醇厚亲爱的妈妈: 展信佳! 最近吃火锅时听您说,分开吃显得一家人生分。诚然,缺乏那种“一锅饭大家吃”的 情愫,公筷分餐略显寂寞和死板。但是,仔细思索一下,公筷分餐不仅卫生,而且丝毫没 有阻碍亲情的传递,我们依旧可以聊天、玩笑。所以,书信一封,儿子想和您说,公筷分 餐不生分,温暖亲情愈醇厚。 妈妈,不知您是否还记得那天吃火锅时,爷爷叫我们看电视新闻,中央台建议大家以 此次疫情为契机,循序渐进地推行公筷制或分餐制。还有专家建议将公筷制、分餐制纳入 公共卫生管理视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场餐桌革命。节目在最后向观众展示了几个事例, 其中沈阳的王先生同他的好友刘先生在外吃饭。由于刘先生用自己的筷子给王先生夹了一 块肉,最终很不幸,两人都患病住院,原因就在于刘先生已感染了新冠病毒。我还忘不了 那时您看到这个报道时的震惊。是的,写到这儿,我想您大概都回忆起来了吧,那一桩桩 惨象,那一幕幕揪心的画面。所以说,国家呼吁实行公筷和分餐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当然 也要积极响应啊! 妈妈,我知道您和爸爸小的时候都是在一家人吃一锅饭中成长起来的,可能也没人因 此生病。但是,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时间不仅给了人类进步的空间,也使病毒细菌 不断进化。为什么人类的医疗水平不断进步,新型疾病却层出不穷?科学家们所想象预料 的“超级病毒”并非空中楼阁,不切实际,而卫生问题仍然是世界难题。 “病从口入”的俗语,想必您并不陌生。此前肆无忌惮的新冠病毒到现在依然没有彻 底消除,一部分人却放松警惕大搞聚会,尤其吃饭时不使用公筷和实行分餐制而最终被感 染。警钟长鸣,国家推行餐桌革命的目的不正在于规范公共卫生、保证人类健康吗?所以, 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了家人的健康,我们要大力支持国家的分餐制和公筷制。 当然,我知道您担忧分开吃显得一家人生分、不温暖。但是,一双公筷不照样可以为 别人夹菜吗?我们的互动不会因为小火锅和公筷而被限制。在分开用餐后,我们不依旧可 以说说笑笑、尽情聊天儿吗?公筷制、分餐制并不是设置了一道屏障,将我们隔离开,切 断我们的牵挂。亲情,山川异域无法断开,更何况我们还在一张餐桌上呢。我们的心彼此 紧密牵连,无法分离。而我们的亲情,更会因为公筷、分餐的保障而更加醇厚、浓郁。所以您大可放心,不必再为分开显得生分而担忧拒绝公筷和分餐制,放心大胆地接受并回应 国家的呼吁吧! 妈妈,从我儿时您就教导我要重视家人亲情,您也教导我要注意卫生,而公筷分餐恰 好把两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所以让我们一家人积极响应国家的公筷制、分餐制吧! 此致 祝安好 您的儿子:文明 2020 年 9 月 3 日 点评三 本文观点明确,情感饱满。标题采用对称式,既指出问题关键,又亮明文章观点,妙 笔生花,先声夺人。全文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妈妈的爱,与妈妈进行着如流水般的亲切交流, 从分餐是否生分到共吃被感染的惨烈事实,表明政策需求;从过去“大锅吃”到现在“病 从口入”,指出“超级病毒”的危害,不可不防;再到即使分餐吃,公筷依然可以将彼此相 连,彰显温暖亲情醇厚。结尾更是与妈妈拉近关系,从妈妈育儿的角度,给出合理的解决 方案。文章没有激情高语,没有机械说教,有的只是一腔情怀,轻言微语引人思考,使人 在不经意间认同作者观点,代入感强,可读性强。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