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课后反思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课后反思

ID:81959

大小:5.1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6-10-2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就计算教学而言,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不仅纠正了“计算方法单一,过于注重计算技能”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鼓励了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让他们继续去探究、发现、创造不同的算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二年级上册教学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计算基础,并且会用竖式计算,所以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数学例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并列式计算。    教学片段:    在学习计算时,我直接问学: “(87-48=)这道题你会算吗?怎么算呢?    学生纷纷把手举的很高,都想表现一番。    一个学生说:“17-8=9  70-40=30  30+9=39”。    师:“很好,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我是根据竖式计算出来的。”    师:“看来你已经会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了?”    生:“当然了”。    一声“当然了”还没说完,一个同学马上叫起来:“老师,我有一个更简便的方法,做的更快?    师:“你来说说”?    这个学生理直气壮的答道“87-50=37,37+2=39。”    我微笑着点点头问同学们:“有谁对这种计算方法提出疑问,或者有不明白的地方想请教一下?    一个学生慢慢的站了起来,带着疑惑问:“XXX,题中没有50 ,你为什么减50呢?    XXX站起来胸有成竹的说:“我把47看作50,87-50=37 ,多减了2个,我又把它加上去了!”    我鼓起了掌,并让同学们也把自己最热烈的掌声送给XXX,也送给这个敢于提出疑问的同学。我说:“你真了不起,把两位数减两位数变成了两位数减整十数,使计算又对又快”。接下来,同学们探究计算方法的热情更高了,“80-48=32  32+7=39”、、、、、在其他同学的质疑下,同学们一一作了解释总结。    正当我要比较、小结时,一个学生又站起来说:“老师,我还发现了一种计算方法,88-48=40  40-1=39。”    师:“说说理由”    生:“因为被减数和减数的个位上的数相同,相减得0,87多加了个1,所以最后用40-1=39。”    马上又一个学生说:“那也可以这样算:87-47=40  40-1=39,因为48变成了47少减了一个1,所以要把少减的1再减去。”    我的脸上露出了微笑,孩子们的积极参与,思想创新火花的碰撞,令我高兴,令我激动。因为我都没有想到这么多种计算方法呀。课堂达到了高潮 ,在引导小结、比较那一种计算方法最好,计算最快时,同学们各抒己见,各说各的理。在练习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主动选择简便的竖式计算,或者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用起来最方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本环节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不要去为学生设计“过渡题”“样板题”,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    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中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习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不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吗?我认为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教学改革的真谛。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