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案5 学习质量综合检测题(一)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22题,共150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说中,黄帝的史官仓颉根据日月形状、鸟兽足印等创造了汉字,但从历史角度来看,复杂的汉字系统不可能为一个人的发明创造,可能性更大的是仓颉在汉字的搜集、整理和统一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正如《荀子·解蔽》中所记:“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汉字发明之前,我们的祖先使用了结绳、刻契、图画等方法辅助记事,后来用特征性图形符号来取代图画。当图形符号简化到一定程度,并形成与语言的特定对应时,原始文字便开始形成。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许多不同的演变。初期汉字系统的字数不足,大量事物用通假字来表示,文字表述存在较大歧义。为完善表述的明确性,汉字经历了逐步复杂、字数大量增加的阶段。但事物众多,不可能都用单一汉字表示详尽,且汉字数量的过度增加,又造成了学习汉字的困难,于是,汉语逐渐从单字表意演变为词语表意为主导。
汉字是一种方块字,每个字占据同样的空间。汉字包括独体字和合体字,独体字不能分割,如“文”“中”等;合体字由基础部件组合构成,占了汉字的90%以上。合体字的常见组合方式有:上下结构,如“笔”“尘”;左右结构,如“搞”“刘”;半包围结构,如“同”“趋”;全包围结构,如“团”“国”;复合结构,如“赢”“斑”等。汉字的基础部件包括独体字、偏旁部首和其他不成字的部件。
汉字的最小构成单位是笔画。书写汉字时,笔画的走向和出现的先后次序叫笔顺。笔顺是比较固定的,基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内,先外后内再封口,先中间后两边。不同书写体汉字的笔顺可能有所差异。
汉字是中华民族多种方言的共同书写体系,每个字代表一个音节。中国现今以普通话为标准读音,普通话的音节由一个声母、一个韵母及声调确定,实际用到1300多个音节。由于汉字数目庞大,因而存在明显的同音字现象;同时还存在同一个汉字具有多种发音的情形,称为多音字。这一情况在不同方言中有一定差别,这一现象在汉语中是普遍存在的。
汉字虽然以表意为主,但并非不存在表音成分,最常见的是人名、地名,其次就是外来词的音译,比如“沙发”“葡萄”等。此外,还有部分原有的表音词,如“救援”“呜呼”等。即使如此,还是有一定表意成分,特别是国内的人名、地名。即使是国外的人名、地名,翻译成汉语时也存在某些表意的底限,比如“Bush”,作为人名时绝不能音译成“不死”。
汉字自汉朝到20世纪在字形上似乎没有多大变化,只是在发音上变化较大,必须进行专门的研究,才能推测它们在上古和中古的发音情况。
(节选自《汉字的知识》,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传说仓颉曾担任黄帝的史官,汉字是他根据日月的形状、鸟兽足印等创造的,《荀子·解蔽》一书也同意这一观点。
B.汉字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可能是一个人的发明创造,但仓颉在汉字的搜集、整理和统一上贡献突出的可能性极大。
C.汉字发明之前,我们的祖先用结绳、刻契和图画等方法辅助记事,后来,这些记事方法逐渐用特征性图形符号来取代。
D.我们的祖先用来记事的图形符号简化到一定程度,形成了与语言的特定对应关系时,这些图形符号就成了原始文字。
