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高考作文预测训练“被改变”解析(附文体详解及范文精评)
2020 年 7 月 7 日,习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他说在抗击新冠肺炎
疫情的严峻斗争中,这届毕业生经受了磨练、收获了成长,也体会到了“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
难者进”的道理。
诚然,人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改变自己以应对外面的世界,但很多时候我们会被社会或大自
然的各种事件改变,而被改变不一定是坏事。
班级召开班会课,围绕“被改变”话题展开讨论。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发言
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
本题是“哲理思辨类"材料作文。材料由两部分组成,首先由具体的事件引发“志不求易者成,
事不避难者进”的道理,实为“被改变”的核心价值。而第二部分则指出"被改变"现象的普遍存
在性。由此可见,本题体现出理性思辨的色彩,要求我们写作时应当围绕关键词“被改变"。
材料指出,“我们会被社会或大自然的各种事件改变”。其中,“被“字尤为重要,即这些
改变是受外力推动而产生的,或者是受他人影响或牵制而发生的。那么在动笔前,我们应该思考,
是什么外部事物无形地改变着我们?而我们在外部世界的推动下发生了什么改变?这些改变是好
是坏?产生“被改变“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对于外部世界这种无形的改变力量,我们应秉持何种态度?在议论文写作中应表现出诸如此
类的思考,凸显哲理思辨色彩。而如果选择写记叙文,则可着笔于自己“被改变“的人生具体经
历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同时可以以小见大,谈谈自己对“被改变“这一现象的认识。
写作角度
1.肯定“被改变“的合理性。从个人角度或社会层面展开,谈一谈“被改变"的现象,肯定其
对个人、他人乃至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2.对"被改变的现象持批判态度。主要分析普遍存在的被改变“现象对个人乃至社会的危害,
并思考如何改变这种发展趋势。
3.持辩证思考的态度。一方面肯定“被改变“的合理性,一方面分析其成因或弊端,譬如当
“被改变"成为大势所趋,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个人情感或认识的缺失,亦或是社会风气使然。此外,
还可以给出面对这一普遍现象应当“怎么办“的建议。
4.辨析“改变”与"被改变",为"被改变″的情况框定范围。思考如何规避"被改变”现象的
不良影响,让“被改变”走上合理正确的道路。
5.叙述被改变"的经历,讲清前因后果,在文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以及阐明在"被改变”过
程中所产生的思考。
范文一(附点评)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文/恒梦
同学们好:
卢照邻曾有诗言:“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无论是曾经的改朝换代还是现在的
科技发展,改变一直伴随我们漫游在时光的长河中。唯有坚定自己的信念,方能不在时代的风浪
中迷失自我。
无畏前路漫漫,无惧踽踽独行。
正如鲁迅所说:“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有时拒绝被改变正像逆水行舟,稳坐
钓鱼的小船需要有不畏惧孤独的决心与信念。不在珠箔漂灯中丧失初心,只愿东篱把酒安然田园,
这是陶潜一生中拒绝被改变的人生信条;不愿接受美国救济苟活余生,宁愿怀拥爱国热血饿死家
中,这是朱自清坚守原则的执着信念;坚持学业有成回国效力,而非异国他乡深造成才,这是钱
学森舍小家为大国的勇敢担当。漫漫长夜,踽踽独行,是他们内心深处的点点微光,照亮了他们
不被改变的赤子之心。
但行件件好事,莫问茫茫前程。
《晋书·宣帝纪》有言:“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巍巍华夏正处于大
展宏图之时,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今国家最正确的诜择。国情不同,文化各异,这决定了我们不能任凭其他国家的选择而使自己独特的方向被改变。正如那时很少有人能
预料到百年前的东亚病夫如今已蜕变为苏醒巨龙,也许没有人能预测中国的未来将会是什么模样。
但唯有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做出对人民最有利的决定,才能使我国的未来之路,充满荣光。
不流于大潮,不骛于虚声。
时代的车轮在缓缓行进,如何独具薏眼,去芜存精,正成为今之青年需要思考的问题。当今"
娱乐至死"的浪潮席卷着我们的视野,真正应该受到称颂的科研工作者却少有人问津;杂交水稻之
父袁隆平今日如此高龄,却因拥有大面积房产而遭到一些网友诟病;受人追捧的小鲜肉趋向精致
化、女性化,令有人不禁反讽:“少年娘则中国娘。"这难道不应令人深思吗?少年一代是国家未
来栋梁,他们的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树立,更应以辩证的思想来面对当今发生的种种事情,保有清
醒的头脑,方能不让自己被错误的事物所改变。
心中有坚守,眼底有光芒。任沧海桑田千帆过尽,守倔强本心不随波逐流。任凭风浪起,稳
坐钓鱼船。这才是我们一代青年应该秉持的坚定信仰。
点评:本文标题富有文采且巧妙扣题,首段便引用了诗句,概述当下“被改变”的社会现状,
从而引出中心论点。在正文论述部分,作者又巧妙设置了骈句,引出分论点,环环相扣。首选,
既引用了鲁迅先生的话作为道理论据,又辅以陶潜、朱自清、钱学森等事实论据支撑分论点,表
达形式多样,既可窥见作者的知识储备,也可感受到其扎实的语言功底。随后作者更进一层,“与
光合二为、化为俗世的尘土一般,随着时代的变化来施展自己的才能,温和的光芒与尘土一样不
张扬,顺应时势,屈伸舒缓,敛鳞藏翼蓄志待时,随时关注风云变幻,"再度引用警句进行阐述,
把眼光置于国家发展。紧接着,作者再度以新青年的角度展开思考,层层递进,探讨当下时代青
年应如何避免不利的“被改变情况。末尾处又巧妙化用习大大的名言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再度点题,呼应题目,重申论点。
本文结构清晰严谨,语言流畅优美,立意深刻悠远,充分的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使文章具备
说服力,值得借鉴学习!
