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我们仨》,在人世沉浮中捡拾温暖
《我们仨》
01
情节概括
该书讲述了一个单纯温馨的家庭几十年平淡无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作者
杨绛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以及一家三口
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
作品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杨绛老年时的一个梦境,以“锺书大概是记着‘我’
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拉开全文序幕。
第二部分,杨绛用梦境的形式完整地记录了这一“万里长梦”,讲述了一家三口在人生
最后阶段相依为命的深刻情感,回忆了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先后离去的过程。
第三部分杨绛采用回忆录的写法,从生活里的每一件小事下笔,记录了自 1935 年伉俪
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 1998 年女儿与钱先生相继逝世,这个家庭鲜为
人知的坎坷历程
02推荐理由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晚年创作的散文集,全书九万字,包含 52 幅插图。作者以简
洁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温馨的家庭里一家三口共同度过的快乐单纯生活,也回忆了先后离她
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以及那些艰难岁月里的爱与痛。这本书首次出版于 2003
年 7 月。
《我们仨》自始至终彰显着近代中国社会与文化此起彼伏之中的知识分子人文情怀:
一是挚爱亲情的浓墨抒发;二是爱国情操的本然流露;三是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宁和凸现。
作品用朴实的语言和生活化的态度,向读者讲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只有家,才是最
好的港湾。该书从女性视角出发,以平实而细腻的语言,揭示了一个善良美好的家庭世界,
深刻地表达出作者对亲人的深深不舍。
03
经典名句
1、从今往后,咱们只有死别,再无生离。——杨绛 《我们仨》
2、他发愿说:“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杨绛 《我们仨》
3、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杨绛
《我们仨》
4、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
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杨绛 《我
们仨》
5、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杨绛 《我们仨》
6、愿变成一块石头,守望着我已经看不见的小船。——杨绛 《我们仨》
7、我使劲咽住,但是我使的劲儿太大,满腔热泪把胸口挣裂了。——杨绛 《我们仨》
8、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幸
福的生活”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杨绛 《我们仨》
9、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
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杨绛 《我们仨》
10、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杨绛 《我们仨》
11、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杨绛 《我们仨》
12、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杨绛 《我们仨》
13、一个人二十不狂没志气,三十犹狂是无识妄人。——杨绛 《我们仨》
14、我们读书,总是从一本书的最高境界来欣赏和品评。我们使绳子,总是从最薄弱
的一段来断定绳子的质量。坐冷板凳的呆子,待人不妨像读书般读;政治家或企业家等也
许得把人当作绳子使用。——杨绛 《我们仨》
15、如果可以。希望你留下,我离开。自私也好,任性也罢,不过不想独自在这儿了。
——杨绛 《我们仨》
04
关于作者
杨绛(1911—2016),原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作家、翻译家、学者。
1932 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肄业。
杨绛 1935 年赴英法留学,1938 年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外语
系任教。1952 年调入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作品:《洗澡》《干校六记》《将饮茶》《我们仨》《称心如意》等。译作:《唐·吉诃
德》《小癞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