【解析】 “《荀子·解蔽》一书也同意这一观点”表述不当,“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的意思是古代喜欢写字的人很多,而只有仓颉一个人的名声流传了下来,这是因为他用心专一。由此可见,《荀子·解蔽》并不同意这一观点。本题答案区间在第一自然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
A.初期汉字的字数不足,大量事物用通假字来表示,表述存在较大歧义,为此,汉字经历了逐步复杂、字数大量增加的阶段。
B.事物众多,用单一汉字不能表示详尽,汉字数量过度增加,造成了学习汉字的困难,于是,词语表意逐渐代替了汉字表意。
C.汉字是方块字,合体字的常见组合方式有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和复合结构,每个字占同样的空间。
D.多音字是指汉语中同一个汉字具有多种读音的字,多音字在不同的方言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一现象在汉语中普遍存在。
【解析】 “词语表意逐渐代替了汉字表意”理解不当,原文说:“于是,汉语逐渐从单字表意演变为词语表意为主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汉字包括独体字和合体字,独体字不能分割,所占比例较少;合体字由基础部件组合而成,可以分割,占汉字的90%以上。
B.汉字的基础部件包括独体字、偏旁部首和其他不成字的部件,其最小构成单位是笔画;书写时,笔画的先后次序叫笔顺。
C.由于汉字的每个字代表一个音节,每个音节由一个声母、一个韵母及声调确定,所以数目庞大,存在明显的同音字现象。
D.汉字以表意为主,但也存在着表音成分,如“沙发”“葡萄”等;此外,
即使部分原有的表音词也还是有一定表意成分。
【解析】 因果不当,原文说:“由于汉字数目庞大,因而存在明显的同音字现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书柜中的故事
赵明宇
1943年中秋节晚上,元城县沙圪塔村西的枪声此起彼伏,响成一团。马财主忙碌了一夜,和家人一起给八路军烙油饼、熬米汤,送到前线。天亮时,枪声逐渐稀了下来,却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莫非是同志们回来了,马财主扒着门缝一看,倒抽了一口冷气,原来是日本鬼子。马财主的心立即提到了嗓子眼,一边说“来了……来了……”,一边挥手示意女儿马金枝躲到书房的柜子里。
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里,马财主专门做了一个有夹层的书柜,以防不测。女儿马金枝秀美端庄,上次被两个鬼子看上了,幸亏藏进书柜夹层才躲过一劫。这一次,马金枝轻车熟路地推开书柜,又打开夹层,刚钻进去,却吓了一跳,原来里面还有一个人。马金枝正想喊,被那人一手捂住了嘴巴。
小鬼子走了,马财主说:“金枝啊,出来吧。”马金枝把那个人也拉了出来。那人竟是一个男人。马金枝羞得满面通红。马财主一看,这男人正是八路军区小队队长唐抗日。唐抗日受了伤,一只手捂着胸口。马财主说:“金枝,快去取药,还愣着干啥?”
唐抗日在马财主家里养伤一个月,马金枝尽心伺候,伤口得以痊愈。马财主说:“唐队长,你和小女在一起呆了大半个时辰,她又伺候你一个月,你总不能这样走吧!”唐队长脸一红,说:“等把小鬼子打跑了,我就来娶她。”马财主说:“那可不行,你得先把婚结了再走。”就这样,唐队长和马金枝成了夫妻。
后来,马金枝生了个儿子,叫唐土改。
1967年,唐土改在元城中学任教务处主任,白天被红卫兵揪上台批斗,晚上被关进黑屋子里。这天夜里,唐土改从学校逃出,还带着一个年轻的女教师。马金枝一看,战战兢兢地闩上大门,急忙给儿子做饭。唐土改和女教师一阵狼吞虎咽,唐抗日在一旁镇定地说:“慢点吃,锅里还有,别噎着。”
说话间,外面一阵吵闹,唐土改大惊失色地说:“红卫兵找到家里来了,咋办呢?”
唐抗日镇静地说:“孩子,别怕,跟我来!”说话间,把唐土改和女教师带进书房,推开书柜夹层,说:“快藏进去,不要出声。”唐土改一愣,唐抗日说:“这是你姥爷当年设计的‘保险柜’,躲避日本鬼子的,没想到今天还能派上用场,快!”
