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袁隆平号召年轻人从事农业”为何上了热搜? 阅读写作导写练
导语:
前段时间,袁隆平院士刚刚度过了 90 岁生日。在接受采访时,他提到了自己的两个梦
想,“禾下乘凉”的水稻高产梦和“覆盖全球”的造福世界梦。他说:“现代农业不是过去
的农业,现代农业是个高科技的农业,不是脸朝黄土背朝天,都是机械化、电气化、智能
化的农业。”袁隆平表示,青年农民是国家的希望,现代农业研究需要更多的知识青年。因
此,这位新晋“90 后”深情呼吁:让更多“90 后”年轻人投身农业,用知识与汗水服务基
层,在一线广阔的舞台书写青春!
袁隆平为何呼吁更多年轻人从事农业
(题目点明论题,引人思考。)
①9 月 7 日,2020 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在北京启动。活动期间的一场直播中,
杂交水稻之父、新晋“90 后”袁隆平院士深情呼吁更多“90 后”年轻人投身农业。袁隆平
表示,青年农民是国家的希望,现代农业研究需要更多的知识青年。(开篇由袁隆平的呼吁
引出现代农业研究需要更多知识青年的话题。)
②年轻人为何不愿从事农业?为何要呼吁年轻人从事农业?这成为袁隆平之问,也是
袁隆平之愿。作为一位与农业打了一辈子交道,并为中国农业做出过杰出贡献的老一辈科
学家,袁隆平院士的深情呼吁中,既有对年轻一代的殷殷期待,更多的则是对中国农业现
状和发展趋势的一种深刻洞察。
③不了解农业,对农业的认知可能还存有刻板印象。但其实正如袁隆平所说,“现代农
业不是过去的农业,现代农业是个高科技的农业,不是脸朝黄土背朝天,都是机械化、电
气化、智能化的农业”。从手工劳作到智能化的技术演进,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产业形
态升级,农业提供了大量高科技含量的就业岗位,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和知识青年投身其
中,在这片广阔的天地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④农业是古老的行业,也是年轻的行业。古老是因为,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一个国家
的根基,越是发达的国家,农业生产水平也越高。年轻则是因为,随着 5G、人工智能、大
数据等最近科技成果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整个产业模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智慧科技赋能传统农业,同时也涌现出许多富有朝气的“超级新农人”。(现实性分析。“袁
隆平之愿”产生的背景:现代农业是高科技农业;产业模式已发生巨变;智慧科技赋能传
统农业,涌现出许多富有朝气的“超级新农人”。)
⑤为何要呼吁年轻人从事农业?现代农业已经打通了行业壁垒,产业结构和行业生态
已经发生巨变。因此需要一场观念革新,逐渐改变以往的那种单一的传统生产和管理模式,
大量引进综合型年轻人才,才能适应这种变化,从而使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再度唤发青
春和活力。
⑥参加直播的陕西平利县“多多农园”带头人王秀梅,通过直播带货,将农民们的产
品卖到了养生茶类目好评榜的第一位。像王秀梅这样的年轻创业者不在少数,她们在实现
人生价值的同时,也为农村脱贫致富闯出了一条新路。在直播中,王秀梅也说,正是受袁
隆平影响,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利用电商帮助当地老乡卖茶脱贫。(“袁隆平之愿”产生
的原因一:现代农业已经打通了行业壁垒,产业结构和行业生态已经发生巨变。)
⑦为何要呼吁年轻人从事农业?还因为年轻人有思想,有冲劲,勇于尝试,他们吸纳
知识能力更强,也更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
⑧据媒体报道,山东济宁的周晴晴也是一名 90 后年轻人。她原本是一名工作在北京的
城市“白领”,但为了实现父亲的蘑菇梦,她回到老家当起了“菌二代”。在创业过程中,
她经历过产品滞销的困境,也遭遇过一年亏损 600 万的挫折,但年轻人输得起,更有愈挫
愈勇的自信和勇气,她及时调整战略,重点创建珍稀食用菌基因库项目,终于摆脱困境,
开发出全国首创的高产栽培技术,实现产量翻番,全国各地的菌农都纷纷向她取经。(“袁
隆平之愿”产生的原因二:年轻人有思想,有冲劲,勇于尝试。)
⑨这些生动的案例,都清晰地回答了“为何要呼吁年轻人从事农业”的袁隆平之问。
农业需要年轻人来注入活力和创新力,年轻人也需要拓展自己的职业选项,到农业和农村
这个越来越绚丽的舞台上去创造价价值,放飞梦想。(总结全文,号召呼吁。)
来源:2020-09-08 光明网
【时代警语】
从手工劳作到智能化的技术演进,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产业形态升级,农业提供
了大量高科技含量的就业岗位,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和知识青年投身其中,在这片广阔的天地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思维串联】
【考点精练】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20 字。
农业是古老的行业,也是年轻的行业。古老是因为, (1) ,农业是一个国家
的根基,越是发达的国家,农业生产水平也越高。 (2) ,随着 5G、人工智能、
大数据等最近科技成果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3) 。智慧科技赋
能传统农业,同时也涌现出许多富有朝气的“超级新农人”。
2.读写一体化训练 (开放性试题)
身为杂交水稻之父,让更多年轻人投身农业,是 90 岁袁老的新梦想。“重农固本,是
安民之基。”站在更高视野看,袁老的这一呼吁用心良苦。对此,你有什么想法?请写一篇
不少于 300 字的文章。
【相关链接】
袁老 90 岁的生日愿望,你听懂了吗?
