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中语文必修2大考卷(人教版20份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年高中语文必修2大考卷(人教版20份含答案)》 共有 2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www.ks5u.com 第13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繁芜(  )  忌恨(  )  嫉恨(  )‎ 诅咒(  )  诽谤(  )  污蔑(  )‎ 衷心喜悦(  )      豁然开朗(  )‎ 答案:wú jì jí zhòu fěi miè zhōnɡ huò ‎2.辨形组词。‎           答案:       ‎3.在这篇悼词中,恩格斯对马克思作出了怎样的评价?表达了怎样的悼念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这篇悼词中,通过对马克思一生的科学研究成就和革命业绩的回顾,高度评价了马克思对全人类、全世界无产阶级所作出的卓越贡献,热情赞颂了他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终生的革命精神,表达了恩格斯和千万无产者以及广大劳动人民对马克思的沉痛悼念与真挚感情,以激励人们为彻底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而英勇奋斗。‎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雇佣(yōng)     撰稿(zhuàn)‎ 诅咒(jǔ) 坚忍不拔(rěn)‎ B.芜杂(wú) 空白(kōng)‎ 肤浅(fū) 豁然开朗(huò)‎ C.诽谤(pàng) 精悍(hàn)‎ 扼要(è) 卓有成效(zhuó)‎ D.诬蔑(miè) 悼词(dào)‎ 苍穹(qióng) 衷心喜悦(zhōng)‎ 答案:D 解析:A项,“诅咒”的“诅”应读“zǔ”;B项,“空白”的“空”应读“kòng”;C项,“诽谤”的“谤”应读“bàng”。‎ ‎2.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关联词语是(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________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________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________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________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A.虽然  但是  以至  而且 B.虽然  可是  甚至  并且 C.即使  可是  以至  并且 D.即使  但是  甚至  而且 答案:D 解析:“即使”表示让步,“虽然”表示转折;“但是”“可是”均表示转折,“可是”语义轻;“以至”表示范围的扩大,“甚至”表示程度的加深,这里用“甚至”;“而且”表示递进,“并且”常常表示并列关系,这里是递进关系。‎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些青年人做事缺乏长远眼光,刚入门便打退堂鼓,浅尝辄止的做法贻误了多少青春。‎ B.马克思的科学见解,远远超出同时代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出神入化。‎ C.他查阅了许多繁芜丛杂的资料,终于找到了那篇重要的论文。‎ D.他偶尔在一些报刊上发表几首小诗,对他崭露头角的才华和卓有成效的表现,同学们赞不绝口。‎ 答案:A 解析:B项,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此处应为“入木三分”。C项,繁芜丛杂:杂乱而无条理。此句只表明资料之多,不表示杂乱。D项,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不能修饰“表现”。‎ ‎4.下列词语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__________。‎ ‎(2)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__________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3)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__________的人。‎ A.摸索 只能 诬蔑  B.探索 只能 侮蔑 C.摸索 只有 诬蔑   D.探索 只有 侮蔑 答案:A 解析:摸索:试探着前进,寻找方向;探索:多方寻求答案,解决问题。只能:仅仅能够,重在能不能;只有:仅有。诬蔑:捏造事实,进行陷害;侮蔑:轻视,看不起。‎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B.“爸爸,爸爸,再给我做几个哨笛”。不知什么时候,小儿子也摘了一把榕树叶子,递到我面前。‎ C.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D.他们浇花,我也张罗着取水;他们扫地,我就撮土……在这里,我养成了爱清洁、守秩序的好习惯。‎ 答案:B 解析:引号外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内。‎ ‎6.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内容极其丰富,革命实践活动极其广泛,‎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但恩格斯用短小的篇幅把它表现出来,既全面,又有重点。