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名师指津:“选好角度”、“自选角度”的立意区分与备考启示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作文名师指津:“选好角度”、“自选角度”的立意区分与备考启示

ID:354497

大小:19.3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0-1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作文名师指津:“选好角度”、“自选角度”的立意区分与备考启示 全国高考材料作文的构成主要有三个部分:材料、引导语和写作要求。材料和引导语 由于变化较大,对作文立意的影响也最大,所以备受师生和研究者的重视。写作要求中, “选好角度”“自选角度”由于看上去区别不大,对作文立意的影响很小,因而很容易被忽 视。实际上,两者在立意上有很大不同,前者要求高于后者。下面结合高考作文题和相关 权威解读,阐释两者在立意要求上的区别,以及对作文备考的启示。 一、“选好角度”“自选角度”的立意区分 例 1:2017 年全国Ⅰ卷“十二个关键词”作文题的写作要求。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例 2:2018 年全国Ⅲ卷“三条标语口号”作文题的写作要求。 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少于 800 字。 例 3:2019 年全国Ⅰ卷“劳动”作文题的写作要求。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 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 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017 年全国Ⅰ卷、2018 年全国Ⅲ卷的立意要求是“选好角度”。 根据材料和引导语内容,2017 年全国Ⅰ卷作文的立意应符合以下要求:所选关键词必 须在所给的 12 个关键词之内;能够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所选关键词不少于 2 个,最好 不多于 3 个,所选关键词之间要形成有机联系,这种关联是深层的而非表面的联系,“可以 正向顺合方式搭建,或可以反向逆合方式勾连……还可以进行‘主题式’的组合”。 2018 年全国Ⅲ卷在“选好角度”前加上了“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教育部考试中心 在试题分析中指出,“三条标语口号,除本身的语句内容外,材料有意识地将标语口号的地 点切换与时间变更凸显出来,其时间、地点隐含有不同的时代节点和历史大事,具有历史 感和发展观,不能轻易忽视。三条标语口号时间、地点、内容串起来就成了一个连贯的整体,需要考生思考与联想”,“从选材立意的角度看,考生可以综合三条标语口号,思考改 革开放、社会发展等问题,也可以选取其中两条利用其含义综合立意,思考个人、社会相 关问题……但如果仅局限一条立意行文,则偏离了命题本意”。 不难看出,这两段话都意在强调作文立意要从整体角度考虑,兼顾内容和含意两个层 面,将三条标语口号联系起来,突出“历史感和发展观”,这样才符合题意。如果孤立、静 止地以其中一条标语的内容为立意依据,则作文立意就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或“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或“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而这些单一角度的立意 显然不符合命题要求。 2019 年全国Ⅰ卷的作文立意要求为“结合材料内容”和“自选角度”,并未涉及含意 层面。题目提供的材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阐述正面观点,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劳动是幸 福的源泉,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倡导“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二是呈现不理 解、不愿意和不尊重劳动的三种现象。由于材料包含正反两方面的内容,因此,立意要同 时具有立论和驳论的内容;由于要求只是“自选角度”而非“选好角度”,所以立意角度较 为丰富。以驳论为例,可以全面批驳以上三种现象,也可以批驳其中两种,还可以只批驳 其中一种。此外,由于材料内容以呈现反面现象为主,因此,立意行文也应以驳论为主; 如果只是正面阐释劳动的意义和价值,立意就没有抓住材料重点,很难获得高分。 教育部考试中心将材料作文的立意角度分为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次要角度和沾边角 度,并指出“立意角度直接反映作文与材料的贴合度,既是辨识、打压套作、宿构及抄袭 的利器,更是称量考生思维质量和思想水准的天平”,“辨识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次要角 度以及沾边角度的功能,既可体现立意的多样性,又可落实评分的层级性”。对照以上意见, 我们不难得出结论:“选好角度”首选“核心角度”,其次是重要角度。考虑到近年来高考 作文的材料以多材料组合型为主,因此“选好角度”还要注意整体角度优先,单一角度次 之。 二、对作文备考的启示 既然“选好角度”与“自选角度”立意区分如此之大,我们在作文备考时就要“取法 乎上”,以高标准、严要求做好立意训练。具体说来,如果写作要求是“选好角度”,则作 文立意须在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范围内,并且核心角度、整体角度优先;如果写作要求是“自 选角度”,则作文立意只要在材料内容或含意范围内,注意突出重点即可,不一定面面俱到。下面以一次具体的考试实践进行详细分析。 