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2020年8月月考作文---山顶、山腰、山脚 升格示例(附:病文及升格作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三 2020 年 8 月月考作文---山顶、山腰、山脚 升格示例(附:病文及升格作文)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尼采说:不要爬上山顶上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也有人说:何必往上走,从山脚看,世界也有别样的风景。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试想你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请综合材料的内 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题目分析】 本题的审题难度主要在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三句话分别从山顶、山腰、山脚三个角 度看世界,都认为风景独好,无疑三个人的话各有道理。但是很显然,作文不是议论分析 登山看景的好处的,我们应该将三种不同的位置抽象为人生哲理,也就是在不同的位置都 能够看到好风景,收获成功。 立意时,考生应将自己对人生、社会、国家的思考与站在不同高度结合起来,进而论 证为什么站在这里可以看到美景。比如可做以下解读:在生活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有近期、 中期和远期的追求目标,并且不断调整;人生需要理想追求,可以达不到目标,追求了, 你不会后悔;追求了没有达到,追求目标的过程就是一种享受,也是自己作为人对社会的 一种贡献。 写作时要明确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任务:“你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这句话就已经 明确了只能从三种认识中选择一种来写,不能写成“人生处处皆风景或风景在路上”之类 的主题。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要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最好是运用议论文 的文体,这样更适合将较为深刻的思想表达出来。【布局谋篇】 考场议论文,常见的文章结构是“并列式”“递进式”“正反式”等,也可以使用“引- 议-联-结”式或“点-提-正-反-联-结”式,这些作文模式虽然老套,却是经过多年高考磨砺 验证的较为稳妥的模式。尽管最近几年高考侧重考查应用文,但是因为需要表达自己独特 的感悟,所以也是偏重议论性质的应用文。 当然,因为材料是三种观点,在行文时也可以采用“驳论-立论”的模式,在承认另外 两种观点的部分合理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谬误,驳倒对方后,树立起自己选择的观 点,接着阐明己方观点的合理性。这种驳论的模式比较接近最近三年高考的出题思路,也 较为容易在考场迅速构思,对于阅卷人来说,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把握作文的思路脉络, 从而给出一个较高的分数。 【病文诊疗】 不一样的美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每个人的性格、喜好都会不相同,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也褒贬不一。 (开头段没有很好点题,只是强调了不同,看不出作者的观点。) 杜甫认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尼采说:“不要爬上山顶上去,也不要站在山脚, 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也有人说:“何必往上走,从山脚看,世界也有别样的 美丽。”对于爬山这件事情,不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们不能去认为哪种看法是对是错。 它们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看法。(完全照抄原材料,有凑字之嫌,没有很好地加工原材 料。) 人们经常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是对于同一本书,不同的人有 不同的感受。(继续强调不同的存在。) 如果让我选择去爬山,我会选择爬到山顶去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美。 因为我认为,爬到山顶的美不仅在于可以俯视万物的优越,更在于可以体验爬山过程中的 快乐,体验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去取得成功的喜悦。