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名师写作指津:大学“扩招”的利弊得失 (附:题意剖析及怎样成为高手)
作文试题:
大学“扩招”,一石激起千层浪!或褒之,或贬之,众说纷纭。请你围绕大学“扩招”
的利弊得失,自选角度,自拟文题,自定文体,写一篇话题式作文;字数 800 以上。
[题意剖析]
从 1999 年开始,大学“扩招”了。这是国家发展高等教育规模,满足社会日益增长需
求的重大改革。面对改革,各个层次的人有各种各样的想法,由于各人所处的位置不同(如
领导与群众、既得利益者与非既得利益者、局中人与局外人等),经济状况有别,视角自然
就不一样;更何况,这一改革本身也确有诸如收费过高、办学的硬件与软件滞后、运营过
程不规范等不完善之处;而且,几年后还会给社会和个人带来更大的就业压力。有了这么
一番思考后,我们的思路就开阔了,但无论持什么态度,都必须言之成理,使你的观点“合
理化”。
[优秀作文]
为大学“扩招”叫好
考生 金萍萍
又到一年高考时,大学“扩招”引发的争论再度成为热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各有各的理,占理不让理。其实,平心而论,大学“扩招”固然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
是,换一个视角来看一看,它的“利”还是很明显的。在这不争的事实面前,我要为大学
“扩招”叫好!
“扩招”使莘莘学子得以进入高等学府深造,能在十年寒窗之后“一举成名天下知”。
曾几何时,大学还是神秘的象牙之塔。为了圆一个大学梦,多少学子彻夜苦读;为了圆一
个大学梦,多少学子寝食难安;为了圆一个大学梦,多少学子如痴如狂。为了在高考的竞
争中不至于从独木桥上挤落万丈深渊,学子们真正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高考’
书”。尽管如此,命运似乎总爱作弄人,由于高等教育规模有限,不少人在十年苦读后依然
与高校无缘,梦碎于高考几乎让人悲痛欲绝,饮恨终生。但是,“扩招”可以将这一切改写。就凭让泪水变成欢笑这一条,我们也爱它没商量。
“扩招”还可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实现 21 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是历史悠
久的文明古国,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华民族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然而,世易时
移,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急功近利,自扫门前雪,视会做官、
能挣钱为能耐,不少优良传统在人们的观念里渐渐淡薄了,全民族素质大幅度滑坡。商场
上尔虞我诈屡见不鲜,那是他们缺少商人诚实不欺的素质;落水小孩呼救而成人只是围观
看热闹不肯援之以手,那是他们缺少善良仁爱的素质;旅游景点随处可见乱刻乱画乱丢乱
扔现象,那是他们缺少保护文物和环境的素质。这一切是怎样造成的?放眼西方,反观自身,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过早地离开校园,没能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还是“扩招”能够改
变这一切。君不见,跳入粪池把生的机会留给老农的是大学生,抗洪抢险中冲在最前面的
有大学生,放弃优越的条件到贫困地区去贡献青春才华的是大学生。大学生在社会中放射
出耀眼的光芒,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扩招”呢?
正因为“扩招”让“旧时王谢堂前燕”而今“飞入寻常百姓家”,所以,我要为“扩招”
政策叫好。
[看高手怎样写]
□ 创意。这是一篇“说是”的文章,观点与前文恰好相反。作者以无可辩驳的事实,
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 论证。观点显豁,论证有力。作者善于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如第三节里大学生
的出色表现与素质不高者的种种作为的对比,既拓展了文章的容量,又加强了论证的力度。
□ 语言。准确严密。整齐的句子排比而出,形成了论证的气势。结尾化用古诗佳句,
文采飞扬,收束有力。
[你怎样成为高手]
□ 首尾圆合好。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忽视的特殊作用。刘
勰在谈到“总文理”之后,接着就提出“统首尾”,可见开头、结尾之重要。本文的开头结
尾形成照应,使中心论点更为突出。
□ 引用也能增加文章的文采。作者恰当引用了一些俗语和古诗句,既为议论增色,又为作品增加了文采,值得我们学习。
[优秀作文]
“扩招”政策不可取
考生 宋红茂
尽管有人说“扩招”能拉动内需,刺激经济的发展;尽管有人说“扩招”能圆莘莘学
子的大学梦,使十年寒窗不复付诸流水;尽管有人说“扩招”能加快提高国民素质的步
伐……但我仍然认为:“扩招”政策不可取!
“扩招”确实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长远之计。如果说“扩招”对经济发展有一定作用,
我信;硬要把它当作医治经济疲软症的良方,打死我也不信,充其量,它只是权宜之计。
因为经济的发展主要靠调整经济结构,加大科技投入,致力内部挖潜等手段。在现阶段,
且不说全国城乡的经济收入水平还很有限,就是人们手中有那么多钱,生活在这样一个社
会转型时期,福利保障机制又不健全,也就怪不得老百姓的传统消费观念根也深来蒂也固
了。应该采取切实措施,变治标为治本,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扩招”也不能真正地圆莘莘学子的大学梦。梦,因其虚幻,所以美好;做梦,总是
想好事的。而“扩招”是怎么一回事呢?或是需要学子以经济作保障,经济水平跟不上时,
你只能望大学门而兴叹,十年寒窗换来的是一纸让人心颤的“录取通知书”,还没有来得及
体验成功的喜悦,却已被难以承受的收费拽进万丈深渊;或是生源不理想的高校乘“机”
而入,于是,想进重点的落到了一般学校。想念本科的落到了专科,想上公办的落到了民
办,京皖春季招生的事实就是最好的证明。这样一来。大学倒是进了,“梦”恐怕还未能圆,
留下的遗憾却是终生的。
“扩招”同样不会真正提高国民的素质。文凭不等于水平,这是公理。“扩招”使“独
木桥”摇身一变而为“阳关道”,这根本不利于学生养成竞争意识,而未来社会的竞争无疑
是激烈的,让这些竞争意识淡薄的学生面对现实社会,能有几多作为也可想而知;“扩招”
使原本进不了高校的学生以经济作后盾进了高校,得之既易,心里自然不会太珍惜,几年
大学读下来,能有多少收获,只有天知道;“扩招”,拒一些出自贫困家庭的优秀学子于大
学门外,使他们没有提高的机会,于国家于个人都是损失。如此说来,“扩招”又怎么能真
正提高国民素质?!或许,一片叫好声中,我的声音有点煞风景;但是,面对“扩招”的种种弊端,良知
不允许我人云亦云。我要大声地说:“扩招”政策不可取!
[看高手怎样写]
□ 整体构思。首先提出中心论点,接着将中心论点分解为三个分论点,以总领句的
形式出现,分论点下再分解出分论点,既使论证有了清晰的层次,更让读者感知了作者思
辩的深度。
□ 创意。这是一篇“道非”的文章,逆流而道,言之成理,有相当的说服力。求异
思维运用得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 语言。文风泼辣,议论文味足。开头的排比句,主体部分的排比段,末节的转折
句都为文章增色不少。
[你怎样成为高手]
□ 要有不俗的思辨色彩。思辨色彩是指在议论文中体现出的辩证法思想,它要求作
者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毫无疑问,思辨色彩托起了这
篇文章。
□ 想透,是写好的前提。本文作者做到了知己知彼,把拥护“扩招”者的论调悉数
网罗,再一一予以剖析,以理服人,展开得比较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