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匆匆 课型 精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 6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空虚、
叹息、徘徊、伶伶俐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4.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的流逝的感触,仿照
第 3 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
教学
重点 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教学
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的流逝的感触,仿照第
3 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 6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空虚、
叹息、徘徊、伶伶俐俐”等词语。
2.重点学习第 1、2 自然段,初步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体会表达的好处。
教具
准备
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3.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
分钟
一、名言导入,学习新课。
1.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用格言、诗文、佳作抒发对时间流
逝的感慨,你知道哪些感慨时光流逝的名言?
【出示课件 2】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
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
基
借助学生耳熟能
详的珍惜时光的名言、
诗句,感受时光飞逝的
无奈,较为容易和学生
产生共鸣,为下文的学
习做好了铺垫。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
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席勒
2.朱自清匆匆的一生只走过了短暂的 50 年,现在就让我
们走进他的这篇《匆匆》,感受时光给予他的触动。
3.板书课题
教师提示:写“匆”字时,最后一长点要贯穿两撇。
4.引导学生结合课前资料介绍朱自清。【出示课件 3】
师小结要点:朱自清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
的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匆匆》《背影》《荷塘
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名篇,均以诗意盎
然著称于世。
关注写字教学,培
养学生细致观察、用心
书写的良好习惯。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教师播放范读音频。【出示课件 4】
2.生自读课文:鼓励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出示课件 5】
4.指导生读通难读的句子,结合语句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出示课件 6】
预设:
(1)出示: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交流:“涔涔”指流汗状,“潸潸”形容泪流不止。为什
么作者会“头涔涔而泪潸潸”呢?(为时光流逝而感到无
奈与悲伤)
(2)出示: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交流:什么叫“挪移”?(移动)可以说汽车在马路上挪
移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挪移”就是慢慢地移
动的含义。
教师指导学生写“挪”字,上下不平齐,左、中、右三部
分要写得同样宽。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
阳蒸融了。
交流:“蒸融”这个词比较难以理解,可以用组词法,
从怎样把难句子
读顺的指导到对生字
新词的释疑,再到对写
字的训练,扎实地上好
语文课。“蒸”就是“蒸发”,“融”就是融化,合起来就是“蒸
发融化 ”的意思。
三、整体切入,局部赏读。
(一)再读课文,整体入手
1.再读课文,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出示“品读助手”【出示课件 7】:
(1)找出描写时间匆匆流逝的词、句,仔细读一读。
(2)从这些词、句中你品味出了什么?在书上批注。
(3)把你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分享,用朗读展示。
师提示:这里的“什么”,既可以是品味出的情感、感悟
出的道理,也可以是你发现的文章的表达方法、修辞手法。
可以把这些发现简单地写在课文旁边,也可以概括成词或
短语写在黑板上。
(二)局部赏读,深入体会
1.学习体会第 1 自然段。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表达了对时间匆匆的感
悟?
2.重点句子点拨【出示课件 8】: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
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师引导学生交流: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手
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
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2)本段最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
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
(3)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写下这段文字时的心情。(惋惜、
后悔、茫然、痛苦或无奈)师结合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
(板书: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4)指导背诵第 1 自然段。(借助排比、反问的特殊句
式来背)
3.学习体会第 2 自然段。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刚才理解第 1 自然段的方法,理解
第 2 自然段。
语文《课标》指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
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
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
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
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
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
受、体验和理解。
4.引导学生交流,重点点拨【出示课件 9】:
(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
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板
书:具体说明 像针尖上的一滴水)
(2)对话交流:“八千个日子”有多少年?作者运用了
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教师点拨:朱自清出生于 1898 年,《匆匆》写于 1922 年 3
月 28 日,时年 24 岁,“八千多个日子”大概就是 24 年。作
者在这里运用了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过去的日子比喻成
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
那么渺小,消逝得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
无奈的情绪。
(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作者惋惜、留恋、自责之
情。
(4)指导背诵
教师点拨:对于 1、2 自然段的背诵,可以借助排比、反
问、比喻的特殊句式来背,还可以结合作者表达的对时光
逝去的无奈的感情来背诵。
四、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回顾本文出现的生字:挪、蒸,交流“蒸”的写法。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
分钟
五、回顾知识,总结提高。
回顾本课学习收获,鼓励课后继续背诵 1、2 自然段。
本文的课后习题
中有背诵课文的要求。
教师要从关注过程、教
给方法、培养语感入手,
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
背诵。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加点字注音。
涔涔 潸潸 赤裸 徘徊 遮挽
蒸融 伶俐
二、结合语言环境,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确乎: 涔涔:
潸潸:
徘徊:
三、读句子,看看下面各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答案写在括号中。
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 )
2.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 )
3.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 )
4.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
5.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
四、填空。
《匆匆》是一篇 (体裁),作者是现代作家 。文章紧紧围绕“ ”
二 字 , 细 腻 地 刻 画 了 。 他 写 过 的 同 一 体 裁 的 作 品
有 、 。
【答案】
一、chén shān lūo pái huái zhē wǎn zhēng róng líng lì
二、略
三、1.比喻 2.拟人 3.反问 4.排比 5.设问
四、散文 朱自清 匆匆 时间流逝的踪迹 《春》《背影》等。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2.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的流逝的感触,
仿照第 3 自然段,用一段话把感触写下来。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3)分
钟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背诵课文第 1、2 自然段。
2.课文接下来是如何写出时间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
逝的,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检查背诵环节的设
计,既是为了与上节课
做好衔接,激发情感,
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新课
教学
( 32 )
分钟
二、精读课文,运用语言
1.指名学生读第 3 自然段,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朱
自清认为哪些时间是匆匆过去的?请你把相关的词
语或句子划出来。
【出示课件 10】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
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
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
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俐
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2.谁来说说,作者认为时间是浪费在做哪些事上?