‎ B.马克思之所以能为人类作出巨大的贡献,首先是因为他在青年时代就立志“为人类工作”,并且具有目标始终如一的顽强意志。 ‎ C.他曾经密切地注视各种电学方面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 D.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对马克思为人类所作的伟大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热情赞颂。‎ 答案:B 解析:A 项,“革命实践活动”与“极其广泛”搭配不当,应在“活动”后面加“的范围”;C 项,应改为“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D 项,成分残缺,在“恩格斯”后面加“在”字。‎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后面各题。‎ ‎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7.文中“豁然开朗”“在黑暗中摸索”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豁然开朗”的意思是剩余价值的发现使资本主义社会所隐蔽的剥削实质一下子就清楚了。“在黑暗中摸索”比喻在马克思之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批评家,由于没有找到事物本质而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解析:此题考查对重要词语的理解。抓住比喻、对比修辞的特点,揣摩其语境义即可。‎ ‎8.“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所指的是哪两个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2)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 解析:考查对“这”所指代意义的信息筛选。‎ ‎9.文中加点的两个“喜悦”的程度是否相同?说明了什么?‎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同。后一个“喜悦”程度深。说明了马克思更重视科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解析:考查对语意的理解能力。由后一个“喜悦”句中的“非同寻常”即可推知答案。‎ ‎10.第4段中画线的语句作为例子,要证明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马克思非常重视理论应用于实践与科学发现。‎ ‎11.采用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写一段赞美语文的文字,以抒情为主,不少于1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示例 后来,我渐渐长大了,我开始接触更多的语文知识,我开始透过语文看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踏着李白达达的白鹿声,我与他共游天姥,共饮美酒,于月下歌舞,于雪中比剑,那份豪情,让我铭记一生;伴着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无尽淡雅与宁静,我看到了一个充满禅意的儒士形象,我烦躁的心灵得到一丝安慰。如果没有了语文,我的生活将会永远枯涩。‎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分数________‎ ‎(4×6=24分)‎ ‎1.文学常识填空。‎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既是一篇演讲辞,也是一篇________,演讲者是________。马克思是________国人,著名的政治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等。他与本文作者合著的________,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答案:悼辞'恩格斯'德'《共产党宣言》‎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闭塞(sè) 诅咒(zǔ)‎ ‎ 肤浅(fú) 豁然开朗(huò)‎ B.嫉恨(jí) 诽谤(fěi)‎ 勒令(lè) 卓有成效(zhuó)‎ C.驱逐(zhú) 空白(kōng)‎ 立即(jí) 浅尝辄止(zhě)‎ D.悼念(dào) 估量(gū)‎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诬蔑(wū) 纷繁芜杂(wǔ)‎ 答案:B 解析:A项,肤fū。C项,空kòng,辄zhé。D项,芜wú。‎ ‎3.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的同桌以前是一个内向的人,自从老师找他谈话之后,他变得豁然开朗起来。‎ B.这是一次卓有成效的跨界合作。以“互联网+大学生就业”为切入点,凿破大学生就业坚冰,将“互联网”与“大学生就业”两者融合。‎ C.习总书记提出,我们必须涉足改革的深水区,如果改革只是浅尝辄止,那么就很难有大的突破。‎ D.这些英雄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唯独名不为世人所知。有名的英雄固然“有名”,而无名的英雄同样崇高,他们的精神同样永垂不朽。‎ 答案:A 解析:豁然开朗:由狭窄幽暗一变而为宽敞明亮。也形容原来不明白,一下子领悟了。此处望文生义。