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每逢佳节倍思“新”(2021 年高考作文范文)
每逢佳节倍思“新”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深入开展“我们的
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
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使其有益的文化价值深度嵌入百姓生活。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社会现实,写一篇演讲稿,讲给全校同学听。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 字。
各位同学:
大家好!
我是高三年级的学生孙开皇。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每逢佳节倍思“新”》,请注意,
我这里使用的词语是“新旧”的“新”——《每逢佳节倍思“新”》。
作为〇〇后的一代人,我们既过着西方传来的节日,也过着中国传统的佳节。但是不知
何时开始,在一些人心目中逐步形成了节日的鄙视链,好像西方节日更加时尚,甚至高贵,
而中国节日却变得落伍、低端。其实,这是一种严重的节日偏见。
我们并不反对中国人过西方的节日,但是我们需要明白的是,那毕竟是舶来品,我们拿
来的多是皮毛。在没有文化背景的前提下,我们过的只是一个热闹。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就不
同。它们与我们的文化互为表里,它们的精神应当深度嵌入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日常生活。
比如春节。大年初一给长辈拜年,这是中国人传递孝悌观念的重要时刻。春节期间走亲
访友,这是中国人沟通情感的重要方法。新年中邻里相见互道“恭喜发财”,这是构建和谐友善民风民俗的重要依托。一个节日,从小的方面说,它为提供人们娱乐休闲;从大的方面
说,它几乎承载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我们的节日,承载着
优秀的传统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我们的节日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所以,传统节日的传
承势在必行。
当然,节日的传承只是第一步。我们还需要赋予传统节日新的内涵,新的文化内涵。这
就是我把标题定为“倍思新”的原因。我们今天的生活与传统文化的生存环境相去甚远。这
也是很多年轻人不喜欢过中国节日的原因。其实,我们的节日内涵已经在悄悄地改变。就拿
七夕节来说,媒体不是已经把它定义为中国的“情人节”吗?遗憾的是它仍然被冠以“情人
节”这个西方的标签,这种宣传未能体现出中国人自己的文化特色。清明节内涵的丰富就具
备了我们自己的文化特点,比如,在清明节中我们为烈士扫墓,缅怀先烈凭吊英雄。这是我
们红色革命文化节日化的一种表现,值得大力宣扬!
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被给予了法定假期,这是国家振兴传统节日的重要表现。在
复兴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传统节日现代化、时尚化的使者。电视春
晚代替了毫无休止的鞭炮,手机红包代替了舌尖上的浪费,我们每一个人都融入到了这些传
统节日的新时尚之中。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在座的同学,一定会有人成为传统节日新
时尚的创造者。
让我们高举振兴传统节日的大旗,在复兴传统文化的大道上高歌猛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