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辑 贝聿铭:拥有两个世界的精华-2021年高考作文素材之人物精华思与用
加入VIP免费下载

第11辑 贝聿铭:拥有两个世界的精华-2021年高考作文素材之人物精华思与用

ID:354563

大小:38.76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0-2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11 辑 贝聿铭:拥有两个世界的精华 身存两个世界,又为个世界所需;嗜书如命的建筑大师;敢与老师争论的 学生;善于解压的成功者 曾经有人这样感叹:“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这一对永不相遇。”纵观东西文化交流史,完成这 种跨越的人寥若晨星。这其中,贝聿铭是一个难得的样本——他从截然不同的文化土壤中汲取了精华,又 游刃有余地在两个世界里穿越。 【人物小传】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17 年出生于广州,1935 年赴美国留学,学习建筑。1983 年普利兹克奖得 主,曾获美国总统授予的“自由勋章”及美国“国家艺术奖”、法国总统授予的“光荣勋章”等,被誉为 “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作品有 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 【精华素材】 身存两个世界,又为个世界所需 贝聿铭身为华裔美国人,在他的建筑王国里跨文化的成就斐然。1964 年击败名气大得多的路易·康, 被肯尼迪总统的遗孀杰奎琳选为肯尼迪图书馆的建筑师,在杰奎琳眼里,贝聿铭看上去是一位贵族,更是 一位有改革精神的年轻绅士。1978 年,几乎是美国最重要的公共文化建筑——国家美术馆东馆建成,贝聿 铭以充满激情的几何结构有力驳斥了现代主义运动已经衰落的论调,因此而被加冕建筑界的最高奖项—— 普利兹克奖。1980 年,法国总统密特朗出人意料地邀请贝聿铭主持卢浮宫扩建工程,他的跨文化身份也在 一定程度上帮了忙:一方面,他可以带来新世界的灵感和效率,却不会给人招摇过市的美国人的印象;另 一方面,他的中国血统仿佛给他注射了预防针,使他得以抵御法国的排外主义。更具跨越意义的是,自 1979 年中美建交之后,贝聿铭就作为中美关系的桥梁性人物,被屡屡邀请重返中国设计标志性建筑,1982 年香 港中银大厦、1985 年北京中银大厦、2006 年苏州博物馆新馆,还有 2009 年华盛顿的中国驻美国大使馆, 在一定意义上完成了文化寻根和重建。而 1996 年的日本美秀美术馆,2009 年的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则 是在更大跨度上对人类文化精髓的探寻。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 1982 年建成的香山饭店。这是一座融中国古典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环境艺术为一 体的四星级酒店。他用简洁朴素而具有亲和力的江南民居为外部造型,将西方现代建筑原则与中国传统的 营造手法,巧妙地融合成具有中国气质的建筑空间。3.0 解读与活用 常规角度:学贯中西,见多才能识广。 贝聿铭在建筑领域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跟他学贯中西,身存两个世界的文化有关。学贯中西,见多 识广,自然就能在自己的领域里高瞻远瞩,居高临下,洞察一切,高人一筹。把自己局限在狭小的天地里, 用什么,学什么,鼠目寸光,难有大作为。 活用示范 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们特别精明,我们严格按照“有用”的标准行事,从来不做“无用”功。理科的学 生不学历史,因为考试考不到,学了无用;文科的学生把理化扔在一边,因为即使理化学得再好,也不能 为你在高考中增加分数。然而庄子告诉我们:“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有用和无用是相 对的,在一定的意义上,无用就是有用。就说建筑大师贝聿铭吧,他早年生活在国内,接受的是中国传统 文化的教育,后来他定居美国,从师于西方建筑大师,那么他先前在国内所学还有用吗?须知,学贯中西, 身存两个世界,着正是贝聿铭超人的地方。 见识,见识,有见才有识,登高望远,见多识广,居高才能临下。考什么,学什么,不考不学,急功 近利,鼠目寸光,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 核心角度:兼收并蓄,在融合中创新 贝聿铭在人格风范上集绅士风度和改革精神于一身,建筑风格上融古今中外为一体,从人品到作品都 体现了一种融合的理念。差异与融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差异反映生命的多态性,融合体现着世界的包容 性,更有甚者,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就能创造出新事物。 