“把臭老九唐土改揪出来!打倒资产阶级业务权威!”红卫兵一边喊着口号,一边冲进大门,唐抗日沉着应付。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找到唐土改,只好扬长而去。
一连多日,唐土改和女教师一直呆在书房,一有风吹草动,就立即藏进书柜夹层。几个月过去,女教师怀孕了。
一年之后,保皇派与造反派的文争武斗逐渐平息,唐土改和女教师重新回到学校。唐抗日抱着孙子,喜得合不拢嘴,还给孙子取了个名字叫唐卫东。
文化大革命结束了,唐卫东进村小读书了。唐抗日的书柜因为保护了两代人,被当做革命文物,要放进元城县博物馆。村长与县文化局的领导多次前来动员,唐抗日就是不答应,说:“等我死了以后再说吧,这个柜子跟我有了感情呢。”
唐抗日非常重视孙子的学业,尽心培养孙子。唐卫东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县委办公室工作,凭着红色革命家庭根正苗红这块招牌,很快就被提拔为建设局局长,手中掌握着全县建设项目审批的大权。唐抗日经常嘱咐孙子要束身自律。
唐抗日在家颐养天年,一边给花浇水,一边听京剧,日子虽然平淡,但生活也算充实。一天,唐抗日正在收听长篇评书岳飞传,门忽然被推开。唐卫东急匆匆跑进来,手里提着一个非常精致的箱子,神色慌张,大口喘气。唐抗日问:“你回来了?怎么没听见车响啊?”唐卫东擦拭着额头的汗水说:“爷爷,我在你这里躲一躲吧,纪委和反贪局正在找我呢!”唐抗日一听,抖落了手中的收音机,说:“好吧,快,快进屋!”
唐抗日把唐卫东带进书房,打开书柜说:“藏这里吧。”唐卫东手拎箱子,身体太胖,钻不进夹层,唐抗日使劲儿推了一下才把唐卫东连箱子推了进去。唐抗日说:“你先委屈一下啊!”唐卫东说:“爷爷,没事儿了就放我出去。”唐抗日说:“你放心吧,爷爷知道应该怎样保护你的。”
唐抗日立即关上柜子的外门,找来一把大锁,把柜子死死锁住。唐抗日回到卧室,戴上老花眼镜,翻开电话号码本,找到县纪委的电话,拨通了,小声说:“我是唐抗日啊,我想送给你们一个柜子,赶快派人过来拉走吧!”
(摘编自小说网,有较大改动)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恰当的一项是(3分)( B )
A.小说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记叙了夹层书柜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成功塑造了唐抗日这一富含正能量的人物。
B.马财主是一个办事灵活、思想解放的形象。他表面上对日本鬼子顺应服从,暗地里却在为八路军办事;主动促成唐抗日与女儿的婚事。
C.唐土改因为是教育系统的资产阶级业务权威,白天被红卫兵揪上台批斗,晚上被关进黑屋子之中,逃出之后,靠夹层书柜躲过一劫。
D.“你放心吧,爷爷知道应该怎样保护你的”一句表现了爷爷保护孙子的矛盾心理,爷爷最终认为,将孙子交给纪委才是对孙子的保护。
【解析】 A“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分析不当,小说没有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C“因为是教育系统的资产阶级业务权威”
分析不当。小说中只是红卫兵认为他是资产阶级业务权威,并不是他真的是资产阶级业务权威。D“突出了爷爷保护孙子的矛盾心理”分析不当,这里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暗含着爷爷在处理孙子唐卫东问题上的坚定立场。
5.小说在刻画唐抗日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5分)
答:示例:①遇事沉着冷静。当唐土改慌慌张张跑回家避难时,他镇定自若;当红卫兵踢开屋门寻找唐土改时,他沉着应付;②重视对孙子的培养与教育。他非常重视孙子唐卫东的教育,尽心培养孙子;唐卫东手握大权后,他经常嘱咐唐卫东要束身自律。③大义灭亲。当他得知纪委与反贪局要找唐卫东时,就顺水推舟,把唐卫东锁进柜子,然后打电话让纪委来把柜子拉走。