B项,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C项,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D项,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随着近年来到德国的中国游客不断增加,马克思故居门前的留言簿上的中文留言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累计至今最少已达一万多条。‎ B.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将在北京举办,大会致力于促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展开高端对话与交流。‎ C.马克思生于今德国特里尔城,曾多次被各国政府驱逐出境,被迫移居伦敦,但他的墓地占地之大,墓碑之高,可以堪称豪华。‎ D.恩格斯铜像展现了一位沉思中的中年恩格斯,高大而沉稳,带有东方人儒雅谦逊的气质。‎ 答案:B 解析:A项,不合逻辑,“最少已达一万多条”矛盾,可改为“最少已达一万条”。C项,重复赘余,“堪称”有“可以”的意思,把句中的“可以”去掉。D项,成分残缺,在“中年恩格斯”后面加“形象”。‎ ‎5.下列关于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空白”一词用来比喻马克思逝世造成的不可弥补的损失,表明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B.“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该比喻旨在赞颂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C.“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形成鲜明对比,热烈赞扬马克思的伟大发现。‎ D.“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把各国政府的“驱逐”、资产者的“诽谤”“诅咒”比喻成“蛛丝”,以此表现敌人的无能和马克思对敌人的蔑视。‎ 答案:B 解析:“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不是比喻而是类比。‎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买票进入海格特墓园,沿主干道往东走几分钟,马克思墓地就赫然呈现于眼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是马克思夫人燕妮、马克思本人、马克思外孙哈里·朗吉特、马克思家的佣人海伦·德穆特和马克思的女儿艾琳娜·马克思。‎ ‎①其上镶嵌着白色大理石墓碑 ‎②白色大理石墓碑镶嵌于基座正面中央位置 ‎③青铜铸造的马克思头像放置于墓碑之上 ‎④墓碑中间部分雕刻着合葬于此的五个人的姓名和生卒年月日 ‎⑤这个墓地有着比普通人高一大截的花岗岩基座 ‎⑥他们按逝世的先后顺序由上到下排列 A.③①④②⑤⑥ B.⑤①⑥③②④‎ C.⑤①③②④⑥ D.③①⑤⑥②④‎ 答案:C 解析:通读语段发现,⑥句与横线后的句子衔接最紧密,排除B、D两项。再观察其他几句之间的逻辑关系,①句中的“其”指的就是基座,承接⑤句而来,可以排除A项,所以选择C。‎ 一、语言运用。(14分)‎ ‎1.将下面的散句改为整句。(7分)‎ ‎''在马克思的故居,我们看到了马克思著作的各种版本,我们对马克思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劳动十分敬佩,他为人类作出的卓越贡献令我们十分景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来到马克思的故居,看到马克思著作的各种版本,我们十分敬佩他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劳动,十分景仰他为人类作出的卓越贡献。‎ 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先观察句子,找出适合变整句的地方,然后再进行调整。通过观察可知,后面的两个分句可以变换成整句,变成“我们十分敬佩(景仰)他……”的形式。‎ 技法点拨:整句指的是排列在一起的一队或一组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散句指句式灵活而富有变化的句子,长短不一,自由活泼。解答散句变整句的试题先确定要以哪个句子作为改写的标准,然后根据所定的标准进行调整,使原散句变成结构一致的整句。‎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7分)‎ ‎''这房间在二层楼上,有一扇可以俯瞰公园的宽大窗户,光线很充足。在壁炉的两边和窗子的对面,靠墙放着装满书籍的书柜。在壁炉对面的窗子的一边,有两张桌子,放满了各种各样的文件、书籍和报纸。在房间正中光线最好的地方,是一张非常朴素的小写字台,还有一把木头的安乐椅。在这椅子和对着窗户的一个书柜中间放着一张皮沙发,马克思有时躺在这上面休息。‎ ‎(1)上面是材料中介绍的房间陈设的平面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处分别是什么家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2)上面这个示意图与材料内容有一处不符,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①书柜;②皮沙发;③写字台;④桌子。(2)两张桌子应在窗户的同一边。材料中说“在壁炉对面的窗子的一边,有两张桌子”,而示意图中的④(桌子)在窗户两边。‎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给出的对图片解释、说明的文字,这是能够解答好该题的关键。第(1)问,结合材料中对摆设的具体方位的描述可判断。第(2)问依然要结合材料中的介绍来判断图形的正误。‎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3~5题。(22分)‎ 尽责任,求上进 ‎ 钱 穆 ‎''各位同学,将来进入社会做事,无论在哪一岗位,都应具有愉快心情及活泼生气,去迎接当前任务。