9 月 7 日,迎来 90 岁生日的袁隆平院士在一场直播中显得有些激动。这位笑称自己正
式从“80 后”变为“90 后”的老人,深情呼吁道:“我希望更多青年从事现代农业。现代
农业是高科技的农业,不是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希望广大知识青年投身农业研究!”
这一天,2020 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在北京启动。袁隆平院士通过视频方式参
与的活动,是由农业农村部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拼多多共同举办的首场大型直播。
这位新晋“90 后”的呼吁,首先想要改变的就是年轻人对传统务农方式的刻板印象。
在不少人眼中,农业生活还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式的繁累场景。而这位数十年
坚持不懈地在农业科学耕耘的老人,却对这一领域翻天覆地的变化深有感触。在机械化生产和高科技赋能之下,轻触屏幕即可启动无人插秧机,神速的收割机将人
们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中解放出来,有关秧苗长势、土壤肥力和空气湿度等关键
信息也可通过智能设备进行测算。智慧农业正在成为现实,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未来,最
需要的是年轻人的知识、技术与活力。在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政策扶持下,年轻人选择回乡
务农也是大有可为。
知农爱农的青年研究人员,可以从袁隆平老人的手中接棒,把论文写在土地上,让农
业研究紧贴地气,真正造福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熟谙物联网、自动化、智能化等先进科
技的“技术咖”们,也能够在广阔的农田之上一展身手,抢滩智慧农业的蓝海。商业嗅觉
敏锐的创业新秀们,完全可以循着“互联网+农业”的运营逻辑,发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
通过电商直播等营销方式,把当地的核桃、杂粮、中药材等精品物产推广出去,帮助当地
乡亲们实现脱贫致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加大中央和地方财
政“三农”投入力度,强化对“三农”信贷的货币、财税、监管政策正向激励,适度扩大
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部署稳妥扩大农村普惠金融改革试点等。这些政策利好,解决了年
轻人创业初始期启动资金不足的难题,为他们立志扎根乡村提供了含金量很高的一股推力。
而青年人才在外培养的灵活思维与专业技能,又能够有效地反哺乡村,带领农业乘风破浪。
除了发展前景,宜人的乡村居住环境也会成为吸引年轻人返乡的重要因素。以往,许
多年轻人之所以离开农村,进入城市生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后者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各
类社会资源更为丰富。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改水、改厕、改灶逐渐普及,乡村
文明建设蓬勃发展,农村的宜居环境体现出越来越强烈的吸引力。
近几年,李子柒等博主的大火,也说明了质朴纯真的田园生活正在成为吸引青年群体
的新风尚。乡村生活没有固定的范式,当河流逐渐清澈,空气愈加清新,居住空间更为美
观,乡村生活方式正在被年轻人重新定义。类似莫干山等地因地制宜,以全新思路进行开
发改造的尝试,也在探索着乡村发展的不同可能。
中国的农业发展不仅可以后继有人,而且应当能够人才辈出。“青年农民是国家的希望,
现代农业研究需要更多的知识青年。”在袁隆平老人的殷切期待之中,蕴含着全新的发展机遇和光明的行业前景。
来源:2020-09-08《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