【解析】 5分,答出一个要点给3分,答出两个要点给4分,答出三个要点给5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6.这篇小说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叙述书柜中的故事的?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示例:①以夹层书柜为线索叙述故事,使情节更加紧凑。②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使故事情节更加直白、真实,不做作,不矫情。③通过人物对话叙述故事,使故事更加真实,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④用顺叙的手法记叙故事,次序井然,文气贯通,条理清晰。
【解析】 6分,答出一个要点给2分,答出两个要点给4分,答出三个或三个以上要点给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像沈从文那样不合时宜
庄庆鸿
很多人被沈先生打动,都是由于一座城。我也不例外。
去看沈先生笔下的凤凰小城,是我做了很久的一个虔诚的梦。古人拜见前辈,要焚香沐浴,我想,翠翠跟爷爷一定都在那里,我一定要安静地去,千万不能惊动了他们。
沈先生的名讳叫从文。他写的文儿,谁也偷学不来。
为了调查土家族文化现状,我和大学同学们选择的路线不是凤凰,而是几个不为人知的小镇——龙山县洗车河镇、捞车河镇。
在捞车河,我们住的小招待所在沿山公路旁,爬很长的台阶下去就有河,河边有条渡船。和《边城》里一样,靠人手拉钢索渡过去的方头渡船。看船人似乎总是不在的。
我也见识到,歌喉像竹雀的土家族男女,都好似站在高崖上唱歌的傩送,使翠翠在睡梦里把灵魂轻轻浮起,摘了一大把虎尾草。
后来我去凤凰古城,大感失望,才知道湘西最美的边城,我早已走过。
人们憧憬凤凰,都靠沈先生一支笔的力量。他不是讲了多么震撼人心的故事,他只是道出一直在他身边的事。
但坚持做自己,是要代价的。
回到民国时期,沈先生的日子也不好过。来自湘西的他只有小学文化,被视为“土包子”,得不到北平精英的认可。他一边在慈幼院打工,一边写作。在他生活最绝望的时候,曾写信给郁达夫求助。
他在1928年与丁玲、胡也频一起创办《红黑》杂志时,已是小有名气的青年作家了。但他却没有融入其中,始终自称为“乡下人”,批判城市现代文明的丑陋。
就算作品震撼过文坛,沈先生也是无力的。文革时期,他被派去打扫厕所,收藏多年的文物书籍被统统没收。一篇文章写他:“他像摩挲珍贵的青铜器一样,认真擦着每一个便器。”
沈先生的力量,不只是在文字上。很多喜欢沈先生的人,只记住了他质朴秀美的湘西画卷,却忘记他也曾写下这样的对白——祖父说:“翠翠,我来慢了,你就哭,这还成吗?我死了呢?”
翠翠不作声。祖父又说:“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
在凤凰的沈先生墓旁,他的侄子黄永玉龙飞凤舞地写下:“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就是回到故乡。”我摸着粗糙的石面,把额头贴上去,停留了很久。黄永玉是懂沈先生的。
记得在湘西调查的最后一天,人们黑灯瞎火地搬着矮凳坐在院子里。抬头就是吊满星星的夜空。有的星星会游走,然后才发现那是飞得高高的萤火虫。我想在这一刻屏住呼吸。又想大口呼吸。
同学们和老乡挨个告别,我的眼泪流得比擦得快。当时我发下好多个誓言,以为“永远也不会忘记”。
但是,一年一年,金钱改变了凤凰古城的模样,改变了你我。沈先生曾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他让我发现,生命中始终少不了一把虎尾草。
让翠翠守在渡船上的,只是一句话:“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这是《边城》经典的结尾。只要你想回归本心,做好自己,哪天也不算晚。虎尾草、翠翠一直没忘。
一辈子不合时宜,沈先生做到了。那是因为他找到了故乡的河流、丝绸、铜镜与张兆和女士。这是他心里的虎尾草,他灵感的泉眼,让一个文弱书生敢于面对整个世界。
如果你看看沈先生这样的人,他可以帮你回忆起来,自己的那一把虎尾草。人生的河道往哪里拐,是急是缓,这段风景美不美,其实都取决于你自己这个船夫。只要是内心所指,即使一辈子不合时宜,也能成全自己。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D )
A.文章开头用了较长篇幅记叙了“我”探访凤凰小城,意在引出对沈从文先生的回忆,
