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主 题
倍的认识
主备教师
孙玲艳
授课教师
孙玲艳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授课对象
三年级全体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在分类、观察、比较等活动中,获得“倍”的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和“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
2、教材分析:前面的学习中,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是通过做差比较的,得出的结论是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几,小几或多几,少几。而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则是通过作商比较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
3、学情分析:前面的学习中,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是通过做差比较的,得出的结论是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几,小几或多几,少几。而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则是通过作商比较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
学习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评价方案
任务一:通过课堂观察、提问,及做一做检测目标1的达成。任务二:利用练习十一的1,2题检测目标2的达成。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活动一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节课创设情境,请3名女同学,6名男同学上台,诱导启发,并说明: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这节课就来学习“倍的认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熟悉感,为学生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活动一首先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3名小朋友,让学生自己发现,引导得出:2个4根及3个4根。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知后,再揭示“倍”的含义(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说一说,让他们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的是什么内容。其次,课件出示例3,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摆圆,第一行摆2个圆,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这时,学生很容易理解第二行摆的圆必须有4个第一行那么多,也就是4个2,所以要在第二行摆8个。学生脑海里建立起“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并得出用乘法计算的结论。最后,通过师生的拍手游戏练习,将知识进一步抽象化,使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路,为下节课的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完成目标一)在这一环节中,书中的“做一做”几练习十七第1、4题,目的是巩固新知,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理清“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达到融会贯通。让学生畅谈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和收获,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第一行 ○○ 第二行 ○○ ○○ ○○ ○○ 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
心得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