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新高考全国卷语文原创模拟作文及名师范文(1)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9 月 1 日,全国中小学开学之际,《开学第一课》都会如约
与全国中小学生见面。本次《开学第一课》以“少年强,中国
强”为主题,传递“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今日的少年,终将成
长为明日的栋梁,就像在今年的抗击新冠疫情中,“80 后”“90
后”占了“逆行者”中的 7 成,这群曾经被称为“温室花朵”的一代
人,如今也扛起了社会的重担,成为时代的先锋。而今天共上
“开学第一课”的学生,也将像“80 后”“90 后”一样,成长为社会
的中坚力量,扛起时代的重任。
让团结奉献的精神薪火相传,用民族振兴的理念继往开
来,以国家富强为目标,真正实现“少年强,中国强”。
请根据上述材科写一篇文章,结合所见、所闻、所感,呈
现你对新时代背景下青年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
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写作指导
本次作文命题是紧扣最新社会热点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本题由
3 段材料组成。第一段由 2020 央视《开学第一课》切入,突出
“少年强,中国强”的主题;第二段回顾 2020 年初抗击新冠肺炎
疫情中,青年作为逆行者的中坚力量,扛起了社会的重担;第三段
发起号召,要求当代青年以爱国和民族精神为指引,实现“少年
强,中国强”的目标。题目材料创设了一个具体的情境——2020
《开学第一课》,以“少年强,中国强”为主题;任务部分则明确
指出,结合所见、所闻、所感,呈现你对新时代背景下青年的思
考。在写作过程中,首先应突出“少年强,中国强”的观点,结合
当今社会现实,肯定青年在新时代的责任和担当。行文中要有
“我”,要有情境感,重心要展现爱国精神和当代年轻人的责任,
切忌空喊口号、大话连篇。参考立意 1.青年强则国家强 2.你的梦想
有多雄奇,中国就有多美丽 3.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4.后浪汹
涌,激荡中华 5.趁风华正茂,展书生意气 6.砥砺前行, 青年担当名师范文 1
后浪汹涌,激荡中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开学季。今年的
《开学第一课》以“少年强,中国强”为主题,传递“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这样的《开学第一课》着实不一样,给予
广大学生不一样的责任,不一样的担当,不一样的激情,不一样的
奋进。”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回想建国以来的一
辈辈青年们,他们践行爱国精神,敢为人先,不计名利,默默奉
献。“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为了国家需要,几番变更研究方向,隐
姓埋名 30 载,磨砺出“国之锋芒”;孙家栋少年勤学,青年担纲,
导弹、卫星、嫦娥、北斗都是属于他的传奇;任正非,马化腾、李彦
宏等一批改革开放下海青年敢为人先,让中国科技异军突起的精神也
让人击节叹赏;而杨善洲几十年未变的初心让荒山变成绿洲,王继
才数年如一日的坚守换取小岛的一方和静的为国为民之情让无数人
潸然泪下。他们才是国家真正的英雄,也是当代青年的楷模。”奔
涌吧,后浪!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2020 年 5 月 4 日,青
年宣言片《后浪》发布,迅速在社交媒体引爆刷屏,国家一级演员
何冰走上舞台,以青年宣言《后浪》为词,认可、赞美并寄语年轻
一代。如今新时代,我辈新青年也在不断接力前人,鼓舞后世。无论
是王源登上联合国讲台,还是 00 后战队在创新大赛上惊亮众人的
精彩表现。这都昭示着当代后浪青年正在大踏步追赶前人,超越前
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当代青年正在以一种前人
从未有过的姿态站上世界!诚然,我们处于时代飞速变化的浪朝中
有着许多诱惑与不足:沉迷网络,病狂追星,一掷千金……但我们当中亦有大量有为后浪青年在时代中激荡中华。在抗击新冠战斗
中,从医院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确诊到隔离病区组建,武汉市江夏区
第一人民医院的 90 后医生彭银华推迟婚期、主动请战。他始终坚
守在隔离病区,不曾退缩,后来因感染新冠肺炎,不幸去世。他用
年轻的生命诠释什么是青春模样、什么是青年担当。“不惧”是青
春模样,“不退”显青年担当。国难当头挺身而出,生死线上无所
畏惧,成千上万的“彭银华”们奋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为了医者
的神圣职责,视死如归。“岁月静好,那是因为有人负重前行。”
当代青年唯有心怀祖国,与时俱进才可成就远方。“青年兴则国家
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让我们以先贤为榜样,激发远大志向,做
一个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在青春中追寻理想,
在青春中历练成长,在青春中彰显价值,展现我们无悔的青春韶
华!后浪汹涌,激荡中华!
名师范文 2
少年强则国强很喜欢梁任公百年前的《少年中国说》,其实,青年
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这是不变的真理。一代一代的青年
人,记着国家使命,去奔走、去呐喊,去想,去做,敢担当不畏
难,事情自然就成了。先生之谆谆教诲言犹在耳旁,身处新时代的
我们中国青年更要扛起先辈们的家国担当,用青春奋斗担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自古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在诗文中掀起
爱国的浪花。李贺曾言”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少
年要有理想,要有作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
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圣杜甫的博
大情怀令人敬仰;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不管身居何处都心有国家;毛泽东 16 岁离家赴湘乡县求学
前,写了一首《赠父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
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令人赞叹;鲁迅先生也曾言: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都是家国大爱的极佳
诠释。中国少年当继承先辈之精神,怀凌云壮志,为中国增光。这
些年,90 后、00 后身上有不少不好的“标签”:撒娇、卖萌,任
性、冲动,追星、沉迷游戏等等,但我认为,这不是中国青年的主
流;在时代洪流中,更多青年彰显了令人惊异的风采。年轻的航母
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张超,训练突遇飞机故障,生死边缘的 4.4 秒仍
试图挽救飞机重伤牺牲;29 岁北大女博士娄滔不幸患渐冻症,她
最后的愿望是将器官都捐出来,“能救命的部分尽管用”;80 后
的余静两年前主动报名驻村扶贫,“大湾村一户不脱贫,我就不撤
岗”;80 后特警张劼为保护居民楼 200 多居民的安全,第一个冲
进屋内阻止歹徒引燃爆炸物,自己却被严重烧伤……他们,恪守着
最崇高的品格,实践着最宝贵的价值,成为社会中最温暖人心的力
量。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有 1.2 万多名 90 后青年
医护人员义无反顾踏上援鄂战场。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澎湃新
闻从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带领团队为支援湖北的 4.2 万多名医护人员拍摄的《见证》国家影像文献档案中,特别呈现 36 张青春
面孔,以展现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见证中国力量!在中华民
族这片热土上,不论是各行各业中闪耀光芒的青年们,还是 2020
伊始,在疫情防控斗争中,成为“疫”线的主力军的青年们,都在
以行动书写青春篇章,在火线上激扬青春力量,以无私无畏的精神
放射出新时代中国年轻一代的荣光。新时代的青年人是时代的中流
砥柱,是时代的希望和力量。“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
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
华章!”十九大报告中有这样激情澎湃的字句,激励青年人再次审
视自己的人生坐标。少年强则国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