营造阅读兴趣,为下文记述沈从文做铺垫。
B.为了坚持自己,沈从文先生付出了不少代价:面对艰难困苦的生活,不被精英认可,很难融入作家群,“文革”时期遭受迫害。
C.文章借“虎尾草“把沈从文先生和他的作品《边城》自然联系起来,使沈先生的品格与作品中的理想追求相互印证,交相映衬。
D.文中多次出现的“虎尾草”是作者在坚守自我、热爱故乡、执着追求理想方面的偶像,这样写,突出了沈从文作品的感染力。
【解析】 文中多次出现的“虎尾草”应是沈从文先生坚守自我、热爱故乡、执着追求理想的象征,这样写,强化了沈从文先生的人格魅力。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CE )
A.文中说沈从文“写的文儿,谁也偷学不来”,这句话简洁地表明沈从文先生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其他人无法模仿的。
B.文章引用沈从文先生的侄子黄永玉对沈从文的评价来表现传主,有力地突出了沈从文先生坚强的生活态度和对故乡执着的厚爱。
C.最后一段运用比喻的手法来叙写“我”的感悟,启迪人们要像沈从文先生一样乐观向上,虽是文弱书生,却敢于面对整个世界。
D.“一年一年,金钱改变了凤凰古城的模样,改变了你我”,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逐渐失去质朴秀美特质的边城的失望之情。
E.文章以议论描写的表现手法为主,用写实的笔调描绘湘西特有的秀美特质与温情,表现了作者对沈从文先生的怀念与尊敬之情。
【解析】 C“乐观向上,虽是文弱书生却敢于面对整个世界”分析不当,结尾一段强调的是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追求。E“以议论描写为主”分析不当,应为以记叙描写为主。4分,选对一项给2分。
9.沈从文的“不合时宜”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分)
答:示例:①沈从文坚守独特的文风。他的作品里没有多么震撼人心的故事,只是道出一直在他身边的事。②沈从文不媚俗从众。身为有名气的青年作家后,他仍然自称为“乡下人”,批判城市现代文明的丑陋。③沈从文一直保持自己的本心和追求。他热爱故乡的一切,坚持独立的人格,勇敢面对现实世界。④沈从文性格坚强。他认为:“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
【解析】 5分,答出一个要点给1分,答出2个要点给3分,答出3个要点给5分,给满5分为止。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垣护之,字彦宗,略阳桓道人也。少倜傥,不拘小节,形短状陋,而气干强果。元嘉初,为殿中将军。随刘彦之北伐,彦之将回师,护之为书谏曰:“外闻节下【注】欲回师,窃所不同。何者?残虏畏威,望风奔走,八载侵地,不战克复。方当长驱朔漠,穷扫遗丑。宜大军进拟河北,则牢、洛游贼,自然奔退。昔人有连年攻战失众乏粮者犹张胆争前莫肯轻退况今青州丰穰济漕流通士马饱逸威力无损若空弃滑台坐丧成业岂是朝廷受任之旨。”彦之不纳,散败而归。太祖闻而善之。
随王玄谟入河,玄谟攻滑台,护之百舸为前锋,进据石济。及虏救至,又驰书劝玄谟急攻,曰:“昔武皇攻广固,死没者亦众。况事殊往日,岂得计士众伤疲,愿以攻城为急。”不从。玄谟败退,不暇报护之。护之闻知,而虏悉已牵玄谟水军大艚,连以铁锁三重断河,欲以绝护之还路。河水迅急,护之中流而下,每至铁锁,以长柯斧断之,虏不能禁。唯失一舸,余舸并全。
孝建元年,南郡王义宣反,兖州刺史徐遗宝,护之妻弟也。远相连结,与护之书,劝使同逆。护之驰使以闻。遗宝时戍湖陆,护之留子恭祖守历城,自率步骑袭遗宝,却其前卫。未至湖陆六十里,遗宝焚城西走。义宣率众至梁山,与王玄谟相持。玄谟见贼强盛,求救甚急。上遣元景等进据南州,护之水军先发。及战,护之见贼舟舰累沓,谓玄谟曰:“今当以火平之。”即烧贼舰,风猛水急,贼军以此奔散,梁山平。
世祖以历下要害,欲移青州并镇历城,议者多异。护之曰:“青州北有河、济,又多池泽,非虏所向。每来寇掠,必由历城,二州并镇,此经远之略,安边之计也。”由是遂定。
卒,年七十,谥曰壮侯。
(摘编自《宋书》卷五十,有删改)
【注】 节下:古时对将帅的尊称。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残虏畏威,望风奔走 走:逃跑。