用“…… 的时候,从 …… 过去 ” 引导学生来说。
引导学生概括:作者认为时间浪费在洗手、吃饭、沉
默、睡觉、叹息等事情上了。
3.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你认为这些句子写得好吗?愿
意再读读吗?请你们放声读,看能不能把它背下来。
(板书:跨过 飞去 溜去 闪过)
4.怪不得作者说:“太阳他有脚啊, …… ”
5.二十四岁的朱自清先生觉得八千多个日子都是在
洗手、吃饭、睡觉、叹息等等中溜走。聪明的孩子们,
你们也有四千多个日子从手中溜去,这些日子是怎样
溜走的呢?赶快拿起笔来,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上一
句你的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的。
写法点拨:(1)这段话抓住了生活中最细微平常的
事例来写,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2)动词灵活多
变的运用,赋予时间以人的灵性,这样原本看不见、
摸不着的时间就变得具体可感了。
6.自由练写
例:写字的时候,时间从笔尖跳过;睡觉的时候,时
间从梦中逃走;跑步的时候,时间从脚步声中悄然离
去;看书的时候,时间从字里行间溜走。
三、感悟时间,体会感情
《语文课程标准》
强调:“语文教学要注
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
运用。”为了充分利用
文体,实现文本超越,
在学生多元解读文本,
感悟岁月匆匆的基础
上,创设读写结合的情
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养。
第二次自由练写
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
尽情抒发内心感受,并
通过点评、欣赏、激励,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
悦,吸纳有效的评改,
得到积累、运用语言的
有效训练。1.作者在第 3 自然段中具体地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
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他甘心这样度过每一天吗?自
由读课文第 4 自然段,想想作者对时间的流逝发出了
哪些感慨?
2.师引导学生概括第四自然段作者对时间的流逝发
出的感慨:
【出示课件 11】
(1)句子: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
界里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引导学生概括: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2)句子: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
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
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
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板书:如轻烟 如薄雾)
引导学生概括:对没有作为的自责;
(3)句子: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
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
啊?
引导学生概括:对要有所为的渴求。
3.时光如水,匆匆逝去,作者在感慨、自责之余,表
达的是不甘虚掷光阴,力求上进的决心。
4.学习第 5 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
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文章结构
和表达方式上思考)
(3)教师总结:在结构上,第 5 自然段与第 1 自然
段首尾呼应,让文章由问而来,由问结尾,结构完整,
引人深思。在表达方式上,用问句结尾在情感上突出
了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感慨。(板书:照应开头:我们
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5 ) 分
钟
七、拓宽学习,加深感受
1.事实真的像作者所说的他什么都没有留下吗?朱
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毕业于北京大
学,在清华大学等几所著名大学当过老师。他留下的
著作很多,即使这样,他还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可见
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多么严格啊。
2.同学们,时光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
的时日,我们该如何珍惜呢?让我们来感悟一下吧,
【出示课件 12】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
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
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
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
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
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
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选自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板书:时间宝贵 珍惜时间)
3.朱自清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出示课件 13】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
《绿》等文章,《朱自清散文选》中还有《踪迹》,
《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文章都很值得
我们去读。希望大家能珍惜时间,多读好书,让每一
个日子都充实、富足!