老师从小就教导我们,做人要坚持 不懈,不能半途而废。爬山的过程就像我们多姿多彩的人生,路途中可能会遇到挫折,可 能会想过放弃,但是一定要咬牙坚持到最后,那些坚持下来的人将是到达顶峰的成功者,半 路放弃的人是那些失败者,是成功者周围的陪衬者。(提出了自己的选择,爬到山顶,也讲明了选择的理由,但是作为议论文明显论证分析浅显,只是说了一个非常肤浅的道理—— 不要半途而废。) 经带看到电视上纪录中国登山队。他们历经磨难,克服千难万险,去完成他们的目标,完 成他们的梦想。而他们如果在半路放弃,那他们只是无人问津的失败者,没有人会知道他们的 名字,也没有人想要去向他们学习。但是他们坚持到最后,在世界第一高峰插上了中国的国旗, 使全国为他们喝彩,全国人民为他们感到自豪。(举例论证,使用了中国登山队的事例,但 是叙述之后没有深入分析,而只是说明他们没有放弃,最终成功。) 大哲学家庄子曾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 “生命就如荷叶上的露珠。”是啊,人的生命何其短暂,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克服困难,勇攀 高峰吧!(引用两句名人名言,说明生命短暂,然后号召大家勇攀高峰。) 【诊疗结果】 该文没有很好地理解题意,行文结构较为混乱,立意较为肤浅,论证较为低幼。虽然 语言能够做到流畅,但是全文展现出的是写作水平较低的状况。 题目“不一样的美”,没有很好地体现自己的选择,因为拟题出现失误,导致文章前半 部分都是在强调“不同”的客观存在,后半部分在提出自己的选择后,因为是“登上山顶” 不能半途而废,于是就成了说明坚持的重要,作文明显成了两张皮,观点不一致。 该文需要做较大手术,从审题立意到布局谋篇,再到语言润色、事例选择,都需要精 心写过。 建议使用驳论式结构,结合青年身份,时代使命,进而深化主题。 【康复出院】 顶峰相见方显青年本色 总有人选择在山脚踱步,用知足常乐的话语守着那有限的美丽;总有人选择在山腰驻足, 用尼采那句“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来遮掩那份残缺的美丽。而我却想高呼着杜 甫的那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向顶峰的朝阳奋力奔去。 诚然,山脚的安逸更容易让我们体会到片刻的幸福与安宁,那温暖的床榻也着实令人着 迷,可若是将这大好的青春白白地浪费在享受与游乐之中,又何尝不是一份难以弥补的遗憾呢?独臂男孩不甘心在“残疾人”的标签下度过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于是他抱起篮球在青春 的赛场上挥洒汗水。任凭伤痕在他身上留下抹不去的痛,任凭汗水在他身上浸出难以洗去 的渍。他始终带着自己的篮球梦向顶峰奔去。这份顶峰相见的坚定是誓要冲破一切阻拦的 决心,也是一份“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执拗,哪怕被现实的高墙撞得头破血流,也不愿像山脚 的野草一样卑微苟活,山脚那有限的美丽永远不能满足攀登者向上的“野心”。 多好,这样的顶峰相见让我们再一次坚信“志之所趋,虽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的中国力量与青年本色。 的确,山腰的舒适也足以满足大多数人对美好的幻想与期望,稍稍升起的成就感也足以 填补他们内心的空白,然而若是在此便止步不前,沾沾自喜,在周遭美景的簇拥下失去方向, 那又何尝不会成为青春的一份耻辱呢?留守女孩自愿报考北大考古系,甘愿选择用自己的 毕生去探索历史的奥秘,在这个日渐浮躁的社会潜心研究。这样的信息就像一记记重拳敲碎 了许多人安于现状的春秋大梦和纸醉金迷的浮夸人生。不是不知道前路将有几重艰辛,而是 因为始终坚信披过荆棘才能在顶峰与太阳相拥。这份顶峰相见的勇敢是誓要活出自己的多 彩人生的纯粹和敢于为梦奔跑的勇气,哪怕山腰的美景已足够耀眼,也还是想去那深藏在云 中的顶峰傲视群雄。 多好,这样的顶峰相见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中国青年的责任心与使命感,看到了时代大旗 下夺目的青春朝气与无畏赤忱。 朋友,山脚的踱步与山腰的驻足都能给予我们美的感受,可唯有顶峰的眺望才能让我们 将世间美好尽收眼底。“奔涌的大江从不会被沿途的小溪吸引,不会对沿途的漩涡畏惧,只 因它的前方是波浪滔天的雄奇壮丽。” 向顶峰奔去吧,这份骄傲与自信才是中国青年应有的青春本色。 【点评】 题目即观点,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选择——登上山顶。 文章的结构体现了“建筑美”,在整齐结构中体现对称之美。 开头与结尾做到了首尾呼应,因此文章思维严密。 主体部分则是对“山脚的安逸”“山腰的舒适”的批判,进而通过“独臂男孩的篮球梦” “留守少女的考古情”来证明登上山顶的美丽。边驳边立,很好地进行了辩证性思维,能够较为深刻地表达观点。 结合时代使命与青年身份写作,使得本文更有现实意义,摆脱了“无病呻吟”的学生 习作的通病。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