活用示范 一阵风,一只小鸟,一个昆虫,它们把花粉从这里运到那里,于是长出了果实,出现了丰收;来自四 面八方、南腔北调的陌生人汇聚到了一起,便形成了一个新的关系体;一种思想走进了截然不同的思想领 地,经过了排拒碰撞,于是形成了新的思想,新的体系;不同的种族因为或强制或平和的种种途径走到了 一起,摩擦越来越少,认同越来越多,于是一个新的邦国出现了;贝聿铭集绅士风度和改革精神于自身, 融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建筑风格为一体,终成世界建筑大师……这就是融合,这就是融合的力量。 融合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融合,自然才会缤纷美丽,社会才会进步发展。 矛盾、冲突是融合的初始,发展、和谐是融合的归宿。这里包含一个认同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是漫长的, 碰撞激烈的,甚至是充满血腥的。但是,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的走向。 创新角度:古为今用,促使传统新生 香山饭店以江南民居为外部造型,简洁朴素而具有亲和力,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着是古为今用的典范。我们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我们要继承和保护这些传统,而最有效的传承和保护就是让文 化遗产“活”起来,在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促使传统新生。 活用示范 对一个民族来说,传统文化就是它的精神家园,否定传统文化,割断历史联系,就是数典忘祖。同时, 传统文化不是炫耀的招聘,申遗成功不是终点站,传承和保护才是最重要的,而最有效的传承和保护就是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在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怎样让传统在生活里“活”起来?贝聿铭大师设计的香山饭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贝氏在平面布局 上,沿用中轴线这一具有永续生命力的传统,建筑的前庭、大堂和后院,分布在一条南北的轴线上,空间 序列的连续性营造出中国传统建筑庭院深深的美学表现。建在大都市,为现代人服务,既有江南园林精巧 的特点,又有北方园林开阔的空间,以及中间“常春四合院”无不是传统建筑的精华。 历史是循序渐进的,我们不能半空里建造新生活。有继承才能有发展,而继承不是抬着僵尸招摇过市, 活态传承才是最好的继承。 【人物深读】 嗜书如命的建筑大师 贝家是地道的书香门第,世世代代都秉持着严格的家教。他们教育孩子是全方位的,处世思想、应世 经务、学习态度,其中重要的教育手段就是读书。贝聿铭从小就嗜书如命,从最初的小儿图书到百科全书, 再到看《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封神演义》。 一天早上,父亲让贝聿铭去还朋友一方砚台,他痛快地答应了。他拿了一本书准备边走边看。刚到楼 下,佣人就追了下来,气喘吁吁地对他说:“你怎么不拿砚台就出门了?”他笑了笑,接过砚台放到书包 里转身离开了。走在路上,眼睛还是没有离开书,不知不觉肚子饿了起来,他就朝着家的方向走去。贝聿 铭进家就说要吃饭,父亲忙从屋里出来,惊诧地看着他问:“东西还了吗?”贝聿铭懵懵懂懂地没反应过 来。然后赶紧看了看书包喊道:“啊呀,我忘了。”全家人面面相觑。他只好下午又跑了一趟。 到了中年,贝聿铭阅读的涉猎更加广泛。他常常告诫年轻的设计师:要想成功,仅靠设计才能是不够 的,求之于人不如求之于自己的大脑。成名后的贝聿铭没有那么多读书的时间,他就把各类书籍分成几类: 对于从未看过的书先利用零碎时间“随便翻翻”,采用“鲸吞”法。他不是从左向右来读,而是从上往下 看,像下楼梯一样,简单浏览,一目十行。若发现此书含金量太少,就此放下;若发现值得细读的书放在 另外一个书架上。 3.0 视角 常规角度:读书破万卷,凡事如有神贝聿铭说得好,要想成功,仅靠设计才能是不够的,求之于人不如求之于自己的大脑。腹有诗书气自 华,读书万卷始通神,广泛持久的阅读使人高瞻远瞩,出类拔萃,凡事出手不凡,高人一着。读书是人终 生的事业,满足于对专业技术的熟悉而放弃读书是一种短视。 核心角度:练就专注心,克服浮躁意 读书而忘掉还砚台的事,看是笑话,其实反映的是贝聿铭的专注的品格。“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 马十驾,功在不舍。”专注精神就是锲而不舍的精神。专注能把一个人的潜力发挥到极致,最终帮助他成 就自己的事业,而心猿意马,心不在焉,终将一事无成。 创新角度:贫富不足道,家风抵万金 贝聿铭从小就嗜书如命,这是家教、家风使然。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良好家风是中华文 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家风就是无声的教诲,助人立德立言,成人成才。