B.欲以绝护之还路 绝:横渡。
C.却其前卫 却:击退。
D.护之水军先发 发:出发。
【解析】 绝:断绝。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昔人有连年攻战/失众乏粮者/犹张胆争前/莫肯轻退/况今青州丰穰/济漕流通/士马饱逸/威力无损若空/弃滑台/坐丧成业/岂是朝廷受任之旨
B.昔人有连年攻战失/众乏粮者/犹张胆争/前莫肯轻退况/今青州丰穰/济漕流通/士马饱逸/威力无损/若空弃滑台/坐丧成业/岂是朝廷受任之旨
C.昔人有连年攻战失/众乏粮者/犹张胆争前/莫肯轻退况/今青州丰穰/济漕流通/士马饱逸/威力无损若空/弃滑台/坐丧成业/岂是朝廷受任之旨
D.昔人有连年攻战/失众乏粮者/犹张胆争前/莫肯轻退/况今青州丰穰/济漕流通/士马饱逸/威力无损/若空弃滑台/坐丧成业/岂是朝廷受任之旨
【解析】 正确标点为:昔人有连年攻战,失众乏粮者,犹张胆争前,莫肯轻退。况今青州丰穰,济漕流通,士马饱逸,威力无损。若空弃滑台,坐丧成业,岂是朝廷受任之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垣护之才干超群。他跟随刘彦之北伐时,刘彦之想要撤军,垣护之写信劝他长驱漠北,穷追敌寇,未被采纳;太祖听说此事后称赞了垣护之。
B.垣护之作战勇猛。他在随同王玄谟攻打滑台撤退时,面对敌人的重重阻拦,垣护之率军乘舟中流而下,用长柄巨斧砍断铁链,敌人无法抵挡。
C.垣护之有正义感。南郡王刘义宣谋反,垣护之的妻弟徐遗宝写信劝他一同反叛,他派使者驰奏世祖,亲自率军攻打徐遗宝,并焚烧了湖陆城。
D.垣护之眼光长远,据理力争。世祖认为历下是要害之地,想迁移青州治所共同镇守历城,朝廷议论大多不同意,在垣护之的坚持下,事情最终确定。
【解析】 “亲自率军……焚烧了湖陆城”分析不当。“焚烧湖陆城”的不是垣护之,而是徐遗宝,原文是说“遗宝焚城西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况事殊往日,岂得计士众伤疲,愿以攻城为急。(5分)
译文:况且目前情势与当年不同,怎么能过多地考虑士兵的伤亡,希望把攻占城池作为急务。
(2)每来寇掠,必由历城,二州并镇,此经远之略,安边之计也。(5分)
译文:他们每当来侵略,必定经过历城。两州合并镇守,这是长远的战略,安定边防的妙计。
【解析】 ⑴“殊”“岂得”“计”“以……为”各1分,句意1分。⑵“每”“寇掠”“由”“此……也”判断句1分,句意1分。
【译文】 垣护之,字彦宗,是略阳桓道人。少年时潇洒不俗,不拘谨细小的非原则问题,身材矮小,相貌丑陋,但气概才干超群,做事果敢。元嘉初年,担任殿中将军。随从刘彦之北伐,刘彦之将要退兵,垣护之写信劝谏说:“外面传说将军您想撤军,我私下里有不同的看法。为什么呢?残余的胡虏畏惧我们的威势,看见我军的风向就逃跑,八年来侵占我们的地盘,不经战就收复了。我们正应当在漠北长途驱驰,穷追残余的胡虏。应该让大军前进抵达黄河以北,那么虎牢、洛阳一带的贼寇自然退逃。前人有连年作战,损兵折将,粮食缺乏的,仍然放开胆量前行,不肯轻易退却。况且今年青州丰收,济河漕运流通,士兵吃得饱,战马养得好,威力没有受到损伤。如果轻易丢弃滑台,白白地丧失已成的功业,怎能符合朝廷委任您的本意呢?”刘彦之没有采纳这个意见,败逃而归。太祖听说这件事,很是称赞垣护之。
垣护之随同王玄谟进入黄河,王玄谟进攻滑台,垣护之的一百多只战船作先锋,进军占领石济。等到敌军援兵到达,垣护之又火速送信劝王玄谟马上进攻,说:“当年武帝(刘裕)进攻广固,死伤也很多。况且目前情势与当年不同,怎么能过多地考虑士兵的伤亡,希望把攻占城池作为急务。”王玄谟没有采纳。王玄谟失败后撤,没时间报知垣护之。垣护之听说此事时,敌兵已把王玄谟的水兵大船全部用铁链连住,布成三道,截断黄河,想断绝垣护之的退路。此时,黄河水流很急,垣护之乘舟从河中流飞速而下,每当遇到铁链,便用长柄巨斧砍断,敌人无法抵挡。垣护之只丢失一只小船,其余战船都完好无损。
孝建元年,南郡王刘义宣造反。兖州刺史徐遗宝是垣护之的妻弟,远远地与刘义宣结盟,写信给垣护之,规劝他让他一同反叛。垣护之派人把这事告诉世祖。徐遗宝当时戍守湖陆,垣护之留下儿子垣恭祖戍守历城,亲自率领步兵和骑兵袭击徐遗宝,击退徐遗宝的前卫部队。还未到距湖陆六十里处,徐遗宝烧城向西逃跑。刘义宣率兵抵达梁山,和王玄谟相对峙。王玄谟看见叛军很强盛,派人求援非常急迫。世祖派柳元景等人进据南州,垣护之的水兵先行。等到战斗开始,垣护之看到叛军战船连接,对王玄谟说:“现在应该以火焚烧敌人战船。”当即点燃了叛军的船只。风大火急,叛军因此逃散,梁山平定。