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努力担负你的责任。‎ ‎ 俗语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句俗语普通人只看其消极的方面,认为是过一天算一天,敷衍过去就算了。其实此话有其积极的意义,即一天在职位上,就当牢守一天的岗位,尽量把事情干好。‎ ‎ 俗语又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此话说出了一般人依赖推诿的心理,但如我们人人各在自己岗位上尽力,那么三个和尚不但不会没水吃,而且将会有六桶水了。‎ ‎ 俗语还说:“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一般人以为这是自私自利的行为,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却是积极的本分负责。试想,他人瓦上霜有多少?如果连自己门前的雪都没有扫,难道还有力量去管别人吗?霜是在瓦上的,留着无大碍。雪是在门前的,留着会阻路。如果人人都把自己门前的雪扫清了,就会打开一条四通八达的大路,对人人都有益。‎ ‎ 希望各位若踏入社会做事,当力求上进。有些人在没有谋得职业前,什么事都愿意干。谋得了,就发怨言,对所处的人事环境都不满意,这种心理要不得。我们不应该计较名誉地位,不应三心二意,我们当努力于当前的事业岗位,带着好像初进大学第一天的那种活泼、热诚、兴奋、鼓舞的心情,就会觉得干什么事都有意义了。‎ ‎ 一个人最怕是没志气没活力,意志消沉颓唐,做事敷衍塞责,那就什么都完了。我们不应贪小利,当脚踏实地地去做。所谓上进,并不指求更高的职位与名利,而是不断地完善充实自我。不要老批评别人不好,当反省自己的缺点。求学与做事,齐头并进,人人都易上进,这社会就好了。我们当知,社会不好,责任在我,那么社会自然上轨道了。‎ ‎ 我顺便讲一个故事,当四十余年前,即1913年,我在无锡一座家乡小学任教,有一位我所喜爱的学生毕业了,又去上海读书。中学毕业回来,我请他同我一起在小学教书,但他不肯,他说:“我今年教小学,明年教小学,一辈子教小学,这不是我的好前途,有什么意义呢?”这种意见是错误的,我们只应把当前的事尽力办好,牢守岗位,力求上进。‎ ‎ 至于前途,应该努力争取,但也不能太过计较。要知道一个人的升迁或成功,还有机遇的因素在内。但是我们亦当知道,如果我们尽责任,力求上进,那么社会也就决不会让我们永远吃亏。要紧的是我们当抱赤子之心,以迎接一切。我们不要以为社会是黑暗的,而我们应该用眼睛照亮这社会,光明是从我们每个人的眼中发出去的。‎ ‎ 各位不要以为这是老生常谈,当记得我这一番话,十年二十年以后仍然有用,并知道其好处,及当如何处世做一个人。‎ ‎ (有删改)‎ 相关链接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 钱穆(1895—1990),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江苏省无锡人。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 ‎3.“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在文中是什么意思?(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这句话本来含有贬义,是各顾各的意思,而文中作者却使之有褒义的色彩,意思是为自己的本职工作负责,做好本职工作。‎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理解这个句子要先从本义入手,然后结合文章语境理解,关键是注意感情色彩的变化,理解其在本文中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4.在文中作者引四十多年前的故事有什么作用?(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作者所引四十多年前他的学生的故事,在于说明人应把当前的事尽力办好,牢守岗位,力求上进。②作者批评了这个学生的做法,从而突出自己的观点。③引用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更具有说服力。‎ 解析:一般引用故事肯定是为了证明某个观点或看法,所以先分析其在论证观点方面的直接作用;然后分析引用本身的特点,因为故事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所以就更有说服力等。‎ 技法点拨:引用材料作用类试题,一般也要考虑内容的作用。从内容上要注意所引材料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它与中心观点是一致的还是相反的。如果是一致的,就是衬托或引出的作用;如果是相反的,就是对比或反衬等作用。‎ ‎5.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样的感想?请谈谈你的理解。(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只有个体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尽了自己的力量,事情才能做好,社会才会进步。当然,每个人都想处在一个重要的岗位上,都想出人头地,但实际上,大部分人都处在平凡的岗位上,但这些平凡的岗位,看似平凡,却是我们社会的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所以我们无论身处哪个岗位都需要尽责。‎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的能力。因为本文主要从坚守岗位,干好本职工作论述,所以可以从这个角度确立观点,然后再以观点为基础展开阐述。在阐述时要注意结合现实社会,谈个人的理解。‎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