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 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敢与老师争论的学生 贝聿铭在哈佛遇到欧洲和美国建筑界的领袖式人物格罗皮乌斯。尽管贝聿铭被格罗皮乌斯倡导的新观 念所吸引,但他还是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并不是赞同他的每一个观点,他尤其不认同的是格罗皮乌斯对“国 际风格”的定义。格罗皮乌斯坚信世界按不同的速度工业化,先西方后东方,世界早晚都将被工业化。贝 聿铭对此有所怀疑,他认为这种看法太过僵硬。 有一次贝聿铭打断了格罗皮乌斯的讲课,争论说“国际风格”不应该消融世界各地的不同风俗和特色。 贝聿铭问:“气候怎么办?历史怎么办?传统又怎么办?”格罗皮乌斯说:‘很有意思,你可以自己做一 個项目,你得把这点向我证实。”几个月后贝聿铭拿出了他的图纸及模型,这是他设计的一座两层楼的上 海艺术博物馆,上面有好几个凉亭,还有淙淙流过茶园的溪水。贝聿明解释说,西方艺术的公开性很强, 建筑要与之相匹配;但是东方艺术的传统是一种偏私人、隐秘的欣赏活动,所以建筑风格也必须有别于西 式博物馆。贝聿铭设计的这个作品曾成为当时的热门话题。格罗皮乌斯称它是“我所见过的最精致的学生 作品”。在向一本建筑杂志所写的推荐语里,格罗皮乌斯写道:“一位有能力的设计师可以很好地坚持基 本的传统特征——即,他认为仍然存在的那些特征——却不会放弃设计方面的进步观念。”这句话,几乎 创见性地预言了贝聿铭一生的建筑事业的特性。 3.0 视角 常规角度:吾爱吾师,吾尤其爱真理 罗皮乌斯是欧洲和美国建筑界的领袖式人物,又是自己的老师,贝聿铭面对权威和老师,勇于提出不同意见。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老师是人不是神,难免会有局限性,敢于向老 师质疑,维护真理,其实是从根本上维护老师的尊严。 核心角度:独立思考,坚持科学精神 敢于向老师的学术观点质疑,其实是一种独立思考精神的表现。如果说,科学上的发展有什么偶然的 机遇的话,那么这种 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 舍的精神的人。一个人不会独立思索,将一事无成。 创新角度:克服绝对化,学会辩证法 格罗皮乌斯关于“国际风格”的建筑观自然是先进的,但是“气候怎么办?历史怎么办?传统又怎么 办?”贝聿铭的质疑同样有道理。辩证法告诉我们,凡事都是对立统一的,抓住一点,剑走偏锋,要么全 盘肯定,要么全盘否定,绝对化的思维方法要不得。 善于解压的成功者 在人们开始关注贝聿铭的时候,他设计的波士顿保险公司大楼三分之一的窗户被风吹落下来,玻璃散 落了整个街道。批评和责难蜂拥而至,贝聿铭几乎被推到悬崖边上。为了调整心态,他反复背诵《红楼梦》 中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他越读 越感悟到其中真谛,心情豁然开朗。 7 年之后,贝聿铭终于沉冤昭雪,调查证明门窗公司对这件事情负责,但对贝聿铭及其家人的伤害已经 造成。贝聿铭非但没有追究责任,反而开玩笑地说:“那次事故以后,那些公司都愧见我。”贝聿铭大气 开朗的态度让整个美国对他佩服不已。 贝聿铭一生遭遇了无数次怀疑和打击,最强烈的一次发生在法国——他 64 岁时被邀请到巴黎参加卢浮 宫重建计划。当法国总统密特朗真的选中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金字塔时,整个巴黎大吃一惊,有人恼羞成 怒地大叫:“怎么叫一个华人来修我们最重要的建筑?”法国的政客、建筑界也轮流起身攻击。面对原子 弹级别的辱骂,贝聿铭说,“我的翻译当时听得全身发抖,几乎没有办法替我翻译我想答辩的话。幸好我 不懂法语,刚好乐得两耳宁静。”1988 年,金字塔带来的“横祸”,转变成为法国人最骄傲的建筑。那年 3 月,密特朗在新建成的金字塔里授予贝聿铭法国最高荣誉奖章。因为贝聿铭把过去和现在的时代精神的距 离,缩到了最小! 3.0 视角 常规角度:创业者要有经历挫败的准备 令人想不到的是,享誉世界的建筑大师一生中也曾遭受过无数次的怀疑和打击。创业艰难百战多,事 实上,无论大师还是普通人,创业路上很少一帆风顺,鲜花和镁光灯完全是成功之后的礼遇。创业者要有经历挫败的思想准备,不能畏惧困难,害怕怀疑和打击。 核心角度:超强心态方能应对各种挑战 贝聿铭接受法国总统的邀请,参加卢浮宫重建计划,却遭到法国人原子弹级别的辱骂,没有一颗超大 超强的心脏,他是无法取得后来的成功的。人无法选择环境和命运,但我们可以选择处事态度,一个超强 的心态可以应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帮我们度过人生的困境。 创新角度:谁能够笑到最后谁就是英雄 无论是波士顿保险公司大楼的窗户事件,还是卢浮宫金字塔修建计划,开始对贝聿铭都是极为不利的, 对立面几乎将他置于死地,但是贝聿铭是最终的胜利者。人要有长远眼光,要有坚持精神,不能计较一时 的处境而随波逐流、见异思迁,只有笑到最后才是英雄。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