世祖认为历下是要害之地,想迁移青州治所共同镇守历城,朝廷议论大多不同意。垣护之说:“青州北有黄河、济水,又有很多池塘沼泽,不是叛军想进攻的地方。他们每当来侵略,必定经过历城。两州合并镇守,这是长远的战略,安定边防的妙计。”于是这个决定就确定下来。
去世,享年七十岁,谥号为壮侯。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长 安 夜 雨
薛 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 ①薛逢,字陶臣,曾任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②桂玉:比喻昂贵的柴米。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诗歌第一句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
B.第二句运用借代手法,用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代指诗人内心的“百忧”,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而且不断加深。
C.颔联表面上写自己为柴米价格昂贵忧心而难以入眠,实际上更是因为仕途的不得志而忧愤,这样写情感表达更加真实。
D.尾句直抒胸臆,将当年的“志气”与今天的“白发”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衰老的无奈和喟叹,流露出归隐之心。
E.这首诗的诗眼是“忧”,“忧”是结构线索和感情基调,作者在诗中诉说的“忧”包含生活艰辛、命途不顺和生命衰老等。
【答案】 答A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解析】 B“借代手法”分析不当,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C“更是因为”理解不当,诗人失眠原因有多种,无程度上的明显差异。D“流露出归隐之心”无中生有。
15.颈联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6分)
答:示例:①视觉角度与听觉角度。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②这些景物凄冷萧条,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
【解析】 6分,每个要点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提出中国命运由谁来主宰疑问的两句是“__问苍茫大地__,__谁主沉浮?__”。
(2)《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在“易水饯别”中所唱的两句歌词是“__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__”。
(3)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赞扬“真的猛士”勇敢精神的两个名句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__”。
【解析】 5分,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B )
①办刊物难,办文学刊物更难,办文学批评刊物尤其之难,许多杂志起起落落,浮浮沉沉,昨日还是大红大紫,转瞬已是明日黄花。
②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刚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③新闻媒体要宣传科学的早期教育思想,决不能不负责任地宣扬“零岁识字,三岁扫盲”,否则贻害子孙,危在旦夕。
④荀卿目睹社会变化,认为“礼治”已然失效,应以刑、法巩固君权,他的弟子韩非,更加变本加厉,惟刑名法术是尚。
⑤他发表言论时,滔滔不绝,又不容置喙,谁能劝得了他?
