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全一册教案(部编人教版29套)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全一册教案(部编人教版29套)》 共有 29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第9课 鱼我所欲也 ‎  【教学目标】‎ ‎1.掌握“患、辟、如使、蹴、奉、本心”等文言词语的意思,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说理透辟的论证方法。‎ ‎3.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实意义。‎ ‎【情境导入】‎ 同学们,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那么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请走进《鱼我所欲也》寻找答案。‎ ‎【新课解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读音障碍。 ‎ ‎2.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的两个小节,读后请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字词。 ‎ ‎3.教师运用投影展示本课中的生字、生词,全班齐读(或指名读)。 ‎ ‎4.齐读全文。 ‎ ‎5.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处(字、句)可以勾画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画下来,准备进行交流。‎ ‎6.请两三名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不要求字字落实)。‎ 明确: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刻应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深入探究——理清思路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明确:论点是“舍生取义”。‎ 这个论点是由比喻引出来的,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点明“义”的价值高于生命,提出“舍生取义”的论点。 ‎ 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味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味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样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运用了比喻论证,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了。‎ ‎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本文的论证方法。‎ 明确:首先运用了道理论证,从正面指出人之所以能“舍生取义”,是因为人皆有“欲生不为苟得,恶死有所不避”的思想。然后再从反面说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么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来;可是事实上,“义”超过了“生”,所以人能够不贪生,不避死。这里运用了对比论证,论证了“义”重于“生”,应“舍生取义”。这种羞恶之心,人人皆有,贤者更能保存而不丧失。‎ 接着从正面举例论证,自古以来就有宁死不食“嗟来之食”的人。“一箪食”“一豆羹”关系到人的生死,但若用无礼的方式施舍,就是路人、乞丐也不接受。这一事例充分说明,最普通的人即使在饥饿时仍有羞恶之心,宁愿饿死也不失义。然后文章陡然一转,从反面举例,与前者对比,指出一些显贵的人“不辩礼义”就接受优厚俸禄,说明他们接受的原因是利欲熏心,见利忘义,更增加了批判的力量。然后用三个排比今昔对比,批判他们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行为。“乡为身死而不受”,现在“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这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先前为了“义”可以舍“生”,现在却为了高官厚禄和物质享受就舍掉了“义”,这种行为不是应该停止吗? ‎ 总之,人要做到“舍生取义”,要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辨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全文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 三、研读课文——深入理解 ‎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明确: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  2.文中两次提到“心”,在第1段结尾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文章最后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指什么?‎ ‎  明确:指人的羞恶之心。‎ ‎3.为什么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明确: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保持高尚的操守而不丧失善心(天性,天良)。‎ ‎4.“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在数量上孰多孰少?在意义上呢?‎ 明确:“一箪食,一豆羹”在数量上是少之又少,但它关系生命,因而是比“万钟”还要重要的。‎ ‎5.孟子有一段话解释了骨气的含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那么“万钟则……”这句话应指其中的哪一句? ‎ 明确:富贵不能淫。‎ ‎6.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 明确: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7.孟子所说的“义”有它特定的阶级内容,是儒家提倡的忠君、孝亲、尊长等一套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秩序,提倡重“义”的目的,也是维护封建统治者的根本利益。对于后世特别是今天来说,“义”应该赋予新的含义,请简要归纳。‎ 明确:如在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不少仁人志士坚持民族气节,坚持正义事业,他们的壮举曾彪炳史册,他们所坚持的“舍生取义”突破了孟子当时的规范,成为正义事业、正义行为的代称。现在,我们可以把“义”赋予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内涵,“舍生取义”就是一种十分高尚的品质——为了正义事业和真理可以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 小结:本文的主旨是人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 四、品读课文——解析方法 ‎(1)比喻论证:“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提出“鱼”和“熊掌”都是好吃的东西,但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那就舍鱼而取熊掌。接着,提出“生”和“义”两样都很重要,在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 ‎(2)正反对比论证: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与事实做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做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 ‎(3)道理论证:第1段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 ‎(4)举例论证:第2段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举“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推理更加有力,强调了要讲“义”,不能忍受羞辱,“蹴尔而与之”,连乞丐都不接受,何况是把“义”看得很重的人了;举“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事例,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 五、拓展延伸 ‎1.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 明确: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应该有“舍生取义”的精神,这一观点在战国时代有积极作用,对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修养也有极好的影响。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但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的根据是唯心主义的性善论,他的说理仅止于是否丧失“本心”,有明显的局限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社会公义,“利”指一己之私利,“舍生取义”即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在当今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该做出正确的抉择。 ‎ ‎2.感受孟子的人格魅力。‎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曾经在齐国任客卿,后来因为与齐王意见不合,便决定辞去官职回家,断然拒绝了齐王“万钟”的诱惑。‎ 他有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宏愿伟志。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遭挫折而矢志不渝。‎ 结合以上材料,围绕“我心目中的孟子”这一话题,学生自由发言。‎ ‎3.参考资料。‎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 ‎——(匈牙利)裴多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六、本课小结 同学们,孟子以自己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面对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的心中唯有崇敬。舍生取义,这是怎样的崇高与豁达,这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这是男儿舍身报国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华儿女报效母亲的赤胆忠心。‎ 附板书设计:‎ 鱼我所欲也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