范文二(附点评)
变与不变
文/梓风世界一直在变,变得那么快,让人猝不及防。即使如此,若你想改变,也是可以的。
在如今这世道,人心百态,物变其能。变是必然,不变的是本心。外形所化的,一直在变。
如此,这个变就有二变了。是被动变?还是主动变?我所主张的即是主动变。是我要,所以我变。
而不是无奈被动而改变。
倪萍说过一句话。“如果你不想倒,别人推都推不倒,如果你想倒,根本不用别人推就倒了。"
对的。这个想不想倒完全取决于自己,而不是别人。若是自己想改变,不用任何人来教你,你自
然而然会主动去改变。只有自己想,自己诚心愿意去改变,才是最重要的。“物竞天择,胜者存。"
我变是因为我想变,我变是因为想更强,我变是我心之所愿。
“人会变,很正常。世界在变,人若不变,就会被淘汰。”别害怕改变,变是为了更优秀。
变是为了有资格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现在人的素质为什么会普遍有所提高?那,是因为观念的
改变,教学思想的改变。促使人类变而进步。现在科技发达。源于何呢?是源于改变与创新。若
是古代那闭关锁国的政策不改变,何以有今日之辉煌?正因为有那变,才有今日科技的蒸蒸日上。
变之所该变。变主要是题材转变及绘画语言的拓展和深入。跟着时代的步伐,不落后,不落
伍。绘画写人生百态,趋于不断进步。绘画大家应是如此。
不该变的是本心。纪力绘画是如此。对绘画始终怀有赤子之情。"少年学画时期,张惠民老师
嘱其从骷髅写生着手,认真钻研一下人的头部结构。无法得到石膏骷髅像的纪力在不得已的情况
下,曾在夜晚钻进乱坟岗,偷偷捡拾了一个真骷髅。回家后将这个骷髅摆放在自己床前的桌子上,
认真观摩和描摹,而这一摆就摆了十多年。“绘画创作以来,他吏是将全部身心投入到绘画创作
中,透过他在这一年多所创作的近三百幅的作品,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绘画对于现在的他而言,
已不仅仅是一种兴趣,而是其人生情怀的寄托和后半生安身立命之所在。纪力对绘画始终不逾越
初心。因爱绘画,而作画。
纪力:“在变与不变中寻找自我。”我们应该不断去改变,充实自我。不变应是原有初心。
我们应主动变,在变中寻求进步。不迫于改变,执求于本心,不该变的,永不屈服。
人是应该变,变是为了成长成更好的自己。处人待事的真诚经久不变的信念,还有颗感恩的
心,这些是人之初的性本善。这些闪亮的善良之光不应该变。
点评:文章题目简明,表明习作主要阐述“变”与“不变”的辨证关系。作者开宗明义,点
明“变”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并肯定了主动改变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在正文论述部分,作者也能巧妙引用道理论据、事实论据支撑自己的观点,既阐明了何为“该变”,何为“不该变”,又从
个人发展的角度纵深议论,给出“怎么办”的建议,思考深刻。结尾处总结文章观点,彰显正能
量。
总体而言,本文不失为一篇思路严谨、语言优美的议论文,然其不足之处在于,写作时没有
围绕材料中的关键词“被改变”展开来谈,而是具体阐述了“变”与“不变”的关系。以作者的
文笔,如果能在行文时着重讨论“改变”与“被改变”的关系,并在论述部分突出“被改变的现
状或深究其原因,(ps:材料中的“被”字尤为重要,即这些改变是受外力推动而产生的,或者
是受他人影响或牵制而发生的。)定可以创作出精准扣题的考场佳作!因而同学们可以学习作者
的写作思路,但在进行考场作文时,一定要多次审题,抓住中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