试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0 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卷) 2020 年秋季高一学生将使用新的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在新的高中《语文》课本编写过 程中,设定哪些单元主题、选择哪些作品,才能使语文学习更符合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 曾引起广泛讨论。有网友列出以下主题,供大家探讨: 生命赞歌 家国情怀 审美鉴赏 科学之趣 文化传承 英雄情结 思辨创新 自然之美 请从中选择两个主题,并结合学过的语文课文,以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身份,给高中 语文教材主编写一封信,表达你对语文教材与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关系的认识与思考。署 名为“辛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试题分析: 本题的立意要求是“选好角度”,根据材料和引导语内容,“选好角度”必须抓住“设 定哪些单元主题、选择哪些作品,才能使语文学习更符合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这一核 心,并符合以下条件:(1)主题选择:八个单元主题中的两个。(2)写作范围:①结合学过的 语文课文;②表达对语文教材与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关系的认识与思考。特别要注意两种 有机关联:一是所选主题之间的有机关联,二是所选主题与立德树人要求、高中生良好品 格养成之间的有机关联。 习作展示: 弘扬传统文化 涵养家国情怀 王培琳 尊敬的高中语文教材主编: 您好!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在过往的学习生涯中,我受益匪浅。为了学弟学妹们 能够继续接家受优秀的教育,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我希望新的高中语文课本能包 含“文化传承”和“家国情怀”这两个主题,以弘扬传统文化,涵养家国情怀。 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多年来中华文明中的精华,是无数中华儿女在劳动实践中凝聚 而成的智慧结晶。我们曾惊叹《口技》中口技者们“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的 高超技艺;我们曾钦佩《核舟记》中奇巧人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的精妙手艺。究其根本,我们还是在赞叹、致敬传统文化。 犹记《大学》选段让我们了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成德次序,这是儒家文化的 精髓;庄子《逍遥游》让我们感受“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的逍遥境 界,这是道家文化的奥义——这些对于丰盈学生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意义深 远。若将其收录教材,善莫大焉。 传统文化除了能赋予学生们的人格以深度和厚度,更有家国情怀的高度和广度。读罢 屈原的《离骚》,其“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慨叹,总会让我们生出一份同病 相怜的悲悯之情;读罢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 虎”的豪迈气概也会让我们心生保家卫国、为国奉献的满腔热情。如果说初中时有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照汗青”的舍生取义,让我们初识家国情怀,那么高中时也极有必要将“家国情怀”这一 主题延续下去,以唤起当代青年学生的责任和担当,让他们做好将个人之才融入国家之运、 用个人之力筑起国家之基的准备。如此,才更符合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 传承传统文化,能让更多学生用文化充盈自身,成为像武亦姝一般“腹有诗书气自华” 的青年,或像屠呦呦一样从传统典籍中汲取对现世生活有益的养分,于人于国皆有可为。 涵养家国情怀,能培养出更多像程开甲、黄旭华那样怀抱“舍小家为大家”“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必定有我”等崇高信念的仁人志士。由此观之,传承传统文化,涵养家国情怀,是立 德树人的重要条件。 衷心希望我的建议能被您采纳,祝愿新版《语文》教材能充分发挥立德树人作用,引 领学弟学妹们养成良好品格,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秉承家国情怀的一代新人。 此致 敬礼!辛昇 2019 年 12 月 23 日 分析点评: 本文开头点明主旨,提出新版语文教材应包含“文化传承”“家国情怀”两个单元主题, 入题简捷,中心突出。 主体部分以“分—分—总”结构展开,论述“文化传承”“家国情怀”对养成良好品格 的重要作用。第一层结合《口技》《核舟记》等课文论述“文化传承”主题能够“丰盈学生 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第二层结合屈原、辛弃疾等课本中的人物及作品,论 述“家国情怀”主题能够“唤起当代青年学生的责任和担当,让他们做好将个人之才融入 国家之运、用个人之力筑起国家之基的准备”。两层论述分别指向人格的深度和厚度、高度 和广度,联系紧密。第三层总论“传承传统文化,涵养家国情怀,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条件”, 凸显“文化传承”“家国情怀”与“立德树人”之间的紧密联系。 结尾呼应开头,提出希望和祝愿,结构圆合。 本文无论是主题选择还是具体论述,都能紧扣“语文学习和新时代立德树人要求的关 系”这一核心角度,表达对语文教材与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关系的认识与思考,立意构思 符合“选好角度”的要求,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