⑥他从文学爱好者成长为优秀作家,他的作品一直忠实记录着这个春秋鼎盛时代的发展变迁,传递出昂扬向上的中国精神。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②④⑥ D.①③⑥
【解析】 ①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经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②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③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就在眼前。语义过重。④变本加厉:指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加:更加。厉:猛烈。与“更加”重复。⑤不容置喙: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⑥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鼎,正当。指正处在壮年。不能形容时代。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D )
A.英国一项调査显示,将近50%以上的成年人每晚上床后,至少有一个半小时用来上网,从而推迟了睡觉时间,这对健康非常不利。
B.当特定恶意软件被植入手机后,用户的相关信息就会传送到这一软件的监控端,而这一行为是未经用户同意和认可,并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实现的。
C.针对我市秋冬季节重污染天气频频出现的问题,省市领导纷纷表示,髙污染排放量不是一个表面数字,所以既要我们打好攻坚战,又要打好持久战。
D.今年下半年,观众朋友们对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的《战狼二》、《芳华》等国产影片好评如潮,也引发了国人对于英雄与信念的争论。
【解析】 A项“将近50%以上”不合逻辑,删除“将近”或者“以上”。B项,句式杂糅。错在“而这一行为是未经用户同意和认可,并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实现的”。C项,语序不当。应把“我们”放到“既要”之前。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航空航天技术是国之重器,每次对航天成果的命名,实际也是对中国科技实力的一次宣介。2013年,中国首辆月球车的命名①__采取网上向公众征名的方式__,通过近350万网友的投票,月球车被命名为“玉兔”。此后,越来越多的航天成果采取了向公众征名的方式,“玉兔”月球车、“悟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墨子”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等命名,都②__巧妙融合现代科技与传统中国文化__,深受民众喜爱。可以说,③__航天成果体现的是科技硬实力__,征名活动则是在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实力的提升又必将对推广科技实力影响产生正面作用。
20.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招生制度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势在必行。只有取消中考,学生的各项素质才能够在初中阶段全面发展起来。当高中阶段成为义务教育,高考试题的创新灵活度才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来,中国学生的情商和智商水平也就达到了应有的标准。
①取消中考未必能够让学生的各项素质在初中阶段全面发展起来。
②不是实现高中阶段义务教育,高考试题的创新灵活度就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来。
③不是实现高中阶段义务教育,中国学生的情商和智商水平就达到了应有的标准。
21.下面是一幅题为“喜欢”的漫画,请展开联想,写出这幅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概括其寓意。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6分)
答:画面内容示例:小强的生日到了,爸爸买了一盒高档玩具,妈妈买了一盒美食糕点,同时送到小强面前,小强看了一眼,心想,这些谁喜欢?我喜欢爸妈送一套满载知识的书籍。寓意示例:知识是孩子的第一需要。
【解析】 6分。画面内容完整3分,寓意概括得当2分,语言表达准确、连贯、得体1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1~2分。
五、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夏去秋来,转眼间,已到了树叶金黄、果实满枝的晚秋季节。在这绚烂的秋天里,我的家乡的模样怎一个“美”字了得!
请以“我的家乡秋来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