《语文课程标准》
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多
读书、多积累,重视语
言文字运用的实践,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名言引入,介绍作家其
他作品,都是激发学生
积极进行课外阅读的
手段。
板书
内容
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像针尖上的一滴水
匆匆 具体说明 跨过 飞去 溜去 闪过 时间宝贵
如轻烟 如薄雾 珍惜时间
照应开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照样子,写词语。
例:泪(潸潸)
眼( ) 绿( ) 急( ) 乐( )
汗( ) 白( ) 笑( ) 哭( )
二、阅读《匆匆》片段,回答问题。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
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
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
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 )过,从我脚边( )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
算又( )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 )
过了。
1.在文中“□”处填上合适的标点。
2.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仿照这句话再写两个这样结构的句
子。
的时候,日子从 。
的时候,日子从 。
3.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这四个词表现了 。
4.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5.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
【答案】
一、眼(巴巴) 绿(油油) 急(匆匆) 乐(呵呵)
汗(津津) 白(茫茫) 笑(吟吟) 哭(啼啼)
二、1.—— , ; , ; , 。
2.排比 略
3.跨 飞 溜 闪 时间在无声无息中快速流逝
4. 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5. 日子来去匆匆,稍纵即逝。
教学反思学习《匆匆》一文,学生无不为作者合理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手法,准确地表达
出时间从作者身边匆匆流逝的感觉而拍手叫绝。抓住这一契机,在课堂上多次设计读写结
合的环节。课堂小练笔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的能力,提高了书面语言的表达
能力。二者的有机结合达到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目的。
人们都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后,认真地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感到课
堂上仍存在几点不足:
1.如何指导学生在互相评价时评得更加到位。
面对熟悉的学生,甚至面对不知怎样评价的学生应指导他们评价都评些什么,从哪些
不同的角度,从而展示自己对语言的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有章可循,由不会评,到
会评,到评得精彩。
2.在课堂上要更充分地面向全体。
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在课上读、说、写等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课上应更加注
重学生小组中的合作学习,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在小组内读文的机会,交流感受的机会,这
也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
备课素材
【作者介绍】
朱自清小传
朱自清(1898~1948)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六岁时随全家定居扬州。少年
时即不苟言笑、学习认真、沉着倔犟、洁身自尊,品行与学业俱优,喜欢看小说,颇有志向,
曾自命“文学家”。在扬州十三年的生活和那里的湖光山色,使他的情怀里永远洋溢着诗情
和画意。
1916 年,他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同年底与武钟谦女士完婚。
1917 年夏,迫于家庭经济状况恶化,为减轻家庭负担,乃改名“自清”,提前一年投考
北京大学本科,被哲学门录取。
1925 年夏,赴北京任清华大学教授。1928 年 8 月,出版散文集《背影》,在文坛引起强
烈反响。
1937 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长沙、昆明、蒙自、成都,任长沙临时大学、
西南联大教授。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文影》,与叶圣陶合著《国文教学》等书。
1946 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7 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
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他不顾个人安危,出席成都各界举行的李、闻惨案追悼大会,并报
告闻一多生平事迹。
1948 年 6 月 18 日,他身患重病,仍签名《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
言》,并嘱告家人不买配售面粉,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气节和可贵情
操。8 月 12 日 11 时 40 分,病逝于北平,享年 51 岁。
【评论朱自清的资料摘录】
(1)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
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
(2)“现在大学里如果开现代本国文学的课程,或者有人编本国的文学史,谈到文体的完美,
文字的会写口语,朱先生应该是首先被提及的。”
(叶圣陶《朱佩弦先生》)
(3)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的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
(4)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决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
语言,绝不是堆砌词藻。 (朱德熙《漫谈朱自清的散文》
【有关珍惜时间的诗词名句】
(1)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把酒问月》
(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宋】欧阳修《生查子》
(4)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中秋月》
(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下列画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涔涔(cén) 潸潸(shān) 赤裸(nuǒ) 徘徊(pái huái) 遮挽(zhē wǎn)
B.蒸融(zhēng róng) 伶俐(líng lì) 秧苗(yāng) 枯萎(wěi) 锻炼(duàn)
C.三番五次(fān) 优雅(yǎ) 勃勃生机(bó) 萦绕(yíng) 肩胛(jiá)
D.刹那间(chà) 歉疚(jiū) 鞠躬(jū) 不知所措(cuò) 一摞碗(luó)
二、下列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赤裸裸 一番 锻练 机敏 名义
B.惊羡 幅度 附合 暄哗 附庸
C.挪移 蒸融 幸而 基业 优雅
D.消受 堂皇 薄弱 涔涔 钮扣
三、比较下面的句子,意思相同的打“√”,不同的打“×”。
1.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
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我不知道。 ( )
2.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
时间的流滴在我的日子里。 ( )
3.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叹息里,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闪过了。 (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
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
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标出文中的排比句,试谈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2.你知道吗?在上面的文段中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认真思考一下,试将这一处对比的
作用写在下面。
3.文中一连串的设问句具有抒情性,它们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试概括上文内容或者说出上文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请你写出两条珍惜时间的名言或谚语,并说说它对你的学习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自
由发挥)
参考答案:
一、B
二、C
三、1. √ 2. × 3. √
四、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
候。”用排比句式描绘春景,形象地表明了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
2.“燕子可再来、杨柳可再青、花儿可再开”与“逝去的日子不再回”形成对比。用形象化
的对比引出“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使文章形象而流畅。
3.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的无奈和对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
4.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五、示例: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些名言告诉我时间飞逝,不要等到白发苍苍后才后悔莫及,现在就要树立理想、珍惜